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提高風溫技術措施
1.前言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目前有4座205m3高爐,1座450m3高爐,2座1080m3高爐,2座80噸轉爐,一條850mm和一條1250mm熱軋中寬帶鋼生產線,有年產330萬噸鐵,30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煉鐵廠6#高爐于2007年8月8日投產,剛投產時噴煤系統尚未建成投產,風溫使用只有1030℃左右,為進一步提高風溫,操作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風溫進行了技術攻關,在高爐投產僅半年多的時間內,使風溫達到1194℃水平。2.熱風爐設備概況及主要參數6號高爐熱風爐引進俄羅斯先進的卡魯金頂燃式熱風爐的技術,采用三座旋切球頂燃式熱風爐,設計風溫≥1150℃(空氣預熱150℃)。為了提高熱風爐的熱效率,設置一臺熱管式換熱器,利用熱風爐煙氣將助燃空氣預熱到150℃。燃燒器安裝在拱頂上部,高爐煤氣采用旋流式,助燃風采用噴射式進入燃燒器,預燃室煤氣與空氣流在預燃旋流切割,保證安全燃燒。熱風爐蓄熱室高度為21.84米,內砌37孔格子磚,上部采用高鋁磚,以增加蓄熱能力,下部為粘土磚。燒爐全部采用高爐煤氣。助燃空氣為集中供風,設兩臺助燃風機,開一備一。各主要閥門為液壓傳動。熱風爐主要技術性能指標見表1:表1?熱風爐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名稱單位數量熱風爐座數座3熱風爐全高mm38545熱風爐爐殼內徑上部mmФ6596下部Ф6200蓄熱面積斷面積m221.6837孔格子磚厚度mm120格子磚高度mm21840其中:高鋁格子磚92層mm10840粘土格子磚90層mm11000每M3格子磚加熱面積T56.12每座熱風爐格子量T663每座熱風爐加熱面積m226572每M3高爐有效容積占有量t/m33.43每M3高爐有效容積加熱面積M2/m3133熱風溫度℃≥1150廢氣溫度℃250—3503.提高風溫的技術措施高風溫是高爐最廉價,利用率最高能源,每提高100℃風溫約降低焦比4%-7%。在當前生鐵成本居高不下嚴峻形勢下,高風溫是高爐加大噴煤、降低焦比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但高風溫的使用受多種因素影響,歸納起來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熱風爐的蓄熱能力;另一方面是高爐接受風溫的能力。只有高爐穩定順行,才能保證熱風爐工作穩定,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高風溫,二者互相制約,為此特制定以下技術措施:3.1優化高爐操作,制定合理的操作制度,穩定爐況長期穩定順行的爐況是使用高風溫的前提條件,高風溫操作又是高爐強化冶煉的重要措施,因此,優化高爐操作,確定合理的操作制度成為高爐提高風溫的必要條件。投產初期,爐況上雖沒有較大波動,但經常出現風壓、風量不相適應,頂壓波動較大(波動在20-30KPa),煤氣流不穩,透氣性不好,滑尺、崩料較多,出鐵前后料速不勻現象,燃料比較高,在560Kg/t左右,各項技術指標不太理想,風溫只能用到1030℃左右。2007年10月份,進入調整期,為了摸索合理的操作制度,穩定爐況,穩定煤氣流,嚴格遵循上料制度與送風制度相適應,熱制度與造渣制度相適應的原則,用煤量代替風溫調劑爐況,穩定最高送風溫度,統一認識,統一操作。11、12月份,隨著噴煤、富氧系統的相繼投入使用,為優化操作創造條件。裝料制度上逐步摸索由單環變雙環并過渡到多環的制度,α礦和α焦調整過程為α礦308α焦298α礦315293α焦334303261?α礦354332302α焦345303261。同時為抑制邊緣氣流,發展中心氣流,提高煤氣利用,確保高爐長周期的穩定,采用加大礦批方式,由開爐時13噸逐步加大至目前20噸左右,煤氣利用得以改善,煤氣利用率由42%提高到44%左右,最高時達47%。隨著上料制度的調整,本著上、下部調劑相結合的原則,送風制度以活躍爐缸,形成合理的初始氣流為目標,確定合理的送風面積。高爐順行狀況進一步改善,爐缸均勻活躍,高爐接受高風溫的能力也有了提高。3.2提高煤比高風溫和噴吹相互補充,有利于穩定爐況,噴吹量越大,越利于更高風溫的使用。高風溫可提高理論燃燒溫度,可以補償風口由于煤粉分解消耗的熱量,促使煤粉燃燒,風溫越高,補償熱越多,越有利于噴吹量的增大和噴吹效果的發揮,二者相輔相成。高風溫和噴吹燃料的合力所產生的節焦、順行作用更顯著。噴煤后與噴煤前風溫提高近120℃,尤其富氧后,煤比提高到160Kg/t時,與噴煤前相比,風溫提高近200℃左右。3.3充分發揮助燃空氣預熱作用為提高熱風爐的熱效率,也為了提高風溫,通過一臺熱管式換熱器利用熱風爐余熱來預熱助燃空氣,目前預熱后溫度達到200℃,當廢氣溫度適當高時,最高可達250℃以上。從而提高了理論燃燒溫度,達到提高風溫的目的。3.4規范工藝操作,選擇合理工作周期,加強熱風爐操作管理為規范工藝操作,制定合理工藝操作參數,要求拱頂溫度不大于1350℃;煙道溫度控制在350℃,最高不超過400℃;換爐風壓波動不大于10KPa;煤氣壓力大于5KPa;空氣過剩系數在1.05-1.1。增加換爐次數縮短工作周期,減少換爐時間是強化熱風爐的操作過程,可以提高風溫水平,生產實踐證明,送風時間從2h縮短到1h,大多數高爐可以提高風溫50-70℃,但熱風爐的燃燒能力或煤氣量等受限,不能相應提高燃燒強度以彌補燃燒時間縮短引起的熱量減少,則風溫水*而降低,所以在一定條件下要有一個適合的熱風爐工作周期,為此根據本熱風爐設備狀況要求每班(8h)換8次爐。在熱風爐燃燒時要勤觀察,勤調節,根據拱頂溫度變化及時將煤氣與空氣混合比調到最佳。精心燒爐,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加強職工責任心,點檢到位,發現設備問題及時處理。同時嚴格執行熱風爐管理規定,在高風溫上對熱風工和高爐操作者實行考核,確保高風溫使用。4.效果分析通過先進設備裝備及采取的一系列技術措施,風溫逐月上升,尤其進入3月份,日均風溫有時高達1230℃左右,為節焦,降成本提供有利條件。高爐各項技術指標也有較大改善。見表2:表2?主要技術指標時間系數t/m3.d焦比?Kg/t煤比?Kg/t綜合焦比?Kg/t風溫?℃富氧率%[Si]%2007.81.07573.3573.310380.722007.91.68539.6539.610520.382007.11.77557.9557.910090.372007.111.93406.5125.0506.511350.372007.121.95393.7153.6516.611480.860.422008.11.96370.6161.6499.911451.090.382008.22.06361.6162.4491.511881.240.342008.31.95361.0155.7485.611941.000.36注:2008年3月份指標為3月1日-3月20日5.結語5.1通過高爐摸索合理操作制度,實現全風作業,充分發揮熱風爐的效能,推動了熱風溫度的不斷提高,綜合焦比降幅也較為明顯。5.2隨著風溫水平的提高,熱風爐和管道的耐火材料受到了一定影響,曾出現3次跑風現象,為此今后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預防跑風等其它事故的發生。
篇2:高爐提高風溫技術措施
1.前言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目前有4座205m3高爐,1座450m3高爐,2座1080m3高爐,2座80噸轉爐,一條850mm和一條1250mm熱軋中寬帶鋼生產線,有年產330萬噸鐵,30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煉鐵廠6#高爐于2007年8月8日投產,剛投產時噴煤系統尚未建成投產,風溫使用只有1030℃左右,為進一步提高風溫,操作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風溫進行了技術攻關,在高爐投產僅半年多的時間內,使風溫達到1194℃水平。2.熱風爐設備概況及主要參數6號高爐熱風爐引進俄羅斯先進的卡魯金頂燃式熱風爐的技術,采用三座旋切球頂燃式熱風爐,設計風溫≥1150℃(空氣預熱150℃)。為了提高熱風爐的熱效率,設置一臺熱管式換熱器,利用熱風爐煙氣將助燃空氣預熱到150℃。燃燒器安裝在拱頂上部,高爐煤氣采用旋流式,助燃風采用噴射式進入燃燒器,預燃室煤氣與空氣流在預燃旋流切割,保證安全燃燒。熱風爐蓄熱室高度為21.84米,內砌37孔格子磚,上部采用高鋁磚,以增加蓄熱能力,下部為粘土磚。燒爐全部采用高爐煤氣。助燃空氣為集中供風,設兩臺助燃風機,開一備一。各主要閥門為液壓傳動。熱風爐主要技術性能指標見表1:表1?熱風爐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名稱單位數量熱風爐座數座3熱風爐全高mm38545熱風爐爐殼內徑上部mmФ6596下部Ф6200蓄熱面積斷面積m221.6837孔格子磚厚度mm120格子磚高度mm21840其中:高鋁格子磚92層mm10840粘土格子磚90層mm11000每M3格子磚加熱面積T56.12每座熱風爐格子量T663每座熱風爐加熱面積m226572每M3高爐有效容積占有量t/m33.43每M3高爐有效容積加熱面積M2/m3133熱風溫度℃≥1150廢氣溫度℃250—3503.提高風溫的技術措施高風溫是高爐最廉價,利用率最高能源,每提高100℃風溫約降低焦比4%-7%。在當前生鐵成本居高不下嚴峻形勢下,高風溫是高爐加大噴煤、降低焦比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但高風溫的使用受多種因素影響,歸納起來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熱風爐的蓄熱能力;另一方面是高爐接受風溫的能力。只有高爐穩定順行,才能保證熱風爐工作穩定,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用高風溫,二者互相制約,為此特制定以下技術措施:3.1優化高爐操作,制定合理的操作制度,穩定爐況長期穩定順行的爐況是使用高風溫的前提條件,高風溫操作又是高爐強化冶煉的重要措施,因此,優化高爐操作,確定合理的操作制度成為高爐提高風溫的必要條件。投產初期,爐況上雖沒有較大波動,但經常出現風壓、風量不相適應,頂壓波動較大(波動在20-30KPa),煤氣流不穩,透氣性不好,滑尺、崩料較多,出鐵前后料速不勻現象,燃料比較高,在560Kg/t左右,各項技術指標不太理想,風溫只能用到1030℃左右。2007年10月份,進入調整期,為了摸索合理的操作制度,穩定爐況,穩定煤氣流,嚴格遵循上料制度與送風制度相適應,熱制度與造渣制度相適應的原則,用煤量代替風溫調劑爐況,穩定最高送風溫度,統一認識,統一操作。11、12月份,隨著噴煤、富氧系統的相繼投入使用,為優化操作創造條件。裝料制度上逐步摸索由單環變雙環并過渡到多環的制度,α礦和α焦調整過程為α礦308α焦298α礦315293α焦334303261?α礦354332302α焦345303261。同時為抑制邊緣氣流,發展中心氣流,提高煤氣利用,確保高爐長周期的穩定,采用加大礦批方式,由開爐時13噸逐步加大至目前20噸左右,煤氣利用得以改善,煤氣利用率由42%提高到44%左右,最高時達47%。隨著上料制度的調整,本著上、下部調劑相結合的原則,送風制度以活躍爐缸,形成合理的初始氣流為目標,確定合理的送風面積。高爐順行狀況進一步改善,爐缸均勻活躍,高爐接受高風溫的能力也有了提高。3.2提高煤比高風溫和噴吹相互補充,有利于穩定爐況,噴吹量越大,越利于更高風溫的使用。高風溫可提高理論燃燒溫度,可以補償風口由于煤粉分解消耗的熱量,促使煤粉燃燒,風溫越高,補償熱越多,越有利于噴吹量的增大和噴吹效果的發揮,二者相輔相成。高風溫和噴吹燃料的合力所產生的節焦、順行作用更顯著。噴煤后與噴煤前風溫提高近120℃,尤其富氧后,煤比提高到160Kg/t時,與噴煤前相比,風溫提高近200℃左右。3.3充分發揮助燃空氣預熱作用為提高熱風爐的熱效率,也為了提高風溫,通過一臺熱管式換熱器利用熱風爐余熱來預熱助燃空氣,目前預熱后溫度達到200℃,當廢氣溫度適當高時,最高可達250℃以上。從而提高了理論燃燒溫度,達到提高風溫的目的。3.4規范工藝操作,選擇合理工作周期,加強熱風爐操作管理為規范工藝操作,制定合理工藝操作參數,要求拱頂溫度不大于1350℃;煙道溫度控制在350℃,最高不超過400℃;換爐風壓波動不大于10KPa;煤氣壓力大于5KPa;空氣過剩系數在1.05-1.1。增加換爐次數縮短工作周期,減少換爐時間是強化熱風爐的操作過程,可以提高風溫水平,生產實踐證明,送風時間從2h縮短到1h,大多數高爐可以提高風溫50-70℃,但熱風爐的燃燒能力或煤氣量等受限,不能相應提高燃燒強度以彌補燃燒時間縮短引起的熱量減少,則風溫水*而降低,所以在一定條件下要有一個適合的熱風爐工作周期,為此根據本熱風爐設備狀況要求每班(8h)換8次爐。在熱風爐燃燒時要勤觀察,勤調節,根據拱頂溫度變化及時將煤氣與空氣混合比調到最佳。精心燒爐,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加強職工責任心,點檢到位,發現設備問題及時處理。同時嚴格執行熱風爐管理規定,在高風溫上對熱風工和高爐操作者實行考核,確保高風溫使用。4.效果分析通過先進設備裝備及采取的一系列技術措施,風溫逐月上升,尤其進入3月份,日均風溫有時高達1230℃左右,為節焦,降成本提供有利條件。高爐各項技術指標也有較大改善。見表2:表2?主要技術指標時間系數t/m3.d焦比?Kg/t煤比?Kg/t綜合焦比?Kg/t風溫?℃富氧率%[Si]%2007.81.07573.3573.310380.722007.91.68539.6539.610520.382007.11.77557.9557.910090.372007.111.93406.5125.0506.511350.372007.121.95393.7153.6516.611480.860.422008.11.96370.6161.6499.911451.090.382008.22.06361.6162.4491.511881.240.342008.31.95361.0155.7485.611941.000.36注:2008年3月份指標為3月1日-3月20日5.結語5.1通過高爐摸索合理操作制度,實現全風作業,充分發揮熱風爐的效能,推動了熱風溫度的不斷提高,綜合焦比降幅也較為明顯。5.2隨著風溫水平的提高,熱風爐和管道的耐火材料受到了一定影響,曾出現3次跑風現象,為此今后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預防跑風等其它事故的發生。
篇3:高爐爐長崗位職責
答:(l)在公司和車間領導下,積極貫徹執行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好本爐職工
全面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及其他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切實做好安全均衡生產。實
現一代爐齡的優質、高產、低耗、長壽、高效益。
(2)根據生產的要求及設備狀況、原燃料條件,選擇合適的操作制度,搞好四班協調
生產。
(3)根據生產情況,協調本崗位人員,認真填寫有關報表,分析總結生產情況。搞好
效益、效率文明生產。
(4)組織好本爐人員努力學習業務技術,不斷提高技術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