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召回制度范本
1、根據國家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要求,特別是涉及產品的相關安全性指標問題,通過對各有關部門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在產品交付使用后發現潛在的或已存在的不符合執行標準或法規的要求的產品發布通告和產品追回通知。
2、質量和技術人員要采集有關行業方面當今的法規、標準與現行的法規、標準進行比對,把有關信息及時進行匯總、排列、分析,將內容有變更的信息及時傳遞給公司質量副總經理。
3、質量副總經理按照有關信息,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質量分析會,發布有助于改善售出產品的使用、預防潛在的傷害、防止同類事故的重復發生或忠告性通告必要時須追回產品。
4、對有消費者投訴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或者政府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發布的涉及本產品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或已經存在的安全風險,公司質量副總經理要立即組織召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質量分析會,生產部門立即停止該產品的生產,封存庫存產品,銷售部門在2日內要全面清查該產品的銷售地區和數量,同時通知經銷商暫停銷售該產品。
5、對確認確實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或質量安全問題的產品,要對該批產品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日期、銷售區域、已售出數量和質量隱患項目進行詳細登記,提交公司最高領導。
6、由銷售部門及時通知經銷商進行退貨,并在經銷商處張貼召回產品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日期和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或在經銷商所在地的媒體或網站發布產品召回信息。
7、對召回的每個產品都要詳細登記,同時向當地政府質量監管部門報送有關數據和已召回的產品數量。
8、召回產品后如能及時排除安全隱患,要待隱患全部排出,并經政府檢驗部門進行全項目檢驗合格后,報經政府監管部門同意方能再次出廠銷售。對不能排除安全隱患的產品,要做報廢處理。
9、對排除安全隱患再次進入市場銷售的產品,要進行質量跟蹤調查,半年內確認再無安全問題,方能進行批量生產。
篇2: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范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管理,減少和避免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不安全食品是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其他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
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承擔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收集、分析食品安全信息,依法履行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義務。
第四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指導全國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建立由醫學、毒理、化學、食品、法律等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專家庫,為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提供專業支持。
第六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匯總分析全國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信息,根據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完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收集、分析和處理本行政區域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信息,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
第七條鼓勵和支持食品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行業規范,引導和促進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履行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義務。
鼓勵和支持公眾對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等活動進行社會監督。
第二章停止生產經營
第八條食品生產經營者發現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經營,采取通知或者公告的方式告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消費者停止食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法停止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的,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停止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
第九條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食品經營柜臺的出租者、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發現食品經營者經營的食品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相關經營者停止經營不安全食品。
第十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網絡食品經營者經營的食品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應當依法采取停止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措施,確保網絡食品經營者停止經營不安全食品。
第十一條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的不安全食品未銷售給消費者,尚處于其他生產經營者控制中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追回不安全食品,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風險。
第三章召回
第十二條食品生產者通過自檢自查、公眾投訴舉報、經營者和監督管理部門告知等方式知悉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應當主動召回。
食品生產者應當主動召回不安全食品而沒有主動召回的,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
第十三條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的嚴重和緊急程度,食品召回分為三級:
(一)一級召回:食用后已經或者可能導致嚴重健康損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產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后24小時內啟動召回,并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召回計劃。
(二)二級召回:食用后已經或者可能導致一般健康損害,食品生產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后48小時內啟動召回,并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召回計劃。
(三)三級召回:標簽、標識存在虛假標注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后72小時內啟動召回,并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召回計劃。標簽、標識存在瑕疵,食用后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改正,可以自愿召回。
第十四條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召回計劃召回不安全食品。
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收到食品生產者的召回計劃后,必要時可以組織專家對召回計劃進行評估。評估結論認為召回計劃應當修改的,食品生產者應當立即修改,并按照修改后的召回計劃實施召回。
第十五條食品召回計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生產者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具體負責人、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
(二)食品名稱、商標、規格、生產日期、批次、數量以及召回的區域范圍;
(三)召回原因及危害后果;
(四)召回等級、流程及時限;
(五)召回通知或者公告的內容及發布方式;
(六)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義務和責任;
(七)召回食品的處置措施、費用承擔情況;
(八)召回的預期效果。
第十六條食品召回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生產者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具體負責人、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
(二)食品名稱、商標、規格、生產日期、批次等;
(三)召回原因、等級、起止日期、區域范圍;
(四)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義務和消費者退貨及賠償的流程。
第十七條不安全食品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銷售的,食品召回公告應當在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網站和省級主要媒體上發布。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網站發布的召回公告應當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鏈接。
不安全食品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銷售的,食品召回公告應當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和中央主要媒體上發布。
第十八條實施一級召回的,食品生產者應當自公告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召回工作。
實施二級召回的,食品生產者應當自公告發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召回工作。
實施三級召回的,食品生產者應當自公告發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召回工作。
情況復雜的,經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同意,食品生產者可以適當延長召回時間并公布。
第十九條食品經營者知悉食品生產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后,應當立即采取停止購進、銷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張貼生產者發布的召回公告等措施,配合食品生產者開展召回工作。
第二十條食品經營者對因自身原因所導致的不安全食品,應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其經營的范圍內主動召回。
食品經營者召回不安全食品應當告知供貨商。供貨商應當及時告知生產者。
食品經營者在召回通知或者公告中應當特別注明系因其自身的原因導致食品出現不安全問題。
第二十一條因生產者無法確定、破產等原因無法召回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的范圍內主動召回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二條食品經營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程序,參照食品生產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四章處置
第二十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因停止生產經營、召回等原因退出市場的不安全食品采取補救、無害化處理、銷毀等處置措施。
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法處置不安全食品的,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其依法處置不安全食品。
第二十四條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腐敗變質、病死畜禽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安全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就地銷毀。
不具備就地銷毀條件的,可由不安全食品生產經營者集中銷毀處理。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集中銷毀處理前,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對因標簽、標識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產者可以在采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繼續銷售,銷售時應當向消費者明示補救措施。
第二十六條對不安全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能夠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七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對不安全食品處置方式不能確定的,應當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意見進行處置。
第二十八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如實記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的名稱、商標、規格、生產日期、批次、數量等內容。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不安全食品的,應當通知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或者召回,采取相關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風險。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經營的食品可能屬于不安全食品的,可以開展調查分析,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積極協助。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的不安全食品存在較大風險的,應當在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書面報告情況。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報告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情況。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食品生產經營者提交的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報告進行評價。
評價結論認為食品生產經營者采取的措施不足以控制食品安全風險的,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
第三十五條為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發布預警信息,要求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提示消費者停止食用不安全食品。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將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檔案。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辦法有關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的規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相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不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不主動召回、不按規定時限啟動召回、不按照召回計劃召回不安全食品或者不按照規定處置不安全食品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食品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不配合食品生產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條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未按規定履行相關報告義務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處置不安全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未按規定記錄保存不安全食品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情況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不免除其依法應當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
食品生產經營者主動采取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不安全食品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危害后果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違法情節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依法履行本辦法規定的職責,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辦法適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劑和保健食品。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后的食用農產品的停止經營、召回和處置,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篇3:食品召回處理制度
1,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司的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確保公司產品在發現存在質量隱患或者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能夠及時得到召回或迅速處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產品缺陷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特制定不合格產品召回處理制度
2.召回產品范圍
本制度所稱的不合格品限于裕龍集團有限公司進口的有證據證明對人健康已經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如下肉類產品:
2.1產品經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或者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檢驗判為不合格,要求召回的肉類產品;
2.2不符合國家相關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已經誘發或者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肉類產品。
2.3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識,或標識不全,不明確的產品;
3,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職責權限
3.1總經理負責產品召回的決策,對召回情況進行監督;
3.2銷售部負責與客戶溝通,建立產品投訴檔案,對指定產品進行召回,并定期將產品所在的市場召回進展情況以書面形式反饋到質檢部。
3.3質檢部負責進行專業指導,并負責整個召回過程的監督,控制,協調工作,組織召回產品發生問題原因的調查分析和食品安全危害調
查,評估及分析情況的匯總上報。
3.4生產部門負責不合格產品的隔離,標識和存放,并協助質量管理部做好召回產品發生問題原因的調查分析;
4,產品召回管理
召回程序1,接受質量信息,2信息確認,3實施召回,4,召回產品的處理
4.1接受信息:銷售部負責接受經銷商,消費者反饋的質量信息,并將信息書面反饋到質檢部;質檢部負責直接接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及質量監督部門反饋的質量信息及公司內部反饋的質量信息;
4.2.信息確認
4.2.1質檢部接收相關質量信息后,要對接收到的質量信息進行確認,組織質檢部,冷藏部,生產部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確認出現的質量問題是否屬于規定范圍內的質量問題,確定是否實施產品召回及召回級別,如需召回,需立即匯報公司總經理,最終由總經理批準后進入召回階段;
4.3實施召回
4.3.1確認產品屬于應當召回的不合格產品或不安全食品之后,公司立即停止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質檢部對該批產品的生產和庫存情況進行追溯和調查,凡是與該批質量問題有關的產品(包括已出廠和未出廠的)均在調查范圍內,如有庫存產品,將產品單獨存放并標識清楚,同時安排庫房存放預召回的產品(存放識加設不合格品標識)
4.3.2銷售部負責在規定期限內(一級召回1日內,二級召回2日內,
三級召回3日內)通知有關經銷商停止銷售,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
4.3.3質檢部負責制定食品召回計劃,計劃內容包括:
1)停止生產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2)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3)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不安全食品的情況
4)食品安全危害種類,產生原因,可能受影響人群,嚴重和緊急程度;
5)召回措施的內容,包括實施組織,聯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體措施,范圍和時限等;
6)召回的預期效果
7)召回食品后的處理措施。
一級召回3日內,二級召回5日內,三級召回7日內,通過質量監督部門向省級質量監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