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電力線路巡視安全措施
第1條:線路巡視應由有電力線路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暑天、雪雨天必要時由兩人進行。單人巡線時,禁止攀登電桿;夜間巡線應沿外側進行,大風天巡線應沿線路上風側前進。
第2條:事故巡線應始終認為線路帶電,即使明知該線路已停電,亦應認為線路有隨時恢復送電的可能。
第3條:巡線人員發現導線落地或懸吊空中,應設法防止行人靠近斷線地點8米以內,并迅速報告領導等候處理。
第4條:巡線周期:1)定期巡視對于1—10KV線路,一般為每月一次;1KV以下線路一般每季至少一次。2)特殊巡視因氣候惡劣、地表塌陷等原因,按需要決定。3)夜間巡視1—10KV線路每半年至少一次。4)故障巡視故障后巡視5)監察巡視每年至少一次。綜上所述,每條線路每月檢查巡視不少于三次。
第5條:線路運行標準有關數據:3—10KV架空電力線路的過引線、引下線與相臨導線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0.3m,1KV以下時,不應小于0.15m。3—10KV架空電力線路的導線與拉線、導線與電桿、導線與架空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0.2m,3KV以下時,不應小于0.05m;3—10KV架空線路的引下線與低壓線間的距離,不宜小于0.2m;10KV及以下線路的拉線從兩相導體之間穿過時,應裝設拉線絕緣子。低壓接戶線和進戶線必須采用硬絕緣導線。避雷接地裝置的引下線應用鍍鋅鋼絞線,截面積應不小于25mm。架空線的檔距:
6KV城區40—50m郊區50—100m
3KV及以下城區40—50m郊區40—60m
第6條:導線與地面的最小距離:
線路經過地區3—10KV3KV以下
居民區6.5m6.0m
非居民區5.5m5.0m
第7條:高壓接戶線的導線截面,銅絞線不得小于16mm,鋁絞線不得小于25mm,線間距離不得小于0.45m,對地距離不得小于4.0m。
篇2:架空輸電線路通道運維巡視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輸電線路通道運維管理,提高巡視質量和效率,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結合公司通道運維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特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通道運維巡視工作堅持“責任到位,預防為主,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著重提升工作質量。
第三條?通道運維巡視是指根據線路通道環境特點和現存隱患發展情況,確定通道巡視的周期及內容,及時掌握通道環境隱患動態情況及線路異物搭掛缺陷,有效落實隱患管控措施。
第四條?通道運維巡視工作主要包括狀態信息收集,確定巡視工作內容及周期,優化工作計劃,質量評價及考核等內容。
第五條?本規范對通道運維巡視管理職責、工作內容及標準、質量評價與考核等提出要求,適用于公司35kV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通道運維巡視工作。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六條?公司運維檢修部是通道運維巡視工作的管理部門,主要職責是:
1、?根據行業標準及公司相關制度要求,制定通道運維巡視規范。
2、?負責監督檢查、統計分析、評價考核各單位通道運維巡視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3、?組織開展工作業務交流與培訓,推廣新技術、新裝備應用。
第七條?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設備狀態評價中心負責配合公司運檢部開展相關工作,主要職責是:
1、?協助公司運檢部開展通道運維巡視總結分析、監督評價等工作。
2、?配合推廣應用通道運維巡視的新技術、新裝備。
第八條?各通道運維單位主要職責:
1、?負責收集狀態信息,開展通道狀態評價,制定落實年度通道巡視計劃。
2、?結合電網運行方式、季節特點、環境變化、隱患發展及臨時特殊任務等因素,動態調整通道運維巡視周期及工作重點,認真落實巡視責任,及時發現通道環境隱患動態情況及線路異物搭掛缺陷,維護更新通道隱患臺賬。
3、?開展通道運維巡視統計分析和總結評價等工作。
4、?開展通道運維巡視專業培訓及新技術、新裝備應用。
第九條?線路運維單位主要職責:
1、?負責協助通道運維單位收集狀態信息,參與通道狀態評價,將通道運維巡視內容納入所轄線路運維巡視計劃。
2、?依據設備狀況、電網運行方式、季節特點、環境變化、隱患發展及臨時特殊任務等因素,動態調整線路巡視周期,及時發現線路異物搭掛缺陷,并第一時間向通道運維單位通報環境隱患。
3、?與通道運維單位建立常態高效的信息溝通機制,配合通道運維單位及時鑒定環境隱患,消除線路異物搭掛缺陷。
第三章?狀態信息收集
第十條?各通道運維單位應逐線開展狀態信息收集,主要包括:
1、?通道隱患臺賬和管控措施落實工作記錄。
2、?通道狀態圖,包括地理環境、地質災害、樹線矛盾、建筑物和構筑物、施工作業等信息。
3、?歷年發生的外力故障統計分析材料。
4、?重要保電及電網異常方式等特殊時段保障信息。
第十一條?通道狀態信息應準確、完整的記錄歷史情況和實際現狀,及時補充完善。
第四章?通道巡視工作內容及標準
第十二條?通道運維巡視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定期排查通道內隱患及線路搭掛異物缺陷等,具體包括:保護區內使用大型機械,保護區內的施工場所,保護區內組塔、架線、搭建或拆除跨越架等作業,線路500米范圍內爆破作業,不滿足安全距離的樹木,不滿足安全距離的建筑物、其它設施和場所,臨近保護區范圍放飛風箏區域,臨近通道保護范圍垂釣區域,臨近通道保護范圍火情易發區域,臨近通道保護范圍易形成漂浮物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的場所,線路搭掛異物缺陷等。
第十三條?通道運維巡視工作標準(具體巡視內容、標準及周期參見附表1)
1、?保護區內使用大型機械
(1)?工作內容
及時掌握保護區內大型機械使用情況,通道運維單位要第一時間與施工方建立溝通機制,了解線路保護區內工程施工范圍、進度、現場負責人及聯系方式。告知大型機械與輸電線路的最小安全距離至少保持7米以外。還要調查工程項目甲方及監理單位,并與之建立有效聯系,掌握整體工程項目進展情況。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等措施。同時根據工程進度及對線路威脅程度,采取專業人員定點看護,增加特巡次數,加裝視頻監控設備等措施。
(3)?巡視周期
特巡周期不超過3天;定點看護時間以現場實際施工情況為準。
2、?保護區內的施工場所
(1)?工作內容
及時發現線路保護區內出現的道路施工、植樹綠化、吊裝作業、倉儲物流、挖沙取土、堆土堆物、在施建筑等情況。與隱患責任方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動態掌握隱患發展變化,包括作業方式、對線路安全運行的影響、對導線距離、對線路設施的危害、作業進度等。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等。同時,及時掌握上述七種主要隱患作業范圍、作業時間、使用工具、作業進度、與線路設施距離及隱患發展情況、作業單位及現場負責人聯系方式,如果不滿足安全距離,有可能威脅線路安全或造成人身設備傷害,要及向政府有關單位匯報,尋求協助解決。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對不滿足安全距離,有可能威脅線路安全或造成人身設備傷害的隱患,在大風、陰雨等惡劣天氣來臨時增加專項特巡,防止人員車輛進入。
3、?保護區內組塔、架線、搭建或拆除跨越架等作業
(1)?工作內容
及時發現線路保護區內組塔、架線、搭建或拆除跨越架等作業等各類電力施工作業。與隱患責任方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及時掌握作業內容、作業方式、工作進度、與線路設備距離等信息。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并根據實際情況,安裝反外力視頻裝置,實時監控現場情況。同時,掌握施工方案,審核安全措施。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結合實際作業內容進度,在關鍵施工節點,安排專業人員定點看護。
4、?線路500米范圍內爆破作業
(1)?工作內容
及時發現線路周邊爆破作業情況,重點檢查臨近山區或礦區線路通道。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同時,掌握作業方案,審核安全措施,對不滿足安全距離,有可能威脅線路安全,要及向政府有關單位匯報,尋求協助解決。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在關鍵作業時間節點,安排專業人員定點看護。
5、?不滿足安全距離的樹木
(1)?工作內容
與樹權單位或個人建立聯系,了解樹木用途、樹種,告知輸電線路保護區可以栽種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米的低矮樹種,使用大型機械植樹要提前通知電力公司現場看護;對于形成固定隱患的樹木要求樹權方定期進行安全距離測量,并及時修剪或移栽。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發放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確保樹木與導線滿足安全距離。小于2米的樹木隱患要立即消除。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發現有種植或移栽樹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定點看護或安裝反外力視頻監控等措施進行管控。
6、?不滿足安全距離的建筑物、其它設施和場所
(1)?工作內容
與隱患責任單位建立聯系機制,了解掌握建筑物、其它設施和場所的用途,與線路設施距離,可能出現的變化情況,以及對線路安全運行的威脅程度。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等措施。對于形成固定隱患的,特別是線下違章建筑,應積極取證,及時向政府有關單位匯報,尋求協助解決。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形成固定隱患的建筑物、構筑物特巡周期不超過3天。
7、?臨近保護區范圍放飛風箏區域
(1)?工作內容
排查梳理線路周邊放風箏集中地區,對在線路保護區附近放風箏的人員進行宣傳,告知危險性和危害性。
(2)?工作標準
向放風箏集中地區的物業公司、居委會、村委會以及公園管理處等有關單位發放宣傳材料,登記聯系人,增加巡視次數。
(3)?巡視周期
一般春夏秋季是放風箏的季節,線路地處公園、郊野公園、空曠地帶、稠密的居民小區周邊等易實施放風箏的情況,對于已經排查出的放風箏活動密集地區,在3-10月期間不超過七天一次專項特巡。根據陰雨天氣情況,提前安排異物缺陷特巡。
8、?臨近通道保護范圍垂釣區域
(1)?工作內容
與責任單位或個人建立聯系,做好安全宣傳工作,禁止在線路保護區內垂釣。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發放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
9、?臨近通道保護范圍火情易發區域
(1)?工作內容
針對堆積易燃易爆物品等臨近通道保護范圍火情易發區域,通道運維單位要與隱患責任方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做好安全宣傳工作,督促及時清理易燃易爆物品。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發放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隱患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對于嚴重威脅線路安全的隱患,要及向政府有關單位匯報,尋求協助解決。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
10、?臨近通道保護范圍易形成漂浮物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的場所
(1)?工作內容
針對垃圾場、廢品回收場所、塑料大棚、彩鋼板頂建筑等臨近通道保護范圍易形成漂浮物危及線路安全運行的場所,通道運維單位要與隱患責任方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做好安全宣傳,督促其及時清理線路周邊的易漂浮物,落實綁扎、蓋壓和加固等措施。
(2)?工作標準
向隱患責任方發放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材料、隱患通知書、電力設施保護聯系單,與之簽訂電力設施保護安全協議書,在隱患現場醒目位置安裝反外力警示牌等。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在大風等惡劣天氣,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增加巡視次數和現場檢查次數。
11、?線路搭掛異物缺陷
(1)?工作內容
認真落實巡視工作,及時發現線路搭掛異物(搭掛異物一般以風箏、風箏線、塑料布、錫箔紙、氣球、苫布、綠化、施工用的濾網、農村大棚的草簾子等居多,搭掛在導地線和塔身上的異物均應及時清理),第一時間通報線路運維單位,并抄報公司運檢部。
(2)?工作標準
及時發現線路異物搭掛缺陷,第一時間向線路運維單位通報搭掛異物的情況,并抄報公司運檢部。線路運維單位按照相關設備缺陷管理規定,消除搭掛異物。
(3)?巡視周期
不超過七天一次巡視;在大風、陰雨等惡劣天氣來臨時增加專項特巡。
第十四條?對線路周邊放飛風箏、線路搭掛異物、線路周邊樹木速長等重點工作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采取無人機巡視等高科技裝備對線路進行巡視。
第五章?巡視計劃制定與調整
第十五條?各通道運維單位應于每年11月30日前,逐線逐段制定次年度通道運維巡視計劃(參見附表2),經本單位主管領導審核批準后,上報至公司運檢部和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
第十六條?各通道運維單位應根據通道隱患變化情況、季節和天氣影響、重點工作任務等,優化調整通道巡視計劃,并于每月的25日前將下月月度通道運維巡視計劃表(參見附表3)上報至公司運維檢修部和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
第十七條?線路運維單位也要結合設備巡視,開展通道運維巡視,每月25日前將下月度通道運維巡視計劃表(參見附表3),上報至公司運維檢修部和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
第十八條?各運維單位需調整線路巡視周期時,應先行向公司運檢部報備,說明巡視周期調整原因,經審核同意后進行巡視周期調整。
第六章?評價與考核
第十九條?各通道運維單位每季度應進行通道運維巡視總結分析,并納入設備分析與評價報告中上報;每年1月10日前應將上年度線路通道運維巡視工作總結報公司運檢部。
第二十條?各通道運維單位要逐級建立線路通道運維巡視工作檢查與考核機制,不斷提高線路通道運維巡視管理水平。
第二十一條?公司運檢部對各運維單位通道運維巡視周期管理、通道運維巡視計劃執行情況、通道運維巡視質量等進行監督考核。
第二十二條?公司將針對未執行巡視計劃、未按工作標準巡視、未及時發現并處置線路搭掛異物、巡視記錄不規范不完整的現象加重處罰。
1、?原則上,公司所轄線路凡因異物導致的外力故障,均認定為人員責任,并納入年度績效考核。
2、?公司運檢部將定期組織檢查各單位通道運維巡視質量,及時發布問題通報。年度內凡因通道運維巡視不到位,被通報5次的單位,將在年度績效考核中予以扣減。
3、?通道運維單位發現線路搭掛異物,24小時內要將信息反饋線路運維單位,同時抄報公司運檢部,逾期未報公司將對相關單位予以通報。
4、?未按照缺陷管理規定消除線路搭掛異物,公司將對相關單位以予通報。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規范由公司運檢部負責解釋并監督執行。
第二十四條?本規范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篇3:架空線路巡視工作制度
一.架空線路每個季度巡視1次,每次巡視應2人進行。
二.架空線路巡視的主要內容:
1.桿塔巡視:(1).桿塔是否傾斜,鐵塔構件有無丟失、變形、銹蝕,螺栓有無松動;混凝土桿有無裂縫、酥松、鋼筋外露、焊接縫有無開裂銹蝕,腳釘是否缺少;(2).基礎有無損壞、下沉,周圍土壤有無挖掘或沉陷,保護設施是否完好,標志是否清晰,桿塔周圍有無危機安全運行的異常情況。
2.橫擔及金具巡視:(1).橫擔有無銹蝕、歪斜、變形;(2).金具有無銹蝕、變形、螺栓是否緊固,開口銷有無銹蝕、斷裂、脫落。
3.絕緣子巡視:(1).瓷件有無臟污、損傷、裂紋和閃絡;(2).鐵腳、鐵帽有無銹蝕、松動、彎曲;(3).絕緣子有無爆裂;(4).絕緣子串是否偏斜、開口銷及彈簧銷是否缺少或脫出。
4.裸導線(包括避雷線)巡視;(1).有無斷裂、損傷、燒傷痕跡,化工污染地區有無腐蝕現象;(2).三相馳度是否平衡,有無過緊、過松現象;(3).接頭是否良好,有無過熱現象,連接線夾螺帽是否緊固、脫落等;(4).過(跳)引線有無損傷、斷股、歪斜,與桿塔、架構及其他引線間距離是否符合規定;(5).固定導線用絕緣子上的綁線有無松弛、開斷現象;(6).導線上有無拋扔物。
5.絕緣導線巡視:(1).絕緣導線的外層絕緣是否完整有無鼓包變形磨損、龜裂及過熱燒熔等;(2).各相絕緣線引垂是否一致,有無過松或過緊;(3).沿線有無樹枝或外物刮蹭絕緣導線;(4).各絕緣子上的綁線有無松弛或開斷現象;(5).接頭是否過熱,連接線夾螺帽等是否齊全緊固。
6.防雷設施巡視:(1).避雷器瓷套有無裂紋、損傷、閃絡痕跡,表面是否臟污;(2).避雷器固定是否牢固,各部分附件是否銹蝕,引線連接是否良好,接地端焊接處有無開裂脫落;(3).保護間隙有無燒損,銹蝕或被外物短接。
7.接地裝置巡視:(1).接地引下線有無斷股、損傷、保護管是否完整;(2).接頭接觸是否良好,線夾螺栓有無松動、銹蝕;(3).接地體有無外露,在埋設范圍內有無土方工程。
8.拉線頂(撐)桿、拉線柱巡視:(1).拉線有無銹蝕、松弛、斷股和張力分配不均等現象;(2).拉線絕緣子是否損傷或缺少;(3).水平拉線對地距離是否符合要求;(4).拉線棒、抱箍等金具有無變形、銹蝕;(5).拉線固定是否牢固,接線基礎周圍土壤有無突起沉陷、缺土等現象;(6).頂(撐)桿、拉線柱、護樁等有無損壞、開裂、腐朽等。
9.沿線情況巡視:(1).沿線有無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蝕液、氣體;(2).導線對地、對道路、公路、鐵路、管道、河流、建筑物、電力線、通訊線等距離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可能觸及導線的鐵煙囪、天線等;(3).有無威脅線路安全的工程設施;(4).導線與樹、農作物距離是否符合規定;(5).查看線路的污穢情況。
三.線路巡視結束后,認真填寫《高壓線路巡視情況記錄表》。
四.將線路巡視存在問題逐級向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