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注工安全操作規程
1.澆注鋼錠或鑄鋼件前,應對澆注場地仔細檢查,排除事故隱患,并對盛鋼桶作檢查,如果機械有故障,內襯燒損超過規定厚度及塞頭磚與注口磚吻合不良時,應停止使用。
2.各種工具、吊具及廢鋼、垃圾,不準任意堆放和堵塞通道,應及時運走或放到指定位置。
3.檢查錠模內壁或盛鋼桶時,必須使用36伏的安全電壓行燈,盛鋼桶吊至出鋼槽下后,不準進入桶內工作。如需檢查,必須將盛鋼桶吊離出鋼槽位置。
4.行車吊運鋼錠、錠模、冒口、中注管、鑄件及盛鋼桶時,必須掛穩固牢,按照行車工、起重工安全規程操作。特大物件及滿載的盛鋼桶吊運時,必須前后各設一人監護,并由兩人配合指揮。禁止一切人接近吊物或在吊物下停留、通過。吊掛所用鏈條、鋼絲繩須仔細檢查,防止斷裂事故。
5.澆注鋼錠一般應在澆注坑內進行,6噸以上鋼錠或鑄件的澆注不準在地面進行。
6.出鋼時注意不要讓鋼水流沖擊塞桿和桶壁,鋼水不要裝得過滿(不超過桶深的7/8)。禁止任何人員站立在盛鋼桶臺架附近或出鋼槽的對面,以免發生燒傷事故。
7.澆鋼時,與澆注工作無關的人員禁止站在正在澆注的地坑附近。盛鋼桶的注口磚未對準中注管時,不得開啟塞桿。底盤或中注管發生跑鋼時,要使用鐵沫子堵塞,不準使用稀泥漿,以免發生爆炸。
8.注完鋼水后,盛鋼桶內的殘鋼熔渣應緩慢倒在干燥的廢錠模和渣罐內,此時所有人員都應遠離渣罐,嚴防渣子飛起傷人。
9.澆注過程中,如遇塞桿關不住而鋼水四濺時,必須由一人正確地指揮行車,其余人員應迅速避開。
10.爐下正在放渣或渣罐盛滿熔渣時,禁止任何人在渣罐旁站立或行走。
11.禁止在烘烤爐前休息和取暖,以防臺車移動,爐門塌落,天然氣爆炸造成傷害。
12.當澆注坑中有人工作時,禁止用行車在地坑上面吊運物件。
13.用氧氣燒割盛鋼桶水口用的鋼管,長度最短不得小于2米。氧氣瓶應離開盛鋼桶或澆注地點10米以外存放。使用的軟管,鋼管不準漏氣,必須聯接好。開氧氣瓶時,不準用油手或帶油的東西碰觸氧氣瓶嘴和閥門軟管。氧氣瓶不準用行車吊運。
14.出鋼后,當盛鋼桶上部往外流渣時,不得進行澆鋼,必須等渣停止外流時,再開始澆鋼。
15.經常檢查鑄錠坑的邊緣保持良好,發現地坑邊緣上的鋼板壞掉時,應及時修理更換。
16.禁止將尚未凝固的鋼錠或鑄件從模中拔出起吊。
17.使用工具必須干燥,發現潮濕不準使用。未經烤干的盛鋼桶、中注管、塞桿不準使用。開始澆注前,必須將盛鋼桶上的殘渣打掉,方能進行澆注。
18.往酸性爐對液體半成品時,盛鋼桶或平臺后兩側不準有人站立。
19.往電動平車上放中注管,鋼錠、模子、渣罐、盛鋼桶等物件,必須放平穩,以免傾落傷人。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篇2:澆注工安全技術規程范文
1、必須遵守礦山一般安全規程。
2、工作前,必須將工具準備齊全,檢查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禁止使用鐵管用做澆注時的工具。
3、檢查澆注現場及地坑內有無積水、雪、冰塊。保持罐坑干燥。
4、使用天車時,必須有專人指揮,要有明顯的指揮手勢或口哨。
5、出鋼時,必須檢查鋼水罐吊裝等工作是否安全,準備好沙子、撬棍、鐵鍬等工具材料。
6、澆注前,必須檢查砂箱壓鐵和卡子及水帽口。
7、必須選擇好鋼水罐的起落點,鋼水罐必須放置平穩。
8、出鋼、澆注、翻罐時,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現場。
9、鋼水罐吊入地坑后必須使用長柄的工具支柱,不要使其擺動,隨翻爐的角度配合下降,不得將鋼水流沖到其它地方。
10、澆注時,必須等鋼水罐穩住后,方可澆注,工作人員不得正面觀看帽口,鋼水罐的水口與澆注口對正,應緩慢開啟塞棒,不得用力過猛,澆注鋼流必須平穩,不得驟大驟小。
11、不得使用鐵棍在澆注的鋼水流中引火點燃其它可燃物或用做障礙阻物。
12、澆注中,禁止停頓、取試樣及其它工作,如發現抬箱、鋼水跑火、嗆火漲箱、漂芯、底漏等現象應及時處理,并降低澆注速度與澆注高度,嚴重時應停止澆注。
13、澆注時,壓把人必須站在平穩處,所澆注砂箱超過三層時必須搭好跳板,澆注最后要緩慢。
14、移動鋼水罐時,必須將手把關嚴,不準漏鋼,防止鋼水飛濺。
篇3:澆注工崗位安全職責
1.工作前應做好清理信道等一切準備工作.
2.禁止把金屬液注入未經烘干的澆包內,并且禁止使用未預熱的孕育劑、球化劑及各種添加材料.
3.澆包中的金屬液不應注得太滿,一般不得超過容積的7/8,以免金屬液溢出.
4.澆注時應盡可能使澆包靠近澆口圈,防止將金屬液澆在壓鐵和地上.
5.澆注高的砂箱時,要站在穩定的踏腳板上,防止跌傷燙傷.
6.流在地面上(尤其是信道上)的金屬液,必須立即鏟除,不得采用在其上覆蓋散砂的方法來處理.
7.剩余金屬液只準倒回爐錠模及砂型中,在倒入前應預熱到150~200℃保證干燥.
8.未放壓鐵或未卡緊的砂型不得澆注,嚴禁兩腳丫在砂箱上進行澆注.
9.抬澆包時操作人員必須步調一致.
10.在澆注過程中若發現抬箱現鋗應立即停止澆注.
11.人力抬運澆包時每人負重不行得超過30公斤.往返于砂型和爐前時,必須呈環形路線行走.
12.用手抬澆包澆注時,必須使澆包口朝外,不能著自己.進行鋼模澆注時,鋼模應事先進行預熱.在往鋼模內澆注時,不準丫在鋼模對面.
13.必須待鑄件全部硬化后才能從鋼模內取出金屬鑄件,并放置在專門地點,防止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