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安全防護措施
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和級別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gg開放的基本條件。施工中應嚴格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職工安全防護措施,確保職工生產安全。
一、施工現場
1、施工現場應有利于生產,方便職工生活,符合防洪、防火、具備文明生產,文明施工的條件。
2、施工現場的臨時設施,必須避開泥沼、懸崖、陡坡等危險區域,選在水文、地質良好的地段。施工現場內的各種運輸道路、生產生活房屋、材料堆放,以及動力通訊線路和其它臨時工程,應按照有關安全的規定制定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圖。
3、按時發放勞保用品,現場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等安全防護用品。
4、施工現場應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5、生產生活房屋應按防火規定保持必需的安全凈距,一般情況下活動板房不小于7m,鐵皮房不小于5m,臨時鍋爐房、配電室、廚房等間距不小于15m。
6、工地上較高的建(構)筑物,臨時設施及重要庫房,均應架設避雷裝置。
二、臨時用電
1、臨時用電設施如接線、改線、新裝儀器、拆除電纜等必須由專業電工操作。
2、電工必須配備安全帶、絕緣鞋、絕緣手套等安全防護用品。電工使用工具必須安全有效,手鉗、螺絲刀等用具必須絕緣,絕緣套一旦出現破損不得使用。
3、所有配電,用電開關箱用電開關箱,五芯電纜均采用推薦產品。所有電氣機械,電氣設備,均采用保護接零,專用“PE”保護接線與現場接地裝置可靠連接。接地裝置現場不少于三組接地電阻不大于4?。保護接零“PE”線面積總箱至分箱不少于10mm2,分箱至設備不少于2.5mm2,銅芯線多股絕緣線。
4、施工現場用電系統采用“TN-S”達到三級配電兩級保護的安全要求,總配電箱沒有符合要求的漏電保護器動作電流150mA/S,設備開關箱裝置設動作電流小于30mA/S,設備開關箱裝設動作電流小于30mA/S保安器。
三、起重吊裝
1.進行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高處作業系好安全帶,嚴禁酒后作業。
2.做好班前安全技術交底,詳細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順序,并告訴所有參加作業人員,明了自己的作業內容及安全區域,專人監督安全生產,非作業人員嚴禁進入作業區域。
3.檢查索具,工具符合安全技術要求,統一指揮信號,劃分安全區域,專人監督安全生產,非作業人員嚴禁進入作業區域。
4.作業時,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按設備性能,起重大小,多少進行試吊,確定吊點中心,保證平衡起吊就位,嚴禁超重吊裝,對不明重量物體應查清重量并向有關指揮人員匯報批準方準按預定方案作業。
5.起吊時,吊臂下和吊件吊及吊臂的回轉范圍內嚴禁無關人員停留或通過。上下交叉作業時,中間必須設置防護隔離措施。
6.多吊點吊裝時,必須防止吊件受力不均勻遭受破壞。應根據吊裝工藝及吊裝措施進行吊裝。
7.起吊時,吊件上禁止放置或懸掛零星物件。
8.吊裝期間遇有大風、大雪、大雨禁止進行吊裝工作,夜間施工時,必須有足夠的照明。
9.嚴禁將重物長時間懸吊空中,當作業中休息或離開應將吊物落到地面。
10.當施工現場有多臺吊裝設備同時作業時應制定防碰撞措施。
四、電焊機使用
1、焊機必須有完整的防護外殼,一、二次接線柱應有保護罩。
2、現場使用的電焊機應設置可防雨、防潮、防曬的機棚,并備有消防用品。
3、應注意,初;次級線。不可接錯,輸入電壓必須符合電焊機的銘牌規定,嚴禁接觸初級線路的帶電部分。
4、焊接時,焊接和配合人員必須采取防觸電,高空墜落和火災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5、高空焊接、切割或臨邊操作時,必須掛好安全帶,下方采取防火措施,并有專人監護。
6、接地線不得接在管道和建筑物金屬構件上,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
7、雨天不得露天焊接,在潮濕地帶作業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鋪有絕緣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絕緣膠鞋。
8、作業后,清理場地,滅絕火種,切斷電源,鎖好配電箱,消除焊料余熱后,方可離開。
五、攪拌機安全
1、作業場地在有良好排水條件,機械近旁應有水源、機棚內應有良好的通風,采光及防雨、防砸措施(頂部用竹架板封閉),地面無積水。
2、攪拌機長期停放或使用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時,應將輪胎卸下妥善保管,輪軸端部應做好清潔和防銹工作。
3、進料時,嚴禁將頭或手伸入料筒與機架之間察看或探摸進料情況,運轉中不得用手或工具等伸入攪拌筒內扒料、出料。
4、作業中如發現有故障,不能繼續運轉進,應立即切斷電源,將攪拌筒內的混泥土,清除干凈后進行檢修,料斗內有隱患,工作人員須進入料筒內維修時,控制箱應斷電,掛檢修牌、標明,此刻正在檢修,并有專人在外監控,以防他人誤開電源。
5、定期檢查料斗鋼絲繩和傳動部分的使用情況,料斗鋼絲繩起次、斷股、超標,應及時停機,更換后、實施作業。
六、鋼筋加工機械
1、送料工作臺應和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臺的長度可根據加工材料長度決定。
2、機械未達到正常轉速時,不得切斷。切料時必須使用切刀的中下部位,緊握鋼筋,對準刃口迅速送刀。
3、不得剪切直徑及強度超過機械銘牌規定的鋼筋。一次切斷多根鋼筋時,總截面積應在規定范圍。
4、切斷短料時手和切刀之間的距離應保持150毫米以上,400毫米的鋼筋,不允許送入切斷機斷料。
5、運轉中,嚴禁用手直接清除切刀附近的斷頭和雜物,鋼筋擺動周圍和切刀附近,非操作人員不得停留。
七、高處作業
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在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在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稱為高處作業。
1、進行高處作業時,應注意以下的要求:
1)凡參加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醫生體檢合格,方可進行高處作業。對患有精神病、癲癇病、高血壓、視力和聽力嚴重障礙的人員,一律不準從事高處作業。
2)登高架設作業(如架子工、塔式起重機安裝拆除工等)人員必須進行專門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核發的《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證》,方準上崗作業。
3)凡參加高處作業人員,應在開工前進行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
4)參加高處作業人員應按規定要求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帶,衣著符合高處作業要求,穿軟底鞋,不穿帶釘易滑鞋,并要認真做到“十不準”:一不準違章作業;二不準工作前和工作時間內喝酒;三不準在不安全的位置上休息;四不準隨意往下面扔東西;五嚴重睡眠不足不準進行高處作業;六不準打賭斗氣;七不準亂動機械、消防及危險用品用具;八不準違反規定要求使用安全用品、用具;九不準在高處作業區域追逐打鬧;十不準隨意拆卸、損壞安全用品、用具及設施。
5)高處作業人員隨身攜帶的工具應裝袋精心保管,較大的工具應放好、放牢,施工區域的物料要放在安全不影響通行的地方,必要時要捆好。
6)施工人員要堅持每天下班前清掃制度,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7)吊裝施工危險區域,應設圍欄和警告標志,禁止行人通過和在起吊物件下逗留。
8)夜間高處作業必須配備充足的照明。
9)必須認真執行國電公司有關安全設施標準化的規定,并要與施工進度保持同步。如果不能與進度同步再好的安全設施也無濟于事。
10)盡量避免立體交叉作業,立體交叉作業要有相應的安全防護隔離措施,無措施嚴禁同時進行施工。
11)高處作業前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作業中發現安全設施有缺陷和隱患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
12)在高處吊裝施工時,密切注意、掌握季節氣候變化,遇有暴雨,6級及以上大風,大霧等惡劣氣候,應停止露天作業,并做好吊裝構件、機械等穩固工作。
13)盛夏做好防暑降溫,冬季做好防凍、防寒、防滑工作。
14)高處作業必須有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懸空高處作業所用的索具、吊籠、吊籃、平臺等設備設施均需經過技術鑒定或檢驗后方可使用。無可靠的防護措施絕不能施工。特別在特定的,較難采取防護措施的施工項目,更要創造條件保證安全防護措施的可靠性。在特殊施工環境安全帶沒有地方掛,這時更需要想辦法使防護用品有處掛,并要安全可靠。
15)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必須堆放平穩,不可置放在臨邊或洞口附近,對作業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必須隨時清掃干凈。拆卸下的物料、剩余材料和廢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及時運走,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各施工作業場所內凡有可能墜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以防跌落傷人。
16)實現現場交接班制度,前班工作人員要向后班工作人員交待清楚有關事項,防止盲目作業發生事故。
2、防護措施我部有關高處作業的施工項目有:高邊坡防護施工、塔機吊裝、梁板吊裝等,施工中應注意以下防護:
1、進入施工現場的任何人員必須按標準佩戴好安全帽。
2、凡在高處作業或懸空作業,必須系掛好符合標準和作業要求的安全帶。
3、高處作業點的下方必須設掛安全網,凡無外腳手架做為防護的施工,必須在第一層或離地高度4m處設一道固定安全網。
4、懸空作業的防護進行構件吊裝、鋼筋綁扎及砼澆筑等懸空作業時,所用的索懸腳手板、吊盤、吊籠、平臺等設備及工具,應為經過試驗鑒定的合格品。本工程主要的懸空作業為鋼筋綁扎,綁扎鋼筋時,注意不能在鋼筋骨架上站立或攀登上下。
5、交叉作業的防護施工現場支模、拆模、拆腳手架上下不同層次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交叉作業,上下立體式交叉作業極易造成墜物傷人,因此,上下不同層次之間,首先在前后、左右方向必須有一段橫向的安全隔離距離,此距離應該大于可能的墜落半徑。如果不能達到此安全隔離距離,就應該設備能防止墜落物傷害下方人員的防護層,即主要張拉安全網,要根據負載高度來選擇平網的寬度,安全網上所有的繩節或節點,必須固定。
6、作業警示、監護在高處作業范圍以及高處落物的傷害范圍須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并設專人進行安全監護,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范圍和落物傷人。
八、邊通車,邊施工路段
1、在半封閉施工路段的兩端應豎立顯示正在施工的警示標志。標志應鮮明、醒目。標志與施工路段的距離。
2、安全指揮人員必須著裝反光背心,佩戴安全帽。
3、通車路段的路面應經常清掃干凈,防止車輛碾飛土石傷人或雨后泥濘影響交通。
4、半幅通車路段,在車輛出(入)前方應設置指示方向和減速慢行標志及強制減速帶。同時在施工作業區的兩端設置明顯的路欄。晚間要在路欄上加設施工標志燈。半幅施工區與行車道之間設置紅白相間的隔離墩燈隔離設施。
篇2:一般缺氧作業要求安全防護措施
1作業前
1.1當從事具有缺氧危險的所有作業時,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作業開始前,必須準確測定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并記錄下列各項:
a.測定日期;
b.測定時間;
c.測定地點;
d.測定方法和儀器;
e.測定時的現場條件
f.測定次數;
g.測定結果。
在準確測定氧氣濃度前,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1.2根據測定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并記錄所采取措施的要點及效果。
2作業中
在作業進行中應監測作業環境空氣中氧氣濃度的變化并隨時采取必要措施。在氧氣濃度可能發生變化的作業中應保持必要的測定次數或連續監測。
3主要防護措施
3.1監測人員必須裝備準確可靠的分析儀器,并且應定期標定、維護。
3.2在已確定為缺氧環境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使該環境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在作業過程中始終保持在18%以上。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3.3對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
3.4當存在因缺氧而墜落的危險時,作業人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并在適當位置可靠地安裝必要的安全繩網設備。
3.5在每次作業前,必須仔細檢查呼吸器具和安全帶。發現異常應立即修補或更換,嚴禁勉強使用。
3.6在作業人員進入缺氧環境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3.7在存在缺氧危險的環境作業時,必須安排監護人員,密切監視作業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3.8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3.9當發現缺氧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3.10如果作業現場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
3.11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缺氧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做好標志。
3.12在存在缺氧危險的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梯子、繩纜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3.13發生缺氧危險時,作業人員和搶救人員必須立即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3.14對已患缺氧癥的作業人員應立即給予急救和醫療處理。
篇3:鑄造業機械制造加工業安全防護措施
鑄造業、機械制造加工業安全防護措施得當,可以減少或者杜絕職業病的發生,主要應該注意以下七點:
一是廠房車間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防止各工序、工種之間的職業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鑄造工序中的熔煉爐應放在室外或遠離人員集中的場所;鉚工和電焊、噴漆涂裝工序應分開布置等。
二是鑄造應選用低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減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業;清砂應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裝大功率的通風除塵系統,實行噴霧濕式作業,以降低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防塵口罩。
三是對熱處理和金屬熔煉過程中產生化學毒物的設備,要采取密閉措施或安裝局部通風排毒裝置;對某些淬火、電鍍及噴漆涂裝或使用膠粘劑等易產生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場所,應制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設置警示標識,有關作業人員作業時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四是要做好鑄造、鍛造中的氣錘、空壓機,機械加工中的打磨、拋光、沖壓、剪板、切割等高強度噪聲設備的治理。對高強度噪聲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聲措施,并設置隔聲屏蔽;對空氣動力性噪聲源應在進氣或排氣口采取消聲處理措施;對集中控制室和崗位操作室應采取隔聲和吸聲處理措施;作業人員進入噪聲強度超過85dB(A)的工作場所,應佩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
五是對鉚接、鍛壓機、型砂搗固機、落砂、清砂等振動設備,應對設備采取減振措施或對作業人員實行輪換操作。
六是對產生高頻、微波等射頻輻射的設備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離磁場和屏蔽電場;對微波在工作地點的輻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兩種屏蔽方法進行屏蔽。此外還可采取距離隔離防護措施,對作業人員采取時間防護措施等。
七是要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對鑄造、鍛造、熱處理等高溫作業人員,要從工程技術、職業衛生保健、勞動組織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與控制熱源、供應防暑降溫飲料、輪換作業,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設置空調等一系列綜合性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