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坍塌安全技術管理措施

防坍塌安全技術管理措施

2024-07-23 閱讀 1498

為預防坍塌事故發生,保證施工安全,依據《建筑法》和《安全生產法》對施工企業提出的有關要求,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坍塌是指施工基坑(槽)坍塌、邊坡坍塌、基礎樁壁坍塌、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及施工現場臨時建筑(包括施工圍墻)倒塌等。

1、土方開挖編制施工方案,制定防護措施,經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后,方可作業。土方開挖時,應對相鄰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況進行觀測。

2、施工單位應編制深基坑(槽)、高切坡、樁基和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撐系統等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審查。

深基坑(槽)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m的基坑(槽)、或深度未超過5m但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巖質邊坡超過30m、或土質邊坡超過15m的邊坡。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撐系統是指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撐系統。

3、應作好施工區域內臨時排水系統規劃,臨時排水不得破壞相鄰建(構)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邊坡。在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可能發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時,應由設計單位確定排水方案。場地周圍出現地表水匯流、排瀉或地下水管滲漏時,施工單位應組織排水,對基坑采取保護措施。開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時,應合理選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或找坡作業。

5、施工單位應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內造成邊坡塌方或土體破壞。基坑(槽)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和安裝工程施工,基坑(槽)開挖或回填應連續進行。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坑(槽)壁的穩定情況。

6、模板作業時,施工單位對模板支撐宜采用鋼支撐材料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和立柱應牢固拉接,行成整體。

7、樓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具或其他物料時,應嚴格控制數量、重量,防止超載。堆放數量較多時,應進行荷載計算,并對樓面、屋面進行加固。

8、臨時建筑外側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應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圍墻墻體上方或緊靠施工圍墻架設廣告或宣傳標牌。施工圍墻外側應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貨物等的警示。

9、施工現場使用的組裝式活動房屋應有產品合格證。在組裝后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簽字后,方能使用。對搭設在空曠地帶的活動房應采取防風、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0、雨期施工,施工單位應對施工現場的排水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保證排水暢通。在傍山、沿河地區施工時,應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

11、深基坑特別是穩定性差的土質邊坡、順向坡,施工方案應充分考慮雨季施工等誘發因素,提出預案措施。

篇2:地鐵施工防止隧道土體坍塌措施

地鐵施工防止隧道土體坍塌的措施

本標段隧道穿過粉土、細砂層、中砂層,易產生蠕動現象,開挖后自穩能力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施工難度較大。為此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掌子面超前預注漿加固地層及掌子面噴射混凝土等施工方法進行開挖施工,防止土體坍塌事故。一旦發現有土體坍塌征兆,采用如下措施。

1采用人工配風鎬開挖施工,減少對土體的擾動。

2洞內配備足夠的裝土草袋,木料、型鋼,一旦發現掌子面坍塌,立即封堵支頂,并噴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插打壓漿管壓漿防止坍塌和減少地面沉降。

3開挖過程中,為防止拱頂和邊墻處土體坍塌,采用插板封堵。

4開挖過程中,對掌子面砂石層噴射混凝土封閉。

5開挖支護力求快速,開挖進尺控制在0.5~0.75米,初期支護快速成環,盡早封閉。

篇3:住宅組團防墜落防坍塌措施

住宅建筑組團防墜落、防坍塌措施

(1)按安全操作規程規定,支搭完善的防護裝置。護身欄應保持超過操作面1m高。作好"四口"防護。

架木搭設后,應由安全員會同工長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除架子工外,其它操作人員不準自行搭設或更改架木。

基礎及外線工程施工時,開挖坑槽邊1m內不準堆重物或行駛重車。夜間應保證場地照明,坑槽邊應設置警示紅燈。基礎處理時,對加深挖土部分,應作好槽壁支護。

(2)機電設備、塔吊等必須由專職人員操作,按規定作好維修保養。機電設備、塔吊等均應作好接零線防護,并應作好防雨、防潮、防雷工作。

(3)現場用火嚴格執行申請和看火手續。易燃物品與雜物應及時清理和妥善保管。消防信道隨時保持暢通。消火栓周圍3m內不準堆存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