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燒結廠安全管理提升方案
根據《關于落實集團管理大會安全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集團總部安全管理大會的會議精神,全面提升燒結廠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特制定提升安全管理方案。
一、燒結廠通過安全培訓考試及日常摸排,有部分職工文化程度較低、安全素質較低,安全意識還有待提高。針對這種情況,燒結廠采取加強安全培訓及舉辦各項的安全活動等手段來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營造安全氛圍。
1.通過班前會、班后會、每周安全活動會對職工進行基礎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職工基礎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水平,完善科學的設備設施安全管理。
通過對職工進行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進行講解學習,使加強對各項安全制度的認識,提高制度的執行能力重視程度,讓職工認識到安全規章制度不是限制而是保障,將各項制度要落實在實處。轉變職工只顧生產不顧安全的心理,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針對燒結廠皮帶崗位多的特點進行皮帶工專項培訓,著重講解皮帶機操作注意事項及日常檢查、維護安全注意事項;針對季節性變化對職工進行安全專項培訓,冬季煤氣安全操作、防火安全知識等專業知識,夏季安全用電專項檢查及培訓,提升職工對崗位危險源的識別能力,能夠區分各區域安全側重點。
3.舉辦各種的安全活動,強化安全意識。組織全體職工簽訂一份不違章承諾書,將本崗位的安全隱患、危險源,如何杜絕安全違章和安全事故,并由直系親屬簽字。結合9月7日冶金協會專家安全檢查時發現問題的講解和學習,開展職工舉一反三活動,對崗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辨識危險源,加強安全操作。
二、燒結廠專(兼)安全員安全工作時間還不長,安全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對安全隱患及安全違章情況檢查力度不夠,為此燒結廠采取以下措施。
1.組織專(兼)安全員燒結球團安全規程、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的學習,提升安全管理的素質,強化安全知識的水平,提高安全檢查能力。
2.加強日常安全檢查力度,安全檢查“要勤、要細、要全面、要全員”,并督促職工能夠按照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操作。
3.認真落實各項安全規章,加大違章考核力度,對考核項目進行通報以此警示其它職工,使考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三、組織各車間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演練,以崗位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進行相關演練活動,如組織煤氣崗位進行煤氣泄漏、煤氣中毒的應急演練,油站等崗位進行消防應急演練等。
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應急方案中與實際操作的差異,對應急方案進行評估,加強應急方案的可操作性。通過組織各項應急演練加強職工對各項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救護方法的學習,達到熟練各種安全救援操作。
篇2:某燒結廠安全管理機構設置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加強燒結廠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全廠職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本廠和諧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廠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燒結廠經營性質
燒結廠屬于《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一千人以上。
3、實施細則
3.1、燒結廠廠長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
3.2、燒結廠安監科是燒結廠安全生產的直接管理部門,設安全科長一名,配備二名以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3.3、燒結廠下屬各車間、科室,其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各部門設安全員一名(可兼職),負責日常本部門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3.4班組是作業現場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燒結廠各車間、科室下屬班組,其班組長為本班組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班組安全工作負全責。班組設安全員一名,負責日常協助組長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班組長不在時,安全員有權處理與安全有關的工作。
3.5根據本廠生產實際,設立安全領導機構,既安全生產委員會。安委會主任為廠長,副主任由副廠長、廠長助理及工會主席擔任,成員包括各個部門一把手;安全領導機構定期開會,協調解決安全生產問題。會議要做到有記錄、紀要。
篇3:燒結廠受限空間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針,加強對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確保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受限空間指各種設備內部如料斗料倉(槽)、管道、煙道、下水道(溝)、井(人工挖孔樁)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以及其它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聚積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在受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第三條受限空間作業屬危險作業范疇,為廠級危險作業,應按照公司危險作業管理的相關規定,建立作業審批許可制度。
第四條本規定適用于燒結廠所屬各部門。
第二章管理程序和要求
第五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針對作業內容,制定相應的作業方案、安全措施及應急措施。作業方案中必須明確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和外部監護人員及其職責,安全操作規程等已有的規定必須執行。
第六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必須開展危害識別活動,列出危害因素清單,危害因素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氣體危害,包括窒息危害、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和爆炸性氣體危害;
(二)淹溺、埋沒危害;
(三)高溫灼燙危害;
(四)觸電、機械危害等。
(五)其他傷害。
第七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嚴格按照《受限空間作業申請審批表》(見附件1)履行審批程序。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按照危險作業分級控制管理必須嚴格履行審批手續,作業審批人必須到現場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監護作業實施過程。
第八條作業負責人應向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內容和安全技術交底,并指派作業監護人。作業人員和作業監護人必須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應急措施等,作業監護人必須始終掌握作業人員的情況,防止其他人員進入。作業人員進入前、作業中,作業負責人和監護人必須按照《受限空間作業檢查確認表》(見附件2)進行檢查確認簽字,落實以下措施:
(一)作業前,必須對受限空間實施隔斷(隔離)、置換通風、檢測等措施,將受限空間與其聯結管道或其它空間進行安全隔離(如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線),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所用盲板壓力等級應和系統壓力相匹配。
(二)在進入受限空間前30分鐘必須取樣分析,取樣應按照有關規定具有代表性,特別是置換通風后的氣體。對各種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煙氣以及蒸汽、氧氣的含量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可燃氣體爆炸下限大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為合格;氧含量19.5%~23.5%為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合格后才允許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受限空間內溫度宜在常溫左右。
(三)作業過程中應對受限空間采取通風措施,確保受限空間內空氣流通良好。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如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時間較長,至少每2小時檢測分析一次有害氣體、氧氣含量,如檢測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檢測頻率,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人員迅速撤出。
(四)進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氣體受限空間內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適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器具。同時,作業人員必須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儀,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應放置在作業人員能看見和聽到報警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內。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人員迅速撤出。
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佩戴長管式面具、空氣呼吸器等,但佩戴長管面具時,應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于新鮮空氣的上風處,并有專人監護。
(五)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登記,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
(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小于24V的安全行燈,金屬設備內和特別潮濕作業場所作業,其安全行燈電壓應為12V且絕緣性能良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裝置。當受限空間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燈,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機具。
(七)進入受限空間涉及進行動火、用電、高處等作業時,必須遵守有關安全規定,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動火作業要嚴格按照公司動火管理規定辦理有關手續,高處作業應采取防止墜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在行走表面、工作平臺、腳手架、梯子上采取防人員墜落的措施)。
(八)在受限空間實施作業時,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
第九條若作業中斷后,再次進入該受限空間之前,必須重新辦理受限空間內作業許可手續,并嚴格執行第八條之規定。
第十條作業完工后,經作業人員、監護人與作業負責人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部,確認無人員和工具及雜物后,方可封閉離開。
第十一條落實應急措施。應針對作業內容制訂嚴密的、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計劃,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作業現場應配備相應的救生設施(如空氣呼吸器、救生繩等)和滅火器材等,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現場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及作業負責人等要熟知預案內容和救護設施使用方法。
受限空間作業的監護人員必須與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人員保持有效聯系。當出現人員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器具進入受限空間施救,并有專人在外部負責聯絡。嚴禁不具備條件的盲目施救,避免傷亡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