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鉗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工作前,首先清理好作業場所,達到工作地周圍無障礙物,人行道暢通無阻。
2、多人作業時必須有主有從,統一指揮。
3、在試轉檢查設備時,維修工人與操作者要互相配合,特別要注意開車或停車,操作者必須聽從維修人員的指揮,兩者必須互相配合,注意安全。
4、在拆卸機構復雜的機器部件時,要細致的考慮,穩拿穩放,對不熟悉的結構要特別小心,不得隨意伸手亂動,以免壓手砸腳。
5、在拆卸修理時,必須選通知電工,由電工切斷電源,方可操作。
6、不準用吊車吊著部件進行修理,必須將部件放在平穩可靠的地方操作或修理。
7、不準用錘子打大物件或機器零件,如需要,必須墊上木塊或用其它軟金屬。
8、用虎鉗子卡物件要卡緊,被卡部分不得超過鉗口張開的有效行程,不準使用接管或錘子擊打鉗把的辦法緊鉗口。
9、案中間必須設網,以免鏟削的碎金屬屑傷人。
10、刮研工作要戴手套,在研后平面來往推后時,防止手指被下面后件擠傷。
11、使用銼刀、刮刀、手錘、扁鏟、尖鏟、沖子等工具應注意下列事項:
(1)不準使用不完整的已經損壞了的工具;
(2)銼刀、刮刀等不按木把或木把松動破裂等,不得使用;
(3)不得用銼刀或油鋼鏟子等撬動任何物體或敲打以防崩傷人;
(4)鏟子不準鏟淬火材料;
(5)銼刀刃中塞滿的碎屑,應用銼刷子刷凈,不得在金屬物件上敲打或用嘴吹。
(6)鏟子、沖子的頂端應稍稍隆起,不存油污,使用日久起飛刺時,須整平后再用。
12、禁止用吊車吊著木棒或鐵棒用撞擊的辦法拆卸機器,掄大錘時先看周圍有無人或障礙物,腳下要站穩,打錘的前方和周圍三米之內不準站人。
13、移運機器要有專人指揮,步調一致,把機器固定在排上,使滾械運行,在撬動滾械時,機器周圍的人要特別注意,互相照顧,以免機器倒了砸壞機器或傷人。
14、檢修天車、拆裝減速機、電動機等必須用鋼絲繩索引,不準用三角帶或麻繩。
15、若必須用麻繩運送減速機、電動機時,必須對麻繩進行慎重的檢查或經拉力試驗確認無誤合格后方可使用。
16、使用套搬子、死搬子要選合適的螺絲帽尺寸,活搬子要調整到適合的角度,適合螺帽,并予以卡緊,小心搬動。
17、轉動搬子時,身體要站穩,以免用勁過猛跌倒碰傷。
18、搬子不準接管子使用。
19、登高作業時,要使用固定或有防滑裝置的梯子,梯子與地面的夾角不準超過60°,在上下梯子時手不能拿物件,并要有專人扶梯子。
20、任何設備運轉中,未經聯系不準進行修理。
21、檢修設備要特別注意周圍人員的安全及設備運轉情況,如果有事故苗頭和有安全的漏洞,必須徹底清除隱患再進行工作。
22、在案子上工作時要注意案子上的物件有無掉下來的危險,如有不當之處,要立即動手整理好再工作。
23、手動起重機如有損壞必須修好再使用,其支角架必須安放牢固,最后用鋼絲繩子綁住。
24、設備修好后必須上好防護罩和防護裝置再聯系操作者進行試車,維修人員不得擅自開動試驗。
25、工作完畢,必須將所有易燃油類等妥善處理,熄滅工作中的火源,以免發生火險。
26、維修天車上的設備時,找電工切斷電源,并掛上“有人操作,禁止合閘”的標牌方可操作,在高空作業,要戴好安全帶,切實做好防護措施。
27、未經考試合格者,嚴禁操作氣焊、電焊和其它工種的作業。
篇2:外鉗工崗位安全責任制
1、負責外鉗的操作,內鉗工不在時頂其崗位。
2、負責貓頭絞車和轉盤傳動裝置及護罩的檢查、保養和清潔工作。
3、負責井口工具(吊卡、卡瓦、安全卡瓦、鉆頭盒、防噴盒)、提升短節、配合接頭、內防噴工具、鉆臺手工具的準備及檢查、保養和清潔。
4、負責外鉗和氣動(液壓)絞車的檢查和維護保養。
5、負責鉆臺欄桿、大門坡道、梯子及扶手、安全滑道、升降機的固定與清潔。
6、負責鉆臺上下及鉆臺偏房的衛生與環境保護工作。
7、協助副司鉆、井架工、內鉗工搞好設備修理和保養。
8、負責絲扣油的補充和更換,起鉆時負責排好鉆具,下鉆時負責鉆具螺紋清潔并涂好絲扣油。
9、負責做好起下鉆及接單根時的接頭、提升短節、安全卡瓦、卡瓦、鉆頭、手工工具和各種繩套的準備工作。
10、負責起下鉆中鉆具質量的檢查。
篇3:內鉗工崗位安全責任制
1、負責內鉗的操作,井架工不在時頂其崗位。
2、負責絞車、輔助剎車及各護罩的檢查、保養和清潔工作。
3、負責水柜(水罐)和循環冷卻水泵及鉆臺各氣、水、液壓油管線的檢查與清潔。
4、負責內鉗和液氣大鉗的操作、保養和清潔;做好起下鉆、接單根的準備工作。
5、負責鉆井參數儀、指重表、立壓表的檢查、保養和清潔工作。
6、負責大繩、排繩器、死繩固定器及起下鉆鉆具的檢查和維護保養工作。
7、負責填寫鉆臺設備運轉保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