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起重機械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起重機械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8 閱讀 5977

一、起重吊裝如何防止觸電

(1)起重機工作時,臂架、吊具、鋼絲繩及重物等與輸電線路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下表規定:

輸電線路電壓V(kV)

<1

1-35

≥60

最小距離(m)

1.5

3

0.01(V-50)+3

表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

注:當電壓值V≥60kv時,可用0.01(V-50)+3式計算最小允許距離。

(2)在吊裝作業中,萬一遇到電線折斷或吊臂觸碰高壓線,這時整時尚處于等電位狀態,在吊車內電流還不會通過人體造成傷害,司機首先應消除恐懼心理,使吊臂脫離電源(包括開出危險區);無法脫離時,司機不得下地,現場人員應把危險區圍好。告誡車外人員不得接觸車體,如切斷電源有困難時,司機應沉著關好一切操縱桿,再雙腳并攏從車上跳下(此時身體不能再接觸車身),跳下后繼續并腳或單腳跳出危險區(絕不可以跨步),一般為20m范圍外。

二、防止起重機的傾覆

(1)吊車司機應嚴格按規程操作。特別是起吊重物在變幅過程、臂桿工作半徑加大、其起重機矩超過額定而傾翻。

(2)當起重物超重10%左右時,必須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如加配重或吊臂后邊拉纜風繩等。但要注意配重的加減必須全面考慮起重機的穩定。

(3)起重機滿載工作時,左右回轉范圍不應超過90°,一般不應橫吊,以免傾翻。使用支腿時,要注意將支腿墊實。

(4)起重機在坑溝、邊坡工作時,應與坑溝、邊坡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一般為坑溝、邊坡深高的1.1~1.2倍),以防塌方傾翻。

(5)起重機工作所在場地不平或松軟時,應采取填木或走道板等措施。

三、防止履帶吊的墜桿事故。

履帶吊的吊臂變幅是采用蝸輪蝸桿減速,在實際使用中,由于機構本身結構和操作上的原因,常因蝸輪蝸桿失鎖而墜臂。杜絕此類事故的關鍵是對履帶吊變幅機構制動器進行技術改造。作法是利用棘輪的工作原理制成端面棘輪保護器,固定安裝在轉臺上,當變幅結束時,掛擋小齒輪向上移動與大齒輪分離,棘輪上升與棘爪嚙合,棘爪控制吊臂下降時小齒輪的轉動方向,就可從根本上避免墜臂事故。如果變幅機構制動器是裝在起重機轉臺下面的,則可在原機制動器的基礎上另增設一套液壓帶式制動器,以加大蝸輪的自鎖能力;這種裝置不受蝸輪付的磨損和司機操作不當的影響,工作可靠。

四、起重安全作業的基本要點

(1)搞好作業前準備。吊運作業前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以防出現意外情況而發生事故。作業準備的內容為:①準備并檢查起吊用具和防護設施;②準備輔助用具;③確定并清理落物地點,力求平整、寬敞。

(2)提高捆綁技術。捆綁要點為:①捆綁構件或設備之前,應根據形狀和重心位置確定綁扎點,如系重心不對稱的構件起吊,吊點數目及位置應按施工方案確定的捆綁;②捆綁重物應考慮起吊時吊索間的中心夾角。在受力合理的條件下,中心夾角以60°~90°為宜,如大于100°應采取防止滑鉤的措施,如果允許降低起吊高度,可用鐵扁擔起吊;③捆綁有棱角的物件時,應墊以木板、輪胎、麻袋、草袋等物,以免鋼繩受到損傷;④捆綁重物應考慮吊物拆除是否簡便以及重物入位后會不會把吊索壓住或壓壞;⑤起吊各種零散件時,須采取與其相適應的夾具,以保證吊運平穩;⑥屋架扶直起板時,應特點注意隨時調整起重機吊鉤垂線與構件重心的位置,防止歪拉斜吊。

(3)指揮信號標準化。指揮聯絡信號是司機同起重工聯系的橋梁,很多事故均是在信息交換失誤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指揮信號應按規定的標準進行聯絡。特別是起重機司機,一定要對指揮信號、吊掛狀態、運行通道、起落空間確認后才能進行操作。

(4)選擇安全位置。起重機吊運過程中,由于吊物沖擊、搖擺、跨落所危及的區域稱為危區,作業中起重工往往處于危區中。因此,根據危區的個體條件選擇安全位置,是有效地預防起重傷害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五、如何防止高處墜落和物擊事故

(1)首先要教育吊裝工人的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自覺遵章守紀,在吊裝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安全“三寶”(安全帶、帽、繩)。

(2)完善安全設施。屋架吊裝前應在低于柱頭1.0~1.2m處設置井字架操作臺,且要架設牢固。如需在屋架上弦行走,應沿屋架上弦設置安全繩,即用鋼筋托起或在屋架上弦用鋼管將鋼繩架高1m左右,供鉤掛安全帶或白棕繩,供鉤掛安全帶或作扶手作用。

(3)安裝和校正行車梁時,應在柱間中行車梁上約1m高處拉一根鋼繩或白棕繩,供鉤掛安全帶或作扶手作用。

(4)登高用的梯子必須牢固,使用時上端必須用繩子與已固定的構件綁牢,而且在攀登時要注意檢查繩子是否被解脫或被電焊等飛濺火焰燒斷。

(5)高處往地面傳遞物件時,應用繩栓好放下,若因特殊原因必須往下拋扔時,應在可能落下的范圍內,設專人警戒,嚴禁行人通過,待警戒人員發出安全信號后,方準向下拋扔。

(6)現場內危險的懸巖、陡坡、深坑、施工預留孔,應有防護設施或危險標志。

六、對起重工的安全要求

起重工應遵守以下安全要求:

(1)指揮信號應明確,并符合規定;

(2)吊掛時,吊掛繩之間的夾角宜小于100°,以免吊掛繩受力過大;

(3)繩所經過的棱角處應加襯墊;

(4)指揮物件翻轉時,應使其重心平穩變化,不應產生指揮意圖之外的動作;

(5)進入懸吊重物下方時,應先與司機聯系并設置支承裝置;

(6)多人綁掛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

七、起重機司機的“十不吊”

(1)超載或被吊物重量不清;

(2)指揮信號不明確;

(3)捆綁、吊掛不牢固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動;

(4)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

(5)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

(6)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

(7)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情和指揮信號;

(8)重物棱角處與捆綁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

(9)歪拉斜吊重物;

(10)易燃易爆物品。

八、起重機司機駕駛操作的基本安全要點

起重司機操作的基本要求是穩、準、快。

穩:起動、制動平穩,吊鉤或負載不得游擺。

準:在穩的基礎上,吊鉤或重物準確地停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快:在穩準的基礎上,盡快協調各機構的工作,縮短工作循環時間。為此,操作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安全檢查。在作業前、作業中或特殊作業時檢查出起重機各機構和部件的可靠性。

(2)信號確認。起重機司機只有在地面指揮人員進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后才有進行各種操作。

(3)狀態判斷。正確地判斷是正確操作的前提,吊運中的判斷包括:吊運對象和吊物位置的判斷,吊物重量的判斷,吊物平衡狀態的判斷,起落環境的判斷,以及特殊操作下的判斷等。

(4)精心操作。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術,包括點動、平衡、穩鉤、兜翻、帶翻、游翻、兩車抬物等,還要熟悉吊運事故狀態的處理方法。

九、在加強施工組織和現場操作管理方面,應采取哪些措施

(1)要作好吊裝施工方案。吊裝施工方案,是進行構件吊運和安裝的安全技術指導性文件。它必須在吊裝施工前由技術人員編寫。編寫過程中,應通過實地考察吊裝現場,與主要操作人員如吊車指揮、司機和有經驗的各工種人員商討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吊裝方法和安技措施,保證作業工安全,避免盲目施工。在施工前,要將吊裝方案向操作人員交底。

吊裝施工方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人員配置、起重機的選擇、吊裝技術方法、起重機運行路線、構件的平面布置、運輸、堆放、施工安技措施等等。

(2)嚴格執行安技操作規程。

(3)清除吊裝現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對工作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①電氣線路危害。特別是建筑吊裝施工現場,必須保證設備(吊具)和作業人員和高壓線之間的安全距離;②風力危害。作業時突然刮起大風或作業歇時起風,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設備損害。必須采取防風措施,好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和在設備上裝設防風預警系統和錨定裝置;③場地的不利影響。如作業場地不平,有泥水、地坑等都是潛在的危害因素,可能在吊車運行或人員作業時,使環境突然惡化而造成事故。

此外如高溫環境,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資等,都可能引發事故。

篇2:起重機械作業使用管理規定

起重機械的使用管理規定

一、起重機機械日常檢查、維修制度

1、使用前日常檢查:由司機在每日使用前進行檢查,多班作業由交接班司機共同按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查。

2、經常性檢查:每月由維修保養單位的機械員同司機共同對起重機的主要部位和潤保養情況進行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組織處理。

2、定期檢查:每年由起重機械安全責任人、專責人和維修保養單位的機械員共同對起重機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

檢查內容:

(1)起重機正常工作的技術性能;

(2)安全保護裝置和儀器的可靠性;

(3)傳動機構、制動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線路及電器元件;

(4)金屬結構的變形、裂紋、腐蝕及焊接,

篇3: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崗位職責(1)

1、熟悉并執行起重機械有關的國家政策、法規。

2、作業人員必須經過知識培訓,由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做到持證操作,定期復審。

3、有高度責任心和職業道德。

4、做到懂性能、懂原理、懂構造、懂用途,會操作,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質量。

5、協助起重機械日常檢查,配合維護保養人員對起重機械進行檢查和維護。

6、嚴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

7、密切注意起重機的運行情況,如發現設備、機件有異常情況或故障,及時向有關部門人員報告,及時排除隱患后方可繼續使用,嚴禁帶病運行。

8.做好當班起重機械運行情況記錄和交接班記錄。

9、保持起重機械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