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隧道安全監理制度
一、瓦斯監測
采用方法
試驗室分析:從坑道中取空氣試樣,送試驗室用氣體分析器、氣相色譜儀進行成分分析。這種方法測定精度高,但需要時間長。
現場檢查:用攜帶式儀器在現場直接測定空氣中某一種氣體或幾種氣體的深度。
瓦斯遙測:用自動化遙測或監測系統遠距離、定點、長期連續、自動記錄顯示其瓦斯濃度。如果某氣體超過規定時,可報警或自動斷電。
隧道施工中的瓦斯監測
監理工程師應要求并監督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專職的瓦斯監測管理機構和瓦斯監測系統,定期檢查,以確保施工安全
瓦斯允許深度標準
綜合《煤礦安全生產規程》和《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則》(TB1040.1--2003)規定,瓦斯允許濃度標準采用下列標準
部位總回風巷道(平導)工作面風流工作面回風流風扇及開關地點附近
CH允許濃度(%)<0.75<1.0<1.0<0.5
(3)建立遙控自動化系統與人工現監測相結合的”雙保險”監測制度
遙控自動化監測系統由洞口監測中心(配置主控計算機)和洞內控制分站以及洞內各工作面、各巷道、塌方空洞、巷道轉角等處的瓦斯濃度探頭、風速探頭、自動報警器、遠程斷電儀組成。通過各種探頭,洞口的監測中心能隨時了解洞內各處瓦斯濃度和風速情況,如有超標立即報警并通過斷電器關閉洞內電器電源。
僅設置自動監控系統是不夠的,探頭不可能太靠近開挖面(放炮時會損壞),所以配合人工檢查,實行“一炮三檢”,即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進行人工檢查制度。
二、施工通風
監理工程師應高度重視瓦斯隧道的防爆工,除了諸如火源不得進洞,采用防爆機械等措施外,防爆的關鍵在于施工通風。通風有兩個目的,一是沖淡和稀釋瓦斯;二是防止瓦斯在角隅和洞項滯留。前者主要與風量有關,而后者則與風速有關。
監理工程師應經常性地檢查和督促施工單位加強對隧道通風系統和有害氣體監測體系的管理
施工通風原則
采用壓入式或巷道式機械通風,嚴重、有突出危險的工區必須采用巷道式通風。
風機的能力應滿足全工區通風的需要;局部扇的能力應滿足局部的獨頭巷道通風需要。
風機分機和主機的通風應達到下列目的:
1)洞內工作人員最多時能保證每人每分鐘有4立方米新鮮空氣供應。
2)洞內各開挖面同時放炮,應能保證在30MIN內通風完畢,使炮煙濃度稀釋到規定要求。
3)施工通風的風量應能保證洞內各部位的瓦斯濃度不超過規定濃度
4)施工通風系統應能每天24小時不停地連續運轉,在正常運轉時,洞內各部位的風速不應小于最小允許風速
5)每個工區的局扇應有一定數量的備用量,局扇應安裝風電閉鎖裝置,通風管應具備阻燃和抗靜電性能
防止瓦斯局部聚積措施
監理工程師在巡視過程中,應時刻警示施工單位,對在巷道的轉角處、斷面形狀突變處、較大的超挖或坍方處、洞室內以及洞壁的不平齊部位,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的瓦斯聚積隱患,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使巷道壁面盡量平整,達到通風氣流順暢。
及時噴混凝土封堵煤(巖)壁面的裂隙和殘存的炮眼,減少瓦斯滲入巷道。
向瓦斯聚積部位送風驅散瓦斯,一般采用:用高壓風管引出高壓風驅散局部積聚的瓦斯,增設康達型風管驅散瓦斯,用氣動局扇驅散瓦斯,用壓氣引射器驅散瓦斯。
三、施工機械與供配電
施工機械及電氣設備
以電力為動力的有軌運輸及與其配套的施工機械、進入隧道的施工機械及電氣設備,應具有防爆或隔爆性能。監理工程師以上要求施工單位加強此類機具的管理,要求機具外表應有明顯的隔爆檢驗認可標記;對于普通常用的非隔爆機電設備,則一律嚴格禁止進入瓦斯隧道內安裝使用。
2供配電要求
審查施工單位臨時用電計劃和方案時,監理工程師應注意下列內容應滿足要求,
電源:瓦斯隧道施工用電設備應設有兩條回路,當一電源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一路仍能擔負隧道施工用電的全部負荷。也可建設自備發電站作為備用電源。
電壓:高壓不大于1000V。電壓波動范圍:高壓為額定值的正負5%,低壓為額定值的正負10%。
照明供電:為保證正常工作照明及險情時人員的安全撤出和險情處理,采用單獨照明系統,除常規保護外,設高靈敏度可調漏電保護裝置,保證防爆要求和人身安全。
供電系統的“三專”、“兩閉鎖”:瓦斯隧道內供電系統,做到“三專”、“兩閉鎖”,保證施工安全。“三專”即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供電線路;“兩閉鎖”即瓦斯濃度超標時與供電的閉鎖、局部通風與供電的閉鎖。
其他安全措施:洞外電力變壓器由RW4-10跌落式熔斷器作常規保護;洞內開關柜對電纜作漏電時的斷電保護;洞內移動式變電站為中性不接地礦用變壓器,設有高靈敏度漏電保護,并實施“瓦電”、“風電”閉鎖;所有供電裝置均為中性不接地供電,能將漏電電流限制為最小引燃電流,消除跨步電壓及雜散電流;設置獨立的接地保護網,所有機電設備外殼與保護網用軟銅線連接;為防止洞外雜散電流經鋼軌進入洞內,洞口位置的鋼軌連接處設置絕緣接頭,并將洞外軌端接地。
篇2:瓦斯隧道測風制度
1、瓦檢員應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對隧道風量進行測定,數據要準確,分析要詳細,測風報表要及時送交有關部門審閱。
2、在每月召開的安全辦公會議上,要把隧道通風提到議事日程上,加以分析和總結。
3、每年要編制"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計劃,并按計劃進行實施。
4、每月應組織一次"一通三防"的安全檢查,對通風系統和防災、抗災能力分析和總結。
5、測風各種圖紙、報表、數據齊全,上報及時。
6、通風儀器、儀表要認真進行保管、維修、保養、定期校正,定期進行經過有資質的單位的檢定。
7、測風員要經過專門的培訓。
篇3: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范范本
?瓦斯隧道
1?瓦斯隧道在施工前,必須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其主要內容包括預防瓦斯突出、噴出的措施和揭煤方法。
2?瓦斯隧道施工前應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瓦斯知識和防瓦斯危害的安全教育。
3?瓦斯隧道的施工單位應建立救護隊伍。救護裝備和救護車輛不得用于救護以外的其他工作。
4?隧道內非瓦斯工區和低瓦斯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可使用非防爆型,其行走機械嚴禁駛入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高瓦斯工區和瓦斯突出工區的電氣設備與作業機械必須使用防爆型。
5?瓦斯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洞口必須設置經專業培訓的專職瓦斯監測人員,每60min檢測一次。
2?檢測瓦斯用的儀器必須定期進行調試、校驗,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凡經大修的儀器,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3?瓦斯濃度檢測地點及范圍:
1)每個斷面應檢查拱頂和兩側拱腳,墻腳各距坑道周邊20cm處;
2)開挖面風流及爆破地點附近20m內的風流和局部坍塌處;
3)局部風機前后10m內的風流中;
4)電動機及其開關20m以內的風流中。
6?瓦斯隧道施工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開挖工作面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電鉆鉆孔;當瓦斯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施工,撤出工作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2?電動機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3?當瓦斯積聚體積大于0.5m3,濃度大于2%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4?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的允許值而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復電開動機器,使用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的掘進工作面,只準人工復電。
5?回風巷或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時,應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6?低瓦斯工區洞內任意處瓦斯濃度超過0.5%時,應加強通風監測。
7?爆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爆破制”。
2?瓦斯工區爆破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
3?瓦斯工區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嚴禁使用半秒、秒級電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
4?洞內爆破時,人員應撤至洞外。當隧道太長時,單線必須撤至300m以外,雙線上半斷面必須撤至400m以外,雙線全斷面必須撤至500m以外。
5?炮孔的裝藥及填塞:
1)炮孔深度不得小于0.60m,相鄰炮孔間距不得小于0.4m。
2)在煤層爆破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孔深度的1/2。
3)在巖層中爆破時:當炮孔深度在0.9m及以下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1/2;孔深在0.9m以上時,裝藥長度不得超過孔深的2/3。
4)炮孔堵塞材料可用水炮泥或不燃性、可塑性的松散材料(黏土或黏土與砂子的混合物等)。使用水炮泥時,其后部必須用不小于0.15m的炮泥將炮孔填滿堵嚴,無填塞或填塞長度不足的炮孔嚴禁爆破。
5)裝藥前應清除炮孔內的煤(巖)粉。
6)嚴禁反向裝藥。
6?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裝藥爆破:
1)裝藥和爆破前,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時;
2)爆破地點20m內堆放的機具設備、石碴、材料等堵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
3)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散等情況時。
7?爆破母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爆破母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嚴禁使用裸線和鋁芯線。
2)爆破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必須相互扭緊并懸掛,不得與軌道、金屬管、鋼絲繩、刮板運輸機等導電體接觸。爆破母線與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坑道的兩側。當必需掛在同一側時,爆破母線應掛在電纜的下方,并保持0.3m以上的懸掛距離。
3)嚴禁用軌道、金屬管、大地等作回路。
4)爆破前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8?瓦斯隧道通風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通風設施應保持完好。調節、遷移、拆除通風設施的工作,應由通風管理人員擔任。
2?瓦斯隧道通風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制訂處理措施:
1)主要風機停轉;
2)通風系統遭受破壞;
3)推進開挖面停風;
4)打開封閉區。
3?洞內供風量應通過計算確定,且每人每分鐘不得少于4m3。
4?瓦斯隧道的主風機應有兩條獨立的供電線路。
5?臨時停工地段不宜停風,停風時應切斷電源,設置柵欄與警告牌,人員不得進入。
9?瓦斯隧道照明與電氣信號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照明用電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瓦斯隧道不應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應大于110V;
2)輸電線路不得使用裸線和絕緣不良的導線;
3)嚴重瓦斯隧道和煤與瓦斯突出隧道照明電器應使用防爆型,開關應設在進風道或洞口。
2?礦燈充電房應離洞口50m以外。
3?瓦斯隧道內的電氣信號,除信號集中閉塞外,應能同時發聲和發光。
4?豎井、斜井主要井口絞車的信號裝置應直接接在供電線路上,不應分接其他負荷。
5?隧道內的電話線路嚴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10?瓦斯隧道的防火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施工必須制定防火措施。
2?洞內嚴禁產生高溫和發生火花的作業。洞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噴燈焊等作業;確需用焊時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3?在有自然傾向的煤層中施工時,必須事先制訂專項的安全措施,預防煤層自燃。
洞內嚴禁使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和休息室,暖風道、壓入式通風的風洞必須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應至少裝設兩道防火門。
4?洞內發生火災時,應根據火災的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狀況,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
5?當洞內火災不能直接撲滅時,必須封閉火區,直到經過取樣分析,確認火區已經熄滅后方可啟封。啟封火區應逐段恢復通風。當測出風流中含一氧化碳或有其他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送風,并重新封閉火區。
啟封火區和火區初期恢復通風的工作必須由專業的救護隊負責進行,火區內風流所經過的巷道內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
啟封火區完畢后3d內,每班由救護隊員檢查通風工作,并測定水溫、氣溫和空氣成分,確認火區完全熄滅,通風等情況良好,方可恢復施工。
11?瓦斯隧道的救護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隧道應備有急救和搶救設備,并指定專人保管,經常保持其良好狀態,急救和搶救設備不得挪作他用。
2?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區應配備救護隊,在事故發生時非救護隊成員不得進洞搶救。
3?救護隊必須在統一指揮下開展搶救工作,嚴禁個人單獨行動。
4?事故處理救護基地,應設在安全區附近新鮮風流中的安全地帶。
12?揭煤防突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參加揭煤施工人員必須佩戴自救器;
2?有瓦斯突出的煤層揭煤,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撤到洞外;
3?應加強通風管理,開挖面應有足夠新鮮空氣;
4?石門揭煤當瓦斯壓力為0.6~1.0Mpa時,可采用振動爆破法;
5?揭煤前應清除洞口和通風機房周圍50m范圍內一切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