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礦庫子壩堆積作業指導書
初期壩頂標高*m,堆高*m,為***壩。最終設計堆壩高程*m,堆高*m,設計堆壩總高*m,目前堆壩高程*m。筑壩作業由我礦施工管理并具體實施。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尾礦庫筑壩按設計要求必須采用壩前均勻分散放礦,以實現粗顆粒尾礦沉積于壩前,細顆粒尾礦排至庫內,尾礦堆積壩體均勻上升。不得任意從庫后或庫側放礦。
2、放礦主管沿子提頂敷設,并隨尾礦堆積壩的升高而向上移動和加長,放管支管每間隔10米設置一根,每5根支管為一個工作組,每3個工作組為一放礦區域,每一放礦區域分為干燥區、準備區、沖積區三區。堆壩時三個區交替輪流放礦。
3、尾礦堆筑子壩取壩前35m寬范圍內的尾粉砂作為筑壩材料,但不得在子壩附近5m內挖取土筑子壩。筑壩取材(尾粉砂)厚度《60Omm.
4、子壩堆積嚴格按設計作業,外坡比1:4,每次堆積高度1.5-2.Om外坡覆蓋土后種植草皮層。
5、子壩堆積作業必須保證:1、洪期干灘長度>7Om;2、子壩洪期安全超高值>0.7m;3、子壩堆積外坡比1:4。
6、為降低庫內均勻線,子壩每堆高4m,庫內設置一層縱向排滲盲溝,盲溝每間隔10m設置一道;壩前設置橫向排水溝,壩兩岸設置截洪溝。子壩每堆高8m設置1.5m-3m寬馬道。
7、筑壩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勞動力強,懂技術,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病,深度近視的人員一律不準進行筑壩作業。
8、筑壩作業人員必須配戴安全帽,穿平底膠鞋,筑壩作業人員中,設置專職安全員,專門負責作業過程中得安全和質量問題。
9、每次筑壩作業時,基建工程部工程技術人員參與2-3人專業安全員1人專門負責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和質量問題。
每次筑壩作業時,技術人員及安全員都要復查上次筑壩的坡面有無漏漿(露砂)現象,查看壩前橫向排水溝有無跑渾漏漿現象,并以此作為每次筑壩的安全、質量標準。
篇2:尾礦庫水位控制與防汛作業指導書
1、控制尾礦庫水位應遵循的原則
(1)在滿足回水水質和水量要求的前題下,盡量降低庫水位;
(2)當回水與壩體安全對灘長和超高的要求有矛盾時,應確保壩體安全;
(3)水邊線應與壩軸線基本保持平行;
(4)尾礦庫排洪斜槽,洪水季以前要認真清理,以免堵塞進口,影響泄流量。
尾礦庫實際情況與設計要求不符時,應在汛前進行調洪驗算。
2、汛期前應采取下列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1)明確防汛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值班、巡查和下游居民撤離方案等各項制度,組建防洪搶險隊伍;
(2)備足抗洪搶險所需物資,落實應急救援措施
(3)及時了解和掌握汛期水情和氣象預報情況,確保上壩道路、通訊、供電及照明線路可靠和暢通。
(4)洪水后應對壩體和排洪構筑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和清理。發現問題應及時修復,同時,采取措施降低庫水位,防止連續暴雨后發生垮壩事故。
(5)不得在尾礦灘面或壩肩設置泄洪口;有地形條件的尾礦庫,可設置非常排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