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衛生管理制度范本
1、保持雙手清潔
有以下情況時必須洗手
(1)工作開始前。
(2)大、小便后。
(3)中途離開崗位、休息或飲食后。
(4)接觸不干凈的容器、設施后。
(5)拾起污物或直接處理廢棄物后。
(6)洗手經過2小時又繼續工作時。
(7)從事與生產無關的其他活動后。
最佳洗手方式是適當的使用消毒劑,能達到清洗目的。
2、正確的洗手程序為:
(1)用水濕潤雙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垢。
(2)用流水充分沖洗手上的肥皂泡。
(3)在3%的漂白粉液中浸泡2分鐘,或用75%的酒精消毒。
(4)最后一次性消毒紙巾、毛巾擦干,或用暖風機吹干。
3、保持衣帽整潔
(1)進入車間前,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帽、靴、鞋。
(2)工作服每天洗凈,工作服應蓋住外衣,工作時應載口罩,頭發不得露于帽外,以防凌亂的頭發或頭發屑落入桶內,不在生產廠所梳頭發。
(3)不得穿工作服、鞋進入廁所或離開生產加工場所。
4、重視操作衛生
(1)直接與生產原材料接觸的人員及灌裝間人員不許帶手表、戒指、手鐲、項鏈和耳環,以免妨礙清洗、消毒或落入成品中。
(2)進入車間前不許飲酒,工作時不得吸煙、飲酒、吃零食,嚴禁抓頭皮、擦鼻涕、挖耳、撓腮,不得接觸不潔物品。
(3)進入車間前不允許濃艷化妝、涂抹指甲油、噴灑香水,以免污染產品。
(4)操作人保員手部受到外傷,不得接觸產品及原料,經過包扎治療帶上防護手套后,方可參加不直接接觸產品的工作。
(5)進入生產車間的其他人員(包括參觀人員)均應遵守各項規定。
5、培養良好衛生習慣
(1)工作人員應養成“四勤”習慣,做到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發,勤洗衣服和工作服,勤曬被褥。
(2)努力克服一些不好的習慣,如無意攏頭發,隨地吐痰等。
(3)養成一天工作結束后及時沖洗、清掃、消毒工作場所的習慣以保持清潔的環境,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篇2:食堂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制度
食堂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制度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2、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掌握本崗位的衛生技術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程。
3、堅持科學的洗手習慣:操作前、便后以及從事與食品無關的其他活動后應洗手,先用肥皂,后用流動水沖洗。養成入廁所前脫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操作時不抽煙。
4、從業人員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場所內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
5、從業人員不得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及做其他影響食品衛生的行為,不得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嘗味。操作用具用后用消毒柜消毒。
6、從業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及形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頭發梳理整齊置于帽內。
7、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
篇3:酒店客房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培訓個人衛生制度
酒店客房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培訓及個人衛生制度
一、客房從業人員必須按規定取得有效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每年體檢一次。
二、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毒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衛生的疾病(腹瀉、咳嗽、發熱、嘔吐、手外傷等)不準上崗。客房從業人員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須向單位報告,患者本人與其他知情健康從業人員均不得隱瞞。
三、上崗前必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佩戴好工號牌。上崗時不準穿拖鞋。工作前接觸不潔物后必須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洗手。
四、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換洗工作服帽,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廢棄物。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以及戴戒指等手飾。嚴禁在工作場所內吸煙、隨地吐痰、揪鼻涕、搔癢、掏耳朵、剔牙和嘻戲打鬧。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服,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帶飾物。
五、每名從業人員配有的工作服須定期清洗,保持清潔。
六、不準把私人物品、有害物品帶入工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