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施工安全生產措施
1).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2).挖掘機、吊車、混凝土泵車、發電機等必須驗收合格并掛牌。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3).駕駛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存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例如:挖掘機停放時須停放在在平地或平坡道上。吊車、混凝土泵車停放時須將起重臂、泵管收回原位;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要遠離鋼絲繩;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
4).挖掘機、吊車、混凝土泵車等機械操作期間等各監控人員必須到位。
5).加強作業人員崗前培訓工作,增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6).加強起重設備的檢查維護,堅決杜絕帶病作業。吊機鋼絲繩表面的磨損或腐蝕,超過斷面的10%應予報廢,嚴禁使用。
7).嚴格遵守起重機“十不吊”:(1)無人指揮、指揮信號不明或違章指揮不吊;(2)超負荷不吊;(3)工作緊固不牢不吊;(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5)安全裝置不靈不吊;(6)工件埋在地下不吊;(7)光線明暗視線不清不吊;(8)斜拉工件不吊;(9)棱角物件沒有防護措施不吊;(10)容器過滿不吊。另外:鋼筋、型鋼、管材、鋼絞線等細長和多根物件必須捆扎牢靠,多點起吊。單頭“千斤”不準吊。多孔板、積灰斗、手推翻斗車不用四點吊或大模板外掛板不用卸甲不準吊。埋入地面的鋼板樁、井點管等以及粘連、附著的物件不準吊。多機作業,應保證所吊重物距離不小于三米,在同一軌道上多機作業,無安全措施不準吊。
8).起重指揮人員必須經安全技術培訓,勞動部門考核合格,并發給安全技術操作證后,方可從事指揮。
9).指揮人員對所指揮的設備必須熟悉技術性能后方可指揮,并且發出的信號清晰明確。
10).在大風(超過六級)、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下嚴禁作業。
篇2:機械設備管理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責
1認真執行機電設備管理制度。
2負責項目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維修和保養工作。
3參與上級或項目組織對項目機電設備的檢查,并做好記錄,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4參加項目機電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
5負責項目機電設備的運轉原始記錄的收集,及時上報分公司動力部門。
6負責督促機操人員進行安全學習。
篇3:機械設備安全生產事故處理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施工生產中遵守機械使用的安全技術規定,機械事故的處理。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和所屬項目部的機械設備安全生產和事故處理的管理。
2管理職能
公司動力設備科、質量安全科負責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基礎培訓、業務考核。一般機械事故由分公司自行處理,報公司備案。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報公司和上級主管部門處理。由公司動力設備科會同安全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處理,各基層單位無權自行處理。
3管理內容及要求
3.1安全生產
3.1.1各種機械設備生產應嚴格遵守《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定》。企業各級領導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要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檢查規程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消除不安全因素。
3.1.2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操作技術考核和理論考試,取得操作證后方可單獨操作,學員必須在師傅指導下才能操作,非機械人員嚴禁上機操作。
3.1.3認真執行定期、定人、定崗位的“三定”制度加強責任心教育,要求操作人員不僅要保證本機安全,而且要保證協同作業人員的安全。
3.1.4結合機械設備的定期檢查,對機械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及安全指示裝置進行檢查,確保安全保護、指示裝置齊全、靈敏、可靠。
3.1.5機械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施工人員的正確指揮、精心操作,對于施工人員違反安全技術規程和可能引起危險事故的指揮,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可越級上報主管領導。
3.2機械事故和處理
3.2.1由于使用、維修、管理不當等原因造成機械設備的非正常性損壞者屬機械事故。
3.2.2機械設備事故按其性質分“責任事故”和“非責任事故”。人為原因造成的屬責任事故,自然災害或意外災禍發生的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屬非責任事故。
3.2.3凡屬人為原因造成的機械設備主要部件、總成、附屬裝置的損壞,造成停機、停產損失后果為機械設備責任事故。
3.2.4機械設備事故根據損壞程度和損失價值大小,分為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類。
3.2.4.1一般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1000-5000(含5000元)者。
3.2.4.2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5000-20000(含20000元)者。
3.2.4.3重大事故,機械設備直接損失價值在20000以上者。
3.2.5凡發生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應立即采取保護現場,不得自行處理,并于24小時內以電話、電報報告公司動力科,重大事故由公司上報主管部門。
3.2.6事故發生后,應迅速查明原因,開好分析會,吸取教訓,經上級批復后盡快搶修,恢復生產。
3.2.7事故發生后,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必須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無防范措施不放過),認真進行分析處理。
3.2.8機械使用單位要按月填報《機械設備事故月報》機械管理部門建立機械事故臺帳,記載事故的各種資料,定期分析,掌握事故規律,提出改正措施,降低事故頻率。
3.2.9由于機械事故導致人身傷亡者,除按本規定辦理外,并應按照質量安全部門的有關規定處理。
4檢查與考核
4.1本標準由公司動力科負責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
4.2本標準通過動力科個人標準一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