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目安全網搭折安全技術措施
1、首先對外腳手架進行設計,確定是否砌筑架,修架和防護架,然后進行搭設,用已辦理準用證的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1)支架要求,密目式安全網要用尼龍繩,綁掛在腳手架外側大橫桿上1.8×6m。2)其標準,①、每10cm×10cm=100cm2面積上,有2000目。②、做耐貫穿試驗將網支地應成30夾角,在其中心上方3m處,用5kg重的鋼管垂直落下不穿透。2、腳手架體與建筑物之間,要每隔10m掛一層網兜,網與網之間要拼接嚴密。
3、密目式安全立網支掛完畢,要進行驗收,各位驗收人員簽字后交付使用。
篇2:電梯井道架子安全網搭設工程安全技術指導書
1、從二層樓面起張設安全網,往上每隔四層設置一道,安全網必須完好無損、牢固可靠。
2、拉接必須牢靠,墻面預埋張網鋼筋不小于ф14,鋼筋埋入長度不少于30d。
3、電梯井道防護安全網不得任意拆除,待安裝電梯搭設腳手架時,每搭到安全網高度時方可拆除。
4、電梯井道的腳手架一律用鋼管、扣件搭設,立桿與橫桿均用直角扣件連接,扣件緊固力距應達到3~5kg•m。
5、腳手架所有橫楞兩端,均與墻面撐緊,四周橫楞與墻面距離,平衡對重一側為600㎜,其它三側均為400㎜,離墻空檔處應加隔排鋼管,間距不大于200㎜,隔排鋼管離四周墻面不大于200㎜。
6、腳手架柱距不大于1.8m,排距為1.8m,每低于樓層面200㎜處加搭一排橫楞,橫向間距為350㎜,滿鋪竹笆,竹笆一律須鉛絲與鋼管四點綁扎牢固。
7、腳手架拆除順序應自上而下進行,拆下的鋼管、竹笆等須妥善運出電梯井道,禁止亂扔亂拋。
8、電梯井道內的設施,必須由腳手架保養人員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發現隱患及時消除。
9、張設安全網及拆除井道內的設施時,操作臺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帶,掛點必須安全可靠。
篇3:學校安全網絡建設
學校安全網絡建設
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澤及千秋萬代的偉大事業,是涉及數以萬計家庭安寧、幸福的前提,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因此在構建安全教育網絡中不僅要加強校園安全網絡的建設,還要積極提倡全民關注學生的安全成長,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建設立體安全教育網絡,做到安全教育不留縫隙,安全工作不留死角,真正構建出一個"時時講安全,處處講安全,人人講安全"的濃厚氛圍,把"珍惜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深深地烙進每一名學生的心中。
一、建設目標
通過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安全教育網絡,把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放入全方位的立體安全監控中,使安全教育網絡化、地方化、家庭化、時空化,凸顯社會群體安全教育的作用,努力提高教育安全的實效,使廣大學生、幼兒在全方位的安全關注下,受到經濟性的安全教育和監控。
二、實施原則
1、互通性原則。建設學校、家庭、社會、村(居)安全教育網絡,主要體現在,學校應主動聯絡政府、公安、交通、社區、街道(村委會)等相關部門及學生家長,建立暢通的各種安全信息通道,把學生從離開校園后的周邊、路途、交通(水、陸)、乘載工具、家庭表現置于有效的監控之中。在街道(村委會)、商店等處設立安全監管信息牌,告知所在學校、派出所、交警隊、教育局聯系電話,讓所有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關部門、熱心人士來共同關注學生的安全,創設一個處處講安全、時時有安全的輿論環境。
2、主動性原則。建設學校、家庭、社區、村(居)安全教育網絡,還要體現在學校應積極主動地和相關部門、村委會、社會有關人士、家長代表等商討安全教育問題,主動聽取他們對于安全教育的意見、批評和建議,及時通報和搜集安全教育信息。每學期召開不少于兩次的安全教育座談會,并安排相關的安全教育經費。
3、全面性原則。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教育一般是有保障的,但離開了校園后安全保障還存在許多隱患。如學生上(放)學途中逗留、打鬧引起的交通隱患,上游戲廳和網吧引起的不良習氣隱患,乘載不規范交通工具帶來的安全隱患,兒童或留守兒童在家中的表現,學生玩耍、戲水等無人監護時的隱患等,都需要得到監控,因此,建設學校、家庭、社區、村(居)安全網絡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將安全教育的觸角深入到社會和家庭,建立社會、家庭全方位的安全教育體系,聘請相關人員為校外安全"宣講員和信息員",同時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協助辦好相關安全宣傳工作(如黑板報、信息欄等)。
4、規范性原則。建設學校、家庭、社會、杜(居)安全教育網絡,不是推卸學校安全責任,而是提高了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學校應在規范教育內容和形式上謀劃,在安全教育實施上用心,在具體操作中不斷推進和深化安全教育。
一是提高安全教育意識,營造"人人、時時、處處"的安全教育氛圍,堅持蓬會必講,蓬見必抓。
二是建立安全講話制度,利用校園網、晨會、班會等方式,學校每周一講,班級每日一講。
三是建立發放"學生安全須知"和"致學生家長一封信"制度,與家長簽訂安全監督協議等。
四是堅持安全教育月和教育日活動教育制度,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
五是主動聯系和建立校外安全教育網絡,開展培訓和教育活動,建立信息通道和搜集信息平臺,制定相應對策,及時處置有關安全隱患和事故,把安全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六是定期開展法制、交通、安全、反*、禁毒、森林防火、預防傳染病等講座或報告會,并結合有關"教育日"活動,舉辦各種展覽、演講、征文等活動;及時開展防火、逃生、疏散、自我防護等演練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三、學校履行的主體職責
1、學生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按照上級配發的安全教材和教育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組織教師進行授課。
2、對各有關方面和環節和安全教育工作做出有針對性的規定,要求在開學初和放假前集中開展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開展實驗課的安全防護教育,開展交通、消防和江河湖海游泳的安全衛生教育;開辟避險、逃生、自救演練等。
3、保證學校符合基本辦學標準,保證學校圍墻、校舍、場地、教學設施、教學用具、生活設施和飲用水源等辦學條件符合國家安全質量標準。
4、配置緊急照明裝置和消防設施與器材,保證學校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師生宿舍等場所的照明、消防器材等符合行業規范和標準要求。
5、學校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要在第一時間通知學生家長,并及時向家長通報有關情況。
6、在安全網絡建設中,學校應當發揮主導作用,要突出主動性原則,和家長、社區、村居、公安等經常聯系,共同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
7、學校要對接送學生的車輛發揮監管作用,加強對車輛的管理,對不符合安全條件的接送學生車輛及時向學生通報情況,教育學生不乘坐有安全隱患的車輛,以免造成事故,并通知交警交管部門查扣相關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