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安全技術措施
低壓配電系統主要有下述五種:
1、TT系統:TT系統三相四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電源系統與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分別直接接地的系統。
一、TT方式供電系統
TT方式是指將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直接接地的保護系統,稱為保護接地系統,也稱TT系統。第一個符號T表示電力系統中性點直接接地;第二個符號T表示負載設備外露不與帶電體相接的金屬導電部分與大地直接聯接,而與系統如何接地無關。在TT系統中負載的所有接地均稱為保護接地,
1)當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帶電(相線碰殼或設備絕緣損壞而漏電)時,由于有接地保護,可以大大減少觸電的危險性。但是,低壓斷路器(自動開關)不一定能跳閘,造成漏電設備的外殼對地電壓高于安全電壓,屬于危險電壓。
2)當漏電電流比較小時,即使有熔斷器也不一定能熔斷,所以還需要漏電保護器作保護,因此TT系統難以推廣。
3)TT系統接地裝置耗用鋼材多,而且難以回收、費工時、費料。
2、TN系統:TN系統即電源系統有一點直接接地,負載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通過保護導體連接到此接地點的系統。根據中性線和保護線的布置,TN系統的形式有以下三種:
二、TN-C系統為三相四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整個系統的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合一的系統。
它是用工作零線兼作接零保護線,可以稱作保護中性線,可用NPE表示。
1)由于三相負載不平衡,工作零線上有不平衡電流,對地有電壓,所以與保護線所聯接的電氣設備金屬外殼有一定的電壓。
2)如果工作零線斷線,則保護接零的漏電設備外殼帶電。
3)如果電源的相線碰地,則設備的外殼電位升高,使中性線上的危險電位蔓延。
4)TN-C系統干線上使用漏電保護器時,工作零線后面的所有重復接地必須拆除,否則漏電開關合不上;而且,工作零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斷線。所以,實用中工作零線只能讓漏電保護器的上側有重復接地。
5)TN-C方式供電系統只適用于三相負載基本平衡情況。
三、TN-S系統為三相五線制中性點直接接地,它是把工作零線N和專用保護線PE嚴格分開的供電系統,稱作TN-S供電系統。
TN-S是一個三相四線加PE線的接地系統。通常建筑物內設有獨立變配電所時進線采用該系統。TN-S系統的特點是,中性線N與保護接地線PE除在變壓器中性點共同接地外,兩線不再有任何的電氣連接。中性線N是帶電的,而PE線不帶電。該接地系統完全具備安全和可靠的基準電位。只要象TN-C-S接地系統,采取同樣的技術措施,TN-S系統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統。如果計算機等電子設備沒有特殊的要求時,一般都采用這種接地系統
1)系統正常運行時,專用保護線上沒有電流,只是工作零線上有不平衡電流。PE線對地沒有電壓,所以電氣設備金屬外殼接零保護是接在專用的保護線PE上,安全可靠。
2)工作零線只用作單相照明負載回路。
3)專用保護線PE不許斷線,也不許進入漏電開關。
4)干線上使用漏電保護器,工作零線不得有重復接地,而PE線有重復接地,但是不經過漏電保護器,所以TN-S系統供電干線上也可以安裝漏電保護器。
5)TN-S方式供電系統安全可靠,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等低壓供電系統。
四、TN-C-S系統為三相四線制中性線直接接地,整個系統中有一部分中性線與保護線是合一的系統。
在建筑施工臨時供電中,如果前部分是TN-C方式供電,而施工規范規定施工現場必須采用TN-S方式供電系統,則可以在系統后部分現場總配電箱分出PE線,這種系統稱為TN-C-S供電系統。
1)工作零線N與專用保護線PE相聯通,如圖?ND這段線路不平衡電流比較大時,電氣設備的接零保護受到零線電位的影響。D點至后面PE線上沒有電流,即該段導線上沒有電壓降,因此,TN-C-S系統可以降低電動機外殼對地的電壓,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這個電壓,這個電壓的大小取決于ND線的負載不平衡的情況及ND這段線路的長度.負載越不平衡,ND線又很長時,設備外殼對地電壓偏移就越大。所以要求負載不平衡電流不能太大,而且在PE線上應作重復接地,如下圖所示。
2)PE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進入漏電保護器,因為線路末端的漏電保護器動作會使前級漏電保護器跳閘造成大范圍停電。
3)對PE線除了在總箱處必須和N線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處均不得把N線和PE線相聯,PE線上不許安裝開關和熔斷器,也不得用大顧兼作PE線。
TN-C-S供電系統是在TN-C系統上臨時變通的作法。當三相電力變壓器工作接地情況良好、三相負載比較平衡時,TN-C-S系統在施工用電實踐中效果還是可行的。但是,在三相負載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專用的電力變壓器時,必須采用TN-S方式供電系統。
五、IT系統為三相三線制中性點不直接接地,電氣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接地的系統。
I表示電源側沒有工作接地,或經過高阻抗接地。第二個字母T表示負載側電氣設備進行接地保護。
IT方式供電系統在供電距離不是很長時,供電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許停電的場所,或者是要求嚴格地連續供電的地方,例如電力煉鋼、大醫院的手術室、地下礦井等處。地下礦井內供電條件比較差,電纜易受潮。運用IT方式供電系統,即使電源中性點不接地,一旦設備漏電,單相對地漏電流仍小,不會破壞電源電壓的平衡,所以比電源中性點接地的系統還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電距離很長時,供電線路對大地的分布電容就不能忽視了。從圖中?可見,在負載發生短路故障或漏電使設備外殼帶電時,漏電電流經大地形成回路,保護設備不一定動作,這是危險的。只有在供電距離不太長時才比較安全。這種供電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見。
接地和接零裝置
垂直敷設接地體的接地電阻與接地體的入地深度有關,入地較深比入地較淺的接地電阻要小,所以入地深度最好不小于2.5m,寬度取5m。
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必須小于4歐姆。
篇2:氰胺公司電氣設備接地保護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電氣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電氣接地裝置完好有效,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確保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支架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線。
2、接地裝置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2.1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電氣裝置保護和功能上的要求,并長期有效。
2.2能承受接地故障電流和對地泄漏電流無危險。
2.3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或有附加的保護,以防外界影響而造成損壞。
2.4變配電所的接地裝置應盡量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
2.5嚴禁用易燃易爆氣體、液體、蒸氣的金屬管道做接地線;不得用蛇皮管、管道保溫用的金屬網或外皮做接地線。
2.6每臺電氣設備的接地線應與接地干線可靠連接,不得在一根接地線中串接幾個需要接地的部分。
2.7在進行檢修、試驗工作需掛臨時接地線的地點,接地干線上應有接地螺栓。
2.8設備與接地干線之間的連接,應采用抗腐蝕有鍍鋅層的鋼制件,其露出地面的部分應采用漆涂成黑色或黃綠相間的斑馬紋。
2.9在接地線引入建筑物內的入口和備用接地螺栓處,應標以接地符。
2.10保護用接地、接零線上不能裝設開關、熔斷器及其它斷開點。
3、不同用途和不同電壓的電氣設備,除另有規定外,可使用一個總接地體,但接地電阻應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零保護。在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地保護。由同一臺變壓器或同一段母線供電的低壓電力網上的用電設備只能采用一種接地方式。
5、下列電氣設備的金屬部分,均應接地或接零。
5.1變壓器、開關設備、電機、電焊機及手持式電動工器具的底座和外殼、其他電氣設備的底座或外殼。
5.2電器設備及其相連的傳動裝置。
5.3配電柜與控制屏的框架。
5.4互感器的二次繞組。
5.5室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鋼筋混凝土構架的鋼筋,以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和金屬門。
5.6電纜的金屬外皮,電力電纜的接線盒與終端盒的外殼,電氣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敷線的鋼索及電動起重機不帶電的軌道。
5.7裝有避雷線的電力線路桿塔。
5.8在非瀝青地面的廠區,無避雷的架空電力線路的金屬桿塔。
5.9安裝在電力線路桿塔上的開關,電容器等電力設備的金屬外殼及支架。
5.10鎧裝控制電纜的外皮,非鎧裝或非金屬護套電纜的1~2根屏蔽芯線。
6、接地裝置的各連接點應采用搭接焊,必須牢固無虛焊。
7、通用電器設備的保護接地(零)線必須采用多股裸銅線,并符合截面和機械強度的需要。
8、有色金屬接地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用螺栓連接,但應注意防止松動或銹蝕。
10、利用串接的金屬構件、管道做為接地線時,應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屬跨接線,使其成為一個完好的電氣通路。
11、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
12、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下列規定:
12.1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0.5歐。
12.2小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3低壓電力設備的接地電阻不應超過4歐??側萘吭?00kVA以下的變壓器、低壓電力網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4低壓線路零線每一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在電力設備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允許達到10歐的電力網中,所有重復接地裝置的并聯電阻等值不應大于10歐。
12.5防靜電的接地裝置可與防感應雷、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共同設置,其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防感應雷和電氣設備接地的規定;只作防靜電的接地裝置,每一處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00歐。
12.6室外高壓配電裝置應裝設直擊雷保護裝置,一般采用避雷針或避雷線。獨立避雷針(線)宜設立獨立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宜超過10歐。
13、裝有避雷針(線)的照明燈塔上的電源線,必須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帶金屬外皮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中的導線。電纜或金屬管埋在地下的長度在10米以下時,不得與35Kv及以下配電裝置的接地網及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獨立避雷針不應設在行人經常通過的地方。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3米,否則應采取均壓措施。
14、班組每班對所轄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進行巡視檢查并記錄到交接班記錄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處理及時匯報上級處理。
15、工段每周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車間每月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篇3:井下接地保護管理制度范本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接地保護細則”的要求,為確保礦井及人身安全,建立此規定。
l、井下供電線路,禁止中性點接地。
2、礦井禁止使用無接地芯線無接地護套的電纜。
3、禁止使用鋁導體接地。
4、36伏以上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鎧裝電纜的鋼帶、鉛皮、膠皮電纜的接地芯線或屏蔽護套均須接地,構成不間斷的接地系統。
5、井下主接地、局部接地、輔助接地母線以及連接導線的截面積,均應符合細則要求。
6、總接地網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歐姆。各局部接地板、接地芯線的接地電阻不得超過l歐姆。
7、每個采區變電所、每個機電峒室、每臺單獨供電的高壓設備,每個單獨供電低壓配電點及高低壓鎧裝電纜接線盒均應設局部接地極。
8、每年至少要將主接地板和局部接地極從水倉或水溝內提出詳細檢查一次,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并作好檢查記錄報機電科。
9、各變電所的檢修要責任到人,每季度至少一次對井下總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搖測。作好詳細記錄報機電科備查。無人值班的變電所,機電峒室的接地裝置,檢修人員每周至少一次表面檢查,發現松動、接觸不良、嚴重銹蝕、損壞等現象。應向分管干部匯報及時處理。
10、電纜組負責高低壓鎧裝電纜局部接地極的檢查維修工作。
11、電氣設備安裝、檢修或移動后應檢查其接地保護完善情況,接地保護不完善或未修復前禁止送電。
l2、對于無故損壞接地保護設施的人員,除給予經濟處罰并作違章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