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報警中心管理作業規程制度

報警中心管理作業規程制度

2024-07-23 閱讀 6951

1.目的

規范報警中心的日常工作管理,確保報警中心設施設備的有效運行和業主生命財產的安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報警中心。

3.職責

3.1保安部分管經理助理負責對報警中心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抽查。

3.2保安隊長(安保部經理)負責對報警中心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3.3報警中心班長具體負責報警中心的管理。

4.作業規程

4.1報警員的崗位要求

4.1.1未經保安部經理、管理處主任、保安隊長(安保部經理)的同意或陪同,應謝絕任何無關人員進入報警中心參觀、閑聊,并做好相關記錄。

4.1.2當班人員不可因私占用通信電話,不做與本職無關的事情。

4.1.3報警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專業知識的培訓;應熟悉設施設備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在轄區的分布情況,掌握獨立操作的技能。

4.1.4未經保安部授權或同意,不可擅自修改、替換、設置各報警系統內原有的數據和程序,不可向外泄漏相關情況,不準擅自開關運行正常的報警設備。

4.1.5當班人員在當班時,應始終保持警惕性,密切關注操作臺的動態畫面、靜態(聲光)信號,嚴格按程序處理警情。

4.1.6當班人員應保持室內空氣清潔、設施設備無塵、物品擺放整潔、溫(濕)度符合要求、入室需換拖鞋;不準帶入與工作無關的任何物品。

4.1.7當班人員應及時做好當日值班記錄,記錄內容包括交接班、處警方式、設備運行、故障及維修情況等方面。

4.1.8報警中心的監控錄像應保存7天以上,以便備查。

4.2設備的操作與檢查

4.2.1報警員要熟練掌握消、監控設備的工作性能及分布位置。

4.2.2備好、管好、維護好報警中心的備用電源,確保轄區停電期間報警設施設備能正常運行。

4.2.3報警員應嚴格按程序對報警設備進行操作,并密切關注報警設備的運行情況

具體包括:

a)電壓是否符合工作要求,電源插頭是否接觸不良;

b)監視屏畫面是否清晰,攝像探頭的角度是否準確,錄制的畫面是否清晰;

c)紅外報警裝置能否正常運行;

d)戶內報警器能否正常工作;

e)消控設備能否正常運行;

f)對講機是否收發正常。

4.2.4在設備運行期間發現不正常現象或故障,報警員應立即向班長報告,經檢查、判斷后做出處理決定。

4.3報警的處理

4.3.1戶內報警

報警發生應做到:

a)當主機發出報警信號時,報警員應立即查看報警位置,確認報警類型;

b)立即用對講機向轄區保安員發出指令。報警員發指令時,應口齒清楚,語言簡練,報警內容和具體位置要連呼三遍。如對講機受到干擾,一方送話或接受不靈,應迅速改用電話聯系;

c)保安員接警后應立即趕赴報警區域進行處理,并把情況反饋到報警中心。事后,報警員和保安員應做好相關的記錄。

4.3.2周界報警

報警發生應做到:

a)當主機發出報警信號時,報警員應仔細查看報警區域圖像;

b)辨別警情內容,如系行人誤入防區的可及時復位;如發現行跡可疑之

人翻墻進入轄區的,應立即用對講機通知保安員:講清具體的位置、嫌疑人員的體貌特征,由保安員前往制止或抓捕;

c)對無電視監控系統的周界報警,應參照本規程4.3.1內容執行;

d)::若同一防區出現多次誤報警,保安隊長(安保部經理)、報警員應及時向保安部匯報,并及時將信息反饋到維修中心或安裝單位進行報修;

e)報警員如發現周界報警系統在24小時內無報警現象時,應立即通知轄區保安隊(安保部)進行測試,并將測試結果向報警中心進行反饋;

f)報警員應作詳細的警情處置記錄。

4.3.3電視監控

有不正常情況發生應做到:

a)報警員通過監視屏進行動態觀察時,如發現出入口、車庫(停車場)、大堂、電梯、樓層有異常情況或可疑人員,應立即用對講機通知保安員:講清具體的位置,嫌疑人的體貌特征,由保安員前往查處;

b)通過監視屏進行跟蹤監視,及時給保安員提供準確的信息;

c)作好相關的記錄。

&n

bsp;4.3.4火災報警

報警發生應做到:

a)當主機發出火警訊號時,應立即用對講機通知保安員前往檢查并講清火警的具體位置,如系誤報,應及時復位;如經常發生誤報應及時向保安部報告,并把信息反饋到維修中心或安裝單位進行報修;

b)如確認是火警:

--立即向有關領導進行報告;

--根據火情的大小及現場最高負責人的指令,啟動消防水泵、排煙閥、送風閥,關閉分區防火門,啟用消防廣播;

--通過監視屏對火警現場進行監控,為義務消防員的撲救和疏散工作提供準確信息;并監控有否異常情況和可疑人員;

--檢查是否有電梯困人現象;

--堅守崗位,做好一切應急準備工作,等待指令。

c)對火警的處置過程進行記錄。

4.4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

4.4.1報警員負責做好報警設施設備的日常清潔保養工作。

4.4.2維修中心負責每周對住戶和報警中心之間的聯網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記錄。

4.4.3維修中心負責每周對周界報警系統的探測器、攝像機、紅外燈、支架的牢固度進行檢查與除塵,同時測試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并做好相關記錄。

4.4.4保安隊根據實際情況,(配合)做好報警監視區域障礙物的清除工作,并做好記錄。

4.4.5維修中心負責每季度對戶內報警系統進行檢查,測試探測器、門磁等的工作狀態;對備用電源(UPS)的充放電情況進行一次測試。檢查與測試,應做好記錄。

4.4.6如遇臺風、暴雨、冰雹,維修中心應在惡劣天氣過后,對周界報警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與測試,保證報警設施設備始終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4.4.7報警員應按報警設備的要求,做好防塵、防潮、防高溫的工作,正確使用空調機,保證設備的運行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條件。

4.4.8報警中心應禁止的行為

有下列現象與行為報警中心應禁止:

a)禁止吸煙,以防煙霧侵蝕電子元件;

b)禁止把監控電腦、備用電源、錄像機、電話機挪作它用;

c)禁止帶入、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d)操作臺上禁止擺放與工作無關的物品。

5.記錄

5.1《報警中心值班記錄表》

5.2《報警中心報警情況記錄表》

5.3《報警中心來訪人員登記表》

5.4《報警中心監控錄像帶使用情況登記表》

6.相關支持文件

6.1《保安員培訓實施作業規程》

6.2《保安員交接班管理作業規程》

6.3《保安員行為規范管理作業規程》

6.4《突發事件處理作業規程》

篇2: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規范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以下簡稱報警器)的管理,確保報警器時刻處于完好備用和報警可信的狀態,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生產區域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的管理。

注:可燃氣體:指甲類氣體或甲、乙A類可燃液體氣化后形成的可燃氣體。

有毒氣體: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通過肢體接觸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健康的氣體。常見的有:二氧化氮、硫化氫、苯、氰化氫、氨、氯氣、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光氣(碳酰氯)等。

釋放源:?指可釋放能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或有毒氣體的位置或地點。

檢(探)測器:指由傳感器和轉換器組成,將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濃度轉換為電信號的電子單元。

指示報警設備:指接受檢(探)測器的輸出信號,發出指示、報警、控制信號的電子部件。

檢測范圍:指檢(探)測器在試驗條件下能夠檢測出被測氣體的濃度范圍

報警設定值:指報警器預先設定的報警濃度值。

響應時間:指在試驗條件下,從檢(探)測器接觸被測氣體達到穩定指示值的時間。通常,達到穩定指示值90%的時間作為響應時間;恢復到穩定指示值10%的時間作為恢復時間。

安裝高度:指檢(探)測器檢測口到制定參照物的垂直距離。

爆炸下限:指可燃氣體爆炸下限濃度(V%)值。

爆炸上限:指可燃氣體爆炸上限濃度(V%)值。

最高容許濃度:指工作地點、在一個工作日內、任何時間均不應超過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

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指一個工作日內,任何一次接觸不得超過的15分鐘時間加權平均的容許接觸水平。

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指以時間為權數規定的8小時工作日的平均容許接觸水平。

直接致害濃度:指環境中空氣污染物濃度達到某種危險水平,如可致命或永久損害健康,或使人立即喪失逃生能力。

3.職責

3.1生產部負責生產裝置設置報警器的施工及投運前的檢查驗收工作;負責報警器年(季)度檢測、技改計劃的審核;負責報警器運行狀況和檢修質量的監督檢查;負責報警器運行指標(投運率、完好率和準確率)的考核。

3.2安全部負責對報警器設計、安裝、投用、管理、維修及現場使用工作的監督檢查。

3.3采供部負責報警器的采購工作,動力分廠配合采供部負責報警器的選型。

3.4動力分廠負責固定式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的日常維護、檢修工作,并建立健全檔案資料。

3.5焦化分廠、甲醇分廠必須保證崗位操作人員懂得報警器的性能、原理,并會操作使用;負責報警器運行記錄,確??扇加卸練怏w檢測報警器的正常運行。

4.工作程序

4.1凡新建、改建、擴建的化工生產裝置及貯運系統,存在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意外泄漏可能的區域,必須按照《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三同時”原則和設計規范的要求配備報警器。

4.2報警器屬于生產安全設施,實行公司、分廠、工區、班組四級管理,報警器的日常檢查、維護、檢修、停用、拆除與報廢工作需嚴格遵守《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4.3選型要求

4.3.1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必須選用國家指定機構及授權檢驗單位的計量器具制造認證,防爆性能認證和消防認證。

4.3.2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必須經國家制定機構及授權檢驗單位的計量器具制造認證;防爆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還須經國家指定機構及授權檢驗單位的防爆性能認證。

4.3.3對機械性損壞、雨水和風沙等侵害有防護措施;有防電磁干擾功能,避免信號失真。

4.4安裝規范

4.4.1設置的地點、數量、安裝方式應遵守《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50493-2009)等現行標準規范,保障生產安全需求。

4.4.2既屬可燃氣體又屬有毒氣體,只設有毒氣體報警器。

4.4.3可燃氣體與有毒氣體同時存在的場所,應同時設置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

4.4.4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的場所,宜采用固定式報警器;當不具備設置固定式的條件時,應配備便攜式檢測報警器。

4.4.5已知空氣中有毒氣體濃度經常或者持續超過報警限制的特殊場所,可不設立固定式有毒氣體檢測報警點。如因工作需要進入作業場所,有關人員應配備便攜式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及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

4.5運行維護

4.5.1生產部每年制定報警器檢測計劃,并實施;每月對報警器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納入各分廠月度績效考核。

4.5.2安全部每季度對報警器進行一次檢查,分廠、工區每月對區域內的報警器每月進行一次檢查,同時填寫《氣體泄漏報警系統專項檢查表》。

4.5.3生產崗位人員負責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的運行數據記錄工作,數據異常及時記錄填寫《固定式氣體報警儀巡查記錄表》,并向上級匯報。

4.5.4儀控人員每班對所轄區域報警器進行一次巡檢,發現故障及時處理,確保報警器運行正常;檢修維護報警器時,填寫《儀控檢修維護工作票》。

4.6檔案管理

4.6.1檢測報警器的原始資料及時存檔,包括名稱、型號、傳感器類型及壽命,主要技術指標以及出廠和安裝時間及安裝位置等。

4.6.2檢測報警器的運行記錄、標定記錄、維護記錄和計量檢定資料等及時存檔。

4.7報廢更新

4.7.1任何人不得擅自停用報警器,必須停用時需按相關程序審批,報安全部備案。

4.7.2在報警器臨時停用狀態下,生產單位應按照本規定4.4.4和4.4.5要求,配備便攜式檢測報警器,確定檢測頻率做好相關記錄,制定相關應急措施并嚴格執行。

4.7.3探測器的傳感器應按說明書規定的使用壽命或無法正確標定時應及時更換。

4.7.4由于使用不當或者惡劣環境的影響,確認檢測報警器損壞不能修復時,需要及時報廢更新。

4.8在報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單位和個人,按公司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5.相關文件

《石油化工企業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50493-2009

《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3-2009

《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6.相關記錄

《氣體泄漏報警系統專項檢查表》、《固定式氣體報警儀巡查記錄表》、《儀控檢修維護工作票》

7.分發范圍

生產部特檢職能級以上人員、安全部主管級以上人員;供應主管級以上人員;焦化分廠、甲醇分廠及動力分廠主管級以上人員、安全員、安全考核員、生產系統各班長TSD

篇3:可燃有毒性氣體檢測報警器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應用可燃性氣體檢測報警器(以下簡稱報警器)監視生產現場可燃性氣體泄漏和積聚狀況,是預防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必須納入制度管理。

第二條?必須加強報警器的使用和管理,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達到100%。

第三條?選擇報警器應具備條件

1、功能、結構、性能和質量應符合國家法令的要求。

2、取得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頒發和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

3、取得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部門發放的防爆合格證,并達到安裝現場所要求的防爆等級。

4、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反應靈敏、便于維修、保證備品備件的供應。

5、受其它氣體的干擾小,受溫度、濕度影響小。

6、在國家標準頒布后,嚴格執行國家標準。

第四條?凡新建、擴建、改建的生產裝置及貯運系統等有可燃性氣體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須按著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原則配備報警器。引進項目和國內配套項目也要按照這一原則配備報警器。

第五條?報警器設置的地點、數量、方式應參照國內外同類裝置,設備的配備情況,依據生產經驗和裝置實際情況執行。

第六條?報警器安裝場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可能泄漏的可燃性氣體的密度。

2、室外安裝應考慮主導風向等環境因素。

3、雨水及有毒氣體對檢測原件的影響。

第七條?報警器校驗用標準氣體,校驗儀器、校驗方法及校驗人員應征得所在地市級計量部門的書面許可。

第八條?報警器實行公司、車間、班組三級管理,專業管理以儀表車間為主,安全科、生產技術科、設備科等職能部門共同負責。

第九條?儀表車間要認真制訂以下有關記錄:

1、報警器管理、檢查、報廢、更新、拆除、停用、臨時停用和驗收記錄。

2、強制定期檢驗和標定記錄。

3、維護保養和檢修記錄。

4、有關人員的培訓記。

第十條?各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

1、儀表車間負責組織現有生產裝置新增報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驗收檢查,負責報警器年(季)度檢修,技改計劃的制訂和審核,負責報警器運行狀況和維護,檢修質量的檢查,負責報警器運行指標(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評比,負責正常業務范圍內的其它工作。

2、安全科、儀表車間參加增設報警器的審查和投用前驗收檢查,負責排除、停用、臨時停用的審查和備案,負責對報警器的投用、管理、維修工作的監督。并且負責新裝置報警器的選型、設置方案工作。

3、儀表車間應指定班組,指定專人負責報警器的維護、校驗工作,健全檔案資料。

4、生產車間的操作人員必須懂得報警器的性能、原理、并會操作使用。

第十一條?公司要加強報警器有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實技術力量和維修人員,完善必要的標定手段。

第十二條?公司根據本制度制訂實施細則,并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范圍。

第十三條?在報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視其情節按公司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儀器選型及要求

1、明確檢測目的,選擇儀器類別簡而言之,有害氣體的檢測有兩個目的,第一是測爆,第二是測毒。所謂測爆是檢測危險場所可燃氣含量,超標報警,以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測毒是檢測危險場所有毒氣體含量,超標報警,以避免工作人員中毒。測爆的范圍是0~100%LEL,測毒的范圍是0~幾十(或幾百)ppm,兩者相差很大。危險場所有害氣體有三種情況,第一、無毒(或低毒)可燃,第二、不燃有毒,第三、可燃有毒。前兩種情況容易確定,第一測爆,第二測毒,第三種情況如果有人員暴露測毒,如無人員暴露可測爆。測爆選擇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測毒選擇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

2、明確檢測用途選擇儀器種類(便攜式或固定式)生產或貯存崗位長期運行的泄漏檢測選用固定式檢測報警儀;其他象檢修檢測、應急檢測、進入檢測和巡回檢測等選用便攜式(或袖珍式)儀器。儀器型號包含了生產廠家、功能指標和檢測原理三項主要內容。

3、明確檢測對象,擇優選擇儀器型號選擇儀器型號時要考慮以下幾點原則:

①生產廠家講誠信、信譽好、生產的質量有保證,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具有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CMC生產許可證,具有消防、防爆合格證。

②選擇的型號產品功能指標要符合標準的要求。

③儀器的檢測原理要適應檢測對象和檢測環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