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倒桿倒塔和斷線事故預防措施

倒桿倒塔和斷線事故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3124

一、加強線路勘測設計工作

在線路選線工作時,所選擇的路徑,不僅經濟上要求合理。還要安全可靠。為此,在選線時,必須考慮沿線的氣象、水文、地、地形等自然環境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因素。線路應該避開淤地、地質不穩定地帶、地震強度六級以上地區、嚴重覆冰區、風口等嚴重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地區,并且,線路沿線交通條件盡量要好,以便于施工及運行維護。

在線路勘測中,應包括地質、氣象、水文等各方面的內容。地質勘測包括一般地質勘測和重點地質勘測。一般地質勘測是對地質條件、地貌單元、簡單地段的地質勘測,要按設計要求提供桿塔地基巖土的物理力學指標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重點地質勘測是對特殊的地貌、巖熔、滑坡、泥石流、崩塌、沖溝等不良地質現象,黃土、軟土、膨脹土、人工填土等特種巖土,大的或重要的交叉跨越以及特殊設計、特殊基礎等地點的地質勘測,并針對這情況,提出勘測、測試和評估資料。氣象工作除向有關氣象部門收集有關資料外,還要進行大風調查和重冰觀測。水文工作則包括河床演變、供水位調查、設計洪水位確定和桿塔基礎沖刷計算。對于塔位的選擇,要妹地基穩固,應盡量避開洼地、水庫、沖、陡波、河邊等水文、地質不良處。

在線路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地形、地、氣象等條件,例題配置桿塔型號,確保桿塔強度能滿足各種地形、地質、氣象條件的要求。桿塔的選擇,要求運行安全可靠,設計經濟合理,施工簡單方便,因地制宜、全面比較,要避免片面強調經濟性的錯誤傾向;在設計中,要考慮到施工是短時的,運行是長期的,電力線路建成后,要在比較復雜的環境中運行。這就要求在選擇桿塔時,要充分考慮運行條件,重視運行的安全可靠性。特別是在地形復雜、氣象條件惡劣、交通困難地段的桿塔,要充分考慮修復困難和停電損失,適當增加桿塔的強度。

對于桿塔基礎的設計,要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給桿塔基礎結構最大的可靠度,設計中要考慮地基的強度和變位。特殊情況時,如松軟地基的特高塔基礎,還要考慮對沉降和位移量的核算。設計中要進行基礎上拔穩定計算、基礎傾復穩定計算、基礎下壓穩定計算和基礎本體強度算。

對于桿塔的載荷,主要有架空線的自重載荷、冰載荷、風載荷、桿塔身的風載荷、導線張力和施工與檢修載荷。載荷的分類可分為永久載荷、可變載荷和偶然載荷。在載荷的組合上有運行情況、事故斷線、安裝情況三種。繼線情況組合的目的是使桿塔的縱向強度有保證,而安裝情況組合的目的是保證在安裝作業時有必要的強度。在設計中,桿塔結構要作強度計算,必要時還要作變形校核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情況核算。另外,還要考慮防腐措施。

在套用標準桿塔時,要密切結合具體情況,不要一概而論,上級設計部門,要把已經淘汰廢止的塔型明確通知到各級設計單位(包括供電單位的設計室),防止盲目套用造成事故。

對于架空線路,要在架空線力學計算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架空線路的張力和弧垂,使其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符合機械安全強度。同時設計中要考慮防止導線地線斷線的措施,中導線的防振措施,可利用導線的自阻尼或鐵塔橫擔的阻尼、護線條、防振錘、阻尼線等來防止導線振動;發導線的防舞動措施,可以考慮使用防舞動金具等。

對于導線的金具,設計中要有明確的要求并確保牢固可靠。金具將桿塔、導線、避雷線和絕緣子等連接起來,在大自然中長期運行,除需要承受導線、避雷線和絕緣子等自身的載荷外,還需承受其覆冰和風的載荷,因此,金具必須連接對象相適應。對于非標準金具,要通過試驗,試驗合格后方能使用,所有金屬的組合連接,應靈活并與各作用力的方向相適應,不得使金具承受扭力、彎曲或摩擦等附加應力。

在線路設計中,要有施工圖設計,包括施工圖紙和施工說明書、計算書、地面標樁等,施工說明書主要應說明施工方法、原則和工藝標準。

在設計中,對于可能遇到洪水、暴雨沖刷的桿塔,要采取可靠的防洪措施。

二、加強施工安裝與驗收工作

在施工時,要嚴格按照設計的規范、材質、工藝要求等進行施工,各施工單位應根據規定,并結合施工現場情況和桿塔類型,編制施工方案和起吊布置以及安全技術措施,并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切實執行。試驗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機具、新設備,必須經過試驗,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并須經有關領導批準,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場監督實施。施工人員相互協調配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聽從施工負責人(指揮人)的分配和指揮,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在進行桿塔基礎等隱蔽工程施工時,要嚴格保證質量。建設單位要嚴格檢查驗收,基礎等隱蔽工程未經驗收合格,不準立桿、立塔。

在桿塔的施工中,當樁錨受力過大,抱桿受力不均,左右纜布置不合理等情況下,較容易引發倒桿事故。

為了防止施工倒桿事故,所用的工器具和設備應根據受力情況正確選用,并定期進行技術檢驗,不合格者嚴禁使用。拆除受力構件,必須事先采取補強措施,要認真做好安全監護工作。每次使用前必須由使用人進行外觀檢查,不得以小代大。采用機械設備起吊和牽引時,制動裝置必須靈活可靠,其他部件完整良好,機械操作人員應熟悉電桿起吊和牽引的有關知識,在牽引和受力過程中,操作人員應精神集中,聽從指揮。使用倒落式抱桿時,主牽引繩、尾繩、桿塔中心及抱桿頂應在一條直線上,抱桿應受力均勻,兩側拉繩應拉好,不得左右傾斜,固定臨時拉線時,不得固定在有可能移動的物體上,或其他不可靠的物體上。現場調協的錨樁,應根據土質情況和受力大小確定,其方位必須與受力一致。不宜利用活樹或外露巖石代替臨時錨樁,如需利用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鑒定后方能使用。桿塔起立離地后,應對各受力點處做一次全面檢查,確定無問題后,再繼續盧立,起立60°后,應減緩速度,注意各側拉繩。使其一次準確就位,并防止向相反方向傾倒。已經起立的電桿,只有在桿基回填夯實完全牢固后方可撤去叉桿及拉繩。整體立桿塔,還應制定具體施工安全措施。

在架設線路時,要采用工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的導線、拉線、金具,并要在安裝前進行檢驗,對不合格的金具不準安裝使用,以保證線路質量。

在放緊線時,應防止跑線事故的發和,平生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卡線器(緊線時)的質量不好,以及操作時牽引力過大。為防止跑線事故,選擇合適的放緊線工器具,緊線應使用卡線器,卡線器的規格必須與線材規格相匹配,不得代用。設置好操作塔的臨時拉線和補強措施。全線通信聯系必須暢通,緊線時,應檢查接線管或接線頭以及過滑輪、橫擔、樹枝、房屋等有無卡住現象,如遇緊急情況,應立即發出信號。緊線段較短或弧立檔案緊線時,為防止跑線,每相導線可采用兩只卡線器,提高可靠性。為防止過牽引,觀測弛度人員應隨時報告相差弛度值,以便控制牽引速度的快慢。

在線路施工過程中和竣工后,要加強檢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避免給將來運行時留下倒桿塔和斷線事故的隱患。

對隱蔽工程,應在隱蔽前驗收檢查,檢查的內容應包括:基礎坑深及地基處理情況,現澆基礎鋼筋和預埋件的規格、尺寸、數量、位置以及混凝土的澆制質量,預制基礎和鐵件的規格、數量、安裝位置與組裝質量,巖石基礎的成孔尺寸、鋼筋、鐵件的預埋及混凝土的澆制質量,各種連接的安裝質量,導線及避雷線補修處線股的損傷情況等。

在施工班完成一個或數個分部項目后,應進行中間檢查,對鐵塔基礎,應檢查基礎地腳螺栓(或主角鋼)的根開及對角線誤差,基礎頂面(或主角鋼操平印記)的相互高差,整基基礎的中心位移及扭轉,混凝土強度。對桿塔及拉線,應檢查鋼筋混凝土電桿焊接后組立前的彎曲度及焊口焊接質量,鋼筋混凝土電桿根開誤差、邁步及整基對中心樁的位移,結構傾斜,雙桿橫擔與電桿連接處的高差,各部件的規格及組裝質量,拉線的方位、安裝質量及受力情況,回填土情況。對架線,應檢查弛度,金具規格和連接質量,桿塔在架線后的偏移及撓度,接頭和補修的位置及數量等。

在全線或其中一段序全面結束后,要進行全面的竣工驗收,確保線路的施工質量良好。

三、加強線路運行維護檢修工作

加強線路桿塔的檢查巡視,檢查桿塔、橫擔及其他有無歪斜、變形;檢查桿塔的土質和水泥桿埋深情況,桿塔基礎本身有無開裂、損傷或下沉現象;檢查桿塔部件的固定情況,是否缺螺栓或螺帽,有無螺絲扣長度不夠、螺絲松動和缺少銷子、墊片等缺陷;檢查拉線有無松動而失去作用,檢查鐵塔部件、鐵擔銹蝕情況,水泥桿有無裂紋、露筋及保護層剝落等損壞情況,木桿、木擔是否腐朽、燒焦和嚴重裂紋缺陷等。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消除,對存在的薄弱環節,要及時算是,以防止倒桿塔事故。

在線路的運行、檢修中,也要加強對導線、地線巡視檢查。注意檢查有無斷股、損傷或閃絡燒傷情況,以及腐蝕情況,并檢查壓接管或接頭有無接觸不良、損壞等現象,導線在線夾內有無滑動、拔出痕跡等,并加強對壓接管、線夾等的溫度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特別對導線、地線的斷股要及時消除,防止斷線事故的發生。

對架空輸電線要防止導線和避雷線振動,當平穩的微風橫吹過架空線時,在其背風側產生氣流旋渦導致線路發生小振幅的振動。如果經常發生超過允許幅度的這種振動,線股之間產生磨損和發熱,在磨損和濕度升高的雙重作用下,造成疲勞斷股,而且以懸垂線夾附近的導線最為不利。導線的疲勞斷股,嚴重時將導致斷線事故。為此,在設計懸垂線夾時,要充分考慮微風振動的特點,在條件許可時,加大導線弧垂以降低導線平均運行應力,提高導線自身阻尼作用而防止振動,還可在線夾附近安裝防振錘、阻尼線等消振裝置,直接或間接地消耗導線振動的能量,從而降低振幅和持續時間。

對于架空輸電線,還要考慮防止導線舞動。對于導線舞動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各運行設計科研部門要各級研究防止導線舞動的技術措施。一般可根據運行經驗采用以下措施,防止導線舞動造成的相間閃絡、斷線或金具磨損斷裂事故:加大線間距離和導線、避雷線間的水平位移;加大多具、絕緣子的機械安全系數,加強抗疲勞強度;安裝相間間隔棒,阻止導線間閃絡;要經常舞動的地段,在可能的情況下,可增加桿塔縮小檔距等。

各級電力公安保衛部門,要積極取得當地政府公安部門的支持,嚴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充分發揮電力企業公安保衛部門的作用,依靠沿線群眾,搞好護線工作,嚴厲打擊盜竊線路器材等破壞電力設施的犯罪活動,積極采取防范措施,桿塔及拉線采用經過鑒定合格的防盜螺帽,避免因此類犯罪活動而導致倒桿斷線。

篇2: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事故預防措施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預防架空輸電線路事故的發生,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特制定本預防措施。

第二條?本措施是依據國家有關標準、規程和規范并結合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設備評估分析、生產運行情況分析及設備運行經驗而制定的。

第三條?本措施針對架空輸電線路所發生的故障情況,提出了具體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倒桿塔,斷線、掉線,導地線覆冰舞動,線路污閃、雷害以及外力破壞等事故的措施。

第四條?本措施適用于國家電網公司系統110(66)kV~500kV交流架空輸電線路。35kV交流架空輸電線路和±500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可參照執行。

第五條?各區域電網、省電力公司可根據本措施,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第二章引用標準

以下為設備設計、制造及試驗所應遵循的國家、行業和企業的標準及規范,但不僅限于此:

GBJ233-1990?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T16434-1996?高壓架空線路和發電廠、變電所環境污穢分級及外絕緣選擇標準

GB50061-1997?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

DL/T620-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

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

DL/T627-2004?電力系統常溫固化硅橡膠防污閃涂料技術條件

DL/T741-20**?架空送電線路運行規程

DL/T864-2004?標稱電壓高于1000V交流架空線路用復合絕緣子使用導則

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規程

森林防火條例(國務院令〔1988〕第6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國家主席令〔1995〕第60號)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國務院令〔1998〕第239號)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國家經貿委、公安部〔1999〕第8號令)

重冰區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試行)(電力工業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1998)

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生產設備評估管理辦法(生產輸電〔2003〕95號)

國家電網公司關于加強電力生產技術監督工作意見(生產輸電〔2003〕29號)

國家電網公司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技術規范(國家電網生〔2004〕634號)

第三章預防倒桿塔事故

第六條?防止架空輸電線路(以下簡稱線路)倒桿塔事故,是線路運行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嚴格執行GBJ233-1990、GB50061-1997、DL/T5092-1999和《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管理規范》等標準和相關文件的規定。

第七條?線路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和氣象條件的影響,路徑選擇應盡量避開重冰區、導地線易舞動區、采礦塌陷區等特殊區域,合理選取桿塔型式,確保桿塔強度滿足使用條件的要求。對處于地形復雜、自然條件惡劣、交通困難地段的桿塔,應適當提高設計標準。新建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線路不宜采用拉線塔,在人口密集區和重要交叉跨越處不采用拉線塔。靠近道路的桿塔,在其周圍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

第八條?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拉V塔或拉貓塔連續基數不宜超過3基、拉門塔連續基數不宜超過5基,運行中不滿足要求的應進行改造。

加強對拉線塔的保護和維護,拉線塔本體和拉線下部金具應采取可靠的防盜、防外力破壞措施。在有拉線塔的線路附近還應設立警示標志。

第九條?對可能遭受洪水、冰凌、暴雨沖刷(沖撞)的桿塔應采取可靠的防沖刷(沖撞)措施,桿塔基礎的防護設施應牢固,基礎周圍排水溝應能夠可靠排水。

第十條?嚴格按設計及有關施工驗收規范進行線路施工和驗收,隱蔽工程應經監理人員或質檢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隱蔽,否則不得轉序進行桿塔組立和放線。

第十一條?加強對線路桿塔的檢查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消除。線路遭受惡劣天氣危害時應組織人員進行特巡,當線路導地線發生覆冰、舞動時應做好觀測記錄(如錄像、拍照等),并對桿塔進行檢查。

第十二條?線路鐵塔主材連接螺栓、地面以上6米段(至少)所有螺栓以及盜竊多發區鐵塔橫擔以下各部螺栓均應采取防盜措施。

第十三條?在風口地帶或季風較強地區,新建線路桿塔除按第十二條要求采用防盜螺栓外,其余螺栓應采取防松措施。對運行中的桿塔也應按此要求進行改造和完善,并做好日常巡視及檢查,必要時可增加防風拉線。

第十四條?在嚴寒地區,線路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基礎凍脹問題,并不宜采用金屬基礎。灌注樁基礎施工應嚴格按設計和工藝標準進行,避免出現斷樁和法向凍脹等質量事故。對運行中的桿塔,若基礎已發生凍脹,應采取換土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對銹蝕嚴重的鐵塔、拉線以及水泥桿鋼圈等應及時進行防腐處理或更換。

第十六條?按《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管理規范》的要求制定倒桿塔事故搶修預案,并在材料儲備和人員組織各方面加以落實,運行單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事故搶修桿塔。

第四章預防斷線和掉線事故

第十七條?線路設計應充分考慮預防導地線斷線和掉線的措施,導地線、金具以及絕緣子選用時均應提出明確要求(結構型式、安全系數等方面)。在風振嚴重地區,導地線線夾宜選用耐磨型線夾。

第十八條?架空地線的選擇,除應滿足設計規程的一般規定外,尚應通過短路熱穩定校驗,確保架空地線具有足夠的通流能力,且溫升不超過允許值。

第十九條?導地線接續金具及絕緣子金具組合中各種部件的選用,應符合相關標準和設計的要求,應加強連接金具、接續金具及耐張線夾的檢查和維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更換。

第二十條?新建線路遇有重要交叉跨越,如跨越鐵路、高速公路或高等級公路、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通航河道以及人口密集地區等,應采用具有獨立掛點的雙串絕緣子和雙線夾懸掛導線,檔內導地線不允許有接頭。運行中的線路,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應進行改造。

第二十一條積極應用紅外測溫技術,監測接續金具、引流連接金具、耐張線夾等的發熱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加強運行巡視,發現導地線斷股應及時處理或更換;另外應特別關注架空地線復合光纜(OPGW)的外層線股斷股問題。

第二十二條加強對大跨越段線路的運行管理,按期進行導地線測振工作,發現動彎應變值超標應及時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妥善處理。

第二十三條加強對導地線懸垂線夾承重軸磨損情況的檢查,磨損斷面超過1/4以上的應予以更換。

第二十四條在春檢、秋檢及日常巡視工作中,應認真檢查鎖緊銷的運行狀況,對銹蝕嚴重及失去彈性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第二十五條加強零值、低值或破損瓷絕緣子的檢出工作,防止在線路故障情況下因鋼帽炸裂導致掉線事故。

第二十六條加強復合絕緣子的送檢工作,特別是機械強度和端部密封情況的檢查。復合絕緣子作耐張應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使用。嚴禁在安裝和檢修作業時沿復合絕緣子上下導線。

第二十七條對重冰區和導地線易舞動區的線路應加強巡視和監測,具體防范措施參見第九章。

第二十八條在腐蝕嚴重地區,應采用耐腐蝕導地線。

第五章?預防污閃事故

第二十九條為降低線路的污閃跳閘率和事故率,避免重要線路發生污閃事故,杜絕電網大面積污閃事故,應嚴格執行GB/T16434-1996以及其他相關規定。

第三十條?完善防污閃管理體系,明確各級防污閃管理人員的職責。

第三十一條對絕緣子實行全過程管理,加強零值、低值絕緣子的檢出工作,保證絕緣子運行狀態良好。

第三十二條堅持定期進行線路絕緣子的鹽密測量,及時了解污源變化和氣候變化,并根據變化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污閃措施。及時修訂污區分布圖,做好防污閃的基礎工作。

第三十三條新建和擴建線路的外絕緣配置應以污區分布圖為基礎,結合運行經驗并根據城市發展、線路的重要性等,合理選取絕緣子的種類、傘型和爬距并適當留有裕度,提高線路防污閃能力。

第三十四條運行線路的外絕緣配置應不低于所處地區污穢等級所對應的爬電比距上限值,不滿足要求的應予以調整。受條件限制短期內不能調整的,應采取有效的防污閃輔助措施。

第三十五條堅持適時的、保證質量的清掃,落實“清掃責任制”和“質量檢查制”。有條件的單位可開展以鹽密指導清掃的工作。

第三十六條復合絕緣子具有較強的抗污閃能力,可按DL/T864-2004的要求選用,但在使用中須考慮防雷要求,同時應加強對其端部密封情況的檢查。

第三十七條絕緣子表面涂“RTV”涂料是預防污閃的輔助措施,在污穢嚴重地段可個別采用,具體按DL/T627-2004的要求執行。

第三十八條在鳥害多發地段,新建線路設計時應考慮采取防鳥措施。對運行線路的直線桿塔懸垂串和耐張桿塔跳線串第一片絕緣子,宜采用大盤徑空氣動力型絕緣子或在絕緣子表面粘貼大直徑增爬裙,也可在橫擔上方增設防鳥裝置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六章預防雷害事故

第三十九條為預防和減少雷害事故,應認真執行DL/T620-1997、DL/T621-1997和DL/T741-20**以及其他相關規定。

第四十條?各電壓等級線路應具備相應的耐雷水平,尤其要保證發電廠、變電所(站)進線段具有足夠的耐雷水平,不滿足要求的應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第四十一條新建110kV~500kV線路應沿全線架設雙根架空地線,66kV線路應沿全線架設單根架空地線。架空地線的保護角應符合規程要求,山區線路盡量采用小保護角,在坡度較大地區宜采用負保護角。現有110kV單根架空地線或66kV無架空地線的線路,在雷害多發區,宜改為雙根或單根架空地線。

第四十二條加強對絕緣架空地線放電間隙的檢查與維護,確保動作可靠。

第四十三條根據不同地區雷電活動的劇烈程度,在滿足風偏和導線對地距離要求的前提下,可適當增加絕緣子片數或加長復合絕緣子結構長度,對復合絕緣子可在其頂部(接地端)增加一片大盤徑空氣動力型絕緣子,以提高線路的耐雷水平。對瓷絕緣子,還應加強零值、低值絕緣子的檢出工作。

第四十四條積極開展雷電觀測,掌握雷電活動規律,確定雷害多發區。對雷擊跳閘較頻繁的線路,找出易擊點,采取綜合防雷措施(包括降低桿塔接地電阻、改善接地網的敷設方式、適當加強絕緣、增設耦合地線、使用線路型帶串聯間隙的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等手段),降低線路的雷擊跳閘率和事故率。

第四十五條采取降阻措施須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在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體、加長接地帶、改變接地形式、換土或采用接地新技術(如接地模塊)等措施,慎用化學降阻劑。在鹽堿腐蝕較嚴重的地段,接地裝置應選用耐腐蝕性材料或采用導電防腐漆防腐。

第四十六條重視接地引下線的運行維護工作,腐蝕嚴重地區適當增大接地引下線的截面,在雷雨季節加強接地引下線與(桿)塔連接情況的檢查。

第四十七條發電廠及變電所(站)進線段線路1~2km每2年進行一次接地電阻的檢測工作,雷擊多發區每3年一次,一般地段每4年一次。對接地裝置除定期進行抽樣開挖檢查外,還應對歷次測量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對變化較大者應及時開挖檢查。

第四十八條一般應使用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值,測量結果應采用季節系數進行修正,季節系數的選取可參照《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運行管理規范》。

第七章?預防外力破壞

第四十九條認真貫徹執行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做好線路保護工作。發現有危害線路安全運行的單位和個人,及時遞交《影響線路安全運行整改通知書》并敦促其整改。積極配合當地公安機關及司法部門嚴厲打擊破壞、盜竊、收購線路器材的犯罪活動。

第五十條?積極取得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加強對線路保護區的整治工作,嚴禁在保護區內植樹、采礦、建造構筑物等,保證線路通道滿足安全運行要求。

第五十一條依靠群眾搞好護線工作,建立并完善群眾護線制度,落實群眾護線員的保線、護線責任。

第五十二條在線路保護區或附近的公路、鐵路、水利、市政等施工現場應設置警示標志,并做好保線、護線的宣傳工作,防止吊車等施工機具刮碰導線引起的跳閘或斷線事故。

第五十三條嚴禁在線路附近燒荒、燒秸稈等,在燒荒季節加強巡視和宣傳,一旦發現立即制止。

第五十四條嚴禁在距線路周圍500米范圍內(指水平距離)進行爆破作業。因工作需要必須進行爆破作業時,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確保線路安全,并征得線路產權單位或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報經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批準。另外在規定范圍外進行的爆破作業也必須確保線路的安全。

第八章?預防林區架空輸電線路火災事故

第五十五條為了預防林區架空輸電線路火災事故,應嚴格執行DL/T741-20**和《森林防火條例》及其他相關規定。

第五十六條對通過林區的架空輸電線路,應加強巡視和維護,電力線與樹木間距離應符合《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距離不足者,應敦促有關林業部門按規定及時砍伐。在森林防火期內應適當增加特巡次數,嚴防由于樹木與電力線路距離不夠放電引起森林火災。

第五十七條新建(改建)線路通過林區應充分考慮森林火災對線路造成的威脅,對運行中的線路通道內砍伐完的樹木,應及時清理,以防發生火災。

第五十八條通過林區的架空輸電線路的通道寬度應符合現行設計標準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驗收送電。

第五十九條進入林區工作的電業工作人員應熟悉《森林防火條例》及相關防火知識,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作業人員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防火、滅火操作能力。

第六十條?進入林區進行線路作業時,其車輛、作業用具的使用以及作業方法等均應符合《森林防火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六十一條與林業部門建立互警機制,及時互通信息,確保在發生緊急情況時雙方能夠協同動作,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第九章預防導地線覆冰舞動

第六十二條處于重冰區的線路,應按照《重冰區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定》(試行)進行設計,可適當增加耐張塔的使用比例、減小桿塔檔距或適當增加導地線、金具等的承載能力。

第六十三條對設計冰厚取值偏低、抗冰能力弱而又未采取防覆冰措施的位于重冰區的線路應進行改造,尤其是跨越峽谷、風道、埡口等的高海拔地區線路,使其具備相應的抗冰能力。

第六十四條對覆冰厚度超過設計冰厚的線路,可采取如下的措施預防冰害事故。

(一)消除導線上覆冰

1.大電流融冰法

2.機械除冰法

3.被動除冰法

(二)防止絕緣子覆冰閃絡

1.增大絕緣子的傘間距離。

2.改變絕緣子串的安裝形式。

3.在絕緣子串之間插入大傘徑絕緣子,以阻斷冰橋的形成。

4.加強對絕緣子串的清掃,保持絕緣子清潔,減少絕緣子表面的積污量,以降低絕緣子串發生冰閃的幾率。

第六十五條舞動多發地區的線路,可采取如下預防措施:

(一)已加裝防舞裝置的線路,應加強對防舞裝置的觀測和維護,對超過設計冰風閾值發生的舞動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二)對已發生過舞動的線路,應及時進行檢查和維修,并積極開展防舞研究,采取防舞措施(如加裝防舞裝置),以降低舞動發生的幾率,減小舞動造成的損失。

(三)未加裝防舞裝置的線路,舞動易發季節到來時,運行部門應加強觀測,并制定應急預案。

(四)加裝防舞裝置的同時應考慮防微風振動的要求,并進行必要的防振試驗或現場測試,確保線路的安全運行。

預防110(66)kV~500kV架空輸電線路事故措施編制說明

第一章?總則

本章主要說明制訂本措施的目的和依據以及本措施的主要內容和適用范圍。

本措施并不涵蓋預防線路事故措施的全部內容,各區域(省)電網(電力)公司可根據本措施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第二章?引用標準

本章列出本措施所引用的部分國家標準、電力行業標準和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規定,但并不僅限于此。

第三章?預防倒桿塔事故

線路倒桿塔屬電力生產惡性事故,不僅影響面大而且恢復送電時間很長,因此應盡可能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

第七條?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和氣象因素的影響,路徑選擇應盡量避開特殊區域,并合理選取桿塔型式,確保桿塔強度滿足使用條件要求。強調對處于地形復雜、氣象條件惡劣、交通困難地段的桿塔,應適當提高設計標準。強調新建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不宜采用拉線塔;在人口密集區和交叉跨越處不采用拉線塔。

第八條?強調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架空輸電線路拉V塔、拉貓塔和拉門塔連續基數不宜過多,不滿足要求的應進行改造。原因在于如果拉線塔連續基數過多,只要有1基拉線塔發生傾倒,將會殃及臨近拉線塔,事故范圍擴大。

強調加強對拉線塔的保護和維護工作,拉線塔本體和拉線下部金具應采取可靠的防盜措施,必要時在拉線周圍采取防護措施。目的在于防止因拉線受損而導致拉線塔傾倒。

第十二條?強調線路鐵塔要采取相應的防盜措施。

第十六條?強調應制定倒桿塔事故應急預案,并在材料儲備和人員組織各方面加以落實。目的在于一旦發生倒桿塔事故,能夠盡快恢復送電,減輕損失。

第四章?預防斷線和掉線事故

第十七條?強調架空輸電線路在設計階段就應考慮采用預防導地線斷線和掉線的措施。

第二十條?強調新建線路重要交叉跨越處,應采用具有獨立掛點的雙串絕緣子和雙線夾懸掛導線,檔內導地線不允許有接頭。運行中的線路,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應進行改造。因為在線路重要交叉跨越處發生導地線斷線或掉線事故,后果將會很嚴重。

第二十二條?強調加強對線路大跨越段的運行管理,做好測振工作。

第五章?預防污閃事故

預防污閃事故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線路外絕緣配置的總體水平,實施“配置到位、留有裕度”的原則,提高電網抵御能力。

第六章?預防雷害事故

第四十三條?實踐證明在復合絕緣子接地端增加一片大盤徑空氣動力型絕緣子或加長復合絕緣子結構長度,是減少復合絕緣子雷擊閃絡的有效措施。

第七章?預防外力破壞

第五十一條?強調建立并完善群眾護線制度。

第五十四條?該條內容摘自《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第十條。

第八章?預防林區架空輸電線路火災事故

為了預防林區架空輸電線路火災事故,重點強調應嚴格執行《森林防火條例》。

第九章?預防導地線覆冰舞動

線路嚴重覆冰以及導地線因覆冰等原因發生舞動會造成線路金具損壞、導地線斷線或掉線甚至倒桿塔等惡性事故的發生,對線路的安全運行危害較大。本章從線路設計到對運行線路導地線覆冰舞動觀測及預防整改幾方面對導地線覆冰舞動提出了較具體的防范措施。

篇3: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及遲爆拒爆現象處理方案

金屬、非金屬礦山通常用炸藥有銨梯類炸藥、銨油類炸藥、水膠炸藥以及乳化炸藥等。常用的起爆器材有導爆索、導爆管、繼爆管等。根據使用的起爆器材的種類,起爆方法有火雷管起爆法、電雷管起爆法、導爆索起爆法和導爆管起爆法及聯合起爆法。為了保證爆破作業的安全可靠,防止拒爆,一般在較大規模爆破時使用聯合起爆法起爆,同時敷設兩種起爆網路。程潮區域現有兩種起爆方式: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和遠程瞬間起爆法。

一、礦山爆破技術安全預防措施

1、爆破原理

炸藥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撞擊)發生爆炸,同時釋放熱量并形成高溫、高壓氣體。圍巖、礦石開采中,就是利用炸藥的這種性質來為采掘服務,達到采掘目的。炸藥爆炸時的危害主要是產生爆炸地震、空氣沖擊波、飛石和噪聲等,一旦失控,就會造成事故。要避免這些危害必須嚴格執行爆破技術操作規程、技術方案,確保必要的安全距離和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爆破作業的主要安全規定

2.1各種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爆破器材,不準使用擅自制造的炸藥。

2.2進行爆破工作的礦山、礦點,必須設爆破工作負責人、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和爆破器材保管員。作業人員應了解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的性能、爆破技術和有關的安全知識。

2.3爆破作業人員應參加專門培訓,經考核取得安全作業證后,方可從事爆破作業。

2.4大、中型礦山,進行淺眼爆破時,應有爆破說明書。其內容包括炮眼布置圖、裝藥參數、裝藥結構圖、填塞長度、起爆方法等。

2.5爆破作業地點有以下情況之一時,禁止進行爆破作業:有冒頂或邊坡滑落危險;作業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進行中深孔、深孔爆破時,爆破參數或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工作面有涌水危險或炮眼溫度異常;危險邊界上未設警戒;光線不足或無照明。

2.6進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業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

2.7裝藥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用木制炮棍;裝起爆藥包時,嚴禁投擲或沖擊;一旦起爆藥包沒裝到位,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藥包中的導火索、導爆索、導爆管或電雷管腳線,應按處理盲炮的有關規定處理。

2.8進行填塞工作時,必須遵守以下規定:裝藥后,必須保證填塞質量,禁止采用無填塞爆破;淺孔爆破時,按爆破設計要求填塞炮孔;禁止使用石塊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壞起爆線路;不應搗固直接接觸藥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沖擊起爆藥包。

2.9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

2.10爆破工作開始前,必須確定危險區的邊界并沒置明顯的標志。地下爆破應在有關通道上設置崗哨。回風巷應設路障,并掛上“爆破危險區,不準入內”的牌子。

2.11爆破前必須同時發出音響和視覺信號,使在危險區的人員能夠聽到、看到。爆破后,經檢查確認安全時,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

2.12爆破安全員、爆破員進入放炮地點后,應檢查有無冒頂、危石、支護破壞和盲炮現象。如果發現有這些現象,應向爆破負責人報告后組織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發現其他不安全因素應及時排查處理;在上述情況下,不應發出解除警戒信號。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盲炮情況(盲炮數目、炮孔方向、裝藥數量和起爆藥包位置,處理方法和處理意見)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發現殘余爆破器材應收集上繳,集中銷毀。常用的處理盲炮的方法有重新起爆法、誘炮法、打平行眼裝藥爆破法、用水沖洗法。

3、爆破事故的預防措施

3.1爆破檢查?爆破后經通風吹排煙、檢查確認井下空氣合格,等待時間超過15分鐘后,方準許作業人員進人爆破作業地點。確認爆破地點安全與否,檢查有無“盲炮”及可疑現象;有無殘余炸藥或雷管;頂板兩幫有無松動石塊;支護有無損壞與變形。在妥善處理并確認無誤后,經爆破員、爆破安全員同意,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后,其他工作人員方可進入爆破地點工作。

3.2盲炮處理

處理盲炮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1、應派有經驗的爆破員處理盲炮,處理前應由爆破員在該區域邊界設置警戒,處理時無關人員不許進入警戒區。

2、導爆管起爆網路發生盲炮時,應首先檢查導爆管是否有破損或斷裂,如有破損或斷裂應修復后起爆;如起爆網路完好,可重新起爆。

3、打平行孔裝藥爆破,平行孔距盲炮的距離不得小于0.3米。

4、可用木、竹或其他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成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填塞物掏出,用藥包誘爆;但不應直接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藥包。

5、可在安全地點外用遠距離操縱的風水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藥,但應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6、盲炮應在當班處理,當班不能處理或未處理完畢,應將情況在現場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繼續處理。

7、盲炮處理后,應由處理者填寫登記卡片或提交報告,說明產生盲炮的原因、處理的方法、結果和預防措施。

8、在殘孔附近鑿巖時應避免鑿穿殘留炮孔,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繼續在上次爆破后余下的殘炮孔上打眼。

9、盲炮包括瞎炮和殘炮,發現盲炮和懷疑有盲炮,應立即報告并及時處理。若不能及時處理應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禁止掏出或拉出起爆藥包,嚴禁打殘眼。

處理主要有下列方法:

①經檢查確認炮孔的起爆線路完好和漏接、漏點造成的拒爆,可重新進行起爆。

②打平行眼裝藥起爆。對于淺眼爆破,平行眼距盲炮炮孔不得小于0.3m外另行打眼爆破,深孔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不得小于10倍炮孔直徑。

③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發火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輕輕地將炮孔內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藥包誘爆。

④若所用炸藥為非抗水硝銨類炸藥,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內灌水,使炸藥失效,但應回收雷管。

⑤對于硐室爆破,應找出線頭接上電源重新起爆或者沿導硐小心掏取堵塞物,取出起爆體,用水灌浸藥室,使炸藥失效,然后清除。

3.3早爆事故的預防

1、雜散電流的預防?雜散電流是指來自電爆網絡之外的電流。超過30ma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雜散電流的措施。因此,應對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地方,需要經常測定流過電雷管的雜散電流值。

2、靜電的預防?防治的方法包括采用抗靜電雷管;對裝藥工藝系統采用良好的接地裝置;預防機械產生的靜電影響。

3、雷電的預防?在雷電放點地點實施爆破時,有可能會造成早爆事故。雷電的預防方法:在雷電區暫時停止地面或地下爆破作業;雷雨天和雷擊區禁止采用電力起爆法;對炸藥庫和有爆炸危險地工房,必須安設避雷裝置。

3.4遲爆

1、產生遲爆的原因

起爆器材或炸藥過期,起爆能力或爆轟性能降低,起爆后炸藥不能立即爆轟,存在一段由爆燃轉為爆轟的時間,致使爆炸時間滯后;起爆器材質量不好,如導火索慢燃,延期雷管延期時間拉長等;在導火索-火雷管起爆情況下,施工質量低,炮孔中導火索產生扭曲,被擠壓等現象,造成局部導火索段傳火困難,推遲了起爆時間。

2、遲爆的預防措施

不使用過期的爆破器材;使用前檢測炸藥和起爆器材性能;在裝藥填塞過程中防止導火索扭曲、損傷等。

如果出現遲爆,立即向項目部經理匯報,由項目部爆破技術負責人確定方案后進行處理,在未處理之前爆破警戒不能撤除。

二、項目部對專用起爆器+延時引爆具+非電導爆管起爆法的相關規定

1、專用延時引爆具是一個整體,不允許拆裝,更不允許拆開后用明火點火。

2、要對專用起爆經常進行檢查,保證其基本的正常性能,同時在放炮前要備用一個,防止一個不能正常工作,無法點火。

3、點火后6分鐘延時引爆具在既定的時間內未起爆,則可能發生遲爆現象,放炮工要耐心等待,直到炮響后方可解除警戒;若等待45分鐘后仍未起爆則可能發生拒爆現象,無論是遲爆或拒爆當天都不能再進入作業面,此時應立即向項目部報告,同時施工現場要派人對作業面實施24小時警戒,不得離人。同時項目部要迅速組織相關人員制定處置方案,嚴禁作業人員私自當天處理。

4、項目部要對作業面在爆破時間段對爆破安全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未裝藥的不能允許裝藥,已經裝藥的,堅決不能起爆。

5、項目部接到拒爆情況后,要在研究制定處置方案的同時派人先到現場檢查警戒情況,嚴防無人警戒留下重大隱患。

6、外協隊負責人要對爆破人員經常進行說教,嚴禁縱容爆破人員的違章行為,同時要保證起爆器的數量和完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