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立窯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機立窯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5080

一、技術性能:

1、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2.5×10M塔式機立窯;生產能力7-9噸/小時;卸料裝置:塔式卸料蓖子;轉速:4-13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2、盤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2.5×10M盤塔式氣室機立窯;生產能力7-9噸/小時;卸料裝置:盤塔式蓖子;轉速:3.8-11.6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3、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3.0×10M塔式機立窯;生產能力10-13噸/小時;卸料裝置:塔式卸料蓖子;轉速:1.19-11.9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二、操作方法:

1、穩定入窯料球水份12-14%。

2、1#、2#窯穩定入窯生料量14.5-16噸/小時,3#窯為19.0-24.5噸/小時。其中二肋波動范最好1#、2#窯小于3噸/小時,3#窯小于4噸/小時。

3、堅持淺暗火操作,做到壓二肋,提中火,保邊部的加料方法,整個窯面的上火情況應保持淺中間、暗邊部。

4、穩定蓖塔轉速,保持卸料調速電機轉速為800-1200轉/分;在穩定低火位置的前提下,進行連續卸料,同時靈活掌握卸料速度;使窯內煅燒動態平衡,做到一穩定、二固定、三平衡(即:在穩定底火的前提下,固定料面與窯口的距離,卸料量與加料量、用風量保持平衡。

5、嚴格交接班制度,隨時掌握窯內變化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三班保二窯,不違章作業,出現嚴重中間火深和偏火,要按照“輕重緩急,壓淺引深”的原則,科學細致的操作。

收銀制度

篇2:機立窯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技術性能:

1、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2.5×10M塔式機立窯;生產能力7-9噸/小時;卸料裝置:塔式卸料蓖子;轉速:4-13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2、盤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2.5×10M盤塔式氣室機立窯;生產能力7-9噸/小時;卸料裝置:盤塔式蓖子;轉速:3.8-11.6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3、塔式機立窯:

規格型號:φ3.0×10M塔式機立窯;生產能力10-13噸/小時;卸料裝置:塔式卸料蓖子;轉速:1.19-11.9轉/小時;封閉裝置:料封;出料粒度:<100mm。

二、操作方法:

1、穩定入窯料球水份12-14%。

2、1#、2#窯穩定入窯生料量14.5-16噸/小時,3#窯為19.0-24.5噸/小時。其中二肋波動范最好1#、2#窯小于3噸/小時,3#窯小于4噸/小時。

3、堅持淺暗火操作,做到壓二肋,提中火,保邊部的加料方法,整個窯面的上火情況應保持淺中間、暗邊部。

4、穩定蓖塔轉速,保持卸料調速電機轉速為800-1200轉/分;在穩定低火位置的前提下,進行連續卸料,同時靈活掌握卸料速度;使窯內煅燒動態平衡,做到一穩定、二固定、三平衡(即:在穩定底火的前提下,固定料面與窯口的距離,卸料量與加料量、用風量保持平衡。

5、嚴格交接班制度,隨時掌握窯內變化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三班保二窯,不違章作業,出現嚴重中間火深和偏火,要按照“輕重緩急,壓淺引深”的原則,科學細致的操作。

收銀制度

篇3:機立窯看火工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作業前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進入工作區域確認周圍作業環境安全后方可作業。

2、進入工作區域必須佩帶便攜式CO報警儀,嚴格遵守《空氣中CO含量及允許工作時間》的要求進行作業【工作區域中CO含量不超過30mg/m3(40PPm),可較長時間工作;CO含量不超過50mg/m3(40PPm),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CO含量不超過100mg/m3(80PPm),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CO含量不超過200mg/m3(160PPm),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每次時間間隔至少2小時以上】,并確保兩人同時在崗作業,形成相互安全監護。

3設備運行中嚴禁觸摸轉動部件和檢修設備,嚴禁鉆跨皮帶。

4停電或長時間休風期間,嚴禁人員進入窯內或窯面作業,嚴禁在窯面停留,打開窯頂放散閥后,撤離到安全區域。

5布料作業嚴禁正對窯門觀察,防止料面突然下落,熱粉塵反撲傷人。注意在側面觀察,做到及時躲避。

6進入窯內或清理煙道,必須在引風機正常工作情況下進行,禁開鼓風機,經煤氣檢測確認達到安全要求,制定好可靠措施,有專人監護,報由車間主任批準后實施。

7雷雨/大風/大雪天氣及晚上,嚴禁上窯頂,確實需要報車間主任批準,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進行,嚴禁單人作業。

8上下樓梯,要確保身體良好,抓牢,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