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預防觸電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夏季天氣多雨,空氣潮濕,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降低;天氣炎熱,人體多汗,皮膚電阻降低;加之作業人員不穿戴工作服和絕緣護具等原因,造成夏季觸電事故多發、高發,嚴重危害廣大職工的安全健康,須引起有關企業和作業人員的高度重視。從事涉電作業,一定要嚴格遵守《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GB19517-2004)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等相關規定,落實以下安全防范措施:
1、電工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按國家現行標準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工作。
2、安裝、巡檢、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設備和線路,必須由電工完成,并應有人監護。電工等級應同工程的難易程度和技術復雜性相適應。
3、各類用電人員應掌握安全用電基本知識和所用設備的性能,使用設備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和配備好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應檢查電氣裝置和保護設施。嚴禁設備帶“缺陷”運轉;暫時停用設備的開關箱必須分斷電源隔離開關,并應關門上鎖;移動電氣設備時,必須經電工切斷電源并做妥善處理后進行。
4、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專用的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線制低壓電力系統,必須符合下列規定:采用三級配電系統;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采用二級漏電保護系統。
5、在建工程不得在外電架空線路正下方施工、搭設作業棚、建造生活設施或堆放構件、架具、材料及其它雜物等。
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電力系統嚴禁利用大地做相線或零線。
6、交流弧焊機變壓器的一次側電源線長度不應大于5m,其電源進線處必須設置防護罩。交流電焊機械應配裝防二次側觸電保護器。電焊機的把線必須采取防直接接觸絕緣措施。
7、手持式電動工具的外殼、手柄、插頭、開關、負荷線等必須完好無損,使用前必須做好絕緣檢查和空載檢查,在絕緣合格、空載運轉正常后方可使用。使用手持式電動工具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防護用品。
篇2:觸電事故安全防范措施要求
1、嚴格執行電氣從業人員持證上崗要求,非電氣從業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變配電室,任何單位、任何個人不得指派無電工特種作業證人員進行電氣作業。
2、電氣從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鞋、絕緣手套和絕緣墊等絕緣防護用品;必須正確使用電工專用絕緣工具。
3、保證高壓用電安全的組織措施:停、送電申請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工作間斷、轉移、終結制度。嚴禁約時停電、送電。
4、停電檢修的安全技術措施。
4.1、停電:檢修工作中,如人體與其他帶電設備10千伏及以下者的距離小于0.35米、20-35千伏者小于0.6米、63-110千伏者小于1.5米時,該設備應當停電;如距離大于上列數值,但分別小于0.7米、1米時(63-110千伏帶電設備安全距離為1.5米),應設置遮欄,否則也應停電。停電時,應注意對所有能夠檢修部分送電的線路,要全部切斷,并采取防止誤合閘的措施,而且每處至少要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高壓斷路器小車和低壓抽屜必須拉出至檢修位置)。多回路的線路,要注意防止其他方面的突然來電,特別要注意防止低壓方面的反送電。
4.2、驗電:對已停電的線路或設備,不論其電壓表或其他信號是否指示無電,均應進行驗電。驗電時,應按電壓等級選用相應的驗電器。
4.3、放電:放電的目的是消除被檢修設備上殘存的電荷,放電應采用專用的銅線,用絕緣棒或開關操作,人手不得與放電導體相接觸,應注意線與地之間、線與線之間均應放電。電容器和電纜的殘存電荷較多,最好有專門的放電設備。
4.4、裝設臨時接地線:為防止意外送電和二次系統意外的的反送電,以及為消除其他方面的感應電,應在被檢修部分外端裝設必要的臨時接地線(或合上接地刀閘)。臨時接地線裝拆順序一定不能弄錯,裝時先接接地端,拆時后拆接地端。
4.5、裝設遮欄:在部分停電檢修時,應將帶電部分遮欄起來,使檢修工作人員與帶電導體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4.6、懸掛標示牌:標示牌的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例如:在一經合閘即可送電到被檢修設備的開關上,應掛上“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在裝設臨時接地線或合上接地刀閘的操作手柄上懸掛“已接地”的標示牌。在臨近帶電部分的遮欄上,應掛上“止步,高壓危險”的標示牌等。
5、低壓帶電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5.1、低壓帶電工作應設專人臨護,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工作時站在干燥的絕緣物上進行,并戴手套和安全帽。必須穿長袖衣工作,嚴禁使用銼刀、金屬尺和帶有金屬物的毛刷、毛撣等工具。
5.2、高、低壓線路同桿架設,在低壓帶電線路上工作時,應先檢查與高壓線的距離,采取防止誤碰帶電高壓部分的措施。
5.3、在低壓帶電導線未采取絕緣措施時,工作人員不得穿越。在帶電的低壓配電裝置上工作時,應采取防止相間短路和單相接地的隔離措施。
5.4、工作前應分清相、零線,選好工作位置。斷開導線時,應先斷開相線,后斷開零線。搭接導線,順序應相反。一般不應帶負荷接線或斷線。
5.5、人體不得同時接觸兩根線頭。
5.6、帶電部分只允許位于工作人員的一側。
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的架設和使用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架空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不得成束架空敷設,不得沿地面明敷。凡設立期限超過半年以上的,均應按正式工程安裝。
7、施工機具、車輛及人員,應與線路保持安全距離(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分別是0.7米、1.0米、1.5米)。達不到規定的最小距離時,必須采用可靠的防護措施。
8、配電系統必須實行分級配電。現場所有配電箱的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器必須可靠、完好,其選型、定值要符合有關規定,開關電器應標明用途。并按規定設置圍欄和防護棚。
9、施工現場所有配電箱都要標明箱的名稱、控制的各線路稱謂、編號、用途等。10、開關箱應由分配電箱配電,每臺設備應由各自開關箱控制,嚴禁一個開關控制兩臺以上的用電設備(含插座),以保證安全。
11、配電箱及開關箱的周圍應有兩人同時工作的足夠空間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雜物。
12、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米;開關箱與它所控制的電氣設備相距不得超過3米。
13、應保持配電線路及配電箱和開關箱內電纜、導線對地絕緣良好,不得有破損、硬傷、帶電線裸露、電線受擠壓、腐蝕、漏電等隱患。
14、為了在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能確保現場的照明不中斷,配電箱內的動力開關與照明開關必須分開使用。
15、獨立的配電系統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的接零保護系統,非獨立系統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接零或接地保護方式。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力施工機械的金屬外殼、金屬支架和底座必須按規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
16、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護方式的同時,必須設兩級漏電保護裝置,實行分級保護,形成完整的保護系統。漏電保護裝置的選擇應符合規定。
17、施工現場的照明一般采用220V電源照明,結構施工時,應在頂板施工中預埋管,臨時照明和動力電源應穿管布線,必須按規定裝設燈具,并在電源一側加裝漏電保護器。
18、局部照明燈、行燈及標燈,其電壓不應超過36伏,在特別潮濕的場所及金屬容器,金屬管道內工作的照明燈電壓不應超過12伏,行燈電源線應使用護套纜線,不得使用塑料軟線。
19、電焊機應單獨設開關。電焊機外殼應做接零或接地保護。施工現場內使用的所有電焊機必須加裝電焊機觸電保護器。接線應壓接牢固,并安裝可靠防護罩。焊把線應雙線到位,不得借用金屬管道、金屬腳手架、軌道及結構鋼筋做回路地線。焊把線無破損,絕緣良好。電焊機設置點應防潮、防雨、防砸。
20、電動工具的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工具的電源線、插頭和插座應完好,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和調換,工具的外絕緣應完好無損,維修和保管有專人負責。
21、各種電動工具使用前,均應進行嚴格檢查,其電源線件不應有破損、老化等現象,其自身附帶的開關必須安裝牢固,動作靈敏可靠,禁止使用金屬絲綁扎開關或有帶電體明露,插頭、插座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
篇3:焊接觸電事故教訓安全防范措施
1常用焊接方法的安全衛生特點
(1)手工電弧焊:電焊打眼經常發生,電焊煙塵是主要有害因素,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或錳中毒,觸電的危險也很大。
(2)氬弧焊:弧光輻射的強度比手工電弧焊大,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能引起紅斑、小水泡等皮膚疾病,存在高頻電磁輻射和放射性危害,有毒氣體臭氧和氮氧化物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存在觸電危險。
(3)氣焊與氣割:火災和爆炸是主要危險,焊接銅、鋁等有色金屬時,有毒氣體會引起急性中毒。
(4)碳弧氣刨:高濃度的煙塵是主要有害因素,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或中毒,操作中火花飛濺,可能造成灼燙或火災。
(5)等離子切割:弧光輻射、臭氧、氮氧化物濃度均高于氬弧焊,同時還存在噪聲、高頻電磁場、熱輻射和放射性等有害因素,勞動衛生條件差,存在觸電危險。
2焊接生產事故實例
以下是公司發生過的焊接事故實例。
2.1燒傷、燙傷事故
在檢修工作中,實際發生的輕度燒傷、燙傷事故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個人防護措施不當,未能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等。因為焊接、切割過程中火星、鐵液飛濺不可避免,而普通工作服不能有效地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因此造成大量的輕度燒、燙傷事故。近年來,公司逐步購進了一些焊工專用防護服、防護鞋,減少了此類事故。
2.2錳中毒事故
1996年4~7月,鍋爐檢修分場制作排粉機葉輪,2名焊工被安排負責全部焊接工作,使用普通J422、J507焊條。焊接過程中,由于連續作業時間長,焊工又不注重個人安全防護,未能采取戴口罩、間歇性作業等措施,幾個月的焊接工作完成后,在后來的體檢中,查出這2名焊工有錳中毒現象,遂安排住院治療。
2.3煙塵損害事故
1995年5月,在機組小修工作中,1名焊工進入煙道內進行焊補工作。由于焊接作業環境極差,煙塵密布,而焊工本人也未對此次焊接作業的安全事項引起足夠重視,在焊接開始幾分鐘后,即窒息而暈倒,經監護人發現后立即救出現場才幸免于難。后來,公司針對本次事件制定了詳細的預防措施,并配備了防毒面具,使得類似事故再沒有發生過。
3火電廠焊接事故種類及防范措施
3.1火災
火災的危險源主要有:氣焊火焰、電弧、熔渣、鐵液飛濺、氣體自燃等。火災的發生就是上述危險源與易燃、可燃物品相接觸而引起的。
因此,針對火災的防范措施主要有:焊接作業場所不得存有木材(屑)、油脂或其他易燃、可燃物品等,以上物品一般應距工作地點10m以外;露天進行焊割作業要采取防風措施,以防火星飛濺,當風力超過5級時,不宜進行焊割作業;不管在平地還是高空作業,都要采取措施防止金屬熔渣的飛濺和掉落,在離開現場前,必須進行檢查,確認無火種留下;氣焊時對氣瓶及減壓器的使用、維護必須按照有關規程、規定進行,不得受熱、受沖擊、沾染油脂等;在可能引起火災的場所附近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備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3.2爆炸
爆炸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氣瓶及減壓器的不正確使用,氣焊氣割工作的不正確操作,燃料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確焊割工作,帶壓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確焊割工作。爆炸的發生主要是在工作中違反了有關安全管理規定、規程或安全操作規程等引起的。
因此,針對爆炸的防范措施主要有:氧氣瓶和乙炔氣瓶應按規定定期檢驗,使用期滿或送檢不合格的氣瓶,均不得使用;禁止把氧氣瓶與乙炔氣瓶或其他可燃氣瓶、可燃物同車運輸;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避免氣瓶劇烈震動和碰撞,防止脆裂爆炸,氣瓶應有瓶帽和防震圈;氣瓶應避免直接受熱或陽光曝曬;操作中氧氣瓶距離乙炔瓶、明火或熱源應大于5m;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避免氧氣瓶及減壓器沾染油脂;氣焊和氣割工作現場存在爆炸性粉塵或其他危險因素時禁止作業,易燃易爆物品應距工作地點10m以外;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屬材料,氣焊、氣割工作發生回火時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關閉氧氣、乙炔調節閥,氧氣、乙炔膠管或減壓器燃燒爆炸時,應立即關閉氣瓶的總閥門;燃料容器及管道、帶壓容器及管道的焊割工作必須有嚴密可行的事故預防措施方可進行,否則不得進行。
3.3觸電
觸電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易導電的焊接作業現場環境(如潮濕、金屬容器等),漏電的焊接設備、工器具等。觸電的發生主要是操作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程、規定,造成人體與導電體相接觸而引起的。
因此,針對觸電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在金屬容器內及其他金屬結構上的焊接,或在潮濕的環境中焊接,更要加強個人防護,必須穿絕緣鞋、戴皮手套、墊上橡膠板或其他絕緣襯墊,并設監護人員,遇到危險時可以立即切斷電源;操作中嚴禁隨意接觸導電體,尤其是身體出汗衣服潮濕時更要注意;在工作前養成安全檢查的良好習慣,先檢查接地、接零裝置是否完好可靠,然后檢查絕緣防護是否到位和接觸部位是否可靠絕緣;在進行改變焊機接頭、改接二次回路線、搬動焊機、更換熔絲、檢修焊機等工作時,應先切斷電源,然后才能進行其他工作。
3.4燒傷、燙傷
燒傷、燙傷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氣焊火焰、電弧、熔渣、鐵液飛濺、氣體自燃等。上述危險因素不僅是火災發生的源頭,同樣也是燒、燙傷發生的源頭。燒傷、燙傷的發生就是上述危險源與人體相接觸而引起的。
因此,針對燒傷、燙傷的防范措施除與針對火災的防范措施相同外,還應注意:工作前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等;在工作現場注意站立位置,尤其不能站在焊割作業點的下方;氣焊點火時要注意焊嘴的方向不能對向人,焊割作業不能直接在水泥地面上進行,以防火星飛濺。
3.5弧光輻射
弧光輻射的危險源主要是弧光,其危害主要
有:電焊晃眼,電光性眼炎(俗稱打眼),皮炎等,氬弧焊的弧光輻射強度比焊條電弧焊還要大,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能引起紅斑、小水泡等嚴重皮膚疾病。
因此,針對弧光輻射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穿、戴好工作服、護目鏡等;在工作現場設置防護屏,用于遮擋弧光;室內工作時,采用不反光而能吸收光線的材料作室內墻壁的飾面。
3.6高頻電磁輻射
高頻電磁輻射的危險源主要是氬弧焊引弧時產生的高頻電磁場。高頻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經衰弱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嚴重時會使血壓不正常等。雖然氬弧焊時每次起動高頻振蕩器的時間只有2~3s,對人體的影響較小,但仍有必要采取防護措施。
針對高頻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主要有:減少高頻電的作用時間,若使用振蕩器旨在引弧,則可于引弧后立即切斷振蕩器線路;施焊工件的地線做到良好接地,能大大降低高頻電流,接地點距工件越近,情況越能得到改善;在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降低振蕩器的頻率;屏蔽把線及軟線。
3.7中毒、煙塵損害
中毒、煙塵損害的危險源就是在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煙塵、有毒氣體等。電焊煙塵的危害主要有引起焊工塵肺、錳中毒、金屬煙熱等。有毒氣體會對呼吸系統甚至全身造成傷害。
針對中毒、煙塵損害的防護措施主要有:做好焊接通風除塵,尤其是在焊工進入狹小的空間內時更要注意;在焊接材料能保證其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的前提下,盡量使用發塵量較低的焊條或焊絲;焊工個人做好防護工作,尤其注意戴好防護口罩。
3.8放射損傷
放射損傷的危險源主要是氬弧焊使用的釷鎢棒電極。釷是天然放射性物質,能放射出α、β、γ3種射線,會引起人體慢性輻射損傷,出現各種病變。雖然在焊接現場放射性濃度都比較低,但在釷鎢棒磨尖、修理,特別是儲存地點,放射性濃度大大高于焊接地點,因此,也有必要采取防護措施。
針對放射損傷的防護措施主要有:接觸釷鎢棒后,應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并經常清洗工作服及手套等;配備專用砂輪來磨尖釷鎢棒,砂輪機應裝設除塵設備;釷鎢棒存儲應置于密閉鉛盒內,存儲地點安裝通風裝置;選用合理的工藝規范避免釷鎢棒的過量燒損。
3.9噪聲損害
噪聲的來源主要是在焊接現場或焊接方法、焊接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噪聲的危害主要是影響神經系統,以及對聽覺的損害。
針對噪聲的防護措施主要有:焊工佩戴隔音罩或隔音耳塞等個人防護器;在工作現場和焊接設備等部分采用吸聲或隔音材料等。
3.10設備損壞
設備損壞主要是由于在焊接生產過程中違反有關安全生產規定或長期過載使用等造成的被焊補設備、焊接及切割過程中使用的有關電焊機、加工用電氣設備的損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