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變更中風險識別與評價控制措施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識別產品、過程和服務過程中能夠控制以及可施加影響的風險(即危害因素和環境因素),并確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條本程序適用于本廠產品、過程和服務中變更過程的風險的識別、評價、更新管理。
第三條綜合辦是本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風險識別、評價、控制、更新的組織、協調與監督管理。
第四條各單位負責本單位風險的識別、評價的具體實施,風險控制和應急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第二章工作程序
第五條綜合辦組織各相關單位成立風險識別工作小組,工作小組成員應包括各單位負責人、員工代表與崗位操作人員等。危害識別與評價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熟悉本單位的生產、服務規范和技術;具有風險管理、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判斷能力及責任感;具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和現場經驗;具備質量、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相關知識培訓或教育經歷。
第六條風險識別范圍必須覆蓋本廠所有產品、活動、服務、作業現場、設備設施、人員(包括相關方人員)中能夠控制或使可加影響的因素,包括如下內容:
1.風險識別應考慮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以及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所造成的危害和環境影響;
2.八個方面:廢氣排放、廢水排放、噪聲、廢棄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對社區和其他相關影響。
3.七種類型: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為因素及其它因素。
4.考慮活動、產品或服務從開始到廢棄和處置的全過程,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作業場所內的設施。
第七條對于每項作業活動,在進行危害辨識前要收集作業活動的相關信息:
1.場站、設備的設計信息,設備、設施之間的安全距離;考慮在評價期限內,已有措施的適用性和效果。
2.生產施工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
3.物料的物理形態、化學特性、物料要用手移動的距離和高度;
4.生活配套設施和應急設施與裝配;
5.生產過程中使用和產生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噪音、粉塵、有毒氣體等,以及有害氣體與主風向的關系;
6.員工的不良習慣、心態、健康狀況及其違章操作行為等;
7.自然條件中的氣象及其地質現象,如雷擊、暴雨、洪水、地震等;
8.機動車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員、路況、車況、氣候影響等
9.各項制度的有效性(人為因素違反管理要求)。
第八條風險識別以事故預防,控制和減少事故及污染發生為指導思想,采用現場觀察、調查表、查閱記錄、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檢查表(SCL)等方法,對涉及到的全部風險進行辨識。
第九條風險識別的步驟
1.各隊站按上述要求對各項作業活動每一步驟中能夠控制或可使加影響、已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填寫各類風險識別表,制定削減措施,填寫本單位的《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報作業區確認,由作業區匯總成本單位《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再報綜合辦進行確認,匯總時應注意合并同類項。
2.廠機關各部門和作業區機關辦公活動中的風險由各部門和作業區組織識別,填寫《危害和環境因素清單》報綜合辦確認并保存。
3.各部門和單位應鼓勵各級員工參與風險識別活動。
第十條風險評價的依據與判別準則
1.綜合辦負責收集并建立下列評價依據與判別準則:
a)相關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文件、以及合同、協議等要求;
b)上級主管部門和顧客有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能源、資源使用等要求;
c)危害和環境影響的規模、程度、發生頻率、控制現狀;
d)本廠實際狀況(技術、資金、能力)以及各相關方利益。
2.綜合辦在收集上述資料的基礎上,確定危害和影響分級打分表,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后實施。
第十一條風險評價
用是非判斷法、矩陣法和打分法相結合的辦法來確定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風險,對所有識別出來的風險先用是非判斷法來直接判斷,被判為“非”的危害因素再用矩陣法評價、環境因素再用打分法評價。
1.是非判斷法——適用于各類風險
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判定依據,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則視為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害因素:
a)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行為;
b)直接可以觀察到可能導致事故的危險且無控制措施(如泄露、火災、爆炸等);
c)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d)緊急狀態下的危害和環境因素;
e)國家重點控制的危險化學品、危險廢棄物的處置;
f)在能源消耗方面依據經營要求直接判定其中重大環境因素。
g)相關方有合理的抱怨等。
分數
人員傷亡程度
財產損失
停工時間
對聲譽的影響
5
·死亡
·終身殘廢
·喪失勞動能力
≥8萬元
≥30天
引起國內公眾的反應;持續不斷的指責,國家級媒體的大量負面報道。
4
·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職業病
·慢性病
·住院治療
≥3萬元
≥10天
引起整個區域公眾的關注;大量的指責,當地媒體大量的反面報道;國內媒體負面報道,當地或地區或國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
3
需要去醫院治療,但不需住院
≥1萬元
≥1天
一些當地公眾表示關注,受到一些指責;一些媒體有報道和政治上的重視
2
·皮外傷
·短時間身體不適
小于1萬元
半天
公眾對事件有反應,但是沒有表示關注
1
沒有受傷
無
沒有誤時
沒有公眾反應
4.3.2矩陣法——適用于判為“非”者危害因素的評價分級
按風險矩陣圖法對危害因素進行評價,風險評價的結果可分為以下三種:可容許的危害因素(R=L*S=1~5);一般危害因素(R=L*S=6~14);重大危害因素(R=L*S=15~25)。
注意:R值的界限值,L和S定義不是一成不變的,可由綜合辦組依據企業情況加以界定,報管理者代表重新審批。
評估危害后果的嚴重性(S)
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
分數
偏差發生頻率
安全檢查
操作規程
員工勝任程度
(意識、技能、經驗)
防范、控制措施
5
每天發生,經常
從來沒有檢查
沒有操作規程
不勝任(無任何培訓、意訓不夠、缺乏經驗)
無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4
每月發生
偶爾檢查或大檢查
有,但只是偶爾執行
不夠勝任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3
每季度發生
月檢
有操作規程,只是部分執行
一般勝任
有,但沒有完全使用(如個人防護用品)
2
每年發生
周檢
有、但偶爾不執行
勝任,但偶然出差錯
有,偶爾失去作用或出差錯
1
偶爾或一年以上發生
日檢
有操作規程,而且嚴格執行
高度勝任(培訓充分,經驗豐富,意識強)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篇2:安全生產變更管理制度
1?目的
規范本公司安全生產的變更管理,消除或減少由于變更而引起的潛在事故隱患。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過程中工藝技術、設備設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變化。
2?編制依據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工作指南》。
3?職責
3.1?變更申請人負責填寫《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
3.2?各部門負責歸口部門的變更審核。
3.3?分管副總負責變更的審批。
3.4?變更的審核部門負責對變更情況進行驗收。
4?工作程序
4.1變更分類
4.1.1?工藝技術變更包括以下內容:
1)?原料介質變更;
2)?工藝流程及操作條件的重大變更;
3)?工藝設備的改進和變更;
4)?操作規程的變更;
5)?工藝參數的變更;
6)?公用工程的水、電、氣、風的變更等。
4.1.2設備設施變更包括以內容:
1)?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
2)?安全設施的變更;
3)?更換與原設備不同的設備或配件;
4)?設備材料代用變更;
5)?臨時的電氣設備變更等;
6)?監控、測量儀表的變更;
7)?計算機及其軟件的變更。
4.1.3?管理變更包括以下內容:
1)?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變化;
2)?人員的變更;
3)?管理機構的較大變更;
4)?管理職責的變更;
5)?安全標準化管理的變更等。
4.2?變更申請人填寫《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說明變更及其技術依據,并對變更的風險情況進行分析,變更申請部門負責人簽字認可。
4.3?申請變更部門將《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報至變更審核部門,審核部門負責人對變更的情況進行審核。
4.4?申請變更部門將《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報至分管副總處,進行變更審批。
4.5?變更審批后,變更申請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變更的實施。
4.6?變更實施前,變更的實施部門對變更實施過程進行風險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實施變更。
4.7?變更審核部門對變更的實施結果進行驗收。
5相關制度
《風險評價程序》。
6?相關記錄
6.1?變更申請表。
6.2?變更驗收表。
篇3:化工廠安全生產變更管理制度
1目的規范本公司安全生產的變更管理,消除或減少由于變更而引起的潛在事故隱患。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過程中工藝技術、設備設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變化。
2編制依據《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
3職責3.1變更申請人負責填寫《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3.2各部門負責歸口部門的變更審核。3.3總經理負責變更的審批。3.4變更的審核部門負責對變更情況進行驗收。
4工作程序4.1變更分類4.1.1工藝技術變更包括以下內容:1)原料介質變更;2)工藝流程及操作條件的重大變更;3)工藝設備的改進和變更;4)操作規程的變更;5)工藝參數的變更;6)公用工程的水、電、氣、風的變更等。4.1.2設備設施變更包括以內容:1)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2)安全設施的變更;3)更換與原設備不同的設備或配件;4)設備材料代用變更;5)臨時的電氣設備變更等;6)監控、測量儀表的變更;7)計算機及其軟件的變更。4.1.3管理變更包括以下內容:1)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變化;2)人員的變更;3)管理機構的較大變更;4)管理職責的變更;5)安全標準化管理的變更等。4.2變更申請人填寫《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說明變更及其技術依據,并對變更的風險情況進行分析,變更申請部門領導簽字認可。4.3申請變更部門將《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報至管理部,管理部負責人對變更的情況進行審核。4.4申請變更部門將《安全生產變更申請表》報至總經理,進行變更審批。4.5變更審批后,變更申請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變更的實施。4.6變更實施前,變更的實施部門對變更實施過程進行風險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實施變更。4.7變更審核部門對變更的實施結果進行驗收。
5相關制度《風險評價程序》。
6相關記錄6.1變更申請表。6.2變更驗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