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麻醉藥品及第一類精神藥品儲存養護管理制度

麻醉藥品及第一類精神藥品儲存養護管理制度

2024-07-18 閱讀 3624

目的:建立一個規范的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儲存、養護管理制度,防止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變質失效,確保財產免受損失。

范圍:本制度適用于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儲存、養護的管理。

職責: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倉庫專管員和養護員對本制度實施負責。

內容:

1公司應當根據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質量特性對其進行合理儲存,并符合以下要求:

1.1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存放于專庫中(專庫為陰涼庫);

1.2儲存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相對濕度為35%~75%;

1.3人工倉庫分區和色標管理:合格藥品區,發貨區為綠色,不合格藥品區(包括破損和過期藥品)為紅色,待確定藥品區(包括待驗藥品,售后退回藥品,有疑問藥品)為黃色.紅黃綠色標牌以底色為準,文字可以白色或黑色.

1.4保持五距:藥品堆碼垛間距不小于5厘米,與庫房內墻、頂、溫度調控設備及管道等設施間距不小于30厘米,與地面間距不小于10厘米。

1.5分類儲存:按照GSP關于藥品的管理要求、用途、性狀等指導保管員對藥品進行分類儲存:藥品與非藥品、內用藥與外用藥。應專庫存放、不得與其它藥品混存于同一倉間的藥品有:易串味的藥品、特殊管理藥品以及危險品等。

1.6儲存藥品應當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風、防潮、防鼠等措施。

1.7按照品種、批號集中堆放,分開碼垛,不同品種或同品種不同批號藥品不得混垛。

1.8藥品與非藥品分開存放,外用藥與其他藥品分開存放,整件貨藥品與零貨藥品分庫存放。

1.9未經批準的人員不得進入專庫,不得有影響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質量和安全的行為;

1.10不得存放與儲存管理無關的物品。

2循環質量檢查

2.1藥品養護員根據在庫藥品的流動情況,制定《藥品養護檢查計劃》并按計劃對包裝情況、外觀性狀進行循環質量檢查;

2.2每季度檢查一次,藥品每季按總庫存量30%:30%:40%(三三四檢查)進行檢查。

2.3遇特殊情況時應突擊檢查,如汛期、雨季、霉季、高溫、嚴寒或者發生質量變化苗頭時,應臨時組織力量,由藥品養護員負責、質量管理部指揮,進行全面或局部的檢查;

2.4檢查順序,為避免漏查,應按照順序逐垛檢查,如按自左前—左后—右前—后右的順序;

2.5以下情況應抽樣送檢:已發現質量問題的相鄰批號、易變質的品種在近效期不足1年的品種,以及其它認為需要抽檢的品種;

2.6養護檢查中質量異常問題的處理:

2.6.1在庫養護檢查中發現藥品有質量異常時,應及時在計算機系統中鎖定和記錄,并通知質量管理員處理。

2.6.2檢查不合格的品種,轉入不合格品區等待處理。

2.7在庫的重點養護品種均應進行質量檢查;重點養護品種有

2.7.1有效期較短的藥品

2.7.2近效期的藥品

2.7.3對儲存條件有特殊要求的藥品

2.7.4理化性質易發生變化的藥品

2.8倉庫的儲存條件、防護措施、衛生情況應每天巡視檢查。

3檢查工作記錄.

3.1根據流轉情況、季節變化和市場藥品質量動態,確定重點檢查養護品種及養護方案,填寫《重點養護藥品品種確定表》

3.2每季度匯總、分析和上報養護檢查、近效期或長時間儲存的藥品等質量信息。填寫《季度養護總結》及《近效期藥品催銷表》

3.3藥品養護人員應定期匯總、分析和上報養護檢查、近效期或長時間儲存的藥品等質量信息,填寫《藥品養護質量匯總分析表》。

3.4養護檢查記錄的內容包括檢查的時間、存放地點、藥品名稱、劑型、規格、產品批號、生產企業、藥品入庫時間、檢查內容、檢查結果與處理、檢查人員等;

3.5當需要抽取樣品到驗收養護室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時,應建立藥品外觀質量檢查記錄,其內容與藥品驗收外觀質量檢查記錄相同;

3.6凡進行外觀質量檢查時,均應同時做好養護儀器的使用記錄;

3.7養護儀器在檢查、維修、保養及計量檢定時,應做好相應記錄。

4所有麻精藥品品種均為重點養護品種

5藥品養護檔案:

5.1在庫藥品應建立《庫存藥品養護檔案》,主要應建立重點養護品種的檔案;

5.2《庫存藥品養護檔案》的內容應包括藥品通用名稱、規格、劑型、產品批號、生產企業、檢查時間、檢查項目及質量問題、建檔人、檢查人等。

篇2:附屬醫院藥品養護管理制度

第二醫院藥品養護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根據《藥品管理法》、《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制定。

二.本醫院設置兼職藥品養護員,由具有藥師職稱的技術人員負責。

三.藥品養護人員做到認真檢查在庫藥品的儲藏條件,配合保管人員進行庫房溫濕度的檢測管理。每日上午9~10時、下午2~3時各一次,定時對庫房的溫濕度進行記錄。溫度:常溫庫(0~30℃)、陰涼庫(20℃以下)、冷庫(2~10℃),濕度在45%~75%之間,超出規定范圍及時采取調控措施,并予以記錄。

四、對陳列和儲藏的藥品根據流轉情況定期進行養護和檢查,并做好記錄。一般藥品每季度檢查一次,重點品種包括近效期在一年以內的藥品,貴細藥品、二類精神藥品、易霉變、易潮解藥品,已發現質量問題藥品的相鄰批號藥品和儲存時間較長的藥品視情況縮短檢查周期,每月或每周檢查一次。對質量有疑問及儲存日久的藥品及時抽樣送檢。對近效期的藥品,按月填報效期表。

五、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按其特征,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養護,并做好記錄。

六、藥品養護人員定期匯總、分析和上報養護檢查情況以及近效期或長時間儲存的藥品等質量信息。

七、藥品養護人員具體負責養護儀器、設備(如除濕機、排風扇、空調)、冷藏設備、溫濕度和監控儀器、倉庫使用計量儀器及器具等管理工作,檢查養護設備的運行情況。

八、養護中發現質量問題,應懸掛明顯標志和暫停發貨,并盡快通知質量管理負責人予以處理。

九、藥品養護人員負責建立藥品養護檔案,定時記錄溫濕度,維修、保養倉儲養護設施,按月填報效期報表。

十、本制度負責人為藥品養護人員。

十一、本制度每季度考核一次。

篇3:附二醫院藥房藥品儲存養護管理制度

某醫院藥房藥品儲存養護管理制度

1、為規范本單位藥房藥品的儲存與養護,確保藥品質量,根據《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醫療機構規范藥房建設相關規定和本單位的各項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2、建立和健全藥品養護組織,明確養護人員,養護人員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經市級以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培訓,取得崗位合格證書后方可上崗。

3、養護人員應做好藥房的溫濕度監測和調控工作(藥房各類庫房的溫濕度要求為:常溫庫0-30℃,陰涼庫0-20℃,冷庫2-10℃,相對濕度45%-75%),每日上午9時左右、下午3時左右各監測并記錄一次藥房內溫濕度。根據溫濕度(儲存普通品種藥品的庫房按照陰涼庫標準,溫度保持在0-20℃,相對濕度保持在45%-75%)狀況,采取相應的通風、降溫、增溫、除濕、加濕等調控措施,并做好記錄。

4、根據藥品的使用情況,對一般品種按季度進行藥品質量的養護檢查,重點品種(如:易潮解、易霉變、見光易分解等)按月進行養護,并做好養護記錄,養護記錄應保存至超過藥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5、對效期不足6個月的近效期藥品,應按月填報“近效期藥品報告表”。

6、藥品不得直接接觸地面和墻壁。

7、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柜儲存,內用藥與外用藥、性質互相影響、易串味的藥品應分柜存放,標志明顯、清晰。藥品應按品種、用途或劑型分類儲存,標簽放置正確,字跡清晰。

8、養護中發現有質量問題的藥品,應暫停使用,及時報分管質量的院領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