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械電梯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防護措施
一、鍋爐
1、鍋爐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1)、爐管爆炸:
爐管爆炸時,有顯著的爆破聲、噴汽聲,同時,水位和汽壓明顯下降。發現這種情況時,必須采取緊急停爐處理措施。發生這種情況的一般原因是:水質不良引起爐管結垢或腐蝕;缺水和爆管也可能互為因果。此外,由于設計缺陷、材料強度不足和焊接質量不好,均可能引起爆管事故。
2)、鍋爐缺水:
?鍋爐嚴重缺水,會造成受壓元件變形和損壞,甚至發生爐管爆炸,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鍋爐爆炸事故。發現鍋爐缺水時,應嚴禁進水,并采取緊急停爐措施。造成鍋爐缺水事故的原因大多與運行人員松懈麻痹和誤操作有關,或是與水位表因無沖洗措施而發生堵塞故障有關。在鍋爐重大事故中,缺水事故是最常見的一種。我國多年的鍋爐事故統計數據顯示,缺水事故約占鍋爐重大事故的50%左右。缺水事故常造成嚴重后果。對鍋爐缺水事故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
3)、鍋爐超壓:
鍋爐超壓運行,輕則引起元件變形,連接處損壞:嚴重時會引起爆炸事故。發生鍋爐超壓的主要原因是:司爐人員盲目提高工作壓力或擅離工作崗位造成的。有時,由于壓力表和安全閥同時失靈也會引起鍋爐超壓。因此,必須加強對司爐工履行崗位職責的教育,定期對安全附件進行檢驗和日常檢查。
2、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方面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1)、使用定點廠家的合格產品
國家對鍋爐的設計制造有嚴格的要求,實行定點生產制度。鍋爐的制造單位,必須具備保證質量所必需的加工設備、技術力量、檢驗手段和管理水平。購置、選用的鍋爐應是定點廠家的合格產品,并有齊全的技術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和產品竣工圖。
2)、登記檔案
鍋爐在正式使用前,必須到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登記,經審查批準入戶建檔、取得使用證書可使用。使用單位也應建立鍋爐的設備檔案,保存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修理、改造和檢驗等過程的技術資料。
3)、專責管理
使用鍋爐的單位,應對設備進行專責管理,并設置專門機構,責成專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負責管理設備。
4)、持證上崗
鍋爐司爐、水質化驗人員及操作人員,應分別接受專業安全技術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5)、照章運行
鍋爐必須嚴格依照操作規程及法規操作進行,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違章操作。
6)、定期檢查
定期檢驗是指在設備的設計使用期限內,每隔一定時間對其承壓部件和安全裝置進行檢查,或作必要的試驗。實行定期檢驗是及早發現缺陷,消除隱患、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鍋爐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部檢驗和耐壓試驗。實施特種設備法定檢驗的單位須取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核準資格。
7)、監控水質
水中的雜雜質使鍋爐結垢、腐蝕及產生汽水共沸,降低鍋爐效率、壽命、供氣質量。必須嚴格監督、控制鍋爐給水及鍋爐水質,使之符合鍋爐水質標準的規定。
8)、報告事故
鍋爐在運行中發生事故,除緊急妥善處理外,應按規定及時、如實上報主管部門及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
二、壓力容器
1、壓力容器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鍋爐與壓力容器的主要的危險、有害因素有:鍋爐壓力容器內具有一定溫度的帶壓工作介質、承壓元件的失效、安全保護裝置失效等三類(種)。由于安全防護裝置失效或(和)承壓元件的失效,使鍋爐壓力容器內的工作介質失控,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常見的鍋爐壓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謂泄漏是指工作介質從承壓元件內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質由外部進入承壓元件內部的現象。如果漏出的物質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質,不僅可以造成熱(冷)傷害,還可能引發火災、爆炸、中毒、腐蝕或環境污染。所謂破裂爆炸是承壓元件出現裂縫、開裂或破碎現象。承壓元件最常見的破裂形式有韌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勞破裂、腐蝕破裂和蠕變破裂等。
2、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方面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1)壓力容器危險的防護措施
1)、壓力容器設計及其制造必須按《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定》中規定的符合等級類別的設計制造單位進行,其受壓元件焊接工作,必須由經過考核合格的焊工擔任。焊縫的表面質量必須符合規定質量標準,并作表面探傷,不允許有裂紋、氣孔、凹坑和肉眼可見的夾渣等缺陷。
2)、壓力容器制成后必須進行耐壓試驗,必要時還應進行氣密性試驗。
3)、壓力容器應按規定裝設安全閥、爆破片、壓力表、液面計、溫度計及切斷閥等安全附件。在容器運行期間,應對安全附件加強維護與定期校驗,保持齊全、靈敏、可靠。
4)、使用壓力容器的單位,必須向當地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登記并取得使用證,才能將設備投入運行。使用單位應根據設備數量和安全性能要求,設專門機構或專職技術人員,加強壓力容器的安全技術管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5)、使用壓力容器的單位,應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和容器的技術性能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
6)、壓力容器應定期進行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檢查,每3年至少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每6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驗,使用期達20年,每年至少進行內外部檢驗,并根據檢驗情況,確定全面檢驗時間和作出能否使用的結論。
7)、壓力容器的殼體及受壓元件不得有裂紋存在,經內外部檢驗發現有嚴重裂紋的容器,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修理、更換或報廢。
(2)對于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安全要求如下:
1)、操作人員必須遵守壓力容器安全操作規程;
2)、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必須是受過培訓,經過考核并取得操作資格證書的人員,必須了解壓力容器基本結構和主要技術參數,熟悉操作工藝條件;
3)、應做到平穩操作,緩慢加壓和卸壓,緩慢地升溫和降溫,運行期間,保持壓力和溫度的相對穩定;
4)、嚴禁超溫、超壓運行;
5)、做好班前、班中和班后的檢查工作,及時發現設備的不正常狀態,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6)、認真填寫操作記錄;
7)、掌握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發生故障,嚴重威脅安全時,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止容器運行,并報告有關部門。
三、壓力管道
1、壓力管道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1)、設計問題:設計無資質,特別是中小廠的技術改造項目設計往往自行設計,設計方案未經有關部門備案。
2)、焊縫缺陷:無證焊工施焊;焊接不開坡口,焊縫未焊透,焊縫嚴重錯邊或其它超標缺陷造成焊縫強度低下;焊后未進行檢驗和無損檢測查出超標焊接缺陷。?
3)、材料缺陷:材料選擇或改代錯誤;材料質量差,有重皮等缺陷。
4)、閥體和法蘭缺陷:閥門失效、磨損,閥體、法蘭材質不合要求,閥門公稱壓力、適用范圍選擇不對。?
?5)、安全距離不足:壓力管道與其它設施距離不合規范,壓力管道與生活設施安全距離不足。?
6)、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缺乏:思想上對壓力管道安全意識淡薄,對壓力管道有關介質(如液化石油氣)安全知識貧乏。?
7)、違章操作:無安全操作制度或有制度不嚴格執行。
8)、腐蝕:壓力管道超期服股造成腐蝕,未進行在用檢驗評定安全狀況。
2、從安全管理、安全技術方面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1)、工廠壓力管道所轄生產區域是指全廠管路、1#、2#縱向船臺、南北船臺、內船臺、輪機分廠車間、制氧廠、預制數控及生產車間和露天平臺、80T、100t、150t、200t龍門吊、機械分廠等管網區域及西華基地生產區域。?
2)、資產處負責廠區管道安裝、使用前的檢漏、標色和管網圖的制定;負責使用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制定壓力管道安全操作規程;制作壓力管道布置圖;壓力管道預防事故方案(包括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方案)由資產處負責安環處、人保處、使用單位參與制定和演練。?
3)、安全標識分類要求?管道內的物質如(氧氣、乙炔、丙烷、天然氣、二氧化碳等),其管道應設置危險標識。?
4)、操作人員崗位職責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安全監察機構安全技術和崗位操作法學習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本崗位壓力管道的技術特性、系統結構、生的事故和應采取的措施。做到“四懂三會”,即懂原理、懂性能、懂結構、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會排除故障。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嚴禁超壓、超溫運行。?
5)、壓力管道使用單位安全操作要求?使用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壓力管道安全操作規程》,嚴禁使用安裝未經檢漏、試壓的管道。、對所使用的管道區域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制定巡查、檢漏防缺損檢查制度,做好檢查記錄。?A.檢查壓力管道的防護措施,保證其完好無損,減少管道表面腐蝕、接頭松動。?B.閥門的操作機構要經常除銹上油,保證其操縱靈活。C.安全閥和壓力表要經常擦試,確保其靈敏準確,并按時進行校驗。?D.定期檢查緊固螺栓的完好狀況,做到齊全、不銹蝕、絲扣完整、聯結可靠。?E.注意管道的振動情況,發現異常振動應采取隔斷振源,加強支撐等減振措施,發現磨擦應及時采取措施。?F.靜電跨接、接地裝置要保持良好完整,發現損壞及時修復。G.檢查管道和支架接觸處等容易發生腐蝕和磨損的部位,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H.及時消除管道系統存在的跑、冒、滴、漏現象。
6)、公司機動部負責對公司內壓力管道設計、制造、安裝、修理、改造、使用管理、檢驗等進行監督管理。
7)、監督管理范圍依據原化工部頒布的《化工企業壓力管道管理規定》,原勞動部頒布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適用于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管道:a)進口壓力Pw大于等于0.1MPa;b)公稱直徑Dg大于等于50mm;?c)輸送化工介質的工藝管道、化工生產用蒸汽管道及公用燃氣管道和熱力管道。對于非上述條件的壓力管道由使用單位制定管理辦法。
8)、壓力管道設計具備化工工程設計資格或壓力管道設計資格的單位,方可從事其資格范圍內壓力管道設計。設計單位對所設計的壓力管道安全技術性負責。設計文件要明確體現出設計標準、安裝施工規范、所用材料標準、計算壁厚、腐蝕裕量及腐蝕速率。工廠壓力管道管理人員應參加工廠基建及技改、技措項目的設計審查。
9)、管件、管道附件的制造?壓力管道所用管件、管道附件的制造單位應有相應的制造資格,且經國家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管件、管道附件等產品必須有合格證及性能報告,使用單位必須進行驗收,必要時進行復驗。
10)、檢驗實行工藝流程卡傳遞制度,檢驗單位制定的檢驗方案要得到工廠確認,檢驗結束后,使用單位應按檢驗方案逐項檢查驗收。檢驗發現超標缺陷,及時通知工廠組織修理,復檢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檢驗單位在檢驗完成后兩周之內提交檢驗報告或檢驗通知卡,保證按時開車。?
11)、壓力表要按計量部門規定的期限校驗,工廠定期安排。工廠要對壓力管道安全閥建立臺賬和定壓記錄。重要管道附件不得任意移位和拆除,如生產需要,需經設計部門和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在對壓力管道做定期檢驗時,要對管道附件抽檢。
篇2:建樓腳手架需注意安全防護設施
1.電梯井口設置不低于1200mm高的開啟式防護門,用Ф12的螺紋鋼筋或方鋼管,按豎向間距200mm焊制而成,防護門要求刷漆,上鎖、掛牌、例行檢查。
2.電梯井筒內每隔一層在入口處設置一個用Ф25鋼筋,鋼管及木板搭設的平臺,中間用鋼筋支托安全網一道,網上及平臺上均不得存有雜物。電梯井內不準做垂直運輸通道或垃圾通道。預留洞口用模板覆蓋,在預留洞口四周預設方木來固定模板,防止模板移動,大于1m2的預留洞口四周設置防護欄桿。
3.結構臨邊防護措施,在結構四周邊線內500mm處或柱內側面,設置全封閉式護身欄,使用材料均為Ф48×3.5鋼管,其高度為1.2m,立桿間距2.5m,豎向每隔600mm設一通長大橫桿,每隔一根立桿設一道三腳架。護身欄必須刷紅、白防護色油漆,掛醒目標志牌,護身桿四周滿掛密目安全網,白天設警示牌,夜間設紅色標志燈,臨邊四周一米范圍內禁止堆放材料、機具。
4.樓梯間防護措施,樓梯的側邊利用腳手架做安全防護架子,立管從梯井內搭設,側邊沿樓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00mm高的護身欄桿側邊底部設180mm高的擋腳板,如無梯井時,踏步埋件上焊接防護桿欄。
5.防震接地措施:采用避雷針與大橫桿連通,接地線與整幢建筑物樓內避雷系統連成一體的措施。
6.每幢樓腳手架設置避雷針4根,避雷針采用Ф12鍍鋅鋼筋制作,高度不少于1米,設置在腳手架四角立桿上,并將所有最上層的大橫桿全部連通形成避雷網。
7.接地采用40×4鍍鋅扁鋼,將立桿與建筑物樓層內避雷系統連成一體,接地的連接應保證接觸牢靠,與立桿連接時應用兩道螺栓卡箍連接,螺絲架彈簧墊片的防動,并保證接觸面不小于10mm2,并將表面油漆及氯化層清除,露出金屬光澤并涂中性凡士林。
篇3:深基坑作業安全防護措施簡介
高處墜落事故的防護措施
1.為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在工程施工前對所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基本知識,安全注意事項等安全技術交底。
2.施工作業人員進場后,按不同層次進行三級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不宜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嚴禁參加高處作業工作。
4.為防止高處墜事故的發生,高處作業平臺做好扶手并在周邊掛設安全網;臨時作業和支撐用的腳手架保證安裝合理、牢固;
5.對所有臨邊進行防護,如未施工護欄的梁體臨邊可用預留的鋼筋按規定焊接,加防護欄桿,并在內側假設防護網進行隔擋。
6.為保證防護措施能真正起到應有的防護作用,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項目負責人、安全專職人員及相關作用班組長,對防護設施進行必要的
監督制作過程和驗收外,還應按規定要求每周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檢查工作,以確保防護設施的完好性,防止墜落事故的發生。
7.在橋梁外側進行施工中,作業班組要對安全防護設施腳手架拉結點、安全平網和密目式安全、腳手板等進行使用前檢查,確認無誤后,方能進行操作。
8.凡高處作業卻又不要作平臺和安全網防護時,施工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或安全繩(使用前必須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其安全帶或安全繩的使用必須遵照高掛低用的原則。凡未使用防護用品用具的不準作業,以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
物體打擊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了保證員工的身體不愛傷害及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根據各級主管部門的法規、規范和標準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強對員工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
2.凡現場人員必須正確佩戴符合標準要求的安全帽。
3.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對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對人員形成打擊威脅的部位,必須進行日巡查,保證其安全可靠。
4.對于吊裝作業除設指揮人員外,對有危險區域應增設警戒人員,以確保人身安全。
5.施工現場嚴禁拋擲作業(其中包括架體拆除,模板支撐拆除及垃圾廢料清理)。
6.對預制場裝料斗、上料花藍的安全門經常進行檢查維修,確保其靈敏可靠,防止因失靈造成被吊物墜落傷人。
7.起重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同時有一定的操作經驗和技能,熟悉操作規程。指揮人員應有嚴格注意被吊物的整體狀態,運行區域路線及其危險性。如有可能對作業人員形成威脅,必須通報安全管理人員暫停滯作業。
8.作業前項目負責人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使作業人員明確安全生產狀態及要點,避免事故發生。
9.作業前安全管理人員及操作手必須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空載運行,在確定無故障情況時方能進行作業。
機械傷害事故的防護措施
為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防止機械對人體的傷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對所有各種機械設備進場后,必須由設備負責人會同安全員和使用機械的人員共同對該機械設備進行進場驗收工作,經驗收發現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應有退回設備保障部門進行維修和安裝。
2.設備安裝調試合格后,應進行檢查,并按標準要求對該設備進行驗收,經項目組織驗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對設備使用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交底內容及近操作規程操作。
4.使用中要經常對該設備進行保養檢查,使用后工切斷電源并鎖好電閘箱。
5.各種機械設備必須專人專機,凡屬特種設備,其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按規定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及時解決處理,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
觸電事故的防護措施
根據國家規范規定,為了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管理,保障施工現場用電安全,防止觸電事故發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裝作業前,必須按規范、標準、規定對安裝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及操作規程的交底工作。
2.禁止在高壓線路安全距離之內,進行作業;對高壓線路應盡量增設圍欄或保護網等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