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食品車間生產安全注意事項

食品車間生產安全注意事項

2024-07-23 閱讀 9452

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安全生產工作,促進公司全面健康發展,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政策,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條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執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公司負責人和各部門負責人要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生產要服從安全的需要,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第三條對在安全生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要給予獎勵,對違反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要給予嚴肅處理,觸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機關處理。第四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全體生產人員、生產管理員和與生產相關的其他人員。第五條本制度由總經理負責實施監督。第六條本制度經總經理簽署后,自公布之日生效。消防安全管理第一條公司全體員工都應增強消防意識并盡安全防火的責任和義務。第二條任何人發現火警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火警電話119)。第三條消防設施要完備。消防器材不準隨意作為它用,不準擅自移動和損壞。消防器材應固定在取用方便地點,由保衛科負責管理更換和補充。每季度檢驗一次,干粉三年換一次,其它隨用隨灌,保持完整好用。及時做好消防器材降溫,保暖工作,不放置于潮濕地方。第四條凡是專用消防龍頭周圍,不得堆放異物,防止通道阻塞,以保證隨時可用。第五條人力資源部對新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環境保護培訓,使員工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后處理方案。新工人上崗前要進行三級消防教育,不合格者不得上崗。第六條各部門利用班前會、例會加強對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環境保護意識。第七條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逐級簽訂安全防火責任書,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真正把消防工作落實到實處。生產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教育制度一.安全教育的規定1.必須認真地對新工人進行安全生產的入廠教育、車間教育和現場教育,并且經過考試合格后,才能準許其進入操作崗位。2.對于從事特種作業的工人必須進行專門的安全操作技術訓練,經過考試合格后,才能準許他們持證上崗操作。3.建立班前班后教育制度,對職工進行經常的安全教育。并且注意結合職工文化生活,進行各種安全生產的宣傳活動。二.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1.三級教育:在工業企業所有傷亡事故中,由于新工人缺乏安全知識而產生的事故發生率一般為50%左右,所以對新工來廠實習人員和調動工作的工人,要實行廠級、車間、班組三級教育。A.廠級安全教育:①工廠的性質及其主要工藝流程;②我國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和管理體制;③本企業勞動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及狀況、勞動紀律和有關事故案例;④工廠內特別危險的地點和設備及其安全防護注意事;⑤新工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內容。B.車間安全教育:①本車間的生產性質和主要的工藝流程;②本車間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③本車間的危險部位及其應注意事項;④本車間的安全生產的一般情況及其注意事項;⑤本車間的典型事故案例;⑥新工人的安全生產職責和遵章守紀的重要性。C.班組安全教育:①工段或班組的工作性質、工藝流程、安全生產的概況和安全生產職責范圍;②新工人將要從事的生產性質、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其它有關安全知識和各種安全防護、保險裝置的作用③;工作地點的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的具體要求;④容易發生工傷事故的工作地點、操作步驟和典型事故案例介紹;⑤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保管;⑥發生事故以后的緊急救護和自救常識;⑦遵章守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經常性的宣傳教育:各部門(車間.班組)須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消防安全及安全生產思想教育會議,主要是正面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選取典型事故進行分析,從事故的政治影響、經濟損失、個人受害后果幾個方面進行教育,并將“會議記錄”送交行政部。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安全檢查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有效辦法,是落實黨的勞保政策,檢查和揭露不安全因素的好形式,也是預防和杜絕工傷事故,改善勞動條件的一項得力措施,還可以達到交流經驗,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作用。1.安全檢查的內容(1)查有無進行三級教育;(2)查安全操作規程是否公開張掛或放置;(3)查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有無布置安全工作;(4)查安全防護、保險、報警、急救裝置或器材是否完備;(5)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及正確使用;(6)查工作銜接配合是否合理;(7)查事故隱患是否存在;(8)查安全計劃措施是否落實和實施;2.安全檢查的形式安全檢查的方法有:經常性檢查(如班組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專業性檢查(如防寒保暖、防暑降溫、防火防暴、制度規章、防護裝置、電器保安等專業檢查等),還有節假日前的例行檢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群眾性大檢查。各車間.班組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安全衛生檢查(評比),并將書面記錄送交行政部。另外,教育班組成員養成時重視安全、經常注意進行自我安全檢查的習慣,是實現安全生產,防止事故發生的最重要方式。3.自我安全檢查要點每一次生產事故,直接受害最大的都是第一線的生產人員,因此必須學會自我安全檢查。特別是對于那些剛到新崗位的工人,要堅決制止“邊干邊學“的極端錯誤做法。自我安全檢查可分五類注意事項:(1)工作區域的安全性:注意周圍環境衛生,工序通道暢通,梯架臺穩固,地面和工作臺面平整。(2)使用材料的安全性:注意堆放或儲藏方式,裝卸地方大小,材料有無斷裂、毛刺、毒性、污染或特殊要求,運輸、搬運手段,信號裝置是否清晰等情況。(3)工具的安全性:注意是否齊全、清潔、有無損壞,有何特殊使用規定、操作方法等。(4)設備的安全性:注意防護、保險、報警裝置情況,控制機構、使用規程等要求的完好情況。(5)其它防護的安全性:注意通風、防暑降溫、保暖情況,防護用品是否齊備和正確使用,衣服鞋襪及頭發是否合適,有無消防和急救物品等措施。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一.總經理的安全職責1、企業的總經理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2、按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3、保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的投入;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4、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5、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6、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7、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二.各部門的安全職責各職能部門是企業實施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應根據“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的責任。(1)負責組織其分管業務范圍內發生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2)負責處理本部門內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重大問題。(3)檢查本部門內人員對安全生產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4)負責本部門的安全技術、安全規程、安全防范措施等項制度的建設。(5)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工作。三.車間負責人的安全職責廠長、主管的安全職責(廠長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全面負責,主管對分管業務的安全工作負責);(1)保證國家和上級安全生產法規、制度、指示在本車間貫徹執行。把安全工作敖議事日程,做到“五同時”。(2)組織制定車間安全管理規定、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計劃。(3)組織對新工人進行車間安全教育和班組安全教育,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術教育;定期組織考核,組織班組安全日活動,及時解決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4)組織好各項安全生產活動。總結交流安全生產經驗,表彰先進班組和個人。(5)組織全車間職工定期安全檢查,落實隱患整改,保護設備、安全裝置、消防器材等處于完好狀態。(6)嚴格執行有關勞保用品等發放標準。加強主護器材的管理,教育職工妥善保管、正確使用。(7)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對本車間發生的事故及時報告和處理,注意保證現場,查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對事故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報主管部門和廠長批準后執行。(三不放過是指對發生有重大的設備事故應做到三不放過,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目的是防止重復發生類似事故。)(8)組織本車間安全管理網,配備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員,支持車間安全員工作,充分發揮班組安全員的作用。四.班組負責人的安全職責(1)組織職工學習、貫徹執行企業、車間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教育職工遵章守紀,制止違章行為。(2)組織參加安全日活動,堅持班前講安全,班中檢查安全,班后總結安全。(3)負責組織對新工人進崗安全教育。(4)組織班組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組織力量加以消除,并報告上級。發生事故立即報告,并組織搶救,保護好現場,做好詳細記錄,參加和協助事故調查、分析,落實防范措施。(5)搞好安全消防設施、設備的檢查維護工作,使其經常保持完好和正常運行,督促和教育職工合理使用勞保用品,正確使用各種防護器材。(6)搞好“安全月”、“安全周”活動和班組安全生產競賽,表彰先進,推廣經驗。發動群眾,搞好文明生產,保持作業現場整齊、清潔五.生產工人的安全職責(1)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并勸阻.制止他人違章作業。(2)精心操作,做好各項記錄,交接班必須交接安全生產情況,交班要為接班創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條件。(3)正確分析、判斷和處理各種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發生事故要果斷正確處理,及時如實地向上能報告,嚴格保護現場,作好詳細記錄。(4)按時認真進行巡回檢查,發現異常情況,處理和報告。(5)加強設備維護,保持作業現場整潔,搞好文明生產。(6)上崗必須按規定著裝、要妥善保管.正確使用各種防護用品和消防器材。(7)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8)有權拒絕違章作業的指令。(9)接受事故調查,如實反映有關情況。

篇2:動力車間水處理設備維保與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水處理設備維修、保養,達到預防水質污染的可能性。

2.適用范圍:任何產品、材料、原材料直接接觸處理水的設備維修活動。

3.職責

3.1維修人員

負責水處理區域內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嚴格按照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執行,對所涉及到的水質安全活動負責。

3.2維修班長及化驗班長

負責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的執行、監督工作;監督維修人員嚴格照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進行維修活動,并負責對發生水質污染的活動進行跟蹤解決。

4.設備維修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及要求

4.1維修前的洗消

4.1.1使用工具,應在維修前在20--25ppm的氯水中浸泡30分鐘,或采用75%酒精溶液均勻噴涂并沖洗。

4.1.2需要更換的備件,應列入工具/零件清單,備件在使用前進行消毒、沖洗。

4.1.3生產過程中,更換或維修設備管道密封墊及設備上的與產品接觸的相關零件前進行消毒、沖洗。

4.1.4其余與產品表面接觸的設備檢修,維修完成后進行消毒、沖洗。

4.1.5消毒過程由化驗人員完成。

4.1.6設備維修完成后及時與化驗人員進行交接。

4.2維護過程中的清潔及食品安全防護:

4.2.1維修前,清點使用工具,并填寫《設備維修維修記錄》。

4.2.2在生產區域維修過程中,如果出現零件替換,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執行,并詳細填寫《設備維修維修記錄》。

4.2.3為防止交叉污染,保證食品安全,維修、安裝部件等操作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內后外的順序進行。

4.2.4維修完設備后維修人員要進行工具及零件清點,并與維修前所列出的工具及零件清單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并且作業區域沒有發現零散、不能說明明確用途的零件及工具后,方可離開現場。替換下來的零件帶出維修現場,集中處理。

4.2.5維修完設備后,維修人員應進行復核。同時,查找可能隱患,并處理后才可以生產,確保水質及設備安全。

4.2.6維修保養過程中所產生的碎屑應及時清除。對于螺母、螺栓、墊圈、金屬絲、膠帶、焊條等類似小物品,由于可能對產品造成污染,應首先被加以控制。

4.2.7在產品區或生產區內進行重大維修活動時,應預先制定方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該等防護裝置應能夠有效防止水質受污染。

4.2.8生產過程中,嚴禁在水處理設備周邊10米范圍內進行切割、焊接和可能造成揚塵等一切維修活動。

4.2.9只有潔凈的工具和擦拭物方可在設備內部使用。當在接觸水體位置作業時,維修人員應遵守良好的衛生規范。

5.臨時性維修的管理

5.1設備,設施的維修應避免使用臨時性材料如:繩子、膠帶、鋼絲等。

5.2在特殊情況下為了不影響當班生產需要臨時性修理時,應確保不會對水質安全造成危害,且應掛上標識牌,注明日期和時間.

6.潤滑保養

6.1設備潤滑按照《潤滑油使用管理制度》執行。根據設備銘牌或說明書制定潤滑點檢表,按照點檢表進行設備潤滑保養。

6.2在產品、包裝材料接觸面只能使用食品級潤滑油。

6.3維護保養應預防并減少潤滑油泄漏及過量等問題。若產品區上方裝有驅動電動機或傳送帶在不同層面上交叉或平行運行,則應在適當部位安裝接盛潤滑油的回收盤。

6.4將常用潤滑劑存放于單獨的指定區域內。對設備進行維護后,多余的潤滑劑應及時清除。

6.5食品級潤滑油要標識明確單獨存放在零件庫,隨時發生隨時領用。并與非食品級潤滑油分開存放,避免使用時發生混淆。

6.6加油槍加以標簽標識,明確適用油品規格。

6.7廢棄機油等油類集中存放,統一回收或銷毀,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篇3:食品公司車間主任安全生產責任制

食品公司車間主任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一、在公司領導和廠長的領導下,負責本車間職工的思想、學習、生產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工作。

二、上班后及時查看交接班記錄,了解生產和設備運轉情況,發現后及時處理,確保完成任務。

三、參加公司生產協調會,明確任務,及時安排落實。

四、對新近職工,嚴格進行安全技術和業務教育培訓,做到合格上崗。

五、加強對職工的勞動紀律教育,發現違紀,不講情面要及時處理。

六、抓好生產質量和安全生產,發現好的經驗要及時總結發揚,發現不重視質量和安全的及時教育,發現重大質量問題后要及時向總工和廠長匯報。

七、定期對職工進行技術業務的考評。

八、每天做好原材料的領發及節約工作。

九、工作時間根據季節調整,但要求提早一刻上班。

十、如偶然車間缺人,班內不能解決時要頂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