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麻精神類藥品安全防范措施
1、各科室麻醉、精神藥品嚴格按照“三專”制度執行,并認真做好交接班手續。
2、認真做好發放登記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可拒絕發放,同時做好回收處理工作。
3、存放毒、麻、精神類藥品處要安全可靠,非本科室人員禁止進出。
4、毒、麻、精神類藥品的保管人員應經常檢查門鎖是否牢固,門、窗關閉是否嚴密,報警系統是否靈敏,發現問題應及時報告。
5、對冒充醫生簽字領取毒、麻、精神類藥品的要及時向行政事務部匯報,杜絕不法分子騙取毒源。
篇2:民用爆炸物品應急預案安全防范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規定,為保證人民財產的安全,加強事故發生時的應急救援能力,現對民用爆炸物品發生事故時進行緊急救援的組織、程序、措施、責任以及協調等方面作出計劃,具體預案如下:
事故的危害性
我礦民用爆炸物品有礦用銨銻炸藥和民間煙花爆竹。火藥庫是儲存炸藥和雷管的場所,主要有銨銻炸藥、瞬發和延期電雷管,具有發生爆炸事故的危險性,事故發生時,爆炸可能摧毀周圍所在建筑物和設備,造成人員傷亡,危害極其嚴重,影響范圍廣,屬重大事故;煙花爆竹由于使用不善,也具有發生爆炸,傷人事故的危險性,可能損壞周圍建筑物造成人員傷亡,危害嚴重,屬重大事故。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馮衛平
副組長:王鳳龍王海良趙保忠侯靖文
成員:黃孟新李月勤任興旺高紅璽郝軍王馬生賀英斌
領導小組負責對事故進行應急處置、搶險救援、調查處理等組織指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是搶險救災的組織者和指揮者,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的統一領導與指揮。
辦公室設在民爆辦電話:8362525
辦公室主任:保衛科科長(兼)
成立四個救援隊:供電救援隊、公安消防救援隊、醫療救援隊、材料救援隊。各隊隊長由各職能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各單位組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救援領導組辦公室與水、電等系統各單位安裝專線聯絡電話,保證通訊聯絡暢通。
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由應急救援領導統一調動,包括:滅火器、消防水管及管道、鐵鍬、鎬、沙箱、袋子、繩子、梯子、鉛絲、醫療器械及藥品、礦燈、安全服、安全帽、專用車輛等。所有救援器材注意做好儲存、保養工作,設備性能良好,材料質量可靠,保證可隨時調用。
要經常進行應急救援人員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形成制度,每月一次。結合培訓,定期組織救援人員進行事故預案的實地演習,使救援人員熟練掌握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全部程序,做到常備不懈,訓練有素。
三、編制目標
1、廣泛宣傳、教育全礦員工和家屬明確自防、自救常識。
2、為領導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穩妥可靠的搶險救災方案和依據。
四、編制原則: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
2、行政一把手負責的原則。
3、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
五、事故現場處理措施
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一定保持冷靜,不慌亂,要迅速判斷事故的大小、部位、原因、狀況及時向上級值班人員和應急救援領導組匯報,啟動危險報警裝置。
2、果斷切斷與事故地點相連的供水、供電,使用應急照明系統,以免事故進一步擴大。
3、如果事故較小,可就地自救,立即使用救災器材展開自救;如果事故較大,無法就地自救,立即組織撤離,并匯報請示。
4、應急救援領導組接到匯報,立即通知鳴放警報,召集事故應急救援人員,安排具體救援方案,立即趕赴現場救援。
5、除應急救援人員外,其他人員全部撤離事故現場,現場主要管理者為現場總指揮,負責指揮調度現場所有應急救援人員和物資;立即開展救援工作。
6、立即開展對傷員的現場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臟復蘇、上夾板、固定頸部、腰等受傷部位、包扎傷口、止血等,并遠離事故現場,由醫療救援隊采取急救措施,并盡快把傷員送到醫院搶救。同時清點好傷亡人數,盡快尋找到遇險人員的準確位置,開展救援工作。
7、現場所有人員必須服從總指揮的調度,不得擅自行動,以免事故進一步擴大或造成救援人員人身傷害等二次事故。
8、救援領導組及總指揮應根據事故具體情況,充分估計到事故擴大或發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并密切注視、采取相應措施。
9、救援領導組要迅速判斷事故影響范圍及可能影響范圍,立即下達命令,在事故現場周圍設置警戒攔人,嚴禁其他人員進入現場,并組織人員將可能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人員全部撤離危險區。人員行動時要避開煙、火、及受損的危險建筑物,沿上風頭方向向新鮮風流中安全路線迅速撤退。
10、保持與救援領導組聯絡暢通,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處理方法等做詳細記錄,事后總結、以汲取教訓。
六、事故預防措施
a、火藥庫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1、加強對庫工及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對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熟練掌握各工種日常檢查、操作的基本技能、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項,嚴格要求按各工種《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執行。
2、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是經培訓、考核合格,具有上崗資格證書的專職人員,嚴禁非專職人員擅自上崗操作,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庫房,嚴禁工作人員脫崗。
3、庫房設計符合安全規程及有關法規的規定,各安全距離、殉爆距離、建筑面積、材料等符合要求,安全設施、各種保護、各種證件齊全有效。
4、裝卸車輛距離庫房口距離要符合要求,不得小于2.5米。嚴禁隨車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乘坐該車輛,車內外及車輛附近嚴禁煙火。
5、庫區內嚴禁煙火,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防火規章制度,提高警惕,嚴防火災。義務消防員要經常檢查庫區的消防安全,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處理,即時匯報。
6、工作人員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帳、卡、物、票四對口,實行掛牌管理,分區存放。各種材料的堆放、儲存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法規及行業標準的要求。
7、發放、領用、清退必須有專門規定,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規定執行。爆破人員必須選派政治可靠、責任心強、經培訓合格、熟悉專業知識的人員,并持證上崗。
8、電雷管導通、編號必須在各自單獨的操作室進行,一人操作,每室最大儲存量不得超過200發,工作臺最多不得超過20發。操作室地面、操作臺和座位必須鋪設導靜電膠墊,有導靜電設施,并全部接地,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0歐姆。
9、爆炸物品必須輕拿輕放,嚴禁碰撞、擠壓等,廢舊爆炸物品的銷毀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在公安、安監人員的監護下運到指定地點進行,每季至少一次。
b、煙花爆竹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1、嚴格遵守國家及地區有關法律法規。
2、加強管理工作,加強人員的培訓考核,凡經銷、儲運人員必須培訓考核合格,具有本行業資格證書。儲存、運輸的地點、工具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規及規程的要求,確保安全。
3、產品必須是國家定點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產品合格證書,使用說明書,生產許可證齊全、真實,符合要求規定。
4、產品的堆放、搬運、數量及消防要求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及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5、產品的使用燃放嚴格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嚴禁手持燃放,嚴禁在易燃易爆危險品,重要設備設施、醫院、學校、街道、市場、居民居住區等人員集中場所附近(50米范圍內)燃放、儲運本產品,必須在空曠、通風的曠野地帶進行燃放。
6、禁止少年兒童接觸、燃放本產品,否則必須在其家長安全監護下進行。
篇3:首采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安全防范措施
一、礦井概況
豐匯煤礦位于沁水煤田陽泉煤炭國家規劃礦區東北部,李家溝(精查)區東南部,昔陽縣方位202°方向13km處的麻匯村至田瞳一帶。年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年。
1、井田地質構造
井田內褶曲發育,軸向主要為近東西向,分布于井田中南部,構成本井田的基本構造形態,主要特征為排列緊密,間距約1500m左右,兩翼不對稱,向斜西北部較緩,傾角一般為10°左右,向斜東南部較陡,傾角可達19°。背斜軸部開闊,產狀平緩。井田內斷層較少,落差不大,多為走向北東、傾向北西之正斷層。陷落柱較多。
2、含煤地層及煤層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和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其中:山西組地層平均厚度53.69m,含煤6層,自上而下編號為1、2、3、4、5、6號煤層,屬不穩定不可采煤層。
太原組地層平均厚度108.98m,含煤11層,自上而下為含81、82、8、9上、9、11、12、13、14、15、15下號,其中15號煤層為全區穩定可采煤層。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段,下距k1砂巖6.72m,上距k2灰巖17.02m,本井田厚度為4.20-6.20m,平均4.97m,含0-4層夾矸,結構較簡單,夾矸巖性為泥巖,厚度在0.07-0.60m之間。頂板為深灰色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水平層理,含植物化石,底板為灰黑色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鋁質泥巖。
3、礦井涌水量
根據兼并重組整合地質報告推算礦井生產能力達1200kt/年時,礦井正常涌水量為400m3/d,最大涌水量800m3/d。主要含水層為k2、k3、k4。
4、礦井開拓
礦井采用斜井單水平開拓。全井田劃分三個采區,西翼一采區、南翼二采區、東翼三采區。一采區為雙翼采區,南翼前進,北翼后退,開采15#煤層。
初采工作面設在一采區南部。西運輸大巷、西軌道大巷、西回風大巷均沿15#煤層布置,西軌道大巷與西運輸大巷間距為20m,西運輸大巷與西回風大巷間距為30m,兩側留足煤柱30m。一采區皮帶巷、一采區軌道巷、一采區回風巷均沿15#煤層布置,一采區皮帶巷與一采區軌道巷間距為20m,一采區軌道巷與一采區回風巷間距為30m,兩側留足煤柱30m。
二、15101工作面概況
工作面兩順槽平行布置,西側順槽為運順,東側順槽為軌順,尾巷平行于軌順、間距20m布置。三巷道均沿煤層頂板布置。切眼沿井田南部邊界煤柱布置。工作面長度150m,走向長度915m。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頂板管理。采高3m,放頂煤高度1.5m,采放比1:0.5。
工作面選用:zf4600/18/30型綜放液壓支架;上下兩端頭各配置zfg5400/19/32型過渡支架。
三、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周期來壓的安全防治措施
1、礦壓觀測
由于15101工作面是首采面,礦壓觀測資料不充分,工作面直接頂厚度大,巖性為砂質泥巖,節理、裂隙發育,預計直接頂初次跨落步距較小,相應的來壓強度也應較為緩和。為防患于未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壓力控制:
(1)安裝、布置工作面礦壓監測設備,對工作面各參數進行監測:在每組液壓支架上安裝測壓表,監測支架工作阻力及初撐力的變化情況。
(2)每隔20m支架安裝一條電腦圓圖自記儀監測線,監測支架受力的變化規律,以進一步分析頂板來壓狀況及規律。
(3)在兩順槽巷道設置巷道變形觀測點,觀測超前壓力影響下巷道變形規律。
(4)用單體支柱檢測儀、單體支柱記錄儀檢測兩順槽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受力的變化情況。
(5)定期觀察兩順槽頂板里曾以及錨桿、錨索測力計數據變化情況。
(6)根據多項檢測儀器儀表的監測數據,及時掌握頂板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或頂板異常壓力變化,提前采取加強支護或預防措施,確保工作面安全。
2、工作面在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期間,采取就針對性措施,預防頂幫事故:
(1)采取多循環的作業方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以保持煤壁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
(2)縮小控頂距及空頂時間,落煤后及時移架支護,減少工作面煤壁壓力。
(3)嚴格支架支護質量,防止漏頂片幫。
(4)沿放頂線增設1-2排密集柱加強支護。
3、加強對工作面上下端頭的管理
(1)工作面上下端頭和上下隅角是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重點,是工作面的頂板、有害氣體管理集中區域,要做到重點檢查。
(2)做好端頭及兩巷超前支護,確保超前支護,并保持通風及行人暢通。(3)單體穿鞋,支撐有力。防止頂壓傳遞到煤幫。
4、通防及瓦斯監測
(1)每天由專人對工作面定期進行測風,確保通風滿足要求,防止出現瓦斯積聚。
(2)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期間,配備專職瓦檢員跟班進行瓦斯等有害氣體及氣體成分和溫度檢查和監測,隨時對工作面上下隅角及可疑地點進行檢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撤人,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3)嚴格按要求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安設了束管和瓦斯斷電報警儀探頭及便攜式瓦檢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