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逃生救援系統的檢查管理制度

隧道逃生救援系統的檢查管理制度

2024-07-22 閱讀 7076

1.目的

為加強項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確保隧道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編制依據

依據《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交通運輸部2011年4月)、《公路水運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指南》,結合項目工程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3.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項目工程隧道工程掘進施工,逃生系統的設立指導及日常安全檢查管理。

4.職責

4.1隧道施工單位在隧道施工前,結合自身工程特點,組織制定救生通道、逃生管道、電子門禁系統、電子監控系統、安全預警系統、電話報警平臺、應急逃生路線燈視引導系統等逃生救援系統實施方案,確保逃生救援系統的安裝完好和隧道施工的有序開展。

4.2監理單位應對隧道逃生系統的實施方案進行審批,是否按方案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并將情況書面上報建設單位。

5.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的設置要求

5.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管節長度宜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節間可采用直徑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連接,每端連接1m。為保證管道承受坍塌體的壓力,對采用的材質管材,必須確保其承壓能力和連接頭的牢固,并經試驗檢測達到要求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5.2施工現場應根據隧道圍巖、掘進開挖方式等情況備足管道和連接材料,除整節管道外,應同時備足1米、2米、3米短節管道、轉接接頭(135°)等。

5.3管道須經加工方可使用,各單位可結合材質及現場實際情況分別進行加工,要求連接簡單、牢固、緊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臨時固定措施,施工時管口可加臨時封蓋,并易于打開和封閉。

5.4逃生通道設置位置如下圖所示,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設置起點為最新施作好的二襯端頭處,距二襯端頭距離不得大于5米,從襯砌工作面布置至距離開挖面20m以內的適當位置,管道沿著初期支護的一側向掌子面鋪設,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搶險、聯絡和傳輸各種物品。承插鋼管縱向連接可采用鏈條等措施,防止坍塌時將鋼管沖脫。

?

5.5逃生管道在二襯臺車移動就位過程中,臨時拆移時應逐節拆除,嚴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隨時確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5.6逃生管道在經過掘進臺階時,應按順延臺階布置,可安裝135°轉接接頭順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長度以不影響施工并便于開啟逃生窗口為宜。

5.7風水管作為緊急救生管道,應緊跟掌子面,末端距掌子面距離不得大于5m,且在管口附近配備醒目的工具箱,箱內存放應急電筒、活動扳手、錘子、鋼釬等應急工具,便于遇緊急情況時打開風水管法蘭盤,開通救生管道,及時輸送水和食物。

5.8設置的逃生管道應平整、干燥、順暢,不得作應急逃生以外用途。

5.9掌子面應同時放置應急食物箱和救護箱,應急食物箱須存放10人左右一天所需的方便面、餅干、礦泉水等食物;救護箱內備包扎紗布、消毒藥水、常見外傷用藥等。

5.10應急搶險救援時應利用預設的逃生通道和救生管道迅速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當預設的逃生通道失效,應立即鉆設救生管道進行聯系和輸送食物,鉆進工藝采用跟管鉆進,跟進套管必須采用專用地質套管。

6.隧道逃生救援系統的檢查

施工單位要高度重視隧道逃生救援系統設置的重要性,并把此項工作作為施工安全強制性要求,相應成立隧道逃生救援系統領導小組,定人定責,把隧道逃生救援系統各項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管理措施辦法,以及每天巡查檢查制度,并由項目經理或分管安全的領導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隧道安全綜合檢查,確保隧道逃生救援系統施工的有序開展及有效使用。

6.1監控系統及其它檢查

6.1.1隧道施工在洞口設置值班室,并有專人負責,設立人員、設備進洞登記制度;1km以上長隧道宜配置電子門禁系統和電子安全監控系統;

6.1.2隧道工程掘進施工,隧道施工時在Ⅳ、Ⅴ級及以上圍巖地段必須預先設置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

6.1.3隧道的掌子面開挖、噴錨、支護及仰拱部位的開挖、澆注砼的過程中,均必須確保逃生通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設置到位,并隨著掌子面的不斷掘進而向前移動;

6.1.4隧道內安全預警系統。當隧道內發生險情和等級事故時,及時用聲響和安全指示燈通知人員撤離或啟動應急預案,可利用四種顏色指示燈表明不同地質條件的施工風險等級;

6.1.5隧道內施工監控成像系統。24h不間斷地對工程實施全過程連續監控,隨時掌握現場情況,指揮、調度、協調組織施工,并以成像方式積累第一手現場施工情況資料;

6.1.6隧道內通訊信號。間隔一定距離設立有線電話報警平臺,同時與當地移動通信部門聯系合作,提前安裝移動通信小基站,設立移動通信洞內信號延伸系統,利用移動通信技術手段,增強通信信號,確保應急聯絡快捷暢通;

6.1.7.隧道內應急逃生路線燈視引導系統。統一預警設施安全管理,規范應急逃生線路,確保緊急情況下逃生路線各種預警設施、視覺指示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同時還應配套安裝防突水傷害閘門;

6.1.8隧道內通風專項施工方案,是否按批準的方案配置通風設施。隧道通風機及通風管是否設置專人定期維護、維修;

6.1.9隧道施工時是否按要求做好洞內排水,保證積水能及時、順暢排出。

6.1.10隧道施工中是否按照要求檢測有毒有害氣體。高瓦斯隧道是否按照相關規定配置防爆設備和設施。

6.1.11隧道內坑洞、臨邊部位等是否設立防護欄及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

6.2隧道逃生救援管道專項檢查

6.2.1風水管作為緊急救生管道時,直徑應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6mm的鋼管,法蘭連接,平常作為高壓水管使用,設置于隧道掌子面和二襯之間。留足必要的爆破和出渣機械公用距離后(不大于5m),隨隧道掘進向前移動。

6.2.2在隧道開挖掌子面至二襯之間(不大于20m),設置逃生救援通道,隨著開挖進度不斷前移。通道是否采用Φ800承插鋼管,壁厚10mm,管節長度為6-8m,管節采用直徑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連接,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同救生管道一樣布置于二襯到掌子面之間;

6.2.3在每節鋼管距端頭1.5m處各設一個吊環,焊接在同一縱斷面上。在吊環垂直方向,位于鋼管1/2處環向管端焊接連接鋼板,中間設連接孔,用U型插銷將兩節鋼管連接。

6.2.4在地面上做好固定裝置,在仰拱未開挖段利用風鉆在逃生管兩側打眼,埋入直徑不小于φ25鋼筋或打插入鋼管進行固定;在仰拱開挖后尚未澆筑地段,采用兩根不小于Ⅰ20a作為下縱梁作為支撐,兩工字鋼間距為30~40cm,縱梁之間用鋼筋或鋼板連接;在澆筑仰拱混凝土時,按照放置逃生通道位置,預埋鋼筋,最為逃生通道的橫向固定;

6.2.5檢查現場設置的救生管道和逃生通道及急救箱是否能夠滿足在出現關門塌方時的緊急情況,保證開挖面作業員工的安全,同時將對工程施工干擾減到最小。

6.2.6隧道施工單位應定專人負責進行隧道逃生系統每天巡查檢查,并作當天檢查記錄、資料存檔。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項目部經理。

6.2.7隧道施工單位應根據隧道工程的實際進展及逃生救援管道設置情況,適時開展隧道逃生系統的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篇2:隧道逃生救援系統的檢查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項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確保隧道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編制依據

依據《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指南》(交通運輸部2011年4月)、《公路水運工程施工安全標準化指南》,結合項目工程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3.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項目工程隧道工程掘進施工,逃生系統的設立指導及日常安全檢查管理。

4.職責

4.1隧道施工單位在隧道施工前,結合自身工程特點,組織制定救生通道、逃生管道、電子門禁系統、電子監控系統、安全預警系統、電話報警平臺、應急逃生路線燈視引導系統等逃生救援系統實施方案,確保逃生救援系統的安裝完好和隧道施工的有序開展。

4.2監理單位應對隧道逃生系統的實施方案進行審批,是否按方案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并將情況書面上報建設單位。

5.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的設置要求

5.1逃生通道所用管材可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管節長度宜為6~8m,壁厚不小于10mm,管節間可采用直徑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連接,每端連接1m。為保證管道承受坍塌體的壓力,對采用的材質管材,必須確保其承壓能力和連接頭的牢固,并經試驗檢測達到要求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5.2施工現場應根據隧道圍巖、掘進開挖方式等情況備足管道和連接材料,除整節管道外,應同時備足1米、2米、3米短節管道、轉接接頭(135°)等。

5.3管道須經加工方可使用,各單位可結合材質及現場實際情況分別進行加工,要求連接簡單、牢固、緊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臨時固定措施,施工時管口可加臨時封蓋,并易于打開和封閉。

5.4逃生通道設置位置如下圖所示,管道采用φ800mm的承插鋼管,設置起點為最新施作好的二襯端頭處,距二襯端頭距離不得大于5米,從襯砌工作面布置至距離開挖面20m以內的適當位置,管道沿著初期支護的一側向掌子面鋪設,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搶險、聯絡和傳輸各種物品。承插鋼管縱向連接可采用鏈條等措施,防止坍塌時將鋼管沖脫。

?

5.5逃生管道在二襯臺車移動就位過程中,臨時拆移時應逐節拆除,嚴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隨時確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5.6逃生管道在經過掘進臺階時,應按順延臺階布置,可安裝135°轉接接頭順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長度以不影響施工并便于開啟逃生窗口為宜。

5.7風水管作為緊急救生管道,應緊跟掌子面,末端距掌子面距離不得大于5m,且在管口附近配備醒目的工具箱,箱內存放應急電筒、活動扳手、錘子、鋼釬等應急工具,便于遇緊急情況時打開風水管法蘭盤,開通救生管道,及時輸送水和食物。

5.8設置的逃生管道應平整、干燥、順暢,不得作應急逃生以外用途。

5.9掌子面應同時放置應急食物箱和救護箱,應急食物箱須存放10人左右一天所需的方便面、餅干、礦泉水等食物;救護箱內備包扎紗布、消毒藥水、常見外傷用藥等。

5.10應急搶險救援時應利用預設的逃生通道和救生管道迅速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當預設的逃生通道失效,應立即鉆設救生管道進行聯系和輸送食物,鉆進工藝采用跟管鉆進,跟進套管必須采用專用地質套管。

6.隧道逃生救援系統的檢查

施工單位要高度重視隧道逃生救援系統設置的重要性,并把此項工作作為施工安全強制性要求,相應成立隧道逃生救援系統領導小組,定人定責,把隧道逃生救援系統各項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管理措施辦法,以及每天巡查檢查制度,并由項目經理或分管安全的領導組織開展定期或不定期隧道安全綜合檢查,確保隧道逃生救援系統施工的有序開展及有效使用。

6.1監控系統及其它檢查

6.1.1隧道施工在洞口設置值班室,并有專人負責,設立人員、設備進洞登記制度;1km以上長隧道宜配置電子門禁系統和電子安全監控系統;

6.1.2隧道工程掘進施工,隧道施工時在Ⅳ、Ⅴ級及以上圍巖地段必須預先設置逃生通道及救生管道;

6.1.3隧道的掌子面開挖、噴錨、支護及仰拱部位的開挖、澆注砼的過程中,均必須確保逃生通道的完好,救生管道設置到位,并隨著掌子面的不斷掘進而向前移動;

6.1.4隧道內安全預警系統。當隧道內發生險情和等級事故時,及時用聲響和安全指示燈通知人員撤離或啟動應急預案,可利用四種顏色指示燈表明不同地質條件的施工風險等級;

6.1.5隧道內施工監控成像系統。24h不間斷地對工程實施全過程連續監控,隨時掌握現場情況,指揮、調度、協調組織施工,并以成像方式積累第一手現場施工情況資料;

6.1.6隧道內通訊信號。間隔一定距離設立有線電話報警平臺,同時與當地移動通信部門聯系合作,提前安裝移動通信小基站,設立移動通信洞內信號延伸系統,利用移動通信技術手段,增強通信信號,確保應急聯絡快捷暢通;

6.1.7.隧道內應急逃生路線燈視引導系統。統一預警設施安全管理,規范應急逃生線路,確保緊急情況下逃生路線各種預警設施、視覺指示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同時還應配套安裝防突水傷害閘門;

6.1.8隧道內通風專項施工方案,是否按批準的方案配置通風設施。隧道通風機及通風管是否設置專人定期維護、維修;

6.1.9隧道施工時是否按要求做好洞內排水,保證積水能及時、順暢排出。

6.1.10隧道施工中是否按照要求檢測有毒有害氣體。高瓦斯隧道是否按照相關規定配置防爆設備和設施。

6.1.11隧道內坑洞、臨邊部位等是否設立防護欄及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

6.2隧道逃生救援管道專項檢查

6.2.1風水管作為緊急救生管道時,直徑應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6mm的鋼管,法蘭連接,平常作為高壓水管使用,設置于隧道掌子面和二襯之間。留足必要的爆破和出渣機械公用距離后(不大于5m),隨隧道掘進向前移動。

6.2.2在隧道開挖掌子面至二襯之間(不大于20m),設置逃生救援通道,隨著開挖進度不斷前移。通道是否采用Φ800承插鋼管,壁厚10mm,管節長度為6-8m,管節采用直徑大于逃生管道10cm的套管連接,管內預留工作繩,方便逃生,同救生管道一樣布置于二襯到掌子面之間;

6.2.3在每節鋼管距端頭1.5m處各設一個吊環,焊接在同一縱斷面上。在吊環垂直方向,位于鋼管1/2處環向管端焊接連接鋼板,中間設連接孔,用U型插銷將兩節鋼管連接。

6.2.4在地面上做好固定裝置,在仰拱未開挖段利用風鉆在逃生管兩側打眼,埋入直徑不小于φ25鋼筋或打插入鋼管進行固定;在仰拱開挖后尚未澆筑地段,采用兩根不小于Ⅰ20a作為下縱梁作為支撐,兩工字鋼間距為30~40cm,縱梁之間用鋼筋或鋼板連接;在澆筑仰拱混凝土時,按照放置逃生通道位置,預埋鋼筋,最為逃生通道的橫向固定;

6.2.5檢查現場設置的救生管道和逃生通道及急救箱是否能夠滿足在出現關門塌方時的緊急情況,保證開挖面作業員工的安全,同時將對工程施工干擾減到最小。

6.2.6隧道施工單位應定專人負責進行隧道逃生系統每天巡查檢查,并作當天檢查記錄、資料存檔。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項目部經理。

6.2.7隧道施工單位應根據隧道工程的實際進展及逃生救援管道設置情況,適時開展隧道逃生系統的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篇3:幼兒園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幼兒園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抓好幼兒園的安全工作,重在落實。為了切實落實我園的安全責任制,健全園內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保證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了安全檢查工作制度:

一、成立安全檢查領導小組

  我園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以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以各教研組長、保育成員、門衛為組員的幼兒園安全檢查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園安全工作檢查,確保我園的安全工作做好。

二、職責明確,切實做好安全檢查記錄

  (一)、校園安全檢查

  1、校園安全檢查負責人為值周行政,(具體見每學期的值周行政安排表)。

  2、值周行政每天上午8時前對校園內的安全設施以及校舍進行一次檢查,把檢查情況填入值周行政安排表。

  3、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安全責任人并協助盡快解決問題。

  4、主管安全行政每周對校園安全進行一次抽查,對抽查情況作記錄。

  (二)、班級、辦公室安全檢查

  1、各班主任老師負責每天檢查班級的安全情況(電源插座;剪刀等尖、硬物體的使用情況;環境安全隱患等)。

  2、保育員負責檢查班級的衛生、午睡室的安全衛生。

  3、各辦公室負責人定期檢查辦公區域的安全情況,有問題及時上報,并做好記錄。

  (三)、門衛安全檢查

  1、幼兒園門衛松江新城社區四保公益服務社提供,安排四人24小時值班。

  2、幼兒園門衛嚴格按照要求對外來人員進行來訪登記,嚴禁外來車輛放入園內。

  3、幼兒園來園、離園時段,做好大門口幼兒家長接送車輛的引導,防止因擁擠而造成意外傷害。

  4、門衛每天對檢查的情況記入《安全檢查表》中,并簽名,幼兒園行政對檢查情況不定時的抽查。

  (四)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檢查

  1、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檢查由保健老師、營養員負責。

  2、保健老師每天對食堂衛生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情況嚴重要及時上報園值班行政。

  3、保健老師、營養員嚴格把好食品的進貨關,每天食品要留樣,以待抽查。

  三、及時整改,確保安全安全檢查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全園性的安全普查,同時有園分管領導等作不定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立刻解決。

  四、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各負責人對自己所負責范圍的安全工作定期向園領導小組匯報,同時發動全園每位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關心幼兒園的安全,發現隱患及時匯報。

  五、開發家長資源,接受各方監督檢查是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各負責人不得弄虛作假,要如實匯報工作,接受領導的檢查。同時發動家長資源,關心幼兒園,監督幼兒園的衛生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