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移動式起重機操作注意事項規范

移動式起重機操作注意事項規范

2024-07-18 閱讀 2284

工程機械操縱人員、起重工和維修人員是最容易從高處跌落的群體。雖然高處跌落并不一定致命,但造成的背部和膝蓋損傷也許會是終生的,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生活和工作質量。

華盛頓州致命事故評估和控制評價(FACE)委員會推出了各種防止類似事故放生的方法。把這些方法綜合起來編輯成下列指南,適用于所有移動式起重機和其他移動式機械的操縱人員參考。

公司雇員應該接受攀爬起重機作業平臺技術的培訓

1.培訓和危險環境的辨識

減低風險首先要能夠識別最有風險的活動,要讓雇員們人人皆知這點。一般情況下公司要編寫上下起重機的步驟,樣本如下: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與地面或機器的三點接觸姿勢,三點指兩只手和一只腳或一只手和兩只腳;

■不論上下機器都要面對機器,以便于觀察接觸情況和保持身體平衡;

■絕不跳躍,以防腳下打滑或致膝蓋或關節受傷;

■穿著防滑鞋襪,注意腳下有無泥、沙或冰,防止打滑;

■一定要從安裝有踏板、梯子、欄桿或扶手的地方上下機器;

■用握手繩和袋子或桶來提升或下降工具,騰出手來攀爬;

■以上步驟不僅僅適用于進出操縱室,其他部位的登機作業都應照此進行。

下一步是對以上步驟進行培訓,并監督雇員們落實。

所有起重機在難于蹬車的位置上都應安裝完整的扶手和防滑踏板

2.購買或自制攀爬起重機的階梯

不管是否有培訓課程,起重機上都應該有階梯和扶手。階梯和扶手的位置應該盡可能低,便于員工攀爬。提供方便的攀爬設施比強制員工改變工作習慣更加有效。

最安全的移動式起重機是那些安裝了踏板、梯子、欄桿、扶手、平臺和護欄的起重機,可以讓工人方便地進出操縱室和其他部位。

機器登機設施的設計應該考慮到使用者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如果不全面考慮機器的登機方式或登機設施設計不當,都會增加跌落的風險。

起重機的所有者應該檢查現有機器的登機設施,看它們是否足夠低,現有雇員能否夠得著。雇員們在進出和上下機器應該能夠容易地夠到踏板、欄桿和扶手。

同樣,雇主在購買新機器或改裝舊機器時,也應該聽取雇員們對于進出機器方式的意見。

大型企業的雇主能夠審查工傷數據,了解雇員的工傷情況。

購買新機器或改裝舊機器前,要確保進出系統的設計符合良好的安全工程原則。要實現向機器制造商或經銷商了解安全進出機器設施的情況。只要起重機符合相關法規,這些資料都可以從經銷那里得到,或直接從制造商那里索取。

Jalonen說:“雖然進出實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但它一定要與機器配套,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和具有安全設計元素。”

FACE指出:“許多從移動機械和車輛上跌落下來的事故都是可以歸咎于不滿足既定設計標準和指導原則。”

當核對自己的起重機是否配備了最佳進出設施時,可以參考2007年公布的基本進出設施要求清單。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標準ASMEB30.5-2007《汽車起重機和機車起重機》并沒有對設計和安裝安全登機設施做詳細說明,但給出了登機設施的思路。

對于移動式機械和車輛,至少應該具備如下登機設施:

■不經培訓即可方便地使用;

■應盡量減少凸起物,防止絆倒用戶;

■所有蹬踏面應能夠防滑;

■最矮小的人員也可以方便地從地面踏上第一級踏板;

■登機設施應方便登機人員采用三點接觸方式和面對機器登機,不論是上下還是進出機器;

■最矮小的人員也要能夠從地面上夠到兩個扶手或欄桿(建議欄桿),以便于登機和下降;

■欄桿或扶手應沿登機路線連續布置,便于登機人員保持身體平衡;

■階梯應與欄桿和扶手配套布置,便于保持三點接觸方式;

■欄桿和扶手表面應光滑;

■踏板應按腳的自然間距布置,人員下降時應容易看到;

■踏板或階梯應能牢固支撐腳掌中部,而不只是腳尖;

■踏板應足夠寬,可以容納一雙腳;

■踏板的形狀與尺寸應一致;

■踏板的設計應盡可能不易容留泥土和碎屑;

■踏板的高度和深度應一致。

圖示登機位置令人不知從何下腳,也沒有考慮不同人的身體狀況。

蹬踏表面應保持清潔,不得有水、雪和泥。

3.修理和更換損壞的登機設施

雇主應對梯子或欄桿進行日常檢查,看是否弄臟或破損。要檢查蹬踏面防滑層是否完好,是否能保證行走和作業的安全。如達不到要求,則應清洗。

如發現登機設施有破損的地方,員工應在第一時間內報告給維修人員或雇主。應號召員工及時清理上面的雨水和冰雪。

4.考慮高齡員工的安全

隨著行業內雇員年齡的增加,他們進行體力勞動的能力必然發生變化。

Jalonen說:“歲數大的員工跌落的風險更高,年齡在55歲或以上的員工跌落的風險最大。高齡工人平均致命跌落高度要比年輕工人低約三分之一。”

然而,由于經驗和專業技能的原因,許多雇主卻愿意保留這樣的高齡雇員。雇主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證他們能夠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再次要強調的是,保證有足夠數量和觸手可及的踏板和欄桿是保證高齡員工安全和容易登機的基本手段。采取這些措施的必要性不僅僅是考慮到員工體能的下降,還是照顧到他們視力下降、靈活性差、步態失穩和其他健康上的原因。

5.制造商應增加登機設施的供應

FACE得出的結論是安裝了登機設施的移動式機械是用戶安全作業的重要因素。登機設施設計的不好是作業人員跌落的主要原因,所以其設計的重點應該是消除或減少跌落事故的發生。

Jalonen說:“機器上登機踏板、梯子、欄桿、扶手的設計和布置應遵照合理的設計原理進行,要考慮到所有潛在用戶的安全需求。

”登機設施零部件的設計和布置決定了工人登機的方式,涉及上下機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能夠防止不安全的登機行為和跌落事故的發生。一個良好的設計比改變工人的行為方式更加有效。“

制造商們也要注意研究登機設施的設計。FACE關注的是并不是所有制造商都能按照人機工程的理論設計機器。”如果登機設施缺失了某些關鍵元素,則不能保證登機的安全,如姿勢難受、腳踏板或扶手不合適、將機器的部分元件作為登機設施使用(如將輪胎作為踏板),這樣會提高使用者受傷的潛在風險。“

FACE認為,如果沒有踏板讓工人從機器上下來,那么他們因跳下來使自己受傷或傷及他人,甚至因此致命,都不應該責備他們。”工人跳下機器的危險行為也許是由于沒有合適的或位置不對的踏板、扶手和欄桿所致。“

FACE建議,移動式機械的設計和制造商以及他們的用戶可以參考公開發行的登機設施設計指導文件,包括美國國家安全與健康研究院(NISH)的《通過設計預防》中的建議,以及美國安全工程師學會(ASSE)的《通過設計預防》手冊,用于登機設施設計時的指導性文件。

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鼓勵行業的龍頭企業、設計師和制造商們”通過設計消除“或減少傷害的發生,從而防止工傷和死亡事故的發生,FACE說。

FACE強烈建議沒有這樣做的制造商要將登機設施作為移動式起重機的標準配置提供。

6.安全法規要深思熟慮

研究人員指出,職業健康與安全法規和設計標準”不完整、不充分、含糊不清或不具體,只提供了部分規范和準則“。也就是說,目前用戶只能根據需要自己評估登機設施是否健全。

FACE建議,應該開發更加具體的政府法規和工業標準,其研究方向應該集中在個人特性、人體測量學、人口統計學和產生跌落事故用戶群體的傷害過程等。”研究結果應提供給機械設計和制造商、行業協會、標準委員會、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機構。“

篇2:移動式起重機工安全操作規程范本

移動式起重機工安全操作規程

1、基本規定

(1)新機或經過大修以及改變了原主要性能的起重機,應經載荷試驗和檢查驗收合格,辦妥交接手續后,方可投入運行。

(2)超過預修期而需繼續運行時,必須通過技本鑒定,規定允許超期使用期限,采取相應措施,并經機電、技安部門批準后,方可繼續使用。

(3)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應經體格檢查證明無精神病、高血壓、心臟病、視力聽力不正常等禁忌性疾病。

(4)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技術訓練,經考試合格,達到下列要求:

1)熟悉起重機的結構、原理和工作性能;

2)熟悉安全操作及保養規程;

3)熟悉起重工的工作信號及規則;

4)具有操作維護起重機的基本技能;

5)掌握各調整部位的調整方法。

(5)每臺起重機應配備專職司機和助手各一名。助手只有在司機的指導下方可操作。起吊重要部件(重量大、精度高)時,必須由司機操作,助手不得單獨進行調整工作。

(6)值班人員必須穿工作服,女同志應將發辮塞入帽內。

(7)嚴禁酒后或精神情緒不正常的人員操作。與本機無關人員禁止上機。

(8)必須保持起重機內外零、部件完整,如有丟損,應及時補齊及修復。

(9)起重機上配備的變幅指示器,重量限制器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禁止拆封,要求保證動作靈敏可靠,不得以安全裝置代替操作機構進行停機。

(10)起重機吊有重物時,司機不得離開操作室;作業時,司機不得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或與他人閑談。

(11)夜間作業時,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足夠的照明。

(12)遇六級以上大風或雷雨、大霧時,應停止作業。

(13)汽車式、輪胎式起重機在公路上行駛時,要嚴格執行汽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交通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14)起重機應設置足夠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員都應掌握其使用方法。

(15)用汽油、酒精清洗機件時,嚴禁煙火;清洗完畢后,要及時處理干凈。廢油、擦拭后的破布、棉紗等不得亂潑、亂放。

2、起動發動機

(1)起動前要檢查冷卻水、潤滑油、燃油、液壓油是否充足,輪胎氣壓是否達到規定標準,各連接部位的螺栓是否牢固。

(2)拉緊手制動器,將變速桿、取力器(TO桿)都置于空檔位置,踩下離合器踏板,并適度踏下加速踏板,連通起動開關,進行起動。每次起動時間不得超過10s,一次起動未成,約停30s后,方可再次起動。如果3次未成,則應檢查原因,設法排除故障。

(3)低溫起動時,必須使用預熱裝置,先用起動機驅動發動機空轉幾轉后,方可給油起動。QY-8型起重機起動時,可在進氣管中噴射起動液助燃。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用明火烤油底殼。

(4)發動機起動后,緩慢放松離合器踏板,觀察各儀表的指針是否動作。機油壓力是否達到本機要求的壓力。怠速運轉3~5min,使發動機水溫上升到5O~60℃(正常工作水溫為75~90C),然后經中、高速運轉,觀察發動機有無異聲,焦臭氣味、漏油、漏水、漏氣等現象。在機油壓力和水溫未達到規定要求的最低標準之前,不得高速運轉;無論何時,發動機都不應在無負荷的情況下長時間高速運轉。

3、起吊作業

(1)作業前的準備規則

1)各操縱桿應置于空檔位置,并鎖住制動器踏板。

2)發動機在中速下按合輸出動力,使液壓油及各齒輪箱的潤滑油預熱15~20min,寒冷季節可適當延長預熱時間。

3)起重機進入現場,應檢查作業區域周圍有無障礙物。起重機應停放在作業點附近平坦堅硬的地面上,全部伸出支腿。地面松軟不平時,支腿應用勢木墊實,使起重機處于水平狀態。

4)全部伸出水平油缸。禁止在半伸出狀態下使用起重機。

5)TL-252型、NK-400E型起重機支腿后,輪胎不可接觸地面。

6)放支腿時,應先放后支腿,后放前支腿;收支腿時,必須先收前支腿,后收后支腿。QY-8型起重機應檢查穩定器油缸活塞是否伸出,并通過掛鉤吊住后鋼板彈簧,整機傾斜度不得大于1.5、NK-400型起重機支腿時,應將機身校正。

7)作業時,不要扳動支腿操作機構。如需調整支腿時,必須將重物放至地面,臂桿轉至正前方或正后方,再進行調整。

(2)作業規則

1)變幅應平穩,嚴禁猛然起落臂桿。

2)作業時,臂桿可變傾角不得超過制造廠規定:TL-252型起重機臂桿長35m時,應為30°~80°。制造廠無規定時,最大傾角不得超過78°。

3)變幅角度或回轉半徑應與起重量相適應。

4)回轉前要注意周圍(特別是尾部)不得有人和障礙物。

5)必須在回轉運動停止后,方可改變轉向。當不再回轉時,應鎖緊回轉制動器。

6)起吊作業應在起重機的側向和后向進行,向前回轉時,臂桿中心線不得超過支腿中心。

7)臂桿外伸時,第二、第三節必須同步,如其中一節發生遲緩現象,應即予調整。第四節臂桿只有在第二、三節全部伸出后才允許伸到需要的長度。

8)帶副桿的臂桿外伸時,要取出副桿根部銷軸,并把它插入第一節下的固定銷位。

9)臂杯外伸時,應充分下降吊鉤,以免發生過繞。

10)臂杯向外延伸,當超過限制器發生警報時,應立即停止,不得強行繼續外伸。

11)當臂桿外伸或降到最大工作位置時,要防止超負荷。

12)在時、臂桿角度縮回不得太小,先縮回第四節,然后再將第二、三節縮回。

(3)副桿的延伸與收存的規則

1)延伸副桿時,工作范圍內應無任何障礙物。

2)延伸或收存副桿時,各支腿應完全伸出。

3)收存時應根據指揮信號,拆卸或存放副吊鉤。在操作中,力矩限制器可能會使起重機停止動作,此時,應操作力矩限制器釋放扭矩,以便使收存工作繼續進行。

4)收存時應特別注意不可將鋼絲繩絞的太緊。

(4)提升和降落的規則

1)起吊前,應查表確定臂桿長度,臂桿傾角,回轉半徑及允許負荷間的相互關系,每一數據都應在規定范圍以內。絕不許超出規定,強行作業。

2)應定期檢查起吊鋼絲繩及吊鉤的完好情況,保證有足夠的強度。

3)起吊前,要檢查蓄能器壓力矩限制器

、過繞斷路裝置,報警裝置等是否靈敏可靠。

4)為防止作業時離合器突然脫開,應用離合器操縱桿加以鎖緊。

5)正式起吊時,先將重物吊高地面20~50cm,然后停機檢查重物綁扎的牢固性和平穩性,制動的可靠性,起重機的穩定性,確認正常后,方可繼續操作。

6)作業中如突然發生故障,應立即卸載,停止作業,進行檢查和修理。禁止在作業時,對運轉部位進行修理、調整、保養等工作。

7)當重物懸在空中時,司機不得離開操作室。

8)當負荷不超過最大定值的1.5時,可使用自由下落裝置,但操作要平穩。

9)起吊鋼絲繩從卷筒上放出時,剩余量不得少于3圈。

(5)安全注意事項

1)在提升或降落過程中,重物下方嚴禁人員停留或通過。

2)操作室內禁止堆放有礙操作的物品,非操作人員禁止進入操作室。

3)嚴禁斜吊、拉吊和起吊被其它重物卡壓與地面凍結以及理設在地下的物件。

4)嚴禁在起吊重物上堆放或懸掛零星物件。零星物品和材料必須用吊籠或用鋼絲繩捆綁牢固后,方可起吊。

5)開始工作前,必須仔細檢查各操作手柄的位置,操作前一定要先發出信號。

6)雨雪天氣,為了防止制動器受潮失靈,應先經過試吊,確認可靠后,方可作業。

7)起吊重物時,重物重心與吊鉤中心應在同一垂直線上,絕不可偏置。回轉速度要均勻,重物未停穩前,不準作反向操作。非緊急情況,嚴禁緊急制動。

8)起吊重物越過障礙時,重物底部至少應高出所跨越障礙物最高點0.5m以上。

9)要注意吊構起升高度,應防止升過極限位置,以免造成事故。

10)停機時,必須先將重物落地,不得將重物懸在空中停機。

(6)新機或大修后投入使用的起重機在交合期各潤滑部位應充分潤滑按規定及時換油。

(7)應盡量避免雙機抬吊。確因工作需要雙機抬吊時,必須兩機性能相同,負荷分配均勻,荷重不得超過兩機總起重量的75%,起吊時動作要一致,禁止回轉臂桿,嚴格服從統一指揮。

篇3:移動式起重機操作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移動式起重機操作工安全操作規程

1、基本規定

(1)新機或經過大修以及改變了原主要性能的起重機,應經載荷試驗和檢查驗收合格,辦妥交接手續后,方可投入運行。

(2)超過預修期而需繼續運行時,必須通過技本鑒定,規定允許超期使用期限,采取相應措施,并經機電、技安部門批準后,方可繼續使用。

(3)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應經體格檢查證明無精神病、高血壓、心臟病、視力聽力不正常等禁忌性疾病。

(4)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技術訓練,經考試合格,達到下列要求:

1)熟悉起重機的結構、原理和工作性能;

2)熟悉安全操作及保養規程;

3)熟悉起重工的工作信號及規則;

4)具有操作維護起重機的基本技能;

5)掌握各調整部位的調整方法。

(5)每臺起重機應配備專職司機和助手各一名。助手只有在司機的指導下方可操作。起吊重要部件(重量大、精度高)時,必須由司機操作,助手不得單獨進行調整工作。

(6)值班人員必須穿工作服,女同志應將發辮塞入帽內。

(7)嚴禁酒后或精神情緒不正常的人員操作。與本機無關人員禁止上機。

(8)必須保持起重機內外零、部件完整,如有丟損,應及時補齊及修復。

(9)起重機上配備的變幅指示器,重量限制器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禁止拆封,要求保證動作靈敏可靠,不得以安全裝置代替操作機構進行停機。

(10)起重機吊有重物時,司機不得離開操作室;作業時,司機不得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或與他人閑談。

(11)夜間作業時,機上及工作地點必須有足夠的照明。

(12)遇六級以上大風或雷雨、大霧時,應停止作業。

(13)汽車式、輪胎式起重機在公路上行駛時,要嚴格執行汽車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交通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

(14)起重機應設置足夠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員都應掌握其使用方法。

(15)用汽油、酒精清洗機件時,嚴禁煙火;清洗完畢后,要及時處理干凈。廢油、擦拭后的破布、棉紗等不得亂潑、亂放。

2、起動發動機

(1)起動前要檢查冷卻水、潤滑油、燃油、液壓油是否充足,輪胎氣壓是否達到規定標準,各連接部位的螺栓是否牢固。

(2)拉緊手制動器,將變速桿、取力器(TO桿)都置于空檔位置,踩下離合器踏板,并適度踏下加速踏板,連通起動開關,進行起動。每次起動時間不得超過10s,一次起動未成,約停30s后,方可再次起動。如果3次未成,則應檢查原因,設法排除故障。

(3)低溫起動時,必須使用預熱裝置,先用起動機驅動發動機空轉幾轉后,方可給油起動。QY-8型起重機起動時,可在進氣管中噴射起動液助燃。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用明火烤油底殼。

(4)發動機起動后,緩慢放松離合器踏板,觀察各儀表的指針是否動作。機油壓力是否達到本機要求的壓力。怠速運轉3~5min,使發動機水溫上升到5O~60℃(正常工作水溫為75~90C),然后經中、高速運轉,觀察發動機有無異聲,焦臭氣味、漏油、漏水、漏氣等現象。在機油壓力和水溫未達到規定要求的最低標準之前,不得高速運轉;無論何時,發動機都不應在無負荷的情況下長時間高速運轉。

3、起吊作業

(1)作業前的準備規則

1)各操縱桿應置于空檔位置,并鎖住制動器踏板。

2)發動機在中速下按合輸出動力,使液壓油及各齒輪箱的潤滑油預熱15~20min,寒冷季節可適當延長預熱時間。

3)起重機進入現場,應檢查作業區域周圍有無障礙物。起重機應停放在作業點附近平坦堅硬的地面上,全部伸出支腿。地面松軟不平時,支腿應用勢木墊實,使起重機處于水平狀態。

4)全部伸出水平油缸。禁止在半伸出狀態下使用起重機。

5)TL-252型、NK-400E型起重機支腿后,輪胎不可接觸地面。

6)放支腿時,應先放后支腿,后放前支腿;收支腿時,必須先收前支腿,后收后支腿。QY-8型起重機應檢查穩定器油缸活塞是否伸出,并通過掛鉤吊住后鋼板彈簧,整機傾斜度不得大于1.5。NK-400型起重機支腿時,應將機身校正。

7)作業時,不要扳動支腿操作機構。如需調整支腿時,必須將重物放至地面,臂桿轉至正前方或正后方,再進行調整。

(2)作業規則

1)變幅應平穩,嚴禁猛然起落臂桿。

2)作業時,臂桿可變傾角不得超過制造廠規定:TL-252型起重機臂桿長35m時,應為30°~80°。制造廠無規定時,最大傾角不得超過78°。

3)變幅角度或回轉半徑應與起重量相適應。

4)回轉前要注意周圍(特別是尾部)不得有人和障礙物。

5)必須在回轉運動停止后,方可改變轉向。當不再回轉時,應鎖緊回轉制動器。

6)起吊作業應在起重機的側向和后向進行,向前回轉時,臂桿中心線不得超過支腿中心。

7)臂桿外伸時,第二、第三節必須同步,如其中一節發生遲緩現象,應即予調整。第四節臂桿只有在第二、三節全部伸出后才允許伸到需要的長度。

8)帶副桿的臂桿外伸時,要取出副桿根部銷軸,并把它插入第一節下的固定銷位。

9)臂杯外伸時,應充分下降吊鉤,以免發生過繞。

10)臂杯向外延伸,當超過限制器發生警報時,應立即停止,不得強行繼續外伸。

11)當臂桿外伸或降到最大工作位置時,要防止超負荷。

12)在時、臂桿角度縮回不得太小,先縮回第四節,然后再將第二、三節縮回。

(3)副桿的延伸與收存的規則

1)延伸副桿時,工作范圍內應無任何障礙物。

2)延伸或收存副桿時,各支腿應完全伸出。

3)收存時應根據指揮信號,拆卸或存放副吊鉤。在操作中,力矩限制器可能會使起重機停止動作,此時,應操作力矩限制器釋放扭矩,以便使收存工作繼續進行。

4)收存時應特別注意不可將鋼絲繩絞的太緊。

(4)提升和降落的規則

1)起吊前,應查表確定臂桿長度,臂桿傾角,回轉半徑及允許負荷間的相互關系,每一數據都應在規定范圍以內。絕不許超出規定,強行作業。

2)應定期檢查起吊鋼絲繩及吊鉤的完好情況,保證有足夠的強度。

3)起吊前,要檢查蓄能器壓力矩限制器、過繞斷路裝置,報警裝置等是否靈敏可靠。

4

)為防止作業時離合器突然脫開,應用離合器操縱桿加以鎖緊。

5)正式起吊時,先將重物吊高地面20~50cm,然后停機檢查重物綁扎的牢固性和平穩性,制動的可靠性,起重機的穩定性,確認正常后,方可繼續操作。

6)作業中如突然發生故障,應立即卸載,停止作業,進行檢查和修理。禁止在作業時,對運轉部位進行修理、調整、保養等工作。

7)當重物懸在空中時,司機不得離開操作室。

8)當負荷不超過最大定值的1.5時,可使用自由下落裝置,但操作要平穩。

9)起吊鋼絲繩從卷筒上放出時,剩余量不得少于3圈。

(5)安全注意事項

1)在提升或降落過程中,重物下方嚴禁人員停留或通過。

2)操作室內禁止堆放有礙操作的物品,非操作人員禁止進入操作室。

3)嚴禁斜吊、拉吊和起吊被其它重物卡壓與地面凍結以及理設在地下的物件。

4)嚴禁在起吊重物上堆放或懸掛零星物件。零星物品和材料必須用吊籠或用鋼絲繩捆綁牢固后,方可起吊。

5)開始工作前,必須仔細檢查各操作手柄的位置,操作前一定要先發出信號。

6)雨雪天氣,為了防止制動器受潮失靈,應先經過試吊,確認可靠后,方可作業。

7)起吊重物時,重物重心與吊鉤中心應在同一垂直線上,絕不可偏置。回轉速度要均勻,重物未停穩前,不準作反向操作。非緊急情況,嚴禁緊急制動。

8)起吊重物越過障礙時,重物底部至少應高出所跨越障礙物最高點0.5m以上。

9)要注意吊構起升高度,應防止升過極限位置,以免造成事故。

10)停機時,必須先將重物落地,不得將重物懸在空中停機。

(6)新機或大修后投入使用的起重機在交合期各潤滑部位應充分潤滑按規定及時換油。

(7)應盡量避免雙機抬吊。確因工作需要雙機抬吊時,必須兩機性能相同,負荷分配均勻,荷重不得超過兩機總起重量的75%,起吊時動作要一致,禁止回轉臂桿,嚴格服從統一指揮。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