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瓦斯事故幾項安全措施
眾所周知,瓦斯爆炸需要三個條件,而在井下生產過程中,氧氣濃度大于12%這個基本條件是時刻存在的。因此,杜絕瓦斯事故,關鍵是防止瓦斯積聚及瓦斯積聚后采取正確的措施處理和杜絕高溫熱源的存在。現以低瓦斯的新汶礦區為例,研究預防瓦斯事故的關鍵措施。
1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
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健全合理、穩定、可靠的通風系統,保證工作面有充足的供風量,是防止瓦斯積聚的前提條件。
1.1健全穩定、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
從1995年開始,新汶礦區對通風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優化改造,使通風系統匹配合理,高效穩定,主通風機在合理區域內運行。一是制定通風系統管理標準,根據各項指標對通風系統可靠性進行評價;二是從源頭上把住設計關,杜絕通風系統中平面交叉、采區內部上下兩頭進風、不合理串聯通風、擴散通風、老塘通風;三是對現有的通風系統進行優化改造,更換低效高耗主通風機,對總回風巷進行擴修降阻,根據管理標準調整優化采區系統,減少通風設施;四是巷道貫通后及時調整通風系統,防止風流紊亂。
1.2保證工作面有充足的風量
保證工作面充足的供風量是有效沖淡瓦斯、防止瓦斯積聚的重要手段。一是礦井堅決執行以風定產,嚴禁超通風能力開采;二是明確工作面配風標準,對確定為瓦斯異常區的采、掘工作面在正常配風量標準的基礎上再增加10%;三是嚴格掘進供風管理,保證風筒出口到迎頭距離不超過5m,杜絕風筒出現破口、積壓、接頭漏風現象,對瓦斯異常區及長距離、大斷面的掘進工作面配備使用高效低耗對旋式通風機和大直徑風筒。
1.3杜絕掘進工作面無計劃停風
據有關資料統計,掘進巷道的瓦斯積聚有80%是由于通風不好引起的,且有70%的瓦斯事故發生在掘進工作面,事故原因大都是因為局扇無計劃停風、工作面風量小引起。新汶礦區發生的兩起瓦斯事故都是因為局扇停止運轉造成的。加強掘進工作面供風管理,杜絕無計劃停風的主要措施:一是實行采掘供電分開,掘進工作面供風實行雙風機雙電源,如果主風機停止運轉,則備用風機自動進行切換運轉,杜絕工作面停風現象。目前礦區內各掘進工作面裝備基本實現了雙風機雙電源,并設專職局扇司機,每班交接班前對風機自動切換情況進行試驗;二是執行有計劃停風制度,對需要檢修停風的工作面提前編制有計劃停風通知書,撒出全部人員、設備停電后,方可停風,恢復通風前,按規定排放瓦斯。
1.4積極開展瓦斯地質研究,確定瓦斯異常區裝備管理標準
預防瓦斯事故要積極進行瓦斯地質研究。1999年與焦作工學院合作開展了瓦斯地質研究,在全礦區選取有代表性的煤層和地點進行采樣,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研究得出瓦斯地質數學模型,預測未采區域瓦斯含量情況。另外,對各煤層內炮眼瓦斯進行定期監測,并記錄建檔,得出實際的瓦斯含量曲線。
根據瓦斯涌出情況和瓦斯地質研究數學模型,劃分確定瓦斯異常區,如根據模型推算、實測數據和現場開采經驗,確定f7斷層下盤200m以內為瓦斯異常區。制定瓦斯異常區裝備管理標準,在開采異常區域時,按照標準進行裝備管理,提高工作面供風量,安設瓦斯監測探頭,配備專職瓦斯檢查員,對掘進工作面安裝使用雙風機雙電源等。
2瓦斯積聚的處理
在礦井生產過程中,因地質條件、開采技術和通風管理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瓦斯積聚現象。瓦斯積聚一般發生在采煤面上隅角、停風的巷道、巷道高冒區等地點,出現瓦斯積聚現象并不可怕,關鍵是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處理。
2.1采煤面上隅角瓦斯積聚的處理
由于風流在采煤面上隅角形成渦流,同時該處風速較低,而瓦斯比重比空氣小,浮在空氣上部,生產過程中涌出的瓦斯易積聚在上隅角,不易被風流帶走,因此上隅角最易發生瓦斯積聚。11層煤、19層煤在回采時上隅角瓦斯濃度經常在1%左右,高時達5%以上,已達到爆炸下限。但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當,因此近幾年已成功處理超限40余次。一是在回風巷安設抽出式風機和長度為100m的負壓風筒,強制將上隅角高濃度瓦斯排到回風巷風流中進行稀釋;二是加強安全監測管理,在采面上出口5m處和抽出式風機出風口20m處各安設1臺瓦斯監測探頭,隨時監測瓦斯情況,超限時及時切斷工作面電源;三是加強瓦斯檢查,配備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職瓦斯檢查員,每班檢查次數由2次增加為3次,并在抽出式風機出風口20m處增設瓦斯檢查點;四是加大采煤面傾斜方向與回風巷的角度,使風流流經上隅角的面積盡可能的大一些;五是對上隅角切頂排支柱提前回掉一排,并及時放頂;六是加強超前支護,保證回風巷通風斷面不低于原設計斷面的80%;七是在上隅角安設噴霧設施,及時消滅產生的摩擦火花。
2.2掘進工作面瓦斯積聚的處理
掘進工作面只要供風充足,涌出的瓦斯會隨風流及時排出,一般不會發生瓦斯積聚,但對個別涌出量較大的煤層,采取正常的通風方式不會解決瓦斯積聚問題。如潘西礦十九層煤后五回風巷在掘進時瓦斯涌出異常,炮眼瓦斯高達100%,采用一般的通風方式迎頭還經常發生瓦斯積聚,對該區域進行分析發現,煤層內瓦斯壓力小,不適宜采用瓦斯抽放,經研究采取了如下綜合治理措施,保證了安全生產。一是對該掘進工作面配備使用了兩套雙風機雙電源,其中兩臺主機為30×2kw的對旋式風機,使用直徑為600mm、每節長度增加至20m的風筒,迎頭風量達600m2/min,及時稀釋了涌出的高濃度瓦斯;二是在離迎頭5m處回風側和距全風壓5m的回風流中各安設一臺瓦斯監測探頭,將監測數據及時傳送到地面中心站,監測探頭增設斷電功能,保證瓦斯超限時立即切斷巷道內所有電器設備的電源;三是為防止靜電火花的出現,風筒吊掛全部改用布條;四是放炮使用二級乳化炸藥,提高了爆破安全性:五是因電煤鉆防爆性差,因此取消電煤鉆打眼,改用風鉆打眼。
2.3啟封盲巷瓦斯積聚的處理
近幾年,新汶礦區在啟封盲巷探查瓦斯時,發現有些盲巷瓦斯濃度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瓦斯爆炸下限,對這些巷道排放瓦斯恢復通風時,如果處理不當,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啟封盲巷恢復通風時,執行嚴格的瓦斯排放制度,保證了瓦斯安全排放。一是搞清所排放的巷道封閉時間、地質情況、巷道長度及斷面等基本情況,估算巷道內的瓦斯濃度及數量;二是編制周密嚴格的瓦斯排放安全措施,報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審批;三是排放時要堅持斷電、撤人、限量的原則,總工程師現場指揮、救護隊協助參加,要注意控制風流并由外至里逐段排放,嚴格控制排出的瓦斯量,使混合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控制在規定濃度以內。
2.4臨時停風巷道的處理
臨時停工的工作面要保持正常通風,對因故臨時停風的掘進工作面,應立即撤出人員,停風時間不超過8h的要打柵欄,停風1個月內的要設置板閉,長期停工和停風時間超過1個月的,必須進行磚閉。嚴格瓦斯檢查制度,臨時停風的掘進工作面在恢復通風前,必須按規定檢查瓦斯。對瓦斯異常區掘進工作面停風時間不超過2h,其他區域掘進工作面停風時間不超過8h,可由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停風時間超過規定,必須由救護隊進行探查瓦斯。
3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
據有關資料統計,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火源主要有電火花和放炮,其中,電火花占50%,放炮占31.8%,其他占18.2%。
3.1杜絕井下電氣失爆
電氣失爆最容易產生電火花,新汶礦區發生的兩起瓦斯爆炸事故都是由于線路失爆而產生電火花引起的。現在井下使用大量的機電設備,使瓦斯爆炸潛在危險性增加,因此應加強電氣設備管理,防止電氣設備失爆。一是防爆電氣設備必須取得合格證,入井前需由專門的防爆檢查員進行安全檢查,合格后方可入井;二是防止電纜碰撞、急彎、劃傷、刺傷等機械損傷;三是電纜導線連接要牢固,無“雞爪子”、“羊尾巴”和明接頭,有過電流和漏電保護;四是設置保護接地和漏電保護裝置,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發現漏電要及時處理;五是按程序操作電氣設備,嚴禁帶電維修電源開關閉鎖和搬遷電氣設備、電纜電線,做到日常維護檢修和巡回檢查相結合。
3.2防止放炮引燃瓦斯
放炮工作涉及炸藥領退、編號、導通、腳線扭結到炸藥運送、預制炮頭、打眼定炮、聯炮、一炮三檢、聯線放炮等十幾道工序,每天都要反復操作,如果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尤其是現場放炮環節出現問題,在瓦斯異常區就可能發生瓦斯事故。因此,要加強放炮管理,抓好放炮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一是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認真檢查放炮前后的瓦斯情況;二是放炮前后沖刷煤塵;三是堅持使用水炮泥,黃泥封孔;四是正規放炮操作程序,嚴格執行放炮管理規定;五是加強雷管導通工作,杜絕不合格的雷管出庫。
篇2:預防瓦斯事故措施安全檢查要求
加強礦井通風管理和瓦斯管理(通常是“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瓦斯積聚和濃度超限,杜絕瓦斯超限作業,杜絕引爆火源是預防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在日常檢查中,安全檢查員對預防瓦斯事故措施的安全檢查的重點如下:
(1)礦井必須加強“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從嚴管理,切實把預防瓦斯事故當作礦井整個管理和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落實,務求實效,堅決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
(2)加強通風管理,防止瓦斯積聚超限。嚴格按規定對瓦斯進行檢查,杜絕瓦斯檢查中空班漏檢和假報瓦斯檢測數據,健全有效的瓦斯檢查和控制的“三道防線”。杜絕超限作業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基礎和關鍵。
(3)礦井總回風巷或一翼回風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75%ng,必須立即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4)采區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l·0%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具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5%,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的空間內積聚的0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m范圍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對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被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0%以下時,方可通電開動。
(6)采掘工作面風流中二氧化磺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7)礦井必須從采掘生產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積聚;當發生瓦斯積聚時,必須及時處理。
礦井必須有因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或通風系統遭到破壞后恢復通風、排除瓦斯和送電的安全措施。恢復正常通風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地點,都必須經過通風、瓦斯檢查人員的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所有安裝電動機及其開關的地點附近20m的巷道內,都必須檢查瓦斯,瓦斯濃度符合規程規定,方可開啟。
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并向礦調度室報告。停工區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3.0%時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第一百條規定不能立即處理時,必須在24h內封閉完畢。
恢復已封閉的停工區或采掘工作面接近這些地點時,必須事先排除其中積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8)嚴格禁止在停風或瓦斯超限的區域內工作。
(9)高瓦斯礦井煤巷掘進工作面應安設隔(抑)爆設施。
(10)杜絕引爆火源,尤其要加強機電設備管理,消滅電氣設備失爆。按鈕、電鈴、打點器等常用的、移動的“五小”電氣設備應作為防爆管理和檢查的重點。
(11)加強帶式輸送機的管理,底托輥和輸送機頭是關鍵部位,要防止輸送帶打滑和底輸送帶摩擦發熱著火引爆瓦斯,因此要有防滑保護、煤倉堆煤保護和過熱保護,還應有煙霧報警、斷電和自動噴水滅火裝置。
(12)液力偶合器應使用難燃液,并保持易熔保險塞良好有效,防止過載發熱發生火災引爆瓦斯。
(13)供電系統堅持用漏電斷電保護,防止電纜漏電短路著火引爆瓦斯。所有電纜要認真吊掛不準拖地,電纜上不準有羊尾巴及明接頭。
(14)加強采空區管理,及時封閉,杜絕向采空區跑風漏風,防I上采空區產生高溫火點引爆瓦斯。
(15)加強放炮管理,嚴格規范裝配引藥、裝藥和放炮操作,封泥長度必須符合規定并使用水炮泥,嚴禁放糊炮、明炮和明火放炮。杜絕放炮引爆瓦斯。
(16)井下嚴禁打開頭燈。嚴禁帶電移挪電氣設備。
篇3:礦井預防瓦斯事故措施
所有瓦斯涌出的地點都是瓦斯防治的重點。為了有效地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必須切實保證全礦井大、小通風系統的獨立性和可靠性,保證礦井必須風量,努力減小礦井的通風阻力。
1、所有采掘工作面都必須有可靠的通風系統,按規程規定配風,以保證有毒有害氣體最高允許濃度、溫度、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2、對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頂板冒高處,低風速巷道,盲巷等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瓦斯積聚。
3、按規定配齊、配足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報警斷電儀,并按規定進行校正、維修,保證靈敏可靠。
4、井下電工、放炮員、班組長、安全員、隊長及工程技術人員下井時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檢儀。
5、煤巷、半煤巖巷掘工作面,以及穿層掘進工作面要按“三專兩閉鎖”和瓦斯自動檢測儀的要求進行裝備和檢查。嚴禁無計劃停電、停風。每天進行檢漏斷電試驗后瓦斯員必須立即檢查瓦斯,恢復通風,防止瓦斯積聚,避免檢漏試驗時各掘進工作面因停電停風造成事故。
6、強化瓦斯管理,嚴格交接班制度。瓦斯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不得擅離職守,要嚴格執行井下工作面交接班和班中“三匯報”制度,瓦斯員必須執行“一炮三檢”,瓦斯巡檢員必須按規定進行巡回檢查。
7、放炮員、瓦斯員、班組長必須嚴格執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放炮前班組長、放炮員要認真檢查放炮母線的包扎情況,發現有裸露、斷路、短路等情況時必須立即進行處理。
8、啟封密閉、巷道貫通、石門揭煤等都必須編制嚴密的防治瓦斯事故的措施,并進行會審,有關公司、區隊領導要在現場指揮。
9、加強電氣設備防爆管理工作,嚴禁出現電氣設備失爆,安設的電氣設備必須符合作業規程之規定。
10、嚴格執行礦井用電《“三大保護”細則》,定期、定人按規定計算、調整、搖測,并作好記錄。采掘供電要分開。
11、所有通往井下的軌道必須至少安裝兩對絕緣道夾板,風、水管至少有兩處接地。斜井用絞車提升必須按規定安設“一坡三擋”,并確保可靠。
12、嚴格放炮警戒設崗工作,防止放炮后瓦斯和炮煙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