某應急預案演練
時間:某年冬夜
地點:某項目部工人宿舍
事件:火災
深夜兩點鐘,某工人宿舍員工大都處于熟睡狀態中,突然一名工人發現宿舍內一處電線短路失火,頓時火勢十分兇猛,這名工人當即發出喊叫。
現場基層應急專業組人員立即按照緊急預案的程序,積極組織自救:提醒大家不要慌亂,互相幫忙,撤離工棚;采取緊急救援措施,切斷發生火災宿舍電源,進行現場保護;迅速向現場內其他宿舍發出報警信號,向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并拔打110報警電話,向消防部門求救;其他宿舍應急專業組人員獲得報警信號后,立即參加援救;在消防車輛到來前,進行道路疏通、照明等救援準備工作。
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并委派項目部值班員臨時負責事故現場的指揮工作。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立即向上級安全領導機構報告,并接受了上級安全領導機構的指令。
項目部值班員到達現場后,立即接手現場指揮工作。各應急專業組人員接受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按照各自崗位職責采取措施,開展工作。
事故現場保護組開展保護事故現場、人員的疏散及清點工作。現場保護組人員指引無關人員撤到安全區,經清點,發現兩名人員失蹤,確認他們現被困火場。
事故現場搶險組立即投入搶救被困人員及滅火自救工作,指派出兩名經驗豐富的搶險隊員,佩帶防毒面具,身披用水澆濕的棉被沖進火場,將兩名被困人員救出火場。其他搶險隊員兵分兩組,一組人員采用現場備用的消防器材進行滅火,另一組人員轉移附近倉庫的氧氣瓶、乙炔瓶、油漆、伙房的液化氣瓶等易燃易爆危險品。
事故現場救護組立即開展對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工作。對兩名已處昏迷狀態的受傷人員,采取人工呼吸等方法進行緊急搶救,通過緊急救護兩名受傷人員脫離了危險。對其他受輕傷人員進行包扎,因兩名工人傷勢較重,救護組向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后,安全領導小組立即向急救中心求援,將兩名燒傷人員護送急救中心進行治療。
消防車輛趕赴現場后,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各應急專業組緊密配合消防部門投入滅火戰斗。通過三十分鐘的緊張戰斗,大火終被撲滅。隨后,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作好事故現場員工的住宿等安撫工作,安排恢復工程項目的正常施工秩序,配合上級安全領導機構及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作好事故調查及處理工作。
此次火災事故,因發現及時、指揮統一、措施得當;各應急小組成員職責明確、技能熟練;應急救援器材及設備數量充足、狀態良好。從而未造成人員死亡,兩名受傷較重員工很快治愈投入工作,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篇2:應急預案制定培訓演練制度
一、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總指揮:
副總指揮:
組員:
職責:全面負責組織、指揮、協調救助、應急疏散預案的具體實施,確保救助、應急疏散行動能夠按照預案順利進行。
二、應急響應
1、報警和報告現場工作人員發現事故后,應立即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大聲呼救,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后,所有成員立即趕赴現場。單位負責人根據事故情況決定啟動應急預案,首先向公安消防等專業部門報警。報警時要講清事故企業詳細地址、詳細情況、事故部位。
2、應急疏散應急工作人員立即組織處于事故層等受事故威脅的人員沿安全方向有序疏散。
3、控制事故初起階段根據預案或現場指揮員的指令迅速檢查是否切斷現場電源,利用救助器材迅速施救。如事故較大,暫時難以救助,應立即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采取隔離保護等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積極配合專業人員完成任務。
4、安全防護及救護按照預案或指揮員的指令,對現場實行警戒,維護好現場秩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配合好專業人員及醫務人員搶救火場內被困傷員及重要物資。
5、應急結束救助工作結束后,總指揮部應派人對事故現場實施警戒保護,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確?,F場的原始狀態,并配合調查人員做好事故現場的調查工作。
6、工作要求
(1)全體職工要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迅速按照預案或指揮員的指令,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發生安全事故后,要立即組織力量趕赴現場進行撲救,掌握情況,同時向有關單位領導報告。
(3)全體職工要本著遇事冷靜,互相協調,通力配合,不慌不亂的原則,盡快完成報警、救助、疏散周邊人員、搶救傷員、保護現場等各項工作。
(4)救助工作結束后,由總指揮部下達各組人員撤離現場的命令,隨后進入善后工作處理階段。
三、演練每年由單位負責人組織演練1次,演練程序按照應急預案執行。
篇3: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制度范例
一、總則
為提高應對風險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評估公司應急準備狀態、應急能力,發現并及時修改應急預案和執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識別資源需求,澄清相關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改善不同機構、組織和人員之間的協調問題,檢驗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根據《拜城縣峰峰煤焦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本制度。
二、細則
1、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組織相關單位(部門)按照規定編寫本單位應急預案。當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時,應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2、應急預案編制完成或修訂完善后,應進行評審。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責安全管理的部門組織審查。評審修訂后,經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并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發布實施的應急預案應每年評審一次。
3、預案評審的主要內容應包括:總則、危險性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應急響應、信息發布、后期處置、保障措施、培訓與演練、獎懲、附則等。
預案評審的主要效果應包括:評估預案描述的應急準備狀態是否滿足要求,提出應急預案執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評估預案確定的重大事故應急能力是否滿足要求,識別資源需求,澄清相關機構、組織和人員的職責,改善不同機構、組織和人員之間的協調問題;評估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人員對應急預案、執行程序的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可靠,進一步提高應急響應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能力。最終達到確保應急預案的充分性,確保應急設備的保障能力。
4、針對已批準的應急預案,各單位應編制對各類專業應急人員、企業職工的年度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職工應熟悉避災路線,掌握危險自救和互救知識。特殊作業人員(如救護人員、特殊環境、關鍵崗位人員等)在學習和考試后,應進行相應的訓練和演習。應急預案如有修改補充,要組織職工重新學習。
應急響應中心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對公司周邊公眾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應急意識。
5、培訓結束應編制應急培訓總結,內容應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人員、培訓效果、培訓考核記錄等。
6、各單位每年至少要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習。
7、應急演習可采用包括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模擬演習在內的多種演習類型。
8、各單位應成立應急演習指揮策劃小組,根據選定的演習類型制定應急預案演習方案,演習方案包括下列事項:確定演習時間、目標和演習范圍,演習方式,確定演習現場規則,指定演習效果評價人員,安排相關的后勤工作,編寫書面報告,演習人員進行自我評估,針對不足及時制定改正措施并確保實施。
9、應急演習結束后,應進行演習評價總結,并編制演習評價報告。應急預案的演習檢驗下列效果: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參與人員的反應能力與處理能力,應急預案的操作性,應急設備的充分性、可用性與有效性,應急預案的組織協調性,外部機構響應的及時性,應急預案的經濟性及有效性。
10、應急演習結束后,演習指揮策劃小組應對演習發現進行充分研究,確定導致該問題的根本原因、糾正方法、糾正措施及完成時間,并指定專人負責對演習發現中的不足項和整改項的糾正過程實施追蹤,監督檢查糾正措施的進展情況。
11、演習結束后,各單位要依據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保持應急預案的持續改進。
三、附則
1、本制度與上級有關規定不符的,執行上級規定。
2、本制度由安全科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