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行車作業系統安全隱患防治措施

行車作業系統安全隱患防治措施

2024-07-23 閱讀 1307

行車作業系統,包括行車、吊繩吊具以及行車工、掛鉤工。行車屬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事故頻率較高。據統計,起重傷害事故死亡人數居全國各類機械工傷事故死亡人數之首,而起重傷害事故占企業工傷事故的10%以上,居各類事故的第二位。因此,深入分析行車作業系統事故隱患,提出對策措施,對治理行車作業系統隱患,預防、控制事故發生,搞好機械工廠安全工作至關重要。

1.(行車工、掛鉤工)的隱患治理

在行車作業系統中,所謂人的隱患,就是行車工、掛鉤工的隱患。人的隱患,如違章作業、安全意識差、疲勞、體力不佳、行車工與掛鉤工配合不協調等等。人的隱患是動態的、隨機的,具有不確定性,它受人的心理因素、思想情緒、精神狀態、體力等因素的影響;同時,與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安全意識、安全專業技術水平、操作技能、工作經驗、自我保護能力、責任心、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領導的重視程度等密切相關。消除人的隱患,主要是提高人的本質安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1)行車工的身體、文化素質必須符合本工種要求,不得患有本工種的禁忌癥(如雙眼矯正視力低于0.7、色盲、高血壓病等),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應經過至少3個月以上實習,然后經過專門培訓,經理論、實踐考試合格,取得安全技術操作證后才能獨立作業。取證后每2年必須進行復審(含體檢和理論、實踐考試)合格后,才能繼續從事本工種作業。

(2)作為行車工還應具備以下安全技術技能:a.熟練掌握并嚴格遵守行車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十不吊”的行車安全運行要求;b.熟悉指揮信號;c.掌握行車保養和基本的維修知識;d.熟悉行程開關、電器聯鎖裝置、控制器等十幾種安全防護裝置的性能。

(3)不論是行車工還是掛鉤工,應加強安全法規、制度、規程、安全技術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少出差錯。

(4)掛鉤工沒有專門固定的人員,這類人員很復雜,隨機性很大,這類人員的隱患因人因時而異,難以掌握。但作為掛鉤工應掌握掛鉤工安全操作規程、掛鉤指揮信號,以及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

(5)行車工與掛鉤工必須密切配合,行車工應聽從掛鉤工的指揮。

2.物的隱患治理

設備的隱患,如行車控制器失靈,限位開關失靈,鋼絲繩、吊鉤磨損超標或質量缺陷等。物的隱患也是動態的,具有潛伏性,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的運行而變化,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要提高行車作業系統物(行車、吊繩、吊具)的本質安全,必須做好行車安裝、使用、維修保養等每一環節的安全工作。

(1)行車安裝后,必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各種安全裝置及有關安全技術數據達到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不能遺留任何隱患,企業安技部門應起嚴格把關作用。

(2)建立健全并認真執行行車安全管理規程、交接班、維修保養制度。投入使用后,除了質檢部門定期檢驗檢測外,企業必須進行多種形式的安全檢查,如操作者應堅持班前、班中、班后對行車及吊繩吊具的檢查,嚴禁設備(含吊繩吊具)帶病運行。而班組每周安全檢查、車間每天現場安全值班檢查、車間每月安全檢查、企業安技部門日常安全檢查、企業季度專業安全檢查等,都必須將行車的安全防護裝置、吊繩吊具以及人的不安全行為作為檢查重點。企業安技部門必須對各種形式的安全檢查、隱患治理的效果起監督、檢查、指導、考核作用。

(3)由企業安技部門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用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對行車(含吊繩吊具)的安全性評估一次。對不合格項,由企業安技部門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責成有關部門限期整改,并納入經濟考核。

(4)吊繩吊具的隱患治理a.企業安技部門應加強吊繩吊具的質量監督。現在市場上吊繩吊具產品五花八門,有的質量低劣,沒有出廠檢驗合格證。本公司10起行車作業系統未遂事故中,有9起是由于吊繩吊具質量問題造成的。所以,必須從具有國家生產許可證的廠商那里采購吊繩吊具,產品必須有出廠檢驗合格證及有關安全技術數據。吊繩吊具的型號、規格尺寸、材質必須符合使用要求。如鍛鉤用20#鋼,板鉤用a3鋼或16mn軋制鋼板;行車滾筒上鋼絲繩一般用繩6×19,而吊物、捆綁用鋼絲繩用繩6×37。b.嚴格執行吊繩吊具報廢標準。吊繩吊具投入使用后,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將出現各種各樣的隱患,如吊鉤磨損、塑性變形、開口增大,鋼絲繩斷絲斷股、磨損、腐蝕等等,如未能及時發現及時報廢,將釀成事故。所以,除應堅持前面所述的采取安全檢查,對隱患進行動態跟蹤控制外,還必須嚴格執行吊繩吊具報廢標準,如吊鉤危險斷面的高度磨損量超過原高度的10%、鋼絲繩斷股或斷絲磨損超標等等,必須報廢。報廢后的吊繩吊具應回收,嚴禁流回現場使用。c.嚴禁超負荷使用。

篇2:人行車跟車工安全隱患排查規范

一、重大隱患

1、斜巷人行車制動裝置失靈。

2、平巷人行車上下車停車場未裝架線自動停送電裝置或試驗不合格的。

二、一般隱患

1、未檢查連接裝置、信號裝置、斜巷人行車落閘機構的完好。

2、斜巷人行車運行前未進行落閘試驗、抱閘試驗或沒有記錄試驗結果的。

3、未按規定試運行的。

4、跟車工未按規定位置乘坐。

5、未檢查車門或防護鏈是否關好(掛好)。

6、發送信號不及時、不清晰。

7、平巷人行車加掛其他車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