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著火時滅火安全措施
電氣設備著火時滅火應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滅火前的電源處理。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盡可能切斷電源,而后在撲救,以防人身觸電。切斷電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停電時,應按規程所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嚴防帶負荷拉刀閘。在火場內的開關和刀閘,由于煙熏火烤,其絕緣性能可能降低或被破壞,因此,操作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并使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
2)切斷帶電線路導線時,切斷點應選擇在電源側的支持物附近,以防導線斷落后觸及人體或造成短路。切斷低壓多股絞線時,應分相剪斷且應使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
3)在剪斷電源時,火線和地線應在不同部位剪斷,防止發生線路短路。
4)如果線路上帶有負荷,應先切除負荷在切斷現場電源。
5)夜間發生電氣火災、切斷電源時,應考慮臨時照明問題,以利于進行火災撲救。
6)需要電力部門切斷電源時,應迅速進行電話聯系,向電力部門說清情況。切斷電源后的電氣火災,多數情況下可按一般性火災撲救。
(2)不切斷電源滅火的安全保護措施。發生電氣火災,如果由于情況危急,為抓住滅火時機,或因其他原因不允許和無法及時切斷電源時,就要帶電滅火。為防止人身觸電,應注意以下幾點:
1)撲救人員及所使用的導電消防器材與帶電部分應保持安全距離。
2)高壓電氣設備或線路發生接地時,室內撲救人員不得進入距故障點4M以內的范圍;室外撲救人員不得接近故障點8m以內的范圍。若必須進入上述范圍內,撲救人員必須穿絕緣靴,接觸設備的外殼和架構時,應戴絕緣手套。
3)撲救架空線路的火災時,人體與帶電線之間的仰角不應大于45度并應站在線路外側,以防導線斷落后觸及人體。
4)應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劑滅火,例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和化學干粉等滅火劑。因泡沫滅火劑導電,在帶電滅火時嚴禁使用。
5)使用水槍帶電滅火時,撲救人員應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并應將水槍金屬噴嘴接地。接地線可采用截面為2.5至6mm2、長20至30m的編織軟導線,接地極采用暫時打入地下的長1m左右的角鐵、鋼管或鐵棒。接地線和接地體之間應連接可靠。有條件時帶電滅火應穿均壓服。
6)未穿絕緣鞋的撲救人員,要防止因地面有水而觸電。
篇2:電氣設備防火措施及滅火規則
(一)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
電氣火災通常是因為電氣設備的絕緣老化、接頭松動、過載或短路等因素導致過熱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易燃易爆場所,上述電氣線路隱患危害更大。為防止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1)經常檢查電氣設備的運行情況,檢查接頭是否松動,有無電火花發生,電氣設備的過載、短路保護裝置性能是否可靠,設備絕緣是否良好。
(2)合理選用電氣設備。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安裝使用電氣設備時,應選用防爆電器,絕緣導線必須密封敷設于鋼管內。應按爆炸危險場所等級選用、安裝電器設備。
(3)保持安全的安裝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間距是電氣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為防止電氣火花和危險高溫引起火災,凡能產生火花和危險高溫的電氣設備周圍不應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保持電氣設備正常運行。電氣設備運行中產生的火花和危險高溫是引起電氣火災的重要原因。為控制過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險高溫,保證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應由經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
(5)通風。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運行的電氣設備,應有良好的通風,以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濃度。其通風系統應符合有關要求。
(6)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的接地比一般場所要求高。不論其電壓高低,正常不帶電裝置均應按有關規定可靠接地。
(二)電氣設備的滅火規則
(1)電氣設備發生火災時,著火的電器、線路可能帶電,為防止火情蔓延和滅火時發生觸電事故,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
(2)因生產不能停頓,或因其他需要不允許斷電,必須帶電滅火時,必須選擇不導電的滅火劑,如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二氟二溴甲烷滅火器等進行滅火。滅火時救火人員必須穿絕緣鞋和戴絕緣手套。
當變壓器、油開關等電器著火后,有噴油和爆炸的可能,最好在切斷電源后滅火。
(3)滅火時的最短距離。用不導電滅火劑滅火時,10kV電壓,噴嘴至帶電體的最短距離不應小于0.4m;35kV電壓,噴嘴至帶電體的最短距離不應小于0.6m。若用水滅火,電壓在110kV及以上,噴嘴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3m以上;220KV及以上者,應不小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