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火災事故措施
1汽輪機油系統防火
1.1油系統應盡量避免使用法蘭、鎖母接頭連接,禁止使用鑄鐵閥門。
1.2油系統法蘭禁止使用塑料墊、橡皮墊(含耐油橡皮墊)和石棉紙墊。應采用厚度小于1.5mm的隔熱紙,青殼紙或其他耐油、耐熱的材料。
1.3油管道法蘭、閥門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準有明火,必須明火作業時要辦理動火工作票并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熱力管道或其他熱體的保溫應緊固完整,并包好鐵皮或鋁皮。
1.4禁止在油管道上進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進行焊接時,必須事先將管子沖洗干凈。
1.5油管道法蘭、閥門及軸承、調速系統等應保持嚴密不漏油,如有漏油應及時消除,嚴禁漏油滲透至下部蒸汽管、閥保溫層。
1.6油管道法蘭、閥門的周圍及下方,如敷設有熱力管道或其他熱體,這些熱體保溫必須齊全,保溫外面應包鐵皮。
1.7檢修時如發現保溫材料內有滲油時,應消除漏油點,并更換保溫材料。
1.8事故排油閥應設兩個鋼質截止閥,其操作手輪應設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兩個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輪不允許加鎖,應掛有明顯的“禁止操作”標志牌。
1.9密封油系統的平衡閥、差壓閥、浮子閥必須保證動作靈活、可靠,密封瓦間隙必須調整至合格范圍。
1.10機組油系統的設備及管道損壞發生漏油,凡不能與系統隔絕處理的或熱力管道已滲入油的,應立即停機處理。
1.11現場消防器材應齊全,過期滅火器應及時更換,消防水系統保持投運。
1.12嚴格管理現場動火作業,現場油跡隨時清理。檢修完后現場不得留有任何易燃雜物。
1.13火災報警系統應始終投入,并定期檢驗。發現有報警,必須立即至現場檢查確認。
1.14油系統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漏油、滲油,缺陷要及時消除,暫時不能消除時,管轄單位應做好防火措施。
2?燃油罐區及鍋爐油系統防火
2.1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第四章的各項要求。
2.2油區內應掛有“嚴禁煙火”等明顯的警告標示牌,并有嚴格的防火制度,消防器材充足有效。
2.3油罐油溫不高于50℃,否則應投入淋水(夏季)。油車卸油需加溫時,應嚴格控制加熱溫度不超過50℃;進入油罐的蒸汽溫度不超過250℃;
2.4油區、輸卸油管道應有可靠的防靜電安全接地裝置,并定期測試接地電阻值。
2.5油區、油庫必須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油區內明火作業時,必須辦理動火工作票,并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做好防火滅火措施。對消防系統應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查試驗。
2.6油區內應保持清潔,無雜草,無油污,禁止存放易燃物品。
2.7燃油罐區及鍋爐油系統的防火還應遵守第1.4、1.6、1.7條的規定。
2.8燃油系統的軟管,應定期檢查更換。
2.9對燃油泵房內的燃油濾網每月進行一次清理。對燃油泵房內外及鍋爐燃油管道、閥門至少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有滲漏點及時消除。
2.10停機時,要對油槍進行清理檢查。油槍點火后,應檢查著火情況,檢查油槍及軟管接頭是否漏油。若發現沒有點著、著火不良或漏油,應關閉進油閥,查明原因并消除后,才能重新點燃油槍。鍋爐正常運行中,發現有油槍漏油,要及時處理。
2.11油區的一切電氣設施應使用防爆型。
2.12卸油過程中,如油區上空遇雷擊或附近發生火警,應立即停止卸油。正常運行過程中,值班員應經常巡視,防止跑、冒、漏油;漏油、滲油等缺陷要及時聯系消除,暫時不能消除時,應做好防火措施。
2.13操作所用的閥門鉤,必須有防靜電措施。
3?制粉系統防火
3.1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有關鍋爐制粉系統防爆的有關規定。
3.2及時消除漏粉點,清除漏出的煤粉。清理煤粉時,應杜絕明火,不得用壓力水管直接澆注著火的煤粉,防止煤粉飛揚引起爆炸。
3.3磨煤機出口溫度和原煤倉溫度應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出口風溫不得超過規定值。燃用較高揮發份煤種時,適當降低磨煤機出口溫度。
3.4禁止在制粉設備及其附近有明火,不準在運行中的制粉設備上進行焊接、切割工作。
3.5制粉系統內檢修時,必須保證積粉完全清除,并與有關的制粉系統可靠的隔絕,制粉系統可靠接地,通風良好。
3.6正壓式制粉系統,正常運行時應保持原煤倉煤位,防止原煤倉空倉反風。
3.7鍋爐制粉系統在停爐或磨煤機切換備用時,應先將該系統煤粉燒盡。除保證抽粉時間外還必須保持風量,維持風速不低于設計技術規定要求。
3.8制粉系統區域消防設施應完善,防火標志要鮮明。
4?氫氣系統防火
4.1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中“氫冷設備和制氫、儲氫裝置運行與維護”的有關規定。
4.2加強氫氣純度檢測,保持發電機氫冷系統中的氫氣純度大于96%,含氧量應不超過2%。制氫設備氫氣系統中氫氣純度應不低于99.5%。含氧量應不超過0.5%。如達不到標準應立即處理(見《氫氣使用安全技術規程》GB4962-1985)。
4.3制氫電解槽和有關裝置(如壓力調整器)應定期進行檢修和維護,保證氫氣純度符合規定。
4.4在氫站或氫氣系統附近進行明火作業時,應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并落實好安全措施。明火作業的地點所測量空氣含氫量應在允許的范圍內,并經批準后才能進行明火作業。
4.5制氫場所應按規定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按時檢查和試驗。
4.6密封油系統平衡閥、壓差閥、浮子閥必須保證動作靈活、可靠,密封瓦間隙必須調整合格。
4.7空、氫側備用密封油泵應定期進行聯動試驗。
4.8發電機密封油系統必須保持安全可靠運行,油氫差壓調節閥動作正常,謹防漏氫著火。
4.9氫氣置換期間,要啟動屋頂風機,主廠房內嚴禁明火作業,禁止使用非防爆型電動工器具。
4.10氫氣放空閥、安全閥均須設通往室外高出屋頂2m以上的金屬放空管和阻火器。放空管應設防雨罩以及防堵塞措施。發電機低部排污時,應防止氫氣排出造成火災。
4.11儲氫罐底部及其排水管防凍措施不準采用底部封閉方式,以防漏氫積聚。
4.12按防靜電措施要求,完善氫氣系統設備的接地,管道、閥門各法蘭盤之間應跨接銅板,實現良好的電氣連接。
4.13排除帶有壓力的氫氣或儲氫時,應均勻緩慢地打開設備上的閥門和節氣門使氣體緩慢放出,禁止劇烈地排送。
5防止輸煤皮帶著火
5.1輸煤皮帶停止上煤期間,應堅持巡視檢查,發現積煤、積粉應及時清理。
5.2煤垛發生自燃現象應及時撲滅,不得將帶有火種的煤送入輸煤皮帶。
5.3燃用易自燃煤種時應采用阻燃輸煤皮帶。
5.4應經常清掃輸煤系統、輔助設備、電纜排架等各處的積粉,保證輸煤系統無積煤、無積粉。
5.5輸煤除塵系統應納入運行設備管理,保證有效運行。
5.6必須有完善的消防設施。
5.7消防水系統應與工業水系統分開,以確保消防水量、水壓不受其他系統影響,消防泵的備用電源應由保安電源供給。
5.8消防泵應嚴格執行定期試驗切換制度,保證備用泵與運行泵聯動正常,并定期檢測生產區域最高處消防水壓力。
5.9做好消防水系統冬季防凍措施,保證分支管路隨時可用。
篇2:煤礦防止發生機電火災事故管理辦法
1、總則
1、為了規范石窟煤業有限公司機電設備火災事故的管理工作,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辦法。
2、礦井機電設備及安全保護設施必須取得“MA”標志,投入使用的機電設備必須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規程、維護、檢修制度、保養制度。
2、一般管理規定
1、嚴格執行《規程》224條有關要求,井下不準存放煤油、汽油、使用或用過的潤滑油,棉紗、布頭、紙等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往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硐室內。
2、嚴格電氣設備管理,杜絕明火操作,消滅失爆,井下各類電纜不得有明口、雞爪子、羊尾巴,嚴禁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開關(電纜電線),各類電器開關整定值要和負荷相符,過荷保護齊全。
3、井下皮帶運輸機必須遵守《規程》373條有關規定,采用阻燃皮帶,必須裝有皮帶打滑保護,煙霧保護,溫度保護和堆煤機保護裝置,以及防塵自動灑水裝置,跑偏裝置,各皮帶巷皮帶運輸機的機頭前后兩端各20米范圍內,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4、井下進行氧電焊作業必須按《規程》223條規定執行,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進風巷道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都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批準并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監督,作業后必須清理現場,不得留有火患,并監護一小時。
5、井下水泵房、機電硐室應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檢修硐室、材料庫都應配備3個干粉滅火器;井底車場應配備5個以上干粉滅火器;皮帶運輸機巷道機頭配3個干粉滅火器;機尾配2個干粉滅火器;采掘工作面應在指定地點放3個以上干粉滅火器。所有井下工作人員都必須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性能,并熟悉自己工作區域內這些器材的存放地點,并明確責任,真正能起到積極滅火的作用。
3、預防措施
1、下井人員嚴禁帶煙草和火種下井、嚴禁在井下吸煙;井口房和提風機房附近二十米內禁止煙火和用火爐取暖。
2、在適當的位置建造防火門,防止火災事故擴大。
3、所有電器設備和電纜不允許超負荷工作;井下附設的電纜要組織一次電纜斷面和絕緣程度核定,凡斷面不足,絕緣能力低的要更換,敷設電纜必須經計算合理后選用,井下所有電纜、照明線,信號線和通訊線要按《規程》規定使用,并做到吊掛整齊,消滅電纜和電器設備失爆;運轉設備要定期注油、檢修,防止摩擦起火。
4、礦井必須在地面設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設置消防管路系統。礦井主要運輸道、采區回風道、上下山、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掘進巷道等必須設置消防水管,管路每隔10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消防水管的內徑不小于50mm。
5、礦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須設立消防材料庫。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距工作面30米,掘進工作面距迎頭50米內各配備防火水管,并備有足夠的磚、沙、灰等滅火物料。
6、防爆電氣設備入井前,應檢查其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及安全性能,檢查合格并簽發合格證方可投入使用,必須保證其防爆性能。
7、井下照明和信號裝置應采用短路、過載和漏電保護的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配電。
8、主要通風機必須具有反風系統或設備,反風設施并保持其狀態良好。
9、要正確選擇和合理使用電氣設備,并加強維護,保證輸電線路完好,設備運轉正常,防止機電事故引起火災。
10、機電硐室及存放較大型設備處等,均應按規定配足沙箱、滅火器等器材。
11、井下變電所
①要常設專職技術人員,掌握井下供電系統的相關參數,計算各地點的短路電流,校驗高低壓電器設備的動穩定性和熱穩定性,保證繼電保護靈敏可靠;
②井下供電電力電纜多,對地電容大,要采取措施防止單相弧光接地的短路事故,并裝設靈敏可靠的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
③杜絕使用非礦用型高低壓電器設備;
④煤礦井下低壓電纜都要采用阻燃橡套電纜;
⑤正確選擇和安裝使用電氣設備及供電線路,并在運行中加強維護檢修,防止短路故障和過負荷情況發生;
⑥對各類短路保護裝置進行合理的整定,確保其靈敏可靠;
⑦在可能發生電火災的地點,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
4、處理措施
一、掘進巷道火災事故的處理措施
1、掘進巷道發生火災時,要在維持局部扇風機正常的通風情況下,積極滅火。礦山救護隊員到達現場后,要保持獨頭巷道通風的原狀,即風機停止運轉的不要開啟,風機開啟的不要隨便停止,進行偵察后,再采取措施。已經知道發火巷:道內充滿大量瓦斯,在不需要救人的清況下,指揮員不得派救護隊員進入火源地點冒險滅火或搶險。充滿大量瓦斯的獨頭巷道,雖然已經通風,但瓦斯含量迅速增加,也不得入內滅火。獨頭巷道內修建密閉墻來封閉火區,要在原密閉火區的安全地點建筑密閉墻。
2、在撲滅掘進巷道內火災時,救護人員必須遵守下列規定:獨頭巷道迎頭發生火災,瓦斯不超過2%時,要在通風的情況下,采用于粉滅火器、水等直接滅火。滅火后必須仔綴清查火源,防止復燃引起爆炸。火災發生在獨頭巷道的中段知,滅火人員必須注意火源以內的瓦斯,嚴禁用局扇風筒把已積聚的瓦斯排出經過著火點,情況不明,則遠距離封閉。
若火災發生在上出獨頭煤巷迎頭,在瓦斯不超過2%時,滅火中要加強通風,排除瓦斯。如果瓦斯超過2%仍在繼續上升,要立即把人員擻到安全地點,進行遠距離封閉。上由獨頭煤巷不管火災發生在什么地點,如果局扇已經停止運轉,在無需救人時,嚴禁進入滅火或偵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員,遠距離進行封閉。火災發生在下山獨頭巷迎頭時,在通風的情況下,瓦斯不超過2%可直接進入滅火,若發生在巷道中段時,不得直接滅火,要遠距離封閉。
3、平巷、和其他水平巷道中的火災。
平巷、或其他水平巷道中發生火災時,要選擇有效的通風方式,如反風、短路通風等,以便救人和滅火,防止火災擴大采取短路通風時,要確保火災有害氣體不致逆流運行。
水平巷道中火災蔓延,也要從進風側進行滅火,不能從回風側滅火時,必須從另一側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不應進行反風,同時還要采取措施防止火災蔓延,反風應在撤出人員并在迸風側設置水幕后才能進行。
4、在水平巷道中滅火時,一般保持通風,根據瀑炸性混合氣體濃度確定增加或減少供風量,如火災發生在采面的迸風巷道時,為了迅速救出工作面人員或阻止火勢蔓延,可進行工作面局部反風或減少風量,使遇險人員自救退出,若采用減少風量救入時,要防止造成災區貧氧或瓦斯積聚。
二、采煤工作面火災事故的處理措施
1、采煤工作面著火初期,現場人員根據火災情況,要盡力用直接滅火法進行滅火,并要立即向調度所匯報。如果火勢發震較為嚴重,現場人員要沿著避災路線立即撤離,由救護隊員實旋滅火或封閉。當采用封閉法處理火災時,采煤工作面入風巷和回風巷封閉墻的位置,可根據密閉墻內巷道的容積、瓦新超限所需要的時間等因素確定,在一般情況下,入巷附近,在有瓦斯爆炸危險情況下,要先建立防爆墻,在防爆墻的掩護下,再砌封閉墻。
2、井口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立即視情況進行礦井反風或關閉井口防火門,必要時停止通風機,防止火災氣體及火焰侵入井下;井筒中發生火災時,必須視情況采取風流短路、反風或停止主要通風機運轉等措施,防止火災產生的有害氣體進入并下其他用風地點;當進風井底車場和躲避硐室發生火災時,必須視情況進行反風或使風流短路,確保火災氣體不侵入工作區;回風并井底發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方向,在可燃氣體不會積聚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減少進入火災的風量;
3、處理火災事故時,在滅火行動上要果斷迅速,不能猶豫不決,錯失良機。礦領導在接到報警通知后,要按照《礦井事故應急救援計劃》及火災事故實際情況行事,實施停電撤人等緊急應變措施,立即報告縣救護隊調度室,建立救災指揮部,制定救人對策。在制定對策時,要設法避免引起瓦斯爆炸。
篇3:防止電纜火災事故措施
1電纜火災的防止:
1.1電纜有無受臨近高溫設備烘烤,而引起電纜絕緣部分老化、損壞的現象,有無承壓高溫設備突然破裂后將介質噴射到電纜的可能。
1.2電纜排上有無嚴重積粉現象,對于易積粉的地方有無積粉自燃的現象。
1.3電纜溝道內積油或滲油,防止充電電氣設備的油流入電纜隧道內,在設備起火時引燃電纜。
1.4電纜溝蓋板是否嚴密,防止因電纜溝蓋板不嚴,電焊渣火花等火種誤入電纜溝而引起電纜著火。
1.5電纜隧道內有無漏水、積水和電纜漫水現象,防止長期水浸泡電纜而造成電纜絕緣降低而發生爆炸,造成火災。
1.6檢查電纜有無發熱、鼓脹現象,特別是對高壓電纜和電纜接頭應加強檢查。
1.7嚴格控制在電纜附近,隧道內的動火作業。
1.8電纜上無重物積壓而造成絕緣損傷的現象。
2電纜防火阻燃情況的檢查:
2.1通往主控室電纜夾層的孔洞盤柜的電纜孔,都應進行密實可靠的封堵處理。無采取木版之類易燃材料作為封堵材料和承托的現象。
2.2易受外部著火影響的電纜區段,加裝的罩蓋,封閉式槽盒以及其它的擋火措施齊全。
2.3在主隧道中設置的防火隔墻完整,孔洞堵塞嚴實,阻火隔斷門齊全、關閉。
2.4對防火墻附近的電纜涂著的防火材料良好,無漏洞和脫落的現象。
3滅火裝置的檢查:
3.1定期全面檢查消防裝置的良好備用及運行狀態,一旦發生火情,能迅速啟動。
3.2對于固定的自動滅火裝置,必須保持齊全、完整,損壞的裝置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