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體系措施
1安全管理目標:無安全事故,做到“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人員安全,施工影響區域安全”。
2總承包方自進入施工現場后,即承擔保障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員安全的責任,直至工程竣工。
3根據政府有關法規規定,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訂保證安全生產的工地規章制度。
3.1安全技術交底制:根據安全措施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各級管理人員需要親自逐級進行書面交底。安全技術交底必須由各施工隊或分包方簽字認可。
3.2班前檢查制:專業責任工程師和區域責任工程師必須督促與檢查專業分包方對安全防護措施是否進行了檢查。
3.3大中型機械設備安裝實行驗收制:凡不經驗收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使用中的大型設備下班后必須拉閘斷電,并將專用閘箱上鎖保護。
3.4周一安全活動制:項目經理部每周一要組織全體工人進行安全教育,對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對本周的安全重點和注意事項做必要的交底,使廣大工人能心中有數,從意識上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3.5定期檢查與隱患整改制:經理部每周要組織一次安全生產檢查,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必須制定措施,定時間,定人員整改并作好安全隱患整改消項記錄。
3.6管理人員和特殊作業人員實行年審制:每周由項目部統一組織進行,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安全考核,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違章指揮。
3.7實行安全生產獎罰制度與事故報告制。
3.8危急情況停工制:一旦出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險情,要立即停工,同時即刻報告公司,及時采取措施排除險情。
3.9持證上崗制:特殊工種必須持有上崗操作證,嚴禁無證上崗。
4現場成立安全生產領導機構,現場擬設2名專職安全員和6名保安人員。以上人員都應經過培訓和考核,獲得相應的證書并具有較豐富的經驗,以負責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保護和防止事故發生。工地安全員有權發布指令并采取保護措施以防止事故發生。
5在合同簽訂后,總承包方將本工程的詳細安全計劃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批同意,并在隨后的工作中貫徹執行該計劃。根據工程進展的實際情況分別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安全計劃及安全實施細則。
5.1周邊居民通行防護安全計劃。
5.2塔吊安裝安全計劃。
5.3腳手架搭設安全計劃。
5.4高空作業安全計劃。
5.5施工臨電使用安全計劃。
5.6其他施工機具使用安全計劃。
6制訂現場臨時用電方案,對所有用電項目做到有計算、有安全措施。現場設專職電工,非電工嚴禁接電。所有電路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7現場機械人員必須持合格有效證書上崗,機械應保證良好的操作狀態,任何危及安全的隱患排除并經檢查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嚴禁機械帶隱患使用和運行。新工人必須進行入場教育。
8全部工程所需支撐部分及腳手架、起重機械使用等均應經過設計計算,保證必要的安全系數,并經安全、技術部門驗收后方可使用。此項工作應在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進行,以留有充足時間不致影響工程進度。
9針對惡劣天氣可能帶來的危害,制訂并督促落實安全措施。
10勞務承包方及各分包方勞務人員隊伍,設立專職安全員,負責本方人員施工中安全措施的執行。該安全員應出席各種安全會議,傳達各項安全要求,并有權力停止本方任何危及安全的行為。任何分包方必須服從并得到總包單位的安全管理。安全處罰對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均有效。
11現場醒目位置及危險區域(如樓梯口、施工洞口、出入口)設置各項安全標志、標牌、宣傳品等,提醒施工人員注意安全。平時作好日常安全檢查工作。
篇2:成本管理體系預防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消除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發生,促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對潛在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所采取的預防措施。
3、職責
3.1體系負責人負責領導本公司預防措施工作,并對全公司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負責。
3.2成本部是預防措施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對預防措施的實施和效果進行跟蹤和驗證。
3.3各部門和單位具體負責識別潛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實施。
4、工作程序
4.1預防措施的控制原則
4.1.1對潛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制定預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發生。
4.1.2預防措施控制的關鍵是樹立以預防為主的思想,提高預防的意識和能力,并形成全員參與的氛圍。
4.1.3預防措施控制的重點是分析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制定消除這些原因所需的預防措施。
4.1.4所制定的預防措施必須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必須權?風險,利益和成本,確保預防措施是適宜的。
4.2確定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及其原因
4.2.1潛在不符合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兩個方面;潛在的成本事件見《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
4.2.2對潛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和各有關部門及單位必須加以識別,及早控制。
4.2.3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信息來源包括影響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記錄和資料有:
a)社會經濟狀況及行業經濟狀況的分析;
b)媒體對自然災害和疫情的預報;
c)生產現場危險源辯識;
d)對顧客和供方情況的分析;
e)市場分析報告;
f)成本發生過程的記錄;
g)內部審核結果的輸出;
h)管理評審的輸出;
i)數據分析的輸出;
j)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不限于此)
4.2.4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可利用上述信息來識別、發現、確定和分析并消除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
4.2.5對重大的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應由體系負責人或總經理親自主持分析原因,并做出改善資源條件、改變過程和方法配置控制手段等成本管理體系的重大決策。
4.2.6分析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方法可以是:
a)散發調查表或問卷調查;
b)召開專題或專業分析會、研討會;
c)課題研究;
d)頭腦風暴法;
e)風險分析;
f)專業機構的研究;
g)因果圖;
h)風險分析。
(不限于此)
4.3評價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4.4預防措施的制定
4.4.1成本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報體系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4.4.2制定預防措施的一般要求:
a)針對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來制定;
b)制定時應根據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優先順序;
c)必要時應考慮吸收有關方面的專家參加;
d)研究潛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發展趨勢;
e)防止發生成本事件和不符合;
f)確定相關責任部門和活動接口;
g)對較長時間的預防措施應安排實施計劃或時間表。
4.5預防措施的實施
4.5.1預防措施應由成本部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實施,重大問題由體系負責人進行協調,確保措施實施的有效性。
4.5.2成本部負責對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和結果進行跟蹤和驗證,評價預防措施的完成情況及結果所達到預期要求的有效性,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4.5.3預防措施的實施完成后由成本部提出《預防措施完成情況報告》,經體系負責人批準后,報總經理,作為管理評審輸入的一部分。
4.5.4對富有成效的預防措施,可導致有關文件的永久性更改,應由文件的歸口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按《文件控制程序》進行更改。對實施效果不明顯的預防措施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4.6由預防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應由成本部和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保持。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6、記錄
6.1《預防措施表》
篇3:成本管理體系糾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為消除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發生,促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對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所采取的糾正措施。
3、職責
3.1體系負責人負責領導本公司糾正措施工作,并對全公司糾正措施的實施效果負責。
3.2成本部是糾正措施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對糾正措施的實施和效果進行跟蹤和驗證。
3.3各責任部門和單位負責對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并實施。
4、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的控制原則
4.1.1對本公司出現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體系的不符合,責任部門和單位必須制定糾正措施。
4.1.2糾正措施控制的重點是分析事件和不符合產生的原因,并針對原因制定消除這些原因的糾正措施。
4.1.3所制定的糾正措施必須與所遇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影響程度相適應。必須權衡風險、利益和成本,確保糾正措施是適宜的。
4.1.4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糾正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4.2評審不符合
4.2.1各部門和單位應注意不斷識別和發現不符合,確定不符合的信息來源,并通過成本管理體系各過程輸出的各種信息,來識別、確定和評審不符合。
4.2.2糾正措施的信息來源有:
a)不符合報告(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體系不符合);
b)內部審核報告;
c)核算的結果;
d)管理評審的輸出;
e)數據分析的結果;
f)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結果。
(不限于此)
4.3確定不符合的原因
4.3.1對已識別和確認的事件和不符合,責任部門和單位應組織調查分析產生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并確定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做好記錄,對重大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應由體系負責人或成本部組織進行調查和分析。
4.3.2調查和分析原因的方法可以是:
a)散發調查表;
b)召開專題分析會、成本分析會;
c)課題研究;
d)頭腦風暴法;
e)因果圖。
(不限于此)
4.4評價確保事件和不符合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4.5糾正措施的制定
4.5.1在確定事件和不符合原因的基礎上,由責任部門和單位制定糾正措施,報體系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4.5.2制定糾正措施的一般要求:
a)針對不符合的原因制定;
b)研究不符合能否再發生
c)確定相關責任部門、單位和活動接口;
d)方向明確,方法得當;
e)按規定的時限完成。
4.6糾正措施的實施
4.6.1糾正措施由責任部門和單位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實施,并確保按規定的時限完成。
4.6.2糾正措施在實施過程中遇有問題時,應由成本部組織協調,重大問題應由體系負責人進行協調。
4.6.3成本部負責對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和結果進行跟蹤和驗證,評價其有效性,并做好相應記錄。
4.6.4內部審核中的糾正措施的實施,按《內部審核控制程序》執行。
4.7糾正措施的評審
4.7.1糾正措施的實施完成后,責任部門和單位應提出書面總結,經成本部或體系負責人組織評審、認可后報總經理,作為管理評審輸入的一部分。
4.7.2對富有成效的糾正措施,可能導致有關文件的永久性更改,應由文件的歸口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按《文件控制程序》進行更改。對效果不明顯的糾正措施應進一步分析和改進。
4.8糾正措施的匯總分析
成本部對全年所有的糾正措施,年底前全面匯總一次,并計算出全年糾正措施完成情況相對數(%),報總經理,作為管理評審輸入的一部分。
4.9由糾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記錄,成本部和責任部門/單位應予保持。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管理評審的規定》
6、記錄
6.1《糾正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