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深基坑施工安全技術應急救援

深基坑施工安全技術應急救援

2024-07-23 閱讀 4972

近年來,城市建筑向高空發展,高層或超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隨之而來,深大基坑施工越來越多,周圍環境越來越復雜,而由深基坑施工誘發的事故時有發生。較為常見的事故即邊坡失穩坍塌事故所包含的基坑破壞主要有五類,一是傾覆破壞;二是整體穩定破壞;三是剪切破壞;四是滲透破壞,流砂、流土或管涌;五是局部隆起破壞,特別是整體圓弧滑動,塌方量大,破壞力強,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是施工安全控制群死群傷事故的重點部位,在確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須掌握以下要點:

一、必須了解施工場地的環境

深基坑一般指開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深基坑施工前,應了解建筑場地及周邊、地表至支護結構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地層結構、巖土性狀、含水層性質、地下水位、滲透系數等;了解建筑場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線、地下埋設物的位置、深度、結構形式及埋設時間等。對已有鄰近建筑的位置、層數、高度、結構類型、基礎類型,此外,也應掌握深基層坑施工的其他條件,如基坑周圍的地面排水情況,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線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載及大型車輛的動、靜荷載。

二、必須有深基坑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是搞好一切工程的先決條件,它包括深基坑工程設計,主要有支護設計、降水或截水設計、土方開挖設計和監測設計。支護設計主要滿足邊坡和支護結構穩定的要求,既不產生傾覆、滑移、整體或局部失穩,基坑底部不產生隆起、管涌、錨桿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時必須滿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過允許值,支護結構構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彎曲折斷,剪斷和壓彎。基坑支護常用的幾種方法有坡率法、排樁支護、鋼板樁支護、地下連墻支護、土釘墻支護、深層攪拌支護等。降水設計應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對鄰近的重要管線產生過量沉降,影響其正常使用的幾種方法有明溝排水、電滲降水、輕型井點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應控制不致因滲漏而引導起水土流失和過大的變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壓噴射注漿、深層攪拌;土方開挖設計應滿足分層、分段、對稱、平衡、適時的原則,確保土方開挖安全、運輸合理;根據施工方案,施工前應作好設計交底,針對深基坑施工的施工工藝和作業條件,制定措施得力、針對性強、合理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充分認識深基坑施工的難點、重點和施工工藝的特點,質量安全控制目標恰當,保證措施到位,施工組織合理,檢驗監測嚴謹。對不同的基坑支護方式,施工的難點和要點有所不同,但總體要求基本一致。一是對施工工藝要熟悉,掌握基本的施工參數;二是要掌握主要施工機械及配套設備的技術性能;三是對水泥、砂石、鋼筋、錨桿、鋼板樁等原材料及其制品進行質量檢驗,并保證施工質量。四是根據場地特點和不同的施工階段,采取合適的降水或截水措施。五是土方開挖應分層分段進行,控制挖土進度;六是對雨季施工既要注意排除地面雨水倒流入基坑,又要注意雨季水的滲入,土體強度降低,土壓力加大造成基坑邊坡坍塌事故。

三、必須嚴格按施工方案組織施工

基坑坍塌的事故發生主要原因有兩大婁,第一類對深基坑施工難度認識不足,認為不需要進行專項的深基坑支護設計,按常規建筑工程組織施工造成的。第二類是未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造成的。隨著人們對深基坑施工復雜性認識的不斷提高,第一類事故正在不斷下降,但第二類事故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未按設計組織施工,因施工質量原因造成支護結構垮塌;第二是未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特別是對有內支撐的基坑施工,一般順做時能做到隨挖隨撐,但對斷面不大,開挖深度不大,從下往上做結構,有的施工人員貪快求“方便”,不是隨做隨拆,而是先拆后做,釀成塌方事故;二是土方開挖時,未進行有效監測或未根據監測結果指導施工,造成挖土過快或超挖引起土體失穩或基底涌土等,或土方開挖方式不對,甚至有“掏挖”現象;三是坑邊堆置土方或其他材料、設備等,甚至有大型車輛的須嚴格按設計和施工方案執行,即不能偷工減料,也不能違章施工。

四、必須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針對深基坑施工的特點,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防止突發事故的發生,做到有所防備,有所準備。

1.堅持常備不懈的原則。安全生產事故救援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常備不懈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在深基坑施工時,應根據深基坑作業的特點及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外,落實好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措施,做好預防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及時實施救援。

2.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原則。施工單位應建立從公司(企業)到項目部再到作業班級的應急救援體制,從人、財、物上全面落實,充分發揮事故單位及施工所在地的優勢作用。深基坑施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應當根據施工的各工種、各工序,有針對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應急救援準備。必須充分地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和力量,形成統一的、高效的救援指揮部。一旦有事故發生,能立即啟動救援機制,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盡可能避免和減少損失。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但只要我們從思想上、組織上高度重視,在方案措施上細致可靠,就能減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篇2:某基坑施工應急救援預案

基坑施工應急救援預案

(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和職責

1、應急救援指揮部

⑴、總指揮:ZZ

⑵、副總指揮:ZZ

⑶、成員:ZZ

2、職責和分工

⑴、總指揮負責事故應急救援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工作。并負責調集人力、物力投入應急救援工作,向公司或分公司報告工作。

⑵、副總指協助總指揮組織、指揮救援工作。總指揮不在時代行總指揮的職責。

⑶、成員負責現場事故第一時間內的應急救援工作和向有關部門求援,并在救援過程中負責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

⑷、發生事故時全面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全力投入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二)、應急預警系統

1、監測員發現基坑沉降及水平位移值超過預警值時,立即將情況向項目經理匯報,同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項目部及時通報設計、監理、項目管理公司等有關部門。

2、公司、分公司有關人員接到報告后立即派技術人員到現場協助處理。

(三)、應急救援措施

1、當支護結構地面出現裂縫時,及時用水泥砂漿封堵。

2、當支護結構出現滲漏水時,采取粘土、水泥土漿液等材料堵漏止水。

3、當基坑止水帷幕漏水、流土,坑內降水及開挖使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管道爆裂時,立即停止坑內降水和挖土,并立即用粘土、水泥土漿液等材料處理止水帷幕的滲漏,必要時重新補做止水帷幕。

4、基坑開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穩時,立即停止基坑內降水或挖土,進行堆料發壓。

5、當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值或有失穩前兆時,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⑴、當坑邊土體嚴重變形,且變形速率持續增加有滑動趨勢時,應立即采用砂包回填,反壓坑腳,待基坑穩定后再作處理。

⑵、坡頂卸載,坑內停止挖土作業,加密加長錨桿。

6、基坑開挖回彈,工程樁上拔,地下室底板上浮甚至開裂,及時進行基坑內外降水,在基礎底板下打抗浮錨桿。

7、土釘墻發生滑塌失穩時,立即停止坑內降水,并在坑內堆砂包反壓。

(四)、條件保證

1、物資。①、基坑施工期間在現場靠近南面的空地上配置砂袋、鋼管、木枋、水泥等材料。②、挖土機。③、承包基坑土方開挖的土石方公司負責反壓土料的提供。

2、經費。工地項目部保證應急救援裝備、材料所需經費的落實。

3、人員。應急救援機構人員變動時,要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

篇3:深基坑施工應急救援預案

一、工程概況

綠洲花園三期26#、27#、28#、29#樓工程位于鄭州市北環路輔道與電廠西路交叉口東南角。建設單位:河南利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設計單位是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監理單位是河南大象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建筑面積133255.46㎡,29號樓一層地下室,地上27層,總建筑高度為79.90m,26-28號樓二層地下室,部分為人防地下室,高度為76.9.均為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為八度。

二、編制依據

根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綠洲花園26#、27#、28#樓深基坑為重大危險源,深基坑開挖與支護方案應經專家論證。為了保證施工質量、保證施工現場的全生產,特別是保證全體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我項目部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項目管理手冊》(中建總公司)

《安全生產管理手冊》(中建總公司)

三、組織機構

1.組長:王宇光

2.副組長:夏紅超、蔣洪、朱艷楠

3.成員:李玉曉、高德亮、焦自偉、張國濤、鄭盼、高艷超、劉偉濤、陳紅麗、梁茜、崔國強、張凱、張淑晴

四、應急預案

1應急預案的方針與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2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接警與通知

深基坑施工發生安全事故以后,項目部必須立即報告到公司安全環境部,安全環境部在了解事故準確位置、事故性質、死傷人數及其它有關情況后,立即報告公司分管領導、主管領導和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全過程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2)指揮與控制

1)基坑開挖引起地面不均勻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傾斜的指揮與控制當發現附近建筑物傾斜達到警戒值1%時或沉降速度達到0.1mm/d時,采取的措施為:

a、立即停止基坑開挖,加強基坑支護,措施為增加錨桿數量,將錨桿間距加密為500mm;情況較差時,先采用φ60鋼管臨時立柱進行支頂,間距為1.0m。

b、地面加強措施為在基坑周邊5.0m范圍內采用注漿進行加固土體,地面注漿材料采用純水泥漿,注漿壓力0.5~1.0MPa,土體加固深度為8.0m。

c、邀請有關專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訂建筑物的糾偏方案并組織實施。

2)突降大雨或暴雨時,立即起動備用水泵抽水,并安排專人不間斷觀察基坑的穩定情況。

3)基坑坍塌事故的指揮控制

發生坍塌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項目副經理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現場搶救。工程部經理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應首先按部位進行搶救人員,其他組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讓現場安全負責人隨時監護邊坡狀況,及時清理邊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發生。在向有關部門通知搶救電話的同時,對輕傷人員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水、電工協助送外搶救工作門衛在大門口迎接m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緊急救援的一般原則:

以確保人員的安全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損失。緊急救援關鍵是速度,因為大多數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時間就是生命。此外要培養施工人員正確的處險意識,凡發現險情要立刻使用事故報警系統進行通報,緊急救援響應者必須是緊急工作組成員,其他人員應該撤離至安全區域,并服從緊急工作組成員的指揮。

急救知識與技術:

鑒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機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顱腦損傷所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衰竭,因此緊急工作組成員必須熟練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傷員搬運及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與技術等。

(3)通訊

項目部必須將110、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安全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4)警戒與治安

安全保衛小組應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

(5)人群疏散與安置

疏散人員工作要有秩序的服從指揮人員的疏導要求進行疏散,做到不驚慌失措,勿混亂、擁擠,減少人員傷亡。

(6)公共關系

項目部辦公室為項目部各信息收集和發布的組織機構,人員包括,辦公室屆時將起到項目部的煤體的作用,對事故的處理、控制、進展、升級等情況進行信息收集,并對事故輕重情況進行刪減,有針對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內部如實的報道,向內部報道主要是向項目部內部各工區、集團公司的報道等,外部報道主要是建設單位、監理、設計等單位的報道。

3現場恢復

充分辯識恢復過程中存在的危險,當安全隱患徹底清除,方可恢復正常工作狀態。

4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公司和項目部對應急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評審,針對施工的變化及預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斷更新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

5應急預案技術措施

土質變化大,周圍環境復雜,在土方開挖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出現小范圍坍塌,同時土方開挖又必須和支護密切配合,分層開挖。這些都要求在土方開挖前指定應急預案:

預測支護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以及我們在該地區施工的實踐經驗,編制如下施工應急計劃:

(1)因土體含水量大或卵石中出現的不能成孔情況,可采用φ50鋼管替代釘桿,壓力注漿形成錨釘。

(2)對于邊坡局部土質較差,自穩性能差的,可采用超前錨桿或錨管進行加固支護。

(3)對于局部土體剝落的位置,可及時采用土袋填充,隨后噴射砼封閉,在砼終凝后注漿填實。

(4)現場準備一定數量的砂袋及砂土,必要時可對被動區采取壓重法,可有效減少基坑變形和抵抗基坑隆起。

(5)挖土時分層開挖,嚴格控制每層開挖深度。

(6)開挖前應對錨桿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

(7)基坑底部遇到粉砂和細砂層,要嚴格控制砂層含水量,防止過大和過小,根據實際情況,減少開挖深度和范圍,必要時可在原設計土釘之間增加短錨桿,若中粗砂含量大,可以設置超前素水泥小樁等措施。

(9)在開挖過程中,若有流沙層涌入基坑,作業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內撤離施工現場,同時采取措施制止流沙繼續,如利用沙袋進行圍擋,土方回填等措施。

(10)在降水期間,備用一臺發電機,以防突然停電,造成地下水位上漲,無法排除,給基坑帶來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