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纜線路施工的安全措施

電纜線路施工的安全措施

2024-07-18 閱讀 3287

1、在靠近電纜挖溝或挖掘已設電纜當深度挖到0.4米時,只許使用鐵鍬。冬季作業如需烘烤凍結的土層時,烘烤處所與電纜之間的土層厚度:一般粘土不應小于0.1米;砂土不應小于0.2米。在鄰近交通地點挖溝時,應設置防護。挖掘中如發現煤氣、油管泄漏時,應采取堵漏措施,并嚴禁煙火,同時迅速報告有關部門處理。

2、電纜的移設、撤換及接頭盒的移動,一般應停電及放電后進行。如帶電移動時,應先調查該電纜的歷史記錄,由敷設電纜有經驗的人員,在專人統一指揮下平行移動,防止損傷絕緣和短路。盡量避免在寒冷季節移設電纜。

3、高壓電纜停電檢修時,首先詳細核對電纜回線名稱和標示牌是否與工作票所寫的相符,然后從各方面斷開電源,在電纜封端處進行檢電及設置臨時接地線時,在斷開電源處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4、鋸高壓電纜前,必須與電纜圖紙核對無誤,并驗明電纜無電壓后,用接地的帶木柄的鐵釬釘入電纜芯后方可工作。扶木柄的人戴絕緣手套,并站在絕緣墊上。

5、進電纜井前應排除井內濁氣。在電纜井內工作,應戴安全帽和口罩。并做好防火和防止物體墜落的準備,電纜井應有專人看守。

6、制作環氧樹脂電纜頭和調配環氧樹脂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防毒和防火措施。

篇2: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電纜線路規定

1電纜中必須包含全部工作芯線和用作保護零線或保護線的芯線。需要三相四線制配電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五芯電纜。

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綠/黃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

2電纜截面的選擇應符合規定,根據其長期連續負荷允許載流量和允許電壓偏移確定。

3電纜線路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并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志。

4電纜類型應根據敷設方式、環境條件選擇。埋地敷設宜選用鎧裝電纜;當選用無鎧裝電纜時,應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設宜選用無鎧裝電纜。

5電纜直接埋地敷設的深度不應小于0.7m,并應在電纜緊鄰上、下、左、右側均勻敷設不小于50mm厚的細砂,然后覆蓋磚或混凝土板等硬質保護層。

6埋地電纜在穿越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易受機械損傷、介質腐蝕場所及引出地面從2.Om高到地下0.2m處,必須加設防護套管,防護套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7埋地電纜與其附近外電電纜和管溝的平行間距不得小于2m,交叉間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電纜的接頭應設在地面上的接線盒內,接線盒應能防水、防塵、防機械損傷,并應遠離易燃、易爆、易腐蝕場所。

9架空電纜應沿電桿、支架或墻壁敷設,并采用絕緣子固定,綁扎線必須采用絕緣線,固定點間距應保證電纜能承受自重所帶來的荷載,敷設高度應符合本規范第7.1節架空線路敷設高度的要求,但沿墻壁敷設時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Om。

架空電纜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

10在建工程內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電纜埋地引入,嚴禁穿越腳手架引入。電纜垂直敷設應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豎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固定點每樓層不得少于一處。電纜水平敷設宜沿墻或門口剛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Om。

裝飾裝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階段,應補充編制單項施工用電方案。電源線可沿墻角、地面敷設,但應采取防機械損傷和電火措施。

11電纜線路必須有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電器與電纜的選配應符合要求。

篇3: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5.1.1條電纜敷設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

一、電纜通道暢通,排水良好。金屬部分的防腐層完整。隧道內照明、通風符合要求。

二、電纜型號、電壓、規格應符合設計。

三、電纜外觀應無損傷、絕緣良好,當對電纜的密封有懷疑時,應進行潮濕判斷;直埋電纜與水底電纜應經試驗合格。

四、充油電纜的油壓不宜低于0.15MPa;供油閥門應在開啟位置,動作應靈活;壓力表指示應無異常;所有管接頭應無滲漏油;油樣應試驗合格。

五、電纜放線架應放置穩妥,鋼軸的強度和長度應與電纜盤重量和寬度相配合。

六、敷設前應按設計和實際路徑計算每根電纜的長度,合理安排每盤電纜,減少電纜接頭。

七、在帶電區域內敷設電纜,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第5.1.2條電纜敷設時,不應損壞電纜溝、隧道、電纜井和人井的防水層。

第5.1.3條三相四線制系統中應采用四芯電力電纜,不應采用三芯電纜另加一根單芯電纜或以導線、電纜金屬護套作中性線。

第5.1.4條并聯使用的電力電纜其長度、型號、規格宜相同。

第5.1.5條電力電纜在終端頭與接頭附近宜留有備用長度。

第5.1.6條電纜各支持點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不應大于表5.1.6中所列數值。

表5.1.6電纜各支持點間的距離(mm)

電纜種類敷設方式

水平垂直

電力電纜全塑型4001000

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壓電纜8001500

35kV及以上高壓電纜15002000

控制電纜8001000

注:全塑型電力電纜水平敷設沿支架能把電纜固定時,支持點間的距離允許為800mm。

第5.1.7條電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表5.1.7的規定。

第5.1.8條粘性油浸紙絕緣電纜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的最大位差,不應超過表5.1.8的規定,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用適應于高位差的電纜。

表5.1.7電纜最小彎曲半徑

電纜型式多芯單芯

控制電纜10D

橡皮絕緣電力電纜無鉛包、鋼鎧護套10D

裸鉛包護套15D

鋼鎧護套20D

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0D

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5D20D

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鉛包30D

鉛包有鎧裝15D20D

無鎧裝20D

自容式充油(鉛包)電纜20D

注:表中D為電纜外徑。

表5.1.8粘性油浸紙絕緣鉛包電力電纜的最大允許敷設位差

電壓(kV)電纜護層結構最大允許敷設位差(m)

1無鎧裝20

鎧裝25

6~10鎧裝或無鎧裝15

35鎧裝或無鎧裝5

第5.1.9條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第5.1.10條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表5.1.10的規定,充油電纜總拉力不應超過27kN。

表5.1.10電纜最大牽引強度(N/mm2)

牽引方式牽引頭鋼絲網套

受力部位銅芯鋁芯鉛套鋁套塑料護套

允許牽引強度704010407

第5.1.11條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110kV及以上電纜或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第5.1.12條在復雜的條件下用機構敷設大截面電纜時,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確定敷設方法、線盤架設位置、電纜牽引方向,校核牽引力和側壓力,配備敷設人員和機具。

第5.1.13條機械敷設電纜時,應在牽引頭或鋼絲網套與牽引鋼纜之間裝設防捻器。

第5.1.14條110kV及以上電纜敷設時,轉彎處的側壓力不應大于3kN/m。

第5.1.15條油浸紙絕緣電力電纜在切斷后,應將端頭立即鉛封;塑料絕緣電纜應有可靠的防潮封端;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