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泵電動機檢修技術措施
1、設備技術規范
我廠的循環水泵電機采用的是立式高壓三相異步電動機,技術規范如下
型?號:
額定電壓:6000V
額定功率:
額定電流:
功率因數:
額定轉速:
絕緣等級:
防護等級:
冷卻方式:
生產廠家: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2、設備結構及工作原理
2.1、基座
?基座為焊接結構,分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基座在兩側可以安裝空-水冷卻器???空冷卻器、防護罩、百葉窗等附件,以達到不同防護等級和冷卻方式的要求。
2.2、定子
定子主要包括定子鐵心、線圈、槽楔、引出線等。定子鐵心由硅鋼片制成的沖片疊壓而成。線圈為雙層疊繞組,絕緣等級為F級或B級,6KV及以上工作電壓等級均有防電暈措施。槽楔的作用是將線圈在定子槽內固緊,根據需要,槽楔可以是磁性槽楔或非磁性槽楔。定子嵌線后,定子線圈端部之間用適型材料墊緊,然后與端箍、支撐件扎牢在一起,經過真空壓力整浸無溶劑漆(F級)或淋1032漆(B)級,整個定子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
在單速電動機中,主引出線以U、V、W作標志,如果繞組尾端也引出的話,則以U1-U2、V1-V2、W1-W2作標志。
2.3、轉子
轉子主要包括轉軸、轉子鐵心、鼠籠等。
中型立式電動機采用焊筋轉軸、鑄鋁轉子結構,根據需要,亦可采用銅條結構。大型立式電動機采用帶支架的轉軸、銅條子結構。
2.4、上軸承結構
2.4.1球面滾子推力軸承
?主要由上支架(油箱)、球面滾子推力軸承,推力頭,圓螺母等組成,軸承可同時承受軸向和徑向負荷。按最大負荷計算,一般設計軸承壽命在5×104h以上。
2.4.2扇形瓦推力滑動軸承結構
主要由上支架、冷卻器、推力瓦、支柱螺栓、推力頭(與鏡板、絕緣墊板一體裝配)、鎖圈、導軸承等組成。
導軸承有2種結構。一種是由端蓋、滾柱軸承、軸承蓋、園螺母等組成的滾動軸承結構,軸承潤滑方式為脂潤滑;另一種是由導軸承座、導軸瓦、支柱螺栓等組成的導軸瓦結構
2.4.3圓瓦推力滑動軸承結構
主要由上支架、冷卻器、推力瓦、蝶形彈簧、推力頭、鎖圈、導軸承等組成。
2.4.4軸承潤滑方式采用稀油自潤滑。
2.5、下軸承結構
2.5.1導軸瓦結構
主要由下支架、導軸瓦、冷卻器、導軸承頭、支柱螺栓等組成(主要用在大型圓基座電機上),軸承潤滑方式采用稀油自潤滑。
2.5.2滾動軸承結構
主要由端蓋、滾動軸承(深溝軸承或滾柱軸承)、軸承蓋、園螺母等組成。油脂潤滑,可實現不停機加排油
2.6、防護罩
?適用于防護等級為IP23的電動機,進出風口裝有百葉窗,亦有直接將百葉窗安裝在電動機機座上的結構。
2.7、冷卻器
2.7.1空-空冷卻器
適用于全封閉式電動機,主要包括外罩、隔板、冷卻管(一般為軋制的鋁管)等。
2.7.2空-水冷卻器
適用于全封閉式電動機,主要包括外罩、冷卻器(冷卻管構成),冷卻管可以是鋁管或銅管。冷卻器采用抽屜式,可以從外罩中抽出,便于檢修。
2.8、出線盒
2.8.1電源出線盒
?主要由出線盒座、出線盒蓋、絕緣套管組成,可以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安裝。整個出線盒是密封的,出線盒與電動機之間亦是密封的,能夠防止水或灰塵進入出線盒和電動機內部,防護等級達到IP54,根據需要也可設計達到IP55。
?在出線盒下部裝有固定引接電纜的線夾,如果由于電纜較小,線夾不能將其夾緊,可以使用絕緣帶纏繞在電纜上將所夾部位加大,并用膠將絕緣帶粘牢。
2.8.2中性點出線盒
結構與電源出線盒基本相同,一般是根據用戶要求而設計的。根據用戶要求,出線盒內還可以裝設避雷器或電流互感器,互感器二次接線引出到出線盒外壁的小出線盒中。此外,電源出線盒中也有安裝電流互感器的情況。
2.8.3所有帶電出線盒內均設有接地裝置。
2.9、測溫元件
?根據用戶要求,定子繞組和軸承中均可埋設測溫元件。
2.10、加熱器
根據用戶要求,電動機可裝設電加熱器。當電動機停止運轉或繞組絕緣電阻較低時,將將加熱器通電加熱,以防止凝露或提高繞組絕緣電阻。
3、檢修工器具及專用工具
一般工具:手電鉆、手提砂輪、電動吹塵器、倒鏈、千斤頂、扒子、鋼絲繩、卡環、低壓行燈、氣焊、破布等,
專用工具:拆裝推力頭專用工具、吊轉子專用工具、專用量具、氣隙零規。
4、檢修工藝及標準(包括試驗項目)
4.1立式電動機的拆卸:
4.1.1將電動機停電并做安全措施。
4.1.2準備好吊出的鋼絲繩、卡環、倒鏈等工具。
4.1.3將電動機拆引線,并聯系機械拆開聯軸器,拆開冷卻水管。
4.1.4拿去吊裝孔的鋼網,并做好防止人身墮落的防護措施,通知熱工人員拆去各測溫連線。
4.1.5使用專用量具,從電動機下部分四點測量定轉子間隙并做好記錄。
4.1.6拆除底角螺絲,將電機吊運到指定檢修位置,下用墊木將電機墊好放穩。拆除下端對輪,拆除下端軸承蓋及下端蓋,扒下下滾柱軸承內套。
4.1.7將上軸承室內的潤滑油全部放干凈。
4.1.8拆開上端蓋頂部的防塵蓋。
4.1.9拆卸上潤滑油冷器及端異軸瓦。
4.1.10在轉子端面放置四支千斤頂,將轉子分四點向上頂住并稍吃力。
4.1.11用拆裝推力頭專用工具將推力頭扒出。
4.1.12拆下上機架,拆接油盤上機架、擋風板、定子上端擋風板。
4.1.13用吊轉子專用工具將電機轉子吊住,仔細找好平衡后,將轉子從靜子內緩緩向上抽出,放在專用支架上。
4.2推力軸承的檢修:
4.2.1檢查推力頭無損傷,表面無塊狀脫落,鏡面完整等,檢查后涂油保護.
4.2.2檢查推力瓦無磨傷,無塊狀脫落,無化瓦現象,表面無過熱點,點接觸應在70%左右,涂油保護。
4.2.3平面推力瓦研制及標準:
a.將轉環用純酒精洗凈,放穩在木架上,然后在轉環上涂上一層勻薄的紅丹粉.
b.將推力瓦復蓋在轉環,在轉環全圓上順時針方向滑動3~5圈.
c.檢查軸瓦和轉環的接觸面情況,刮低"高點"直到軸瓦面接觸,點在每平方厘米有2~5點為止,刮研時應注意:刮刀要鋒利,每研磨一次所刮瓦的刀痕應相互成90度,粗刮時,刀跡要寬,細刮時,刀跡要按接觸點的分布情況換次刮,不能東挑西刮,粗刮時最大最高的接觸點,全部刮,中等接觸點刮去尖頂,小接觸點可以不刮,這樣使大點分成風個小點,中點分成2個小點,原來的小點變成大點,無點處也顯出小點,即點數增多。
d.當一塊瓦刮好后,換上另一塊瓦,繼續進行研刮直到全部瓦刮好。
4.2.4導軸瓦的研刮及標準:
a.清潔及修平異軸承頭及異軸承瓦,在異軸承頭上涂一層勻薄的紅丹粉,顯平劑,把軸瓦復蓋上,來回推動4~6次,取下異軸瓦.
b.檢查接觸面情況,按刮推力瓦的方法刮異軸瓦,使其接觸在每平方厘米有3~4點.
4.2.5上機架冷油器水壓試驗0.3MPa,時間30分鐘。
4.3冷卻器的檢修:
冷卻系統拆卸(視其情況在抽轉子前或后進行)
4.3.1風冷卻器的檢修:
風冷卻器冷卻方式:電動機內部密封的熱空氣循環通過冷卻器的風道,空氣被冷卻后,回到電機內部,內部的空氣循環是靠轉子上的兩風扇,將一部分空氣穿過定子端部,其余的空氣進入并穿過轉子通道氣隙和定子通道,然后,這些空氣與循環通過端部的空氣匯合,進入上部冷卻器,被冷卻的空氣再次分開,達到冷卻器頂端,空氣在此處被吸引向下回到轉子風扇處.
空氣冷卻器的冷卻是靠安裝在電動機兩端的風扇,使冷卻器內不斷進入冷空氣,并排出冷卻后的熱空氣,從而帶走電動機產生的熱.
檢查冷卻器冷卻管內是否積沉灰塵和進入異物,發現有應進行清除,并用圓形毛刷,刷凈冷卻管內的積塵,再用壓縮空氣2~3kg/平方厘米(無油水,干凈)吹凈管內的灰塵.
管內不應有異物和積塵,暢通無阻,各部結合嚴密無漏風、無裂紋、開焊、無損傷、銹蝕.局部地方有銹蝕,應用砂布打光,刷上防銹漆,且冷卻效果良好.
4.3.2水冷卻器檢修
水冷卻器的冷卻是靠在冷卻器的冷卻管內通入冷卻水,并不斷循環,從而帶走電動機產生的熱。
4.3.2.1冷卻器的解體:
a.檢查冷卻器進出水門確已關閉,水已放完后,拆除進出水管法蘭(此項在吊離電機時進行)。
b.將冷卻器拆下(視其情況在抽轉子前或后進行),吊至檢修地點,拆除冷卻器時應做好記號。
c.扳開冷卻器端蓋做好記號,拆下的螺桿,螺母和銷墊,應查明數量并專門放好。
4.3.2.2冷卻器刷洗:
a.端蓋拆除后應立即進行刷洗,防止泥垢干固。
b.將直徑25mm的圓毛刷在合適的鐵管一端進行刷洗,并不斷用水沖刷,直至干凈為止。
c.清除端蓋、管段、短節的泥垢和銹斑,刷上防銹漆。
d.刷洗銅管和薄板,清理管板時,不得損傷銅管的脹口。
e.更換冷卻器所有密封膠墊。
f.待端蓋管板防銹漆全干后,按原位置記號將端蓋上好,并緊固。
4.3.2.3冷卻器水壓試驗及組裝標準:
a.用堵板和橡膠墊將出水法蘭密封,在進水法蘭裝堵板的打磅機,待注滿水后,整組打水壓試驗,標準為0.5Mpa/15分鐘。
b.如有滲漏及壓力下降時,需板開端蓋單根管尋找漏管,如有銅管滲漏,應有漏管兩端用合適的錐形紫銅堵,經退火后打緊堵死,如銅管脹處滲漏時,應用脹管器將脹口脹緊,并經再次打水壓試驗合格。
c.堵塞的滲漏銅管不能超過一個冷卻器總數的5%,如超過應更換備用冷卻器。
d.打水壓合格后,按原始標記組裝就位并檢查,橡膠墊良好。
4.4定子的檢修:
4.4.1定子線圈的檢修
a.檢查端部線圈是否變形,線圈的絕緣情況,及線圈的綁線墊塊是否緊固完整。
b.用四氯化碳,甲苯等擦拭線圈的油垢,或用吸塵器吸塵,用2~3kg/平方厘米的干凈無油水的壓縮空氣吹掃線圈。
c.標準:線圈清潔、無油垢、銹,端部線圈無彎曲、變色、變形、絕緣層良好,無發胖、鼓泡、脫落、枯裂、碰傷、磨損等異?,F象,綁線墊塊應完好,無松動.清理線圈時不得使用金屬工具。
4.4.2定子鐵芯的檢修
a.檢查硅鋼片有無松動過熱現象。
b.敲打槽楔是否緊固,有無燒焦現象,若有空洞或燒焦現象,更換新槽楔或增添槽下絕緣墊片,工作時不要碰傷線圈,絕緣。
c.檢查鐵芯壓環有無裂紋現象。
d.檢查通風槽、溝是否暢通、清潔。
e.標準:鐵芯應緊密、整齊、無松動及過熱現象,否則應進行處理,經處理的鐵芯,應進行發熱試驗合格;槽楔應緊固、完整、無空洞聲;通風溝應清潔、暢通、無油垢、異物。
4.4.3接線盒檢修:
a.檢查接線螺絲、瓷瓶及接線板是否合格,檢查電機引出線是否符合要求.
b.檢查接線盒螺絲是否緊固.
c.標準:瓷瓶及接線螺絲應緊固清潔,瓷瓶及接線板應無破裂、燒傷現象,引出線絕緣層良好、無斷股、無脫焊現象,接線板的位置應正確緊固,接線板與接線螺絲應接觸良好.
4.4.4定子其他部分的檢查:
a.清理機殼內灰塵、異物,緊固螺絲.
b.檢查接地線螺絲與機殼的接觸情況.
c.檢查端蓋與機身的接觸情況.
d.檢查鐵芯的固定環健、通健緊固情況。
e.檢查風扇罩的固定情況。
f標準:機殼各部應清潔無異物;各部螺絲緊固;接地線螺絲與機殼接觸良好;油漆完好、無剝落、掉漆,嚴重應重新噴漆;端蓋與機身的接觸面應清潔、無變形、毛刺及銹斑;銘牌清潔,牢固;鐵芯的固定環健、通健固定牢固。
4.5轉子的檢修:
4.5.1轉子線圈檢修:
a.用2~3kg/平方厘米清潔無油水的壓縮空氣對轉子清理,或用吸塵器吸塵,使轉子應清潔無油垢.
b.用布擦試轉子,用0.5磅的小錘輕輕敲擊轉子鼠籠條,檢查轉子銅條和鑄鋁是否良好,有無損傷、裂紋和斷裂,銅條或鑄鋁應無變形、斷裂、開焊.
4.5.2轉子鐵芯的檢修:
a.檢查轉子鐵芯,有無松動、過熱變色。標準:鐵芯無松動、過熱變色、損傷,應緊密整齊。
b.檢查通風道:無異物堵塞,暢通清潔。
c.軸風扇及平衡塊的檢修。
d.檢查大軸與鐵芯的配合情況,大軸應無彎曲、變形及裂紋,與鐵芯配合良好,軸頸和軸肩應完好,無磨損、無毛刺。
e.風扇葉片鉚接緊固良好,無彎曲、變形及裂紋,風扇與軸的配合良好,檢查風扇的鉚接和緊固情況。
f.檢查平衡環、平衡塊有無松動位移,平衡塊應無位移且緊固。
4.6電氣預防性試驗:
4.6.1表面檢查定轉子各部位有無異?,F象.
4.6.2聯系配合高壓試驗班,對6KV高壓電動機進行試驗,繞組的絕緣電阻:用2500V兆歐表,不應低于6兆歐,容量為500KW以上應測吸收比.繞組的直流電阻各相相差不超過最小值的2%,定子繞組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大修時2.5Ve,泄漏電流相間差別不大于最小值的100%,定子繞組交流耐壓1.5Ue,100KW以下可用2500V搖表代替.
4.6.3各項試驗結果詳細記錄(包括試驗時環境溫度)
篇2:電動機檢修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電機檢修管理,規范電機檢修行為,保障電機檢修質量,特制定本規定:
一、檢修質量類
1、軸承清洗油污前,須用清潔、完好塑料布把清洗端定子繞組截面1/2下部鋪展好,以防在清洗中濺落到繞組。
2、軸承清洗完成后,把軸承內煤油用熱風機吹除干凈。
3、電動機軸承清洗完成后,按電動機檢修步驟進行下步工作。
4、檢修時電機接線合內外部引線未檢查、緊固的。
5、電機端蓋直口、接線盒直口或平口未清理干凈和回裝時沒按要求密封緊固的。
6、電機基礎未清理、除銹。
7、油蓋、注油孔、注油管未清理干凈的和注油孔沒有完整密封配件的。
8、檢修前未進行有效物理隔絕的,即電機與外部相連的各種端子(包括電源端子、接地端子)和聯軸器均應在辦理合法的工作票后拆卸和隔離。
9、回裝時螺栓未防銹抹油的。
10、檢修前后未進行絕緣和吸收比測試的。電機防雨措施沒有的。
11、拆下的電纜頭未有效短接和防護的,回裝后雨水有可能順沿電纜倒流滲入接線盒或端子箱內的。
12、清洗液濺落或灑落到電機定子線圈上的。
違反以上條款的,每項予以工作負責人50元處罰,工作組成員每人20元處罰。
二、文明施工類
1、檢修完未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的。
2、清洗后廢油到處亂倒的。
3、工機具未符合要求,實施野蠻施工的
4、無電機運行檢修維護檔案記錄和記錄不完整的。
違反以上條款的,每項予以工作負責人50元處罰,工作組成員每人20元處罰。
篇3:電動機檢修維護規程
1目的
確保電動機處于最佳運行或備用狀態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電動機的檢修維護工作。
3職責
3.1運行班負責按本規程對電動機進行檢修維護工作。
4工作流程
4.1電動機保養
4.1.1每周清潔電動機,清除電動機外殼上的灰塵和污物,以利散熱。
4.1.2檢查傳動裝置是否可靠,皮帶松緊是否適中,傳動裝置有無損壞。
4.1.3檢查和清潔接線盒。清除合里灰塵及污物,測量絕緣電阻。并檢查壓線螺釘有無松動和燒傷,擰緊螺母。
4.1.4檢查各固定螺絲釘及接地線。檢查接地螺釘,端蓋螺釘及軸承蓋螺釘是否緊固,接地是否可靠。
4.1.5每季度檢查軸承。拆下軸承蓋,檢查軸承是否缺黃油,拆下一邊端蓋,檢查氣隙是否均勻,以判斷軸承有無磨損。
4.1.6檢查傳動裝置是否可靠,皮帶松緊是否適中,傳動裝置有無損壞。
4.1.7檢查和清潔起動設備,清掃外殼灰塵污物,檢查觸頭有無燒傷,接觸是否良好,擦凈觸頭接線頭有無燒傷和電蝕,動作是否一致,接地是否可靠,測量絕緣電阻不低于0.5兆歐。
4.1.8每年抽芯檢查一次。
4.1.9檢修完畢,應填寫《電動機檢修保養記錄》。
4.2電動機拆卸
4.2.1拆卸前,應清理好現場,準備好工具,并在接線頭、端蓋與外殼、軸承蓋與端蓋等上做好標記,以便裝配時各歸原位,保證裝配質量。
卸下皮帶或脫開聯軸器的連接銷。
4.2.2
4.2.3拆去接線盒內的電源接線和接地線。
4.2.4卸下底腳螺母和墊圈。
4.2.5卸下皮帶輪或聯軸器。
4.2.6卸下前軸承外蓋。
4.2.7卸下前端蓋。
4.2.8卸下風葉罩。
4.2.9卸下風葉。
4.2.10卸下后軸承外蓋。
4.2.11卸下后端蓋。
4.2.12抽出轉子。
4.2.13卸下前后軸承及前后軸承的內蓋。
4.3電機的裝配步驟與拆卸步驟相反
4.4主要零部件的拆裝方法
4.4.1皮帶輪或平軸器的拆裝,拆卸時,先在皮帶輪或聯軸器與轉軸之間做好位置標記,擰下固定螺釘和銷子,然后用拉具慢慢地拉出。如果拉不出,可在內孔澆點煤油再拉。如果仍拉不出,可用急火圍繞皮帶輪或聯軸器迅速加熱,同時用濕布包好軸,并不斷澆冷水,以防熱量傳入電機內部。裝配時,先用細鐵砂布把轉軸,皮帶輪或聯軸器的軸孔砂光滑,將皮帶輪或聯軸器對準鍵槽套在軸上,將熟鐵或硬木塊墊在鍵的一端,輕輕將鍵敲入槽內,鍵在槽內要松緊適度,太緊或太松都會傷鍵和傷槽,太松還會使皮帶打滑或振動。
4.4.2軸承蓋的拆裝,軸承外蓋拆卸只要擰下固定軸承蓋的螺釘,就可取下前后軸承外蓋。前后兩個軸承外蓋分別標上記號,以免裝配時前后裝錯,軸承外蓋的裝配是:將外蓋穿過轉軸套在端蓋外面,插上一顆螺釘,一手頂住這顆螺釘,一手轉動軸,使軸承內蓋也跟著轉到與外蓋的螺釘孔對齊時,便可將螺釘頂入內蓋的螺也并擰緊,最后把其余兩顆螺釘也裝上擰緊。
4.4.3端蓋的拆裝,拆卸前,應在端蓋與機座的接縫處作好標記,以便復原。然后擰下固定端蓋的螺釘,用螺絲刀慢慢地撬下端蓋(擰螺釘和撬端都要對角線均勻對稱地進行)。前后端蓋要作上記號,以防裝配時前后搞錯。裝配時,對準機殼和端蓋的接縫標記,裝上端蓋,插入螺釘擰緊(要按對角線對稱地旋進螺釘,而且要分幾次旋緊且不可有松有緊,以免損傷端蓋),同時要隨時轉動轉子,以檢查轉動是否靈活。
4.4.4轉子的拆裝。前后端蓋拆掉后,便可抽出轉子,由于轉子很重,應注意切勿碰壞定子線圈。對于小型電機轉子,抽出時要一手握住轉子,把轉子拉出一些,再用一只手托住轉子,慢慢地外移。對于大型電動機,抽出轉子時,要兩人各抬轉子的一端,慢慢外移,裝配轉子時,要按上述抽出轉子的逆過程進行,要對準定子腔中心,小心地送入。
4.4.5滾動軸承的拆裝。拆卸滾動軸承的方法與拆卸皮帶輪類似。將拉具絲桿對準轉軸頂針孔,調節拉鉤尺寸,使其緊緊夾住軸承內圈,慢慢地扳動絲桿,就可以逐漸地拉下軸承,如果沒有拉具,也可用兩根扁鐵夾住轉軸,使轉子懸空,用木塊,銅墊在轉軸上端用榔頭敲打,使軸承脫離轉軸(應在地上墊以木板等,以防軸承脫離轉子時,轉子突然落地撞壞軸端,另外在敲打時,要一人扶住轉子,另一人敲打)。另外,也可用銅條等對準軸承內圈敲打)使軸承脫離轉子(要注意均勻對稱地沿轉軸四周輕輕敲打)。裝配時,可把軸承套在轉子上,然后找一根內徑略大于軸外徑的車口鐵管,套住轉軸,使管壁正好頂在軸承的內圈上,便可在管口上墊木板或鐵板,用榔頭輕輕敲打,軸承即可逐漸地套入轉子定位處。如果沒有套筒,也可用銅條緊頂在軸承內圈上,沿軸承內圈四周對稱均勻地敲打,使軸承水平地套入轉軸定位處。裝配時注意,軸承內圈與軸之間不能過緊。不要硬打進轉軸中,可用細砂布把軸表面四周均勻的砂一下,使軸承套后能保持一般的緊密便可,另外,軸承外圈與端蓋之間也不能過緊,若過緊會影響軸承使用壽命。軸承裝好后應與未裝時一樣靈活。
4.4.6在電機總裝時要特別注意,如沒有將端蓋、軸承蓋裝在正確位置上,或沒有掌握螺釘的松緊程序和均勻度,都會使電機轉子產生偏心,造成掃膛等不良運行故障。
5相關文件和質量記錄表格
5.1《電動機檢修保養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