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野外作業單位冬季安全五防規定

野外作業單位冬季安全五防規定

2024-07-23 閱讀 8327

天干物燥,風力大,氣候寒冷是冬季的氣候特點,尤其是到了數九寒天,天寒地凍,寒風刺骨,人們在野外作業時縮手縮腳,其環境惡劣程度更是讓人難以想象。

這個季節要想實現安全生產,做好全年安全生產收官工作,筆者認為,作為地質勘探單位,冬季安全須在“五防”管理和監管上下功夫。

一是防火:在施工前,組織專人進入林區熟悉作業環境,并根據森林防火隔離帶,標識火災逃生通道,明確防火重點地區,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二是防凍:生產單位及時為職工宿舍購置煤、煙筒、火爐等取暖器材和燃料,預防雪災影響職工的正常取暖和生活。

三是防雪災:堅持每天收集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安排好煤炭、糧食、蔬菜采購工作,在雪災來臨之后,至少要保證有一個月的后勤儲備。

四是防煤氣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要求職工經常性敲打煙筒,保持煙筒通暢,夜間封好火爐,宿舍留有天窗。

五是防風:要求在風力達到六級以上,所有施工單位應組織職工進行停工,有序撤離施工現場,確保人員安全。

另外,由于種種因素,項目結束時往往到春節來臨之前。受節日影響,作業人員往往表現得心不在焉、不安心工作、急于回家過節。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單位結合節日慰問開展安全檢查,提前安排好職工過節后勤工作,提前給職工尤其是臨工訂購回家車票,解除職工后顧之憂,做好單位機動車輛維護保養工作,確保項目收尾時的安全運輸工作。

篇2:野外鉆探施工機組人身安全傷害應急預案

摘?要:地質勘探行業野外作業高度流動、分散,工作條件、作業環境艱苦、危害性太+安全生產工作十分特殊。作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加上各種機械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專業特有工種多、情況復雜多變,對現場施工人員的傷害事故較多。通過對野外勘探生產施工過程巾的調查研究,指山上見場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對傷害的種類、分布的地點及影響的范圍、造成的后果進行分析。提出組建應急機構,進行事故處理以及臆急演練等相關應急方案。關鍵詞:預案;危險分析;傷害;事故處理;?在野外鉆探生產施工過程中.作業環境較為惡劣.影響其安全生產的因素復雜多變,不論是何種性質的鉆探施工,所使用的機械沒備和器具都基本差不多,只是規格型號的差別。其主要包括鉆機、泥漿泵、鉆塔、柴油機、電動機、附屬設備及工、器具。對現場施工人員的傷害事故比較多。主要的傷害有物體打擊、機具傷害、高空墜落、觸電等。事故原因比較復雜.既有機械設備及器具方面的原因,又有作業環境方面的因素,還有人的不安全行為等方面的因素。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施工現場野外鉆探機組傷害的應急預案。1?指導思想和法律依據1.1指導思想施工期問的傷害應急防范工作是鉆探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現場一旦發生傷害事故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而且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為預防施工現場傷害事故的發生。要以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管理方針,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事故傷害基礎知識和救援知識,增強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1.2法律依據《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應急預案基本任務①立即搶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②控制危險源。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檢查,測定施工危險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防止事故繼續擴展。③消除危險后果,做好現場恢復。④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險程度。3?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巾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同主席令第60號):《貴州省安全生產條例》;《貴州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仟追究暫行規定》;4?施工現場的危險分布及風險評估4.1施工現場危險源分布因為施工機組多為單機作業,危險源分析較為簡單,多分布在各施工現場、作業區域范圍內。4.2施工現場危險源分析經過大量的傷害事故測查分析,總結歸納,發現施工現場以下四處為鉆探施工過程中發生傷害最多的地方。①鉆臺。鉆臺是鉆井施工的主要部分,它圍繞著鉆機構成。是完成施工的主要區域,一個完整的鉆井施工工序包括(常見事故):搬家安裝(碰、擠、壓);上、下鉆具(碰、擠、砸);拉錨頭(絞卷、碰);移開鉆具(碰、擠、壓);下套管、固井(碰、擠);井架上作業(高空墜落)等。作業特點是機械設備及工、器具較多、作業過程復雜、參加人員多.所以鉆臺是鉆井的傷害事故的高發區。②后場房。主要有泥漿泵、動力機、配電裝置等設備,易發生滑倒碰傷、觸電、高壓管爆裂事故發牛比較高。③泥漿池區。豐要有振動篩、除砂器、立式泥漿泵等,也可能發生傷害事故。主要有發生滑倒扭傷、觸電事故發生。④其他。電、氣焊燙傷等。4.3危險評估(風險分析)把事故可能性分為五級:作業中沒聽說過、不太可能的、可能發生的、有多次發生可能、普遍周,日都有;把事故嚴重性分對人的傷害:可忽略的、輕微的、主要的、個體死亡、多人死亡;對物的損害:可忽略的、輕微的、局部的、區域性的、災難性的。下面是用來評價傷害事故風險的風險評價矩陣表(表1)。表一?風險評價矩陣表Table?1?Risk?evaluation?matri*?table人??物?A、作業中B、不太C、可能D、有多次E普遍周沒聽說過可能的發生的發生可能/日都有1可忽略的可忽略的○○○○○2輕微的輕微的○○○△△3主要的局部的○○△**4個體死亡區域性的○△***5多人死亡災難性的△△***○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對鉆井四處余額高發區進行風險評估(表2)。表2?風險評價表Table?2?Risk?evaluation?matri*?table發生部位?傷害形式?后果?可能性?風險度鉆臺搬家安裝(碰擠壓)3E高風險后場房上、下鉆具(碰大車)4C高風險泥漿池(拉飛提引器)4C高風險其他拉鋪頭(絞卷碰)3C中風險移開鉆具(碰擠)3C中風險下套管、周井(碰擠砸)3C中風險井架上作業(高空墜落)4C高風險滑跌、碰傷2D中風險滑倒碰傷2C低風險觸電3C中風險高壓管爆裂3C中風險滑倒扭傷2C低風險觸電3C中風險電焊燙傷2B低風險注:后果*可能性=風險度由上而的風險評價表可知鉆井風險主要在鉆臺上,高風險的傷害有四種:搬家安裝、上、下鉆具、井架上作業。所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重點在鉆臺施工的七個工序。4.4傷害應急預案的特點及影響范圍根據現場施工相對獨立特的點,傷害多發生在場內,發生的事故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復雜性和后果影響易猝變、激化放大的特點。傷害事故頻率高,后果嚴重,但對周邊影響范圍不大。后果嚴重——普通是輕傷以上的傷害事故,碰、擠、壓事故經常發生。在鉆井施工中的碰天車、拉飛吊環(提引器、水腦袋)等可能造成死亡事故;影響范圍不大——除碰天車、拉飛吊環(提引器、水腦袋)等事故影響范圍較廣,其他的大多事故的影響范圍較小,輕傷事故發生較多.沒必要全隊停工.只需要施工機組進行停工、整改。但必須遵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5?應急預案組織機構施工機組一般不會很大,人員構成也相對簡單,所以應急預案機構不需太復雜。應急機構由機長,副機長,技術員、班長、副班長、泥漿工、維修工、材料員組成。5.1?領導小組包括機長、副機長、技術員、班長。判斷是否可能或已經發生重大傷害事故,是否要求應急服務機構幫助,并實施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估事故的可能發展的方向,以預測事故的發展過程:指導危險設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運行.并與現場事件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的人員配合,指揮現場人員撤離。5.2搶救小組指現場人員。①評估事故的規模.決定需要內部或外部應急機構支援:②建立應急步驟以確保人員的安全和減少設施和財產的損失;③安排受傷人員;④在現場主要管理人員到來之前代理其職責;⑤如有必要,應給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6?救援裝備及通信聯絡方式6.1救援裝備急救箱一保證醫藥器材的完整性,用完物品及時補充;保證藥品的使用日期,過期藥品不能使川。與臨近施工機組保持良好聯系,若有短缺物品,臨近鉆井施工.機組應及時提供。若因不提供或提供不及時導致事態擴大,臨近鉆井施工機組負責人要受相應的處罰。6.2報告、通訊、聯絡發生傷害事故后,發現事故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根據實際情況撥打事故搶救電話“120"或“119,并派人在道路附近迎接救援的車輛。同時組織緊急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北亡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具體的聯絡方式有手機、電話;并保證通信工具的有效性,待命性;發生重大傷害事故,應及時報告。發生傷害事故后,應第一時間報告機長;機長把事故情況,快速報告隊主要負責人及安檢機構,隊根據現場發生事故的大小,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決定上報的層次。7?事故處理7.1逃生、報警與疏散傷害事故發生后,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有必要逃生與疏散。按報警步驟,將事故或緊急情況迅速通知給所有有關人員。發生影響范圍不大與影響時間不長的傷害事故,可以等物體穩定與不可能發生危害自己的二次事故時上前急救,現場沒有非作業人員可以不必疏散;一_日發生碰天車、拉飛提引器(提環、水腦袋)等影響范圍大與影響時間長的傷害事故,應立即離開逃生。在確保事故不會波及白身、物體穩定時,再采取措施或上前營救。7.2處理、急救與搜索在事態穩定后、應立即采取措施,來保證事故不會繼續擴大或發生二次事故。應充分考慮復雜危險設施各個部分的關系,這樣當事故一旦發生時或有必要時.可將危險設施停止運行。例如:發生絞卷事故,應快速切斷動力源;搬東西時砸腳,立即把重物搬開。機組員工一般系統學習急救知識,在發生大量流血事故時,首要包扎止血,再考慮進一步措施;發生骨折事故,應固定傷害處;有呼吸困難發生,進行人工呼吸;其他事故也應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清點人數,看有沒有失蹤人員。一旦發現人員不齊,先報告,再進行初步搜索。應注意,發現失蹤人員有大件物品壓住,應讓其躺在原處,待有經驗人員來清除雜物和實施急救。8?應急演練進行傷害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是必要的,通過演練可以驗證事故應急預案的合理性,發現與實際不符合的情況,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應注意以下事項:①在演練過程中,應讓熟悉機械設施的現場人員、有關的安全管理人員一起參與;②一旦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完成以后,應向所有職工以及外部應急服務機構公布;③施工機組以外人員,如隊應急負責人、政府安全監督管理人員也可作為觀察員監督整個演練過程;④每一次演練后,應核對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的內容是否都被檢查,找出不足項、整改項和改進項.檢查主要包括下列內容:在事故期間通信系統是否運作;人員是否安全撤離;應急服務機構能否及時參與事敞搶救:能否有效控制事故進一步擴大。9?預案管理與改進預案是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性交件,在演練及事故發生后要分析原因,按“四不放過”的原則查處事故,針對暴露出的缺陷,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要不斷地更新、完善,及時對預案進行評審并改進預案。

篇3:野外動火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為了規范公司動火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確動火作業的安全要求、動火作業安全標準、《動火安全作業證》的管理等內容,防范動火作業中的安全事故,根據動火作業安全法的標準,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范。

1.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高處、進入受限空間等進行動火作業,還應執行《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高處作業安全規范》。

2.工段長在接到任務時,要問清楚作業項目、地點及作業環境安全情況,并及時制定作業安全防范措施,當面向工作人員交代清楚。

2.外出作業必須兩人以上,其中要有一名監護人,要準備好8kg滅火器一個以上。

3.到達作業場所后,作業人員要認真檢查和分析工作當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如發現其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不能預想到和控制其發生后果的嚴重性時,要及時向安全員或工段長匯報。

4.動火區域與可燃物間的距離要達到10米以上,10米以下禁止動火。工作車輛與動火點間的距離要達到10米以上,10米以下禁止動火。風向和可燃物與動火作業點方向一致時禁止動火。

5.動火期間距動火點30m內不得排放各類可燃氣體;距動火點15m內不得排放各類可燃液體;不得在動火點10m范圍內及用火點下方同時進行可燃溶劑清洗或噴漆等作業。

6.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動火作業前應清除動火現場及周圍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措施,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

7.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焊、氣焊、手持電動工具等動火工器具本質安全程度,保證安全可靠,不準帶病使用。

8.電焊機應放在通風、干燥處、放置平穩。

9.電焊機、焊接、電源線以及各個接頭部位要聯結可靠、絕緣良好、不得有裸露、不得浸泡在水里,應保持干燥;接線端頭不得外露,應用絕緣布包扎好。

10.電焊機回路線不準搭在設備上或接地網上,必須就近搭在焊件上。

11.電焊機與電焊鉗件導線長度不得超過30M,如有特殊需要時,也不得超過50M長。導線有受潮、斷股現象應立即更換。

12.電焊線通過道路時,必須架高或穿入防護管內。

13.焊機工作場地保持干燥、通風良好。移動電焊機,應切換電源,不得用拖拉電纜的方法移動電焊機。

14.手持電動工具手持部位應有可靠絕緣措施,電源線絕緣良好,保持干燥、無裸露。

15.使用氣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與乙炔氣瓶必須符合公司《各類氣瓶管理規定》相關要求。

16.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17.電焊工必須按規定穿著工作服和使用防護用品(包括絕熱手套、絕緣膠靴、面罩)。

18.檢查焊接面罩、防護眼鏡應無漏光、破損。

19.認真檢查氣帶、氣瓶、割槍有無漏氣、老化、連接是否可靠等現象,要認真檢查氧氣表、乙炔表是否完好,指針失靈禁止使用。

20.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確需動火作業時,應升級管理。

21.焊接地線時,地線要與焊接點最近處搭鐵。下雨、下雪天停止外出動火作業。

22.在動火作業過程中中,生產系統如有緊急或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動火作業,待情況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動火作業

23.動火點附近如有陰井、地溝、水封等應進行檢查、分析,并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24.高空進行動火作業,如下部有可燃物、空洞、陰井、地溝、水封等,應檢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25.在道路沿線(25米以內)的動火作業,遇裝有化學危險物品的車輛通過或停留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

26.動火作業完畢,應清理現場,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