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立柱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等。
2、專職安全員必須經常檢查班組作業現場的安全生產狀況和工人的安全意識、安全行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上報有關領導。
3、所有上崗人員必須保證身體健康方可上崗,凡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恐高癥、嚴重貧血病和嚴重關節炎等其他不適合高處作業的人員,禁止上崗;患有感冒、發燒等易引起頭暈的疾病,在康復前,禁止帶病上崗。
4.所有人員進入施工作業區,必須將安全帽、保險繩、防滑鞋等防護用品佩戴齊全。嚴禁酒后上崗和疲勞作業。
5.高處作業的腳踏板應用堅實的鋼拉板或木板鋪滿,不得留有空隙或探頭板,腳踏板上的油污、泥沙等應及時清除,防止滑倒。平臺嚴禁超載,平臺架體應保持平穩。
6.高處作業操作平臺的臨邊應設置防護欄桿,防護欄桿的高度不低于1.5m,水平橫擋的間距不大于0.35m,強度滿足安全要求。平臺下部分應配備足夠強度的防落網。
7.在高空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工具袋,上下傳遞物件時禁止拋擲,防止各種工具、零件等物料墜落傷人。在高處進行電焊作業時,嚴禁電焊人員將焊條頭隨手亂扔。
8.高處作業臨時配電線路按規范架(敷)設整齊;架空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高空作業現場按要求使用標準化配電箱,箱內應安裝漏電保護器,下班切斷電源,鎖好電閘箱并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9.橋梁主塔(墩)塔身高于30m時,應在其頂端裝設防撞信號燈,主塔還應采取防雷措施,設置可靠的防雷電裝置。高處作業上下應設置聯系信號或通信裝置,并指定專人負責。
10.高處進行模板安裝和拆除作業時,作業面及操作平臺下方需設置隔離墻,不得有人員逗留、走動和歇息。拆除平臺與模板時,地面應劃有安全區域,并設置安全圍護,有專人進行監護,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拆下的模板、腳手架等部(桿)件的碼放應碼放整齊。
11.工地專職安全員每日對墩身模板的內外工作平臺、支架和塔吊的爬梯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各焊接點的牢固情況,和安全防護網的完整性。
12.在風速超過5級時,停止使用塔吊,同時作業人員須從高墩作業平臺撤離。
篇2:立柱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配合立柱模板施工的起重機必須同時滿足起重負載和起重高度兩個要求;起重機械作業面的地基(特別是汽車吊支腿下方的地基),必須經過驗收,地基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進行施工。
2高處起重吊裝作業時,應設統一的起重指揮,起重指揮和其它作業人員應在腳手架臨邊防護范圍內進行作業。
3起重機作業必須遵守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起重吊裝“十不吊”規范;當履帶式起重機必須帶立柱鋼模行走時,立柱鋼模必須設溜繩控制平穩不晃動,立柱鋼模起吊高度離地面不得大于50cm、起重機此時的負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70%,而且必須緩慢行走,嚴禁起重機長距離帶載行走或在有坡度的路面上行走。
4嚴禁起重機械操作人員采用關閉(電腦)或拆卸起重機安全控制裝置的方法進行超極限吊裝作業。
5立柱鋼模的拆模,應先使立柱鋼模與立柱混凝土結構脫離,再采用起重機配合吊運,不得在鋼模與立柱結構未完全脫離的情況下,采用起重機硬拔。
6立柱鋼模應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并用墊木墊平墊穩,不得傾斜。
篇3:立柱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立柱腳手架應采用雙排腳手架,各層作業通道應能四周貫通,作業通道內側應設有臨邊防護,并應遵守本規程第十四章和現行規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的要求。
2立柱腳手架的搭設高度,應能滿足作業人員最高點施工的安全防護要求。
3采用豎向焊接鋼筋時,應遵守鋼筋電渣壓力焊機相關操作規程。焊接時,動火部位應配置滅火器材,辦妥動火審批手續,采取防火措施并設專人監護。
4當鋼筋進入立柱腳手架內須臨時拆除腳手架臨邊防護時,應辦理審批手續,并做好相應防護措施,當鋼筋就位后,應立即恢復腳手架的防護設施。
5進行立柱箍筋綁扎作業時,應事先在各層作業通道與立柱豎向鋼筋之間同步設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木板應滿鋪并可靠固定。在無防護設施的特殊情況下進行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掛好保險鉤。
6定型的立柱大模板,應有吊車配合拼裝。
7必須用纜風繩穩固高聳的立柱模板,纜風繩禁止設置在各類通道上,纜風繩接近地面端的3m高度范圍內,應設符合相關要求的反光標識。
8操作人員從立柱上口進入模板內部作業的,應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進入立柱模板前必須系好保險繩,并設專人監護。高溫季節應及時采取防暑降溫的措施,勤更換人員,確保操作者的安全。
9澆注混凝土使用的振動機應采用長軟軸的,并配備合格的末級開關電箱。禁止振動機連電源導線進入鋼模。立柱鋼模內,必須使用安全電壓。
10立柱腳手架的外側,應采用密目網、踢腳板進行防護隔離,涉及交通道的立柱施工,其腳手架上應增設防護屏對交通道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