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事故傷害及預防措施
1.什么是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物、構筑物、堆置物、土石方、搭設的腳手架體等,由于底部支撐強度不夠,失穩跨塌造成的事故。
常見的坍塌事故有:各種土石方護坡坍塌;建筑物樓面超過額定荷載造成房屋坍塌;結構混凝土施工時由于模板支撐不穩或強度不夠造成坍塌;拆除施工中,由于下部承重墻體受到了破壞造成失穩坍塌等。
【案例一】
某市經濟開發區大廈鍋爐房工程,8名農民工在基坑南側修整邊坡時,突然發生坍塌,將在此處作業的7人埋在土下,經搶救無效,其中5人死亡,2人輕傷。
【事故原因分析】
修理邊坡沒有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施工,而是在基礎下部進行掏挖,對回填土的外力造成影響導致回填土坍塌;施工中,未對土方邊坡上部進行觀測,當土方發生位移時,沒能及時掌握邊坡變化,回填土坍塌未能及時發現。
【案例二】
某市舊城改造,一棟三層磚混結構進行拆除,2人在二樓拆門窗,5人在三樓拆墻體,當拆除一面3m高的承重墻時,采用兩頭掏空,用頂撐推倒的方法,推倒時墻體將三層樓地面板砸斷,整體砸入二層,并將二層樓地面砸斷直至底層,造成二樓2人死亡,三樓1人隨樓板掉下,造成重傷。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發生后,經調查核實,施工單位沒有取得拆除資質等級;參加該工程拆除施工的農民工沒有經過安全知識培訓,未取得拆除施工的上崗資格證;在拆除作業時,二層和三層同時施工;拆除墻體,采用掏空推倒的方法,嚴重違反拆除施工安全技術規范。
2.如何預防坍塌事故的發生
(1)預防土石方坍塌的主要措施:
①土石方工程施工前,應了解施工場地的地質、水文和地下管網布置等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深坑、深井內作業時,應采取通風換氣的措施。
②挖土方應從上而下分層進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即挖神仙土),挖基坑、溝槽、井坑時,應視土的性質、濕度和挖的深度,選擇安全邊坡或設置固壁支撐。在溝、坑邊堆泥土、材料、機具等,至少要距離溝、坑邊沿1m以外,高度不得超過1.5m。
③土方放坡坡度應根據土質情況、開挖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按技術交底和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和規定選用。
④作業時要隨時注意檢查土壁變化,發現有裂縫或部分塌方等異常情況,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將人員撤離,排除隱患,確保安全。
⑤施工人員下深井、孔前,先用氣泵向孔內送風,檢測無誤,方可下孔作業。
⑥人工挖孔樁采用混凝土護壁時,必須挖一節,打一節;孔下人員作業時,孔上必須設專人監護,隨時保持通話聯系;發現情況異常,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離危險區。
(2)預防拆除工程傷害事故的主要措施
①拆除工程的施工企業必須具有拆除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參加拆除工程的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專業上崗證,方準上崗作業。
②拆除工程施工前,應先將電線、管道等干線與建筑物的支線切斷或遷移。
③拆除建筑物應自上而下進行,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禁止數層同時拆除。禁止采用掏挖和人力推倒墻體的方法,更不準將墻體推倒在樓板上。
(3)防止模板及支撐系統坍塌的措施
①特殊結構模板及支撐系統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經過設計計算,保證模板及支撐穩固,能承受鋼筋和新澆筑混凝土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全部荷載。
②模板和支撐所用材料可選用鋼材和木材。一般工程施工,模板可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竹、木膠合模板,板底用標準方木;支撐可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腳手架鋼管。特殊工程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或施工方案要求選用材料。
③模板的拼縫要嚴密,墊木鋪設要均勻;支撐立桿要垂直,間距嚴格按施工方案交底要求設立;縱橫向水平支撐和掃地桿、剪刀撐嚴格按交底要求搭設,施工中不得任意拆除和改動。
④模板和支撐的拆除應符合設計和交底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應在與現場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方能拆除。
⑤模板的拆除應有可靠的拆除方案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作業人員在沒有拆除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的情況下,不得進行模板拆除作業。
(4)防止雨篷、挑檐坍塌的措施
雨篷板、挑檐板均屬于懸挑結構,對于懸挑結構,所有在現場的施工人員必須牢固樹立這樣一個概念:在懸挑結構中,受力鋼筋應放在構件截面的上部。
①保證正確安放鋼筋位置。也就是說,懸挑結構施工時,要將鋼筋等級高的,外形直徑大的鋼筋置于構件的上部。
②防止鋼筋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位移。在澆筑雨篷板、挑檐板混凝土時,應搭設施工操作通道,嚴禁施工操作人員直接踩踏鋼筋。
③澆筑混凝土時,雨篷板、挑檐板根部截面不能減小,保證根部截面幾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④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澆灌質量,混凝土的拌制嚴格按設計配合比加料攪拌,振搗要密實,不得有蜂窩、麻面、露筋和孔洞出現。
⑤雨篷、挑檐的模板支撐要穩固,拆模時方法要正確。雨篷、挑檐等懸挑構件的承重底模及其支撐系統,在未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之前,嚴禁拆除。
篇2:防止施工坍塌事故專項治理規定
為了提高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生產水平、有效防止施工坍塌事故,現將開挖施工的基坑、模板工程、圍墻或圍欄的使用列入防止施工坍塌事故專項治理的重點,特作規定如下:
一、深基坑施工
1、基坑施工必須編制支護方案,方案必須經上級審批。
2、基坑開挖設置安全邊坡時,其放坡必須符合安全要求。
3、基坑施工必須設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4、基坑周邊的堆料、堆土必須按方案設計規定,不能超過基坑設計時所允許的附加荷載。大型機械設備若要行走至基坑邊或停放在基坑邊,必須征得基坑工程設計人員的同意。
5、深度超過2米的基坑周邊,必須設置不低于1.2米高的固定防護欄桿。
挖土作業前,必須由公司總工程師組織簽發“挖土令”。不準擅自進行基坑開挖。
6、挖土作業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不準超挖。
7、基坑開挖后,應按規定進行基坑支護變形監測,對毗鄰建筑物和重要管線和道路要進行沉降觀測。
二、模板工程
1、模板工程必須由項目部單獨編制施工方案,模板的支撐系統必須經過設計計算,方案中有計算書和完整的模板支撐搭設圖。單獨工程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時,由公司總工程師組織審批;單獨工程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下時,由項目工程師組織審批。
2、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審批通過后,項目部應認真按方案組織實施,不允許擅自變更方案內容,若確系客觀原因要求變更時,必須修改方案,經審批后方能組織實施。
3、高于4米的滿堂模板支架,其兩端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從頂部開始向下每隔2步,必須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確保模板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
4、模板安裝后,由項目工程師負責對模板支撐系統按方案組織驗收,填寫《模板支撐系統驗收單》;安全員參與驗收;合格后才開始澆灌。
5、模板支撐系統的拆除,必須確認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附合格的混凝土強度報告,并由施工負責人填寫《模板拆除(安全)申請表,經監理單位、生產副經理審核批準后,方能組織模板支撐系統的拆除。
6、在模板拆除區域應設置警戒線,配置專職安全監護人員,進行安全監護。
三、圍墻或圍欄的使用
1、施工現場應設置連續、密閉的圍欄,在本市中心城區和其他主要路段設置的圍欄,其高度不得低于2.5米,一般路段設置的圍欄高度不得低于1.8米。市政工程項目工地,應使用統一的連續性護欄設施。
2、施工現場的圍墻或圍檔應符合施工總平面圖要求。
3、施工現場的圍墻或圍檔內外,不準依墻壁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土方和中小型機械設備。
4、施工現場的圍墻或圍檔不能作為擋土墻,不能作為廣告牌或機械設備的支撐墻。
篇3:項目部坍塌倒塌事故應急準備響應預案
項目部坍塌倒塌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
工程名稱:
期限責任人:編制人:
審核人:審批人:日期:
施工現場一旦發生外架、井架、塔吊倒塌事故,將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為了爭取在第一時間搶救傷員,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安全風險,特制定本項目部高處墜落應急準備和響應預案。
1、不論任何人,一旦發現有外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的可能性,應立即呼叫在場全體人員進行隱蔽。
2、現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施工員,并打電話及時向分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領導報告事故的發生情況。請求分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的支援。
3、根據現場情況,若有人員受傷,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求救。應務必講清受傷人數、地點和人員受傷情況,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導急救車盡快趕到事故現場。同時,現場急救人員在急救車到來以前,應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本項目部配備應急急救藥箱1只,藥箱存放在現場辦公室。
4、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現場負責人應根據實際情況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
5、現場安全員應對腳手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改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分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
6、各相關方聯系電話:醫院:120公安:110消防:119
公司應急搶險領導小組:ZZ施工員:ZZ
項目經理:ZZ材料員:ZZ
安全員:ZZ勞動保障部門:ZZ
安全監督站:ZZ甲方:ZZ
監理公司: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