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范本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范本

2024-07-22 閱讀 9823

1目的

為建立一個適當的信息安全事件、薄弱點和故障報告、反應與處理機制,減少信息安全事件和故障所造成的損失,采取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業務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

3職責

3.1信息安全管理流程負責人

確定信息安全目標和方針;

確定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架構、角色和職責劃分;

負責信息安全小組之間的協調,內部和外部的溝通;

負責信息安全評審的相關事宜;

3.2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員

負責制定組織中的安全策略;

組織安全管理技術責任人進行風險評估;

組織安全管理技術責任人制定信息安全改進建議和控制措施;

編寫風險改進計劃;

3.3信息安全管理技術責任人

負責信息安全日常監控;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確定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響應并處理安全事件。

4工作程序

4.1信息安全事件定義與分類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信息設備故障、線路故障、軟件故障、惡意軟件危害、人員故意破壞或工作失職等原因直接影響(后果)的。

造成下列影響(后果)之一的,均為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a)***秘密泄露;

b)導致業務中斷兩小時以上;

c)造成信息資產損失的火災;

d)損失在一萬元人民幣(含)以上的故障/事件。

造成下列影響(后果)之一的,屬于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a)組織機密泄露;

b)導致業務中斷十小時以上;

c)造成機房設備毀滅的火災;

d)損失在十萬元人民幣(含)以上的故障/事件。

4.2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

由信息安全管理負責人組織相關的運維技術人員根據***對信息安全的要求,確認代碼管理相關信息系統的安全需求;

對代碼管理相關信息系統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預測風險類型、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級別、潛在的業務影響,形成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由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員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根據對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以及服務級別協議的安全需求,提出現階段的安全改進建議,并提交至信息安全管理負責人進行評估;若同意執行安全改進建議,則在變更管理的控制下實施安全建議;

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員根據安全改進之后的信息系統安全現狀提出具體的安全控制措施,形成風險處置計劃;

根據風險處置計劃,實施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盡可能的降低信息和業務風險;

監視信息系統的活動并識別反常的活動和安全事件,并記錄下來,做初步的響應和處理;評估安全漏洞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任何情況,并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對發現的或已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按照信息安全事件響應程序進行處理;

每年一次或在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時進行信息安全評審,分析信息安全事件的顯現趨勢、信息安全管理的改進等信息,并形成風險改進計劃,持續改進信息系統安全。

4.3信息安全事件事后處理措施

對于一般信息安全事件,在故障排除或采取必要措施后,相關信息安全管理職能部門會同事件責任部門,對事件的原因、類型、損失、責任進行鑒定,形成《信息安全事件報告》,報信息安全管理者代表批準;對于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處理意見還應上報信息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

對于違反組織信息安全方針、程序安全規章所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責任者依據以下措施予以懲戒。

處罰方式:

一般安全事故,根據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辦公室通過郵件發出正式嚴重警告。

一年內累計出現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一般安全事故,報***領導批準后進行相應懲罰,并在***進行通報批評。

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有權將責任人調離原工作崗并給予相應懲罰。

一年內累計出現二次或二次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果屬于故意行為導致信息安全事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對于信息安全事故責任人的處理結果由處理部門在***范圍內予以通報。

負有信息安全事故處罰的各職能部門在確定實施處罰后,***室與被處罰部門溝通,確認責任者及處罰方式并上報***領導。

信息安全管理職能部門要求事件責任部門制定糾正措施并實施,實施結果記錄在《信息安全事件報告》。

由信息安全管理職能部門對實施情況進行跟蹤驗證,驗證結果記入《信息安全事件報告》。

4.4報告信息安全薄弱點與預防措施

***與信息安全管理有關的所有員工發現信息安全薄弱點或潛在威脅均應履行報告義務。

對以下行為應給予獎勵:

及時發現非責任區信息安全隱患,該隱患足以導致信息安全事故的;

及時發現非責任區信息安全重大隱患,該隱患足以導致信息安全重大事故的;

及時發現并制止系統操作問題以避免設備重大損失或人員死亡的;

及時制止或報告泄露商業機密的事件以避免***重大經濟損失或及時中止正在進行中的商業泄密行為的;

在信息安全事故中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降低損失的程度。

獎勵方式如下:

根據防止一般安全事故發生、一年內防止一般安全事故發生三次或三次以上、防止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及時中止正在進行中的商業泄密行為、提出信息安全合理化建議等級別,報請***批準后,給予相應表揚或獎勵,并作為年底工作考核依據。

發現信息安全事故、薄弱點與故障的員工填寫《一般信息安全事件/薄弱點報告》,相關的代碼管理中心及信息安全實驗室進行調查后,確定是否采取預防措施,確認責任部門并實施。

5相關文件

6相關記錄

篇2:H市經濟局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崇州市經濟局

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為科學應對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應急響應機制,確保“奧運”期間網絡信息安全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類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協同配合。全局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由局信息化辦統一領導和協調,相關科室協同配合,具體實施。

2.明確責任,依法規范。局信息化辦要依法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進行防范、監測、預警、報告、響應、協調和控制。實行責任分工制和責任追究制。

3.防范為主,加強監控。宣傳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識,牢固樹立“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意識,經常性地做好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提高公共防范意識以及基礎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綜合保障水平。加強對信息安全隱患的日常監測,發現和防范重大信息安全突發性事件,及時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響范圍,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局信息化辦成員由各科室負責人組成,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兼辦公室主任。

主要職責:按照崇州市信息化辦公室、崇州市國家保密局要求開展工作;擬訂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工應急預案;匯總有關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各種重要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建議。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信息監測及報告

1.局信息化辦要加強信息安全監測、分析和預警工作,進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監察執法能力。

2.建立信息安全事故報告制度。發生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單位應當在事件發生后,立即對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查核實、保存相關證據,并在事件2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告崇州市信息化辦公室和崇州市國家保密局。

(二)現場應急處理

盡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關信息,判別事件類別,確定事件來源,保護證據,以便縮短應急響應時間。

檢查威脅造成的結果,評估事件帶來的影響和損害:如檢查系統、服務、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檢查攻擊者是否侵入了系統;以后是否能再次隨意進入;損失的程度;確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險等。

抑制事件的影響進一步擴大,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關閉服務或關閉所有的系統,從網絡上斷開相關系統的物理鏈接,修改防火墻和路由器的過濾規則;封鎖或刪除被攻破的登錄賬號,阻斷可疑用戶得以進入網絡的通路;提高系統或網絡行為的監控級別。

(三)報告和總結

回顧并整理發生事件的各種相關信息,盡可能地把所有情況記錄到文檔中,并將處理結果報市信息化辦公室備案。

四、保障措施

(一)技術支撐保障

建立預警與應急處理的技術平臺,進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發現和分析能力,從技術上逐步實現發現、預警、處置、通報等多個環節之間應急處理的聯動機制。

(二)應急隊伍保障

加強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強化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技術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隊伍,提高信息安全防御意識。

(三)物資條件保障

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預防或應對信息安全突發事件,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強化信息安全應急處理工作的物資保障條件。

五、責任追究

局信息辦負責對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各科室按本預案采取應急措施,確保及時、到位。

在發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后,有關責任科室、責任人有瞞報、緩報、漏報和其它失職、瀆職行為的,局信息化辦將視情節輕重予以處理。

篇3:網絡和信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和報告制度范本

為了保證本公司網絡暢通,安全運行,保證網絡信息安全,特制定網絡和信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和報告制度。

一、在公司領導下,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實貫徹公安部門和省教育廳關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關文件精神,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方針,本著以防為主、注重應急工作原則,預防和控制風險,在發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時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盡快使網絡和系統恢復正常,做好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網絡安全事件定義

1、網絡突然發生中斷,如停電、線路故障、網絡通信設備損壞等。

2、公司網站受到黑客攻擊,主頁被惡意篡改、交互式欄目里發表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故意散布謠言,擾亂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信息及損害國家、學校聲譽和穩定的謠言等。

3、公司內網絡服務器及其他服務器被非法入侵,服務器上的數據被非法拷貝、修改、刪除,發生泄密事件。

三、設置網上應急小組,組長由公司有關領導擔任,成員由技術部門人員組成。采取統一管理體制,明確責任人和職責,細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設置網絡運行維護小組,成員由信息中心網絡技術部人員組成,確保網絡暢通與信息安全。

四、加強網絡信息審查工作,若發現主頁被惡意更改,應立即停止主頁服務并恢復正確內容,同時檢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開放主頁服務。信息發布服務,必須落實責任人,實行先審后發,并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認證、實時監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建立有效的網絡防病毒工作機制,及時做好防病毒軟件的網上升級,保證病毒庫的及時更新。

五、信息中心對公司網實施24小時值班責任制,開通值班電話,保證與上級主管部門、電信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的熱線聯系。若發現異常應立即向應急小組及有關部門、上級領導報告。

六、加強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運行維護小組具體負責相應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對突發的信息網絡安全事件應做到:

(1)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在發現后及時向應急小組及上一級領導報告。

(2)保護現場,立即與網絡隔離,防止影響擴大。

(3)及時取證,分析、查找原因。

(4)消除有害信息,防止進一步傳播,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5)在處置有害信息的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保留、貯存、散布、傳播所發現的有害信息。

七、做好準備,加強防范。應急小組各部門成員對相應工作要有應急準備。針對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治方案并具體落實到位,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八、加強網絡用戶的法律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凈化網絡環境,嚴禁用于上網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站。

九、做好網絡機房及戶外網絡設備的防火、防盜竊、防雷擊、防鼠害等工作。若發生事故,應立即組織人員自救,并報警。

十、網絡安全事件報告與處置。

事件發生并得到確認后,有關人員應立即將情況報告有關領導,由領導指揮處理網絡安全事件。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阻斷網絡連接,進行現場保護,協助調查取證和系統恢復等工作,有關違法事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收貨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