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接地裝置與接零裝置安全要求

接地裝置與接零裝置安全要求

2024-07-23 閱讀 6473

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是防止電氣設備意外帶電造成觸電事故的基本技術措施,其應用十分廣泛。保護接地裝置與保護接零裝置可靠而良好的運行,對保障人身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對接地裝置與接零裝置有下述的安全要求。

(1)導電的連續性

導電的連續性是要求接地或接零裝置必須保證電氣設備至接地體之間或電氣設備至變壓器低壓中性點之間導電的連續性,不得有脫離現象。采用建筑物的鋼結構、行車鋼軌、工業管道、電纜金屬外皮等自然導體做接地線時,在其伸縮縫或接頭處應另加跨越接線,以保證連續可靠。自然接地體與人工接地體之間必須連結可靠,并保證良好的接觸。

(2)連接可靠

接地裝置之間一般連接時均采用焊接。扁鋼的搭焊長度為寬度的2倍,且至少在三個棱邊進行焊接;圓鋼搭焊長度為直徑的6倍。若不能采用焊接時,可采用螺栓和卡箍連接,但必須保證有良好的接觸,在有振動的地方,應采取防松動的措施。

(3)足夠的機械強度

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并考慮到防腐蝕的要求,鋼接零線、接地線和接地體最小尺寸和銅、鋁接零線及接地線的最小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一般宜采用鋼接地線或接零線,有困難時可采用銅、鋁接地線或接零線。地下不得采用裸鋁導體作接地或接零的導線。對于便攜式設備,因其工作地點不固定,因此其接地線或接零線應采用0.75~1.5mm2的多股銅芯軟線為宜。

(4)有足夠的導電性和熱穩定性

采用保護接零時,為了能達到促使保護裝置迅速動作的單相短路電流,零線應有足夠的導電能力。在不利用自然導體作零線的情況下,保護接零的零線截面不宜低于相線的1/2。對于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接地裝置,應校核發生單相接地短路時的熱穩定性,即校核其是否足以承受單相接地短路電流釋放的大量熱能的考驗。

(5)防止機械損傷

接地線或接零線應盡量安裝在人不易接觸到的地方,以免意外損壞;但是又必須安裝在明顯處,以便檢查維護。接地線或接零線穿過墻壁時,應敷設在明孔、管道或其他保護管中,與建筑物伸縮縫交叉時,應彎成弧狀或增設補償裝置;當與鐵路交叉時,應加鋼管或角鋼保護或略加彎曲并向上拱起,以便在振動時有伸縮的余地,避免斷裂。

(6)防腐蝕

為防止腐蝕,鋼制接地裝置最好采用鍍鋅元件制成,焊接處涂以瀝青油防腐。明設的接地線或接零線可涂以防銹漆。在有強烈腐蝕性土壤中,接地體應采用鍍銅或鍍鋅元個制成,并適當增大其截面積。當采用化學方法處理土壤時,應注意控制其對接地體的腐蝕性。

(7)地下安裝距離

接地體與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5m,與獨立避雷針的接地體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

(8)接地支線不得串聯

為了提高接地的可靠性,電氣設備的接地支線或接零支線應單獨與接地干線或接零干線或接地體相連,而不應串聯連接。接地干線或接零干線應有兩處同接地體直接相連,以提高可靠性。

一般工礦企業的變電所接地,既是變壓器的工作接地,又是高壓設備的保護接地,又是低壓配電裝置的重復接地,有時又作為防雷裝置的防雷接地,各部分應單獨與接地體相連,不得串聯。變配電裝置最好也有兩條接地線與接地體相連。

(9)埋設深度

為了減少自然因素對接地電阻的影響,接地體上端埋人地下的深度,一般不應小于60cm,并應在凍土層以下。

篇2:接地裝置檢查試驗制度

一、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有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每班必須進行一次表面檢查(交接班時)。其他電氣的保護接地,由維修人員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將檢查的問題做好記錄,并向有關領導匯報。

二、電氣設備在每次安裝檢修或移動后,應詳細檢查電氣設備裝置的完善情況。

三、檢查發現接地裝置有損壞時,應立即修復,接地裝置未修復前禁止送電。

四、每年至少要將主接地極或局部接地極從水倉或水溝中提出,詳細檢查一次,如發現接觸不良或銹蝕嚴重等缺陷,應立即處理。

五、井下主接地網的接地電阻的測定,要有專人負責,每季至少一次,并將測定數據做好記錄。

在有瓦斯及煤塵爆炸危險的地方進行接地電阻測定時采用安全無火花型搖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報有關部門審批。

篇3:礦井保護接地裝置管理制度范本

為加強礦井保護接地裝置的安全檢查、測定工作的管理,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井下保護接地裝置的安裝、檢查、測定工作細則》的有關規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礦井保護接地裝置的管理工作在機電礦長和機電總工程師的領導下,由具體使用單位負責,由機電隊專業組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

二、礦井保護接地裝置的安裝

1、主接地的輔設:主接地極應浸入水倉中,主、副水倉必須各設一塊,均采用面積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耐腐蝕鋼板制成。

2、局部接地極的安裝:局部接地極可設置在巷道水溝內或其它就近的潮濕處。

(1)、水溝中設置時采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鋼板或具有同等面積的鋼管制成,水平放置于溝深處。

(2)、其它地點設置時可采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為1m的2根鋼管制成,每根鋼管應鉆1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鋼管應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聯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3、輔助接地的安裝:

(1)、檢漏保護裝置的輔助接地應單獨設置,規格要求與局部接地極相同,并距局部接地極的直線距離不小于5m。

(2)、煤(巖)電鉆、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的輔助接地極,可采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不小于500mm的鋼管垂直埋設。

4、接地線的連接:

(1)、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鋼。

(2)、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

(3)、額定電壓低于或等于127V的電氣設備的接地導線、連接導線可采用截面積不小于6mm2的裸銅線。

(4)、氣設備的接地方法按照《煤礦井下保護接地裝置的安裝、檢查、測定工作細則》執行。

三、接地裝置的檢查:

1、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有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每班必須進行一次表面檢查(交接班時),并將檢查情況填寫《接地裝置檢查記錄》。其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由維修人員進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入《接地裝置檢查記錄》內,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每月1日將《接地裝置檢查記錄》交機電科存檔。

2、電氣設備在每次安裝或移動后,應詳細檢查電氣設備接地裝置的完善情況。對那些震動性較大及經常移動的電氣設備,應特別注意,隨時加強檢查。

3、檢查發現接地裝置有損壞時,應立即修復。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未修復前禁止受電。

4、每年至少要對主接地極和局部接地極詳細檢查一次,其中主接地極和浸在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提出水面檢查,如發現接觸不良或嚴重銹蝕等缺陷,應立即處理或更換,并應測其接地電阻值。主、副水倉中的主接地極不得同時提出檢查,必須保證一個在工作。

四、接地裝置接地電阻的測定:

1、在有瓦斯及煤塵爆炸危險的地點進行接地電阻測定時,應采用本質安全型接地搖表;如采用普通型儀器時,只準在瓦斯濃度1%以下的地點使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報有關部門審批。

2、井下總接地網的接地電阻的測定,每季至少一次;新安裝的接地裝置,在投入運行前,應測其接地電阻值并必須將測定數據記入《接地裝置接地電阻測量記錄》中,交機電科存檔。

3、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歐姆,局部接地極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80歐姆,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歐姆。

4、井下保護接地裝置的測定由機電隊負責,其它相關區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