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熱凝器安全維護注意事項
射頻熱凝器用于疼痛科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射頻熱凝技術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可根據(jù)臨床需要由醫(yī)生控制儀器所發(fā)出的刺激或毀損電流的大小,選用不同直徑,長短和形狀的穿刺電極針,形成有選擇性的特異性的精確局限毀損灶。華夏康寧射頻控溫熱凝器的熱凝輸出功率:13W熱凝溫度范圍:40~95℃,溫度顯示分辨率:0.1℃。治療后恢復比手術治療快,療效維持時間長,可重復進行。下面我們來看看射頻熱凝器安全和維護注意事項吧!
1射頻熱凝器要保證良好的地線連接。
2射頻熱凝器必須按照開關機程序來進行開關。
3、初次使用或長期不用時,應先做機器自檢試驗,或做蛋清試驗,以確定儀器硬件電路是否正常。
4、自檢只說明硬件電路沒有問題,不包括輸出電極。
5、手術電纜、電極、負極電纜須連接牢固,負極板整個面積應可靠地緊貼患者身體,且避免高頻電流經過心臟部位。
6、本儀器使用環(huán)境為20~40℃。推薦在空調環(huán)境下使用,最佳使用環(huán)境為22~28℃。
7、負極板一定要貼牢人體。
8、針和電極必須徹底消毒。
9、儀器的開關機操作必須在電極離開人體后進行。
射頻技術在疼痛領域的臨床應用范圍正迅速擴大,逐漸成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有力工具。
篇2:射頻輻射危害和預防
高頻電磁場在工業(yè)中的應用主要分兩類:
一、利用中長波波段的電磁場對導體及半導體進行感應加熱,如鋼制件的高頻淬火、金屬的高頻溶煉及焊接、半導體材料的外延及區(qū)熔等。使用頻率一般為200—800KHz,半導體區(qū)熔為2—5KHz。
二、利用短波及接近短波的超短波段對非導體進行介質加熱,如塑料制品的熱粘合,棉紗及木材等的干燥、橡膠硫化等。使用頻率多為10—40MHz。此外,其多種波段廣泛應用于無線電通訊和理療;高頻技術還應用于光譜分析、熱核反應等方面。微波主要用于無線電通訊和雷達探測。除設備操作人員可受到微波輻射外,在雷達整機和微波元件的生產與研究中,調試、測試人員接受輻射的機會更多,且大多屬脈沖波。
其他用途為工業(yè)用干燥設備,如對糧食、食品、藥物、紙張、膠片等進行干燥,以及理療設備、微波爐等。常用頻率為9150MHz至2450MHz,一般為連續(xù)波。射頻輻射到達機體后,可發(fā)生反射、散射、穿透和吸收現(xiàn)象。其情況隨頻率不同而異。機體本身是由正負粒子組成的氨基酸的有機體,體內大量的具有極性的分子、電解質的離子隨高頻電磁場的方向變化而變化,這種振蕩是組織致熱的原因。射頻輻射對機體還能引起特殊作用稱非致熱作用,體內較強的局部熱作用可引起晶狀體、睪丸的損傷。某些體液具有封閉回路性質,在較低頻段作用下,可產生局部性感生渦流,引起一系列神經體液調節(jié)功能的紊亂。射頻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首先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失調。表現(xiàn)為神經衰弱綜合癥,常有頭昏乏力、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wěn)定、多汗、消瘦等。長期較大強度的作用,可引起腦電圖的改變,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紊亂,常見有心悸、胸悶等癥狀。出現(xiàn)竇性心率不齊、竇性心動徐緩、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大多為非器質性損害,一般脫離接觸2—3月后,癥狀可減輕或消失。射頻輻射還能影響內分泌功能,可出現(xiàn)月經紊亂、性欲減退、甲狀腺輕度重大等。順反復接觸射頻輻射的過程中,初期往往見有適應性現(xiàn)象,即癥狀可趨緩解,以后癥狀又可再現(xiàn)。但一般發(fā)展緩慢。僅少數(shù)人,尤其是接觸超高頻和微波者,查出現(xiàn)明顯的臨床現(xiàn)象,以影響勞動能力。
預防射頻輻射的最有效方法是屏蔽輻射源,作用金屬反射屏蔽網、罩,并有良好的接地。微波發(fā)射設備使用功率吸收器(等效天線)。縮短作業(yè)時間,對減少接觸劑量有重要意義,獎容許強度和工作時間結合起來考慮,如微波輻射八小時工作得超過0.01毫瓦/平方厘米,2小時工作不得超過0.1毫瓦/平方厘米。對輻射源屏蔽有困難時,應考慮遠距離操作或自動化操作。個人防護用品微波作業(yè)應使用鍍有金屬薄膜的防護眼鏡,需要時可使用鍍有金屬織品的防護服、防護帽。實行就業(yè)前體檢以排除就業(yè)禁忌癥,對作業(yè)人員定期體檢,重點觀察晶狀體、心血管系統(tǒng)血象及內分泌功能,對有癥狀者,可暫脫離接觸并予以治療。
篇3:放射射頻防護安全技術規(guī)程
1.放射源的使用、安裝、管理、操作、動輸、貯存等必須遵守國家標準GBJ8—74“放防護規(guī)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衛(wèi)生防護管理辦法”及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條例》。2.新建、擴建、改建的放射源應用項目,必須符合放射防護要求,經廠安技部門核準后,向主管部門登記備案,并需獲得放射衛(wèi)生防護主管部門頒發(fā)的許可證或書面許可證明。3.使用放射源的單位,必須設置專職或兼職的放射防護員,做好輻射監(jiān)測和輻射防護工作,接受放射防護和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和指導。4.從事放射性工作的專職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放射防護知識,經考試合格,嚴格遵守有關防護規(guī)定,盡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5.專職人員和其他職工的年限制劑量當量如下表:受照部位專職人員年限制劑量(雷姆)其他職工年限制劑量(雷姆)全身性腺眼晶體5(rem)O.5(rem)手,足75(rein)7.5(rem)注:表內數(shù)字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醫(yī)療照射。6.倒裝放射源時必須穿戴專用工作服、帽、使用工具,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倒裝結束必須用輻射儀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立即清理好倒裝場地。對倒裝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品必須嚴加保管,并及時送有關部門處理。7.用于放射源操作的一切防護用品及工具嚴禁攜帶至生活區(qū)。8.準備參加放射性工作的人員,工作前必須經過體格檢查。對已從事該工作人員,需作年度定期體格檢查。凡有不適應者不得參加此項工作。9.因特殊情況,一次照射超過年限制劑量當量時,應及時進行體檢和必要的處理。對于事故性照射的醫(yī)學處理,必要時可報請上級專業(yè)機構協(xié)助解決。1O.專職人員應建立個人劑量檔案。在進行放射性工作時應佩戴個人劑量計(或劑量片)逐日記錄個人累積劑量、在照射率較低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輻射水平計算出個人累積劑量。11.放射源安裝前應測得安裝現(xiàn)場的輻射本底。安裝或貯存后,應對放射源周圍,探測點附近,鄰近工作場所的照射率進行詳細測量。其測量結果連同專職人員個人累積劑量情況均需報廠環(huán)安處備案,并報請放射防護主管部門核查,且做出衛(wèi)生防護評價。12.*光機操作時應遵守以下注意事項:⑴設備在室溫情況下,不允許開啟到最大輸出量。⑵當設備長期不使用時,第一次使用電壓不允許超過量大輸出量的50%。當電壓從50%升到滿負荷時,每增加10KV,至少應保持運行3分鐘。⑶設備每日使用時,每一次從50%負荷啟動設備,并每上升10KV應保持運行1分鐘;當室溫較低時,運行時間相應加長。⑷更換*光管時,應按說明書規(guī)定進行抽真空處理。⑸冷卻油每年做一次耐壓檢查。⑹高壓插座每4個月清洗換油一次。⑺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接地電阻應符合規(guī)定要求。⑻KV表和保護繼電器,應每年校準一次。⑼高壓電纜的曲率半徑應小于0.5米。⑽更換電纜時,在陽極電纜上加裝短路片,產設有明顯的標記.以免發(fā)生差錯。⑾嚴禁超負荷操作。工作人員在操作時發(fā)現(xiàn)不正常現(xiàn)象應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檢查。平時應加強維護保養(yǎng)。⑿在室內工作未啟動電壓之前,應仔細檢查封閉室內是否有人工作,以免送高壓以后傷害人體。⒀在室外或生產現(xiàn)場作業(yè)時,禁區(qū)四周必須設有明顯的標志,嚴防無關人員誤入禁區(qū)。必要時設專人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