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刮板輸送機檢修工崗位責任制

刮板輸送機檢修工崗位責任制

2024-07-16 閱讀 9628

一、經安全技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交接班時設備運轉情況要交接清楚,接班后要做好承包范圍內的巡視檢查工作。如因交接班不清而造成事故的,由接班維修工承擔責任。

三、在承包范圍內,要保證各電器設備、機械裝置、電纜懸掛等達到機電考核標準。

四、檢修班維修工皮帶機檢修完畢后,調試合格后交生產班。

五、機電維修工要保持所有的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必須強化對刮板機的維護保養。

六、強化刮板機轉動部位潤工作,定期加油,保證轉動部位油量充足,保障正常運行。

篇2:刮板機檢修工作制度

一、刮板輸送機檢查內容

及時合理的維護保養可延長刮板輸送機壽命,保證其安全運轉。輸送系統最麻煩的故障是底槽掉鏈、卡鏈,不但刮板鏈會被底槽卡死無法運行,甚至會造成電機過負荷燒壞或將機尾拉翻造成人身事故。處理時要拆卸多處中部槽,影響生產時間較長。為了刮板輸送機正常運行,發揮其最佳性能,必須按有關要求進行維護,調整各部件的不良工作狀態。

1、班檢內容

(1)刮板鏈、拉鏈環、偶合器、機頭軸等運動部件,更換彎曲刮板;

(2)鏈輪軸組運轉是否正常,是否漏油,油溫≤90℃,輔助油箱油位是否達標;

(3)各種電器設備有無損壞,電機有無異常聲響和震動;

(4)減速器是否漏油,有無異常聲響和震動;

(5)機尾是否有過多的回煤,必要時應找出原因;

(6)中部槽是否抬起,固定銷是否退出,電纜槽等固定部件有無損壞;

(7)調整轉載機和刮板輸送機的配合位置,以達最佳工作狀態;

(8)工作面是否平直,開關有無發熱及異常澡音。

2、日檢內容

(1)重復班檢內容;

(2)刮板鏈張緊是否松緊合適,兩知鏈松緊是否一致;

(3)鏈輪是否損壞;

(4)撥鏈器是否正常,不能有歪斜、卡鏈現象;

(5)減速器、偶合器油與液量是否達到要求,是否漏油、漏液;減速器、鏈輪、盲軸、擋煤板、鏟煤板和刮板螺栓是否松動;

(6)更換磨損和損壞的鏈環、拉鏈環和刮板。

3、月檢內容

(1)重復日檢內容;

(2)機頭架和機尾架有無損壞和變形;

(3)減速器的固定螺栓和偶合器保護罩兩端的連接螺檢是否緊固;

(4)減速器的油質是否良好、油量是否合適及軸承、齒輪的潤滑狀況和各齒輪的嚙合情況;

(5)電動機的絕緣、開關觸頭及防爆面;

(6)撥鏈器、壓鏈塊和鏟煤板的磨損情況及螺栓的可靠性。

4、年檢內容

(1)重復日檢內容;

(2)檢修更換聯軸器、液力偶合器、鏈輪、調節槽等;

(3)較全面檢查電動機和減速器。

(4)減速器清洗換油;

(5)檢查電動機軸承和測絕緣電阻是否正常。

二、輸送機的潤滑

為了保證刮板輸送機的正常運轉,對傳動裝置各潤滑點及時注入規定的潤滑劑,是設備維護工作的重要一環。

1、減速器的注油和換油

減速器運轉前要注入所需要的油質,用油尺檢查油量。減速器潤滑油的品種及注油量應按設計要求從上箱體注孔注入,運轉一個月以后,將減速器內的油倒凈并清洗,再注入新油,以后每6個月換一次油。

2、油位和透氣塞的檢查

每周檢查一次油位,保證注油量的正確。如果注油量太少,就不能保證每對齒輪和軸承的潤滑。減速器的第一、第二油室都要分別注軸,因為這兩個油室是分開的。注油太多,會向外溢出,造成浪費,也會導致油形成泡沫和油溫過度。應經常檢查透氣塞的通孔是否暢通。

3、電動機軸承的潤滑

當采完一個工作面后,應當檢修電動機軸承。當檢修時,把電動機拆開,用洗油擦拭軸承。待到洗油揮發后,在軸承和軸承孔處涂上適量的潤滑脂。

4、鏈輪迷宮槽的潤滑

迷宮槽的潤滑脂只用來密封而不是用來潤滑。因此沒有必要用特殊的潤滑脂。鏈輪上的迷宮槽,通過裝在減速器前面的注油嘴來注入潤滑脂。注潤滑脂時直到新潤滑脂溢出為止。為保證良好的密封性能,每班應注油脂一次。

篇3:安全生產責任制:刮板運輸機檢修工

一、必須按規定參加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二、必須準確掌握《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和《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規定,并嚴格按規定標準進行檢修作業。

三、必須在檢修前切斷電源,掛上停電警示牌,并由專職電工進行驗電、放電后方可工作。

四、必須使用合格的易溶合金塞,在打開時要防止高溫液體噴出傷人。?

五、必須在接鏈和上刮板時,切斷電源,并在專人指揮下進行。

六、必須在起吊設備時,先檢查工作地點的頂板、幫壁、機電設備、車輛運輸等情況,確認安全后,要在經重新加固的支架上起吊。

七、必須在檢修完畢并經試運轉后,再切斷電源,方可離開。

八、必須對檢修剩油、殘油、擦油棉紗、布頭進行封閉蓋嚴升井處理。在發現火情時,立即切斷設備電源,使用滅火器材進行直接滅火,并立即向調度匯報。

九、必須掌握本崗位安全知識和入井安全常識,做好自主保安。

十、有責任向領導和有關部門反映安全隱患和“三違”行為,有權拒絕違章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