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平面布置創建措施(包括臨設圍墻大門)

平面布置創建措施(包括臨設圍墻大門)

2024-07-23 閱讀 1532

1、嚴格按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組織設計的平面布置圖進行臨設、辦公區、圍墻、施工作業區的布置。

2、現場大門內側設置車輛沖洗槽一處,沖洗槽與沉淀池相通,污水經過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網。

3、現場按施工要求進行硬化,多余場地全部進行綠化處理。

4、大門、圍墻按照企業管理要求設計進行創建、設置標語、圖文等宣傳畫面,美化工地環境。

5、施工圍墻采用磚砌高2米,內側進行粉刷批白色膩子,然后書寫安全文明創建標語。

6、大門處設牌一圖,大門、門樓:大門凈跨6米,凈高4.5米,門樓采用燈箱式,書寫:“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裝總公司承建定遠路安置房項目2#、4#及A區地下車庫工程”,藍底白字;大門兩側立柱書寫目標標語,設置鐵門,且用鐵皮全封閉,大門書寫“合肥二建”藍底白字,且繪制企業標志,大門一側設置值班室。

7、辦公室、會議室、住宿房采用彩鋼板,檐口高2.8米,辦公室、會議室、住宿一律與在建建筑物分開,對開窗以保證空氣對流;住宿房間均用鐵制單人床,設統一掛毛巾處及掛安全帽處;生活區設置統一涼曬處。設置統一的紗門紗窗,室內保證整潔衛生,并有專人監督。

8、食堂、餐廳:餐廳為彩鋼板活動房,食堂為磚砌房彩鋼板做頂,煙囪位置用石棉瓦做頂。食堂設生熟操作間、生熟分割,餐廳間設售飯窗口,灶臺、案板、瓷磚貼面;配置紗門、紗窗、紗罩、設老虎窗排氣;食堂內配蒸飯箱,地面貼地板磚;操作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配制白色工作服。

9、活動室、農民工業余學校:采用彩鋼板活動房,農民工業余學校兼做活動室,學校內掛設學校規章制度、組織機構、操作規程,設大黑板、設彩電、DVD、報刊架、統一桌椅。地面貼地板磚,設對開窗、配紗門。

10、淋浴室、廁所:采用磚砌房彩鋼板做頂,地面均貼地板磚。淋浴室設冷熱水、配用10個淋浴噴頭。廁所為水沖式,瓷磚貼槽。

篇2: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平面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及平面管理

第1節施工總平面布置依據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圖紙,該工程分施工現場場地比較開闊,有利于實現辦公、生活、生產三區的獨立分開,根據廣東省佛山優良文明樣板工地的要求,將施工現場按辦公、生活、生產三區獨立分開的方法進行布局。

第2節施工平面布置原則

施工總平面布置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施工進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為保證現場施工順利進行,具體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則如下:

(1)在滿足施工的條件下,盡量節約施工用地;

(2)滿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臨時建設投資;

(3)在保證場內交通運輸暢通和滿足施工對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場內運輸,特別是減少場內二次搬運;

(4)在平面交通上,要盡量避免土建、安裝及生產單位相互干擾;

(5)符合施工現場衛生及安全技術要求和防火規范。

第3節施工平面布置內容

施工現場場地比較開闊,有利于實現辦公、生活、生產三區的獨立分開,以達到省優良文明樣板工地的要求。遵循上述布置原則對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如下:

(1)主要機械設備布置

為了充分利用塔式起重機的垂直運輸能力,決定將塔式起重機布置在主樓西側,使其工作半徑盡可能覆蓋到主、副樓的大部分區域。具體布置位置及安裝拆除方法詳見第六章。

(2)辦公區域布置

擬建的生產調度大樓主樓和副樓將整個場分為兩個區域,為了實現將辦公區域與生活、生產區域隔開,將場地東北段作為辦公區域是最好的選擇,并在場地東北角留設辦公人員主要出入口-1#大門。辦公區域內布置單層臨建作為建設單位及監理、施工現場總包管理以及分包現場管理的辦公室。辦公場地中央依照文明施工樣板工地標準規劃一籃球場。

(3)生活區域布置

利用場地內的臨時道路將生活與生產區域隔開,場地南面作為生活區域。生活區域內布置可供500左右人員居住的宿舍。在場地的南面圍墻上留設兩個出入口,分別表示為2#大門和3#大門。

(4)生產區域布置

充分考慮到塔式起重機的工作半徑,遵循在塔式起重機能覆蓋的區域內布置鋼筋原材料堆場、鋼筋半成品堆場以及安裝材料堆場等車間(堆場)的原則。各車間的布置詳見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5)施工臨時用水、用電布置

1)現場臨時用電用水分別由建設單位現場提供的電源(變電箱)和水源接駁口接出。

2)臨時用電沿圍墻周邊布置。

3)臨時用水沿道路一側敷設。

第4節施工平面管理

5.4.1平面管理原則

(1)平面管理總原則

根據施工平面總平面設計及各分階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階段性施工重點,保證進度計劃的順利實施為目的,在工程實施前,制定詳細的大型機具使用,進退場計劃,主材及周轉材料生產、加工、堆放、運輸計劃,以及各工種施工隊伍進退場調整計劃。同時,制定以上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嚴格依照執行標準、獎罰條例,實施施工平面的科學、文明管理。

(2)平面管理計劃的確定

施工平面科學管理的關鍵是科學的規劃和周密詳細的具體計劃,在工程進度網絡計劃的基礎上形成主材、機械、勞動力的進退場,垂直運輸、布設網絡計劃,以確保工程進度,充分、均衡的利用平面為目標,制定出合實際情況的平面管理實施計劃。同時將該計劃輸入電腦,進行動態調控管理。

(3)平面管理計劃的實施

根據工程進度計劃的實施調整情況,分階段發布平面管理實施計劃,包含時間計劃表,責任人,執行標準,獎罰標準。計劃執行中,不定期召開調度會,經充分協調,研究后,發布計劃調整書。經理部負責組織階段性的和不定期的檢查監督,確保平面管理計劃的實施。

地下施工階段重點保證項目:場區內外環衛;安全用電;場內道路有序安排使用;

排水系統通暢。

地上施工階段重點保證項目:垂直運輸安全管理;料具置場點有序的調整、管理;

材料,機械進退場,使用的科學調度;施工作業面工人區域化管理。

5.4.2.平面管理辦法

施工平面管理由項目經理總負責,由項目工長、材料部門、機械管理部門、后勤組織部門實施,按平面分片包干管理措施進行管理。

施工現場按照公司CI標準設置"六牌一圖"。即公司質量方針、工程概況、施工進度計劃、文明施工分片包干區、質量管理機械、安全生產責任制、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按照總體規劃要求作好平面布置,主要包括:(1)現場辦公臨建布置,(2)現場食堂、廁所布置,(3)材料堆放場地布置,(4)鋼筋加工場地布置,(5)現場排水、排污布置。

施工現場要加強場容管理,做到整齊、干凈、節約、安全,力求均衡生產。

施工現場切實做到工完場清,施工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時清運,以保持場容的整潔。

施工圍蔽色彩一致,立放整齊,順直。設置專人每日巡視,施工圍蔽因施工原因臨時拆除后要及時恢復,對破壞的施工圍蔽要及時更換。

(1)辦公區

現場臨時辦公室、會議室全部采用集裝箱布置,要求集裝箱擺放整齊,并按公司CI標準進行油漆。

臨建區場地全部用C10混凝土進行硬化,并按要求設置明溝排水,在大門口處設置洗車槽。

圍墻設置高度不低于2.5m,并按公司CI標準進行粉刷。

大門整潔醒目,形象設計有特色,"六牌一圖"齊全完整。

辦公室門口設置綠化地帶。

辦公區公共清潔派專人打掃,各辦公室設輪流清潔值班表,并定期檢查。

施工現場設立衛生醫療點,并設置一定數量的保溫桶和開水供應點。

(2)生活區

1)宿舍

宿舍管理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A)宿舍管理以統一化管理為主,制定詳盡的《宿舍管理條例》,要求每間宿舍排出值勤表,每天打掃衛生,以保證宿舍的清潔。宿舍內不允許私拉私接電線及各種電器。

(B)職工宿舍牢固,安全符合標準。室內保持整潔,并設置生活柜,臥具、用具擺放整齊,換洗衣服干凈、晾掛整齊。

(C)對宿舍要定時消毒,滅蚊蠅、鼠跡、蟑螂措施到位。

2)食堂

施工現場的食堂應符合《食品衛生法》,明亮整潔,設置冷凍、消毒器具,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防蠅設施完好。食堂有衛生許可證,炊事員進行體檢合格

有健康證后方能上崗操作,證件用鋁合金鏡框懸掛。并保證食堂清潔衛生、無雜物、無四害。食堂墻面粉刷清潔,地面鋪貼防滑地磚。

3)廁所

廁所內外要求清潔,墻面鋪貼白瓷磚,地面鋪貼防滑地磚,現場設沖水廁所,糞便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并派專人打掃,以保證廁所衛生、清潔。

(3)材料堆放場地

施工及周轉材料按施工進度計劃分批進場,并依據材料性能分類堆放,標識清楚。

做到分規格碼放整齊,穩固,做到一頭齊、一條線。

施工現場材料保管,將依據材料的性質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曬、防火、防爆、防損壞等措施。

貴重物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及時入庫,專庫專管,加設明顯標志,并建立嚴格的領退料手續。

材料堆放場地設置得力的消防措施,消防設施齊全有效,所有施工人員均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

施工現場臨時存放的施工材料,須經有關部門批準,材料碼放整齊,不得妨礙交通和影響市容。堆放散料時進行圍擋,圍擋高度不得低于0.5m。

(4)鋼筋加工場地

鋼筋加工場地力求原材料堆放場地,鋼筋加工場地、半成品堆放場地布置合理,方便加工,方便堆場。

鋼筋原材料及加工好的半成品必須分類、分規格堆放,并作好標識。

各種鋼筋加工機械前必須按要求懸掛安全操作規程。

鋼筋加工場地必須硬化,要求場地平整無積水,并作好明溝排水排污措施。

嚴格執行鋼筋加工場地領退料手續。

篇3:礦址礦區平面布置對策措施

1)項目選址

選址時,除考慮建設項目經濟性和技術合理性并滿足生產布局和礦區規劃要求外,在安全方面,應重點考慮地質、地形、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影響和煤礦與周邊區域的相互影響。

(1)自然條件

①不得在各類(風景、自然、歷史文物古跡、水源等)保護區、各種(滑坡、泥石泥、溶洞、流砂等)直接危害地段、高放射本底區、采礦陷落(錯動)區、淹沒區、發震斷層區、地震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區、ⅳ級濕陷性黃土區、ⅲ級膨脹土區、地方病高發區和廢棄化學物層上面建設。

②依據地震、洪水、雷擊、地形和地質構造等自然條件資料,結合煤礦生產過程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可靠的對策措施。如設置可靠的防洪排澇設施、按地震烈度要求設防、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不能完全滿足工程建設需要時的補救措施、豎井開拓改為斜井開拓等。

(2)與周邊區域的相互影響。

除環保、消防行政部門管理的范疇外,主要考慮風向和建設項目與周邊區域(特別是周邊生活區、旅游風景區、文物保護區、航空港和重要通訊、輸變電設施和開放型放射工作單位、核電廠、劇毒化學品生產廠等)在危險、危害性方面相互影響的程度,采取位置調整、按國家規定保持安全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等對策措施。

例如,公路、地區架空電力線路或區域排洪溝嚴禁穿越礦區;煤礦有可能對河流、地下水造成污染,應布置在城鎮、居住區和水源地的下游及地勢較低地段。

2)礦區平面布置

在滿足生產工藝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環保要求的同時,主要從風向、安全(防火)距離、交通運輸安全和各類作業、物料的危險、危害性出發,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對策措施。

(1)功能分區

將生產區、輔助生產區(含動力區、貯運區等)、管理區和生活區按功能相對集中分別布置,布置時應考慮生產流程、生產特點和火災爆炸危險性,結合地形、風向等條件,以減少危險、有害因素的交叉影響。管理區、生活區一般應布置在全年或夏季主導風的上風側或全年最小風頻風向的下風側。

輔助生產設施的循環冷卻水塔(池)不宜布置在變配電所、露天生產裝置和鐵路冬季主導風向的上風側和怕受水霧影響設施、全年主導風向的上風側。

(2)礦內運輸和裝卸。礦內運輸和裝卸包括礦內鐵路、道路、輸送機通廊和碼頭運輸和裝卸(含危險品的運輸、裝卸)。應根據工藝流程、貨運量、貨物性質和消防的需要,選用適當運輸和運輸銜接方式,合理組織車流、物流、人流(保持運輸暢通、物流順暢且運距最短、經濟合理,避免迂回和平面交叉運輸、公路與鐵路平交和人車混流等),為保證運輸、裝卸作業安全,應從設計上對礦內的公路和鐵路(包括人行道)的布局、寬度、坡度、轉彎(曲線)半徑、凈空高度、安全界線及安全視線、建筑物與道路間距和裝卸(特別是危險品裝卸)場所、煤場、設備材料倉庫布局等方面采取對策措施。

依據行業、專業標準規定的要求,采取相應運輸、裝卸對策措施。

根據滿足工藝流程的需要和避免危險、有害因素交叉相互影響的原則,布置礦內的生產裝置、物料存放區和必要的運輸、操作、安全、檢修通道。

例如,煤場、矸石山宜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全年或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設置環形通道,保證消防車、急救車順利通過可能出現事故的地點;易燃、易爆品倉儲區域,根據安全需要,設置限制車輛通行或禁止車輛通行的路段;道路凈空高度不得小于5m;礦內鐵路不得穿過易燃、易爆品倉儲區域;主要人流出入口與主要貨流出人口分開布置,運煤車出口、入口宜分開布置;碼頭應設在礦區水源地下游等;危險品倉庫等機動車輛頻繁出入的設施,應布置在礦區邊緣或礦區外,并設獨立圍墻;采用架空電力線路進出礦區的總變配電所,應布置在礦區邊緣等。

(3)強噪聲源、振動源的布置。

①地面主要噪聲源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1990)、《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一1985)、《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等的要求,噪聲源應遠離礦內外要求安靜的區域,宜相對集中、低位布置;高噪聲廠房與低噪聲廠房應分開布置,其周圍宜布置對噪聲非敏感設施(如輔助車間、倉庫、堆場等)和較高大、朝向有利于隔聲的建(構)筑物作為緩沖帶;交通干線應與管理區、生活區保持適當距離。

②強振動源(包括提升設備等生產裝置和火車、重型汽車道路等)應與管理、生活區和對其敏感的作業區之間,按功能需要和儀器、設備的允許振動速度要求保持防防振距離。(4)建筑物自然通風及采光。為了滿足采光和自然通風的需要,地面建筑物的采光應符合《工業企業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1991)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l—20**)的要求,建筑物(特別是熱加工和散發有害介質的建筑物)的朝向應根據當地緯度和夏季主導風向確定(一般夏季主導風向與建筑物長軸線垂直或夾角應大于45度)。半封閉建筑物的開口方向,面向全年主導風向,其開口方向與主導風向的夾角不宜大于45度)。在丘陵、盆地和山區,則應綜合考慮地形、緯度和風向來確定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的間距應滿足采光、通風和消防要求。

(5)其他要求。依據《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1993)、《廠礦道路設計規范》(gbj22—1987)等行業規范規范的要求,應采取的其他相應的平面布置對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