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粉塵防護措施

施工現場粉塵防護措施

2024-07-23 閱讀 3204

1、混凝土攪拌站,木加工、金屬切削加工、鍋爐房等產生粉塵的場所,必須裝置除塵器或吸塵罩,將塵粒捕捉后送到儲倉內或經過凈化后排放,以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2.施工和作業現場經常灑水,控制和減少灰塵飛揚;

3.采取綜合防塵措施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的衛生標準。

篇2:企業粉塵防護管理規定(2)

企業粉塵防護管理規定(二)

1、粉塵防護系指各類粉塵、肺組織的檢查與評定、工程控制措施、防塵口罩的要求及使用、除塵設備設施的要求、使用及維護,職工培訓以及記錄保存等。

2、單位職業衛生管理部門(人員)負責制定粉塵防護計劃并組織實施。

3、單位應在粉塵作業場所設置監測點。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的要求,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檢測。在作業場所粉塵濃度可能發生改變時,應及時監測變化情況。

4、檢測結果應以書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關職工。作業場所應有警示標識,進入該區域作業人員應佩戴合適有效的防塵口罩。

5、凡接觸粉塵的職工應按照衛生部《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20**年衛生部第23號令)的檢查項目及周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避免職業禁忌者從事接觸粉塵作業。

6、在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中,應加強對粉塵作業的工程控制,粉塵控制設計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的規定。超過限值的作業場所,應當積極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和無塵或低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不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粉塵控制設備應經常維修保養,確保粉塵控制效果。

7、應對職工進行粉塵防護培訓,主要內容包括:

(1)粉塵對健康的危害;

(2)健康體檢的目的和程序;

(3)粉塵實際檢測結果及粉塵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

(4)各類型防塵口罩的優缺點和如何選用、佩戴、保管和更換過濾芯等。

8、應建立健全粉塵防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

(1)粉塵崗位基本情況;

(2)作業場所粉塵監測結果及評價;

(3)接觸粉塵職工的定期健康體檢結果;

(4)控制粉塵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

(5)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使用臺帳。

篇3:粉塵作業場所安全防護技術規范制度

為了加強防塵措施的科學管理,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生產發展,特制訂本規范。

1、建筑結構

生產場所不得設置在危房或違章建筑內,生產場所有兩個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門向外開啟;通道確保暢通,兩層以上(含兩層)不得設置防盜窗。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宜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單層建筑中,屋頂宜用輕型結構,如設置在多層建筑中,多層建筑物宜為框架結構;墻面處應多開門窗或開口,其中作業面積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兩對門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對門窗,且門窗開啟方向應向外。

2、通風除塵

采用機械式通風除塵,安裝相對獨立的通風除塵裝置和設置收塵設施,嚴禁直排,推薦采用布袋收塵或濕式收塵裝置,收塵設施宜設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場所,離明火產生處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塵應儲存在獨立的堆放場所。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

3、清潔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對生產車間進行清理,視塵量及時對收塵裝置進行清理,使作業場所積累的粉塵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清潔時必須停止拋光等產生粉塵的作業。

4、禁火措施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嚴禁各類明火。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進行明火作業時,必須辦理動火審批;停止拋光作業,采取相應防護措施。檢修時應使用防爆工具,不應敲擊各金屬部件。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5、器材配備

根據不同的作業條件與環境配備消防器材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配備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塵燃燒時必須使用消防沙滅火,滅火時應防止粉塵揚起形成粉塵云。嚴禁使用普通滅火器滅火。

6、電氣電路

存在可燃爆粉塵的車間的電器線路采用鍍鋅鋼管套管保護;在車間外安裝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器;設備、電源開關應采用防爆防靜電措施;嚴禁亂拉私接臨時電線。電氣線路符合行業標準。

7、培訓教育

配備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有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企業負責人、員工要定期參加安全教育培訓;企業應做好粉塵爆炸安全生產教育;危險崗位的職工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和業務培訓并經考試合格方準上崗。

8、安全檢查

制定企業粉塵防爆實施細則和安全檢查表,安全管理員每周進行一次粉塵防爆檢查并做好記錄。

9、勞動保護

企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工作,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10、預案演練

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粉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1、檢測評價

企業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評價,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并通過技術革新手段不斷提高粉塵作業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