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柱切眼及下順槽掘進期間防塵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地區概況
1.施工地區基本情況
1204煤柱切眼及下順槽位于十礦井下12采區中部,從1204上順槽測點g506向里20.5m處為開口中心,按照94°06′方位角沿煤層底板施工35.13m,然后坡度按17°50′穿過斷層19.5m見煤層底板,再沿煤層底板掘進46.4m,到位后,按方位角176°29′沿煤層底板掘進下順槽73.3m(平距),到位后變坡度-9°施工26.2m(平距),到位后變坡度1°37′施工29.07m(平距)與02運輸斜巷貫通。1204煤柱切眼采用2.6×2.6m工字鋼對棚支護,棚距為700mm,1204煤柱下順槽采用4m×3.0mu29棚支護,棚距為600mm,背木、金屬網護幫頂。
2.通風系統
1204煤柱切眼及下順槽掘進期間采用一組2×15kw對旋式局扇供風,局扇安裝在1202運輸斜巷下段。配用直徑φ600mm的抗靜電阻燃風筒,風機能夠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
通風路線為:1202運輸斜巷→1204上順槽→1204煤柱切眼→1204上順槽→12采區回風上山→-80提煤上山→-80回風巷→-50改造回風巷→-50總回風巷→西風井井底→地面。
二、綜合防塵措施
1.該掘進工作面開口施工前,必須將灑水滅塵管路敷設到位,掘進工作面灑水滅塵管路采用2寸鋼管連接,從1202運輸斜巷清水管路上引入,延接到距掘進工作面迎頭不大于20m處,再與1寸軟膠管連接,膠管長度不得小于20m。工作面清水管路按規定要求每50m設置一個三通閥門,刮板運輸機及膠帶運輸機機頭設三通安全閥門,并備有長度不得小于20m膠管。
2.清水管路上必須安裝水壓表,并且確保水壓不低于0.4mpa,水管出水量達到0.6m3/min以上,管路無漏水現象。
3.凈化水幕和轉載點噴霧安設齊全,霧化良好,并保證正常使用。凈化水幕安設兩道,第一道水幕距掘進工作面迎頭距離不超過50米,并在水幕處設置門式捕塵網;第二道距回風口不超過30米,并保證正常使用。凈化水幕能夠覆蓋全斷面。
4.由通風區負責在工作面上順槽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配齊、掛好隔爆水槽,且水量充滿水槽。每個水槽容量為40l,每排4個,排距1.2m至3m,橫向吊掛,一排中兩個水槽之間的間隙不得大于0.2m,保證每平方米巷道斷面200l水量。水槽距巷道底板的距離不少于1.8m,距頂板不小于0.15m。隔爆水槽應連續懸掛,并有說明牌板。隔爆水槽安設在1204上順槽,吊掛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5.施工單位負責隔爆水槽的日常管理和維護,每周至少檢查一次隔爆水槽的水袋數量、吊掛、水量情況,及時補水、更換破損水槽。
6.掘進工作面必須采用濕式打眼,按要求使用水炮泥,堅持放炮噴霧、沖刷巷幫等措施。
7.放炮前后要分別沖洗一次煤壁、頂板、并澆濕底板和落煤。在施工過程中,邊裝煤邊灑水。
8.距工作面30m以內的巷道,要求施工單位每班沖洗煤塵,并清除堆積浮煤。30m以外的巷道沖洗煤塵周期定為每天不少于一次。
9.通風區負責按規定進行粉塵測定工作,對井下每個測點的粉塵濃度每月測定兩次,煤塵分散度每季測定一次。粉塵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并按規定向各級領導提供測塵結果報告。
三、避災路線
當1204煤柱切眼或下順槽發生煤塵爆炸事故時,工作地點所有人員應及時佩戴隔離式自救器沿以下路線撤離:
施工地點--1204上順槽--1202運輸斜巷--1202皮帶運輸巷--北翼軌道上山---575北大巷--副井底--地面。
篇2: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規定范本
(一)掘進工作面為礦井綜合防塵管理的重點,必須具有迎頭遠程噴霧、回風凈化水幕、轉載點噴霧、濕式打眼、裝巖(煤)灑水等防塵設施,防塵噴霧設施必須與供水管路保持連接,供水管路和閥門安裝地點必須便于開關。缺少防塵設施按停止作業進行考核。安設不合格、不能正常使用達2項(次)以上的,加倍進行考核。
(二)掘進迎頭10米內巷道中間安設遠程噴霧,噴霧能噴到迎頭且封閉巷道全斷面。遠程噴霧使用效果可靠,合格有效。不安設的罰款100元,不合格、不正常使用罰款50元,并立即整改。
(三)迎頭外20—30米內安設風流凈化水幕和捕塵網,水幕下方不得有任何設備、物品,回風凈化水幕能有效封閉全斷面。一處不合格罰款50元。
(四)綜掘機組安設水射流除塵風機,除塵風機要落實責任人加強管理保證效果。
(五)錨噴巷道迎頭(距噴漿機不大于10米)安設水射流除塵風機,綜掘機巷道距迎頭10~30米安設濕式除塵風機,除塵風機要落實責任人加強管理保證效果。除塵風機處巷道要有泄水水溝,并確保暢通。否則不安設的罰款200元,并在1天內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罰款50元。
(六)各扒裝機、輸送機機頭等必須有噴霧設施,并上架安設牢固,保證正常使用。供水管路和閥門安裝在司機操作地點一側,必須便于開關。無設施或失效罰款100元;不正常使用一次罰款50元。
(七)必須有到迎頭的供水管路。掘進施工巷道內確保衛生面貌清潔無積煤、浮塵,各類設備、管線、風筒上浮塵及時清理干凈,施工巷道內每天灑水清塵一次,溜頭前后20米、迎頭外5節風袋每班灑水清塵一次,不得存在粉塵堆積超限現象。無供水管路不得生產;衛生面貌差、有浮塵每處罰款50元。
(八)加強鉆眼支護防塵管理,打眼必須濕式打眼,嚴禁干打眼。
(九)掘進工作面在巷道開門施工時必須安設隔爆水袋,隔爆水袋與掘進工作面距離必須保持在60~200米范圍內,當掘進工作面距隔爆水袋距離超過200米時必須加設一組隔爆水袋,隔爆水袋組與組之間的距離不得大于200米,每組隔爆水袋的總長度不小于20米,排距1.2~3.0米,并且水量充足,吊掛整齊符合標準要求。
(十)綜掘機必須內外噴霧齊全、完好有效,實行開機先開水、無水不開機。開機期間回風水幕和除塵風機同時使用,以保證能夠有效的抑制減少粉塵飛揚。每缺少一項措施罰款50元。
(十一)綜掘機、皮帶運輸機或刮板輸送機轉載點必須安裝自動噴霧裝置,并做到靈敏可靠、使用正常。
(十二)綜掘工作面堅持定期除塵制度,距掘進工作面100m以內的巷道,落實專人班班沖刷;100m以外的巷道,每天至少沖涮1次,杜絕巷道和運轉機電設備煤塵堆積。
篇3:X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
一、概況:
掘進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主要有:
(1)濕式鑿巖、濕式電鉆或風鎬;
(2)放炮時使用水炮泥、水風噴霧、爆破自動噴霧、水幕空氣凈化等;
(3)沖洗幫頂和灑水裝渣;
(4)水幕凈化;
(5)加強同風除塵,合理風速、混合式通風、風流凈化等。
二、掘進打眼的防塵措施
掘進工作面打眼的防塵有三種:
1、風鉆濕式鑿巖。將壓力水經過風鉆和鉆桿中心孔送到炮眼底部,把巖粉炮眼中濕潤并沖洗出來達到防塵目的。濕式鑿巖可使粉塵從1000毫克/立方米以上降低到10毫克/立方米左右。
2、干式鑿巖捕塵。一般在缺水的礦井使用,可分為兩種:一是干式孔底捕塵,另一種是孔口干式捕塵,通過炮眼口的捕塵塞和連在捕塵塞上的抽塵管,把炮眼內的粉塵抽到一個濾塵袋中去,過濾后的干凈空氣回到巷道內。
3、濕式電鉆,同側式濕式鑿巖一樣,用水沖洗孔內粉塵,達到降塵目的。
三、掘進爆破的防塵措施
1、使用水炮泥。用裝滿水的柱形塑料袋當炮泥,放炮時借助于爆破沖擊力使水散成霧狀起到降塵作用,用可消除爆破火焰,提高爆破安全性。水炮泥填入炮眼以后,外部應用粘土炮泥封住,這是一項防塵和預防放炮引起瓦斯、煤塵爆炸的極重要的措施。
2、爆破噴霧。以壓縮空氣作動力,是具有一定壓力的水通過各種形狀的噴射器吹成水霧射向工作面爆破空間內降塵。放炮時,在遠處打開風水閥門形成強有力的水霧射流,封住工作面的炮煙粉塵。
3、水幕凈化。用若干噴嘴在離工作面約30米左右設置一個水幕,以過濾從工作面排出的炮煙和粉塵。噴嘴口偏向工作面,隨工作面前移10米而向前挪動一次,水幕降塵率可達50%。
4、放炮前后沖洗巖幫或煤幫。這樣可減少放炮引起的粉塵飛揚。煤巷掘進時,放炮前后在工作面20米范圍內必須灑水消塵。
四、裝渣防塵和通風除塵措施
1、裝渣時灑水噴霧是常用的防塵方法,其方式有以下幾種:
(1)人工灑水。
(2)在距工作面一定距離在巷頂兩側懸掛噴嘴。
2、為使工作面和巷道內粉塵濃度穩定保持在允許濃度范圍內,還必須采取有效的通風除塵方法,如:
(1)凈化風流。
(2)加強通風。
(3)采用壓入和抽出混合通風方式進行局部通風。
(4)配備除塵風機將工作面含塵空氣抽出,經除塵風機內的噴霧和過濾網捕集洗滌,凈化后的空氣排至巷道內。
五、除采用以上防塵措施外,還必須采取多種防塵措施,如:
1、爆破噴霧。
2、人工扒煤的防塵,在出煤過程中邊出煤邊灑水,減少煤塵的飛揚。
3、在急傾斜煤層可采用長炮眼水封爆破進行落煤,炮眼沿傾斜全長布置,裝藥后向孔內注滿水,然后封孔爆破,可有效降低煤塵、瓦斯量。
六、個體防護措施
煤礦實行綜合的防塵措施,顯著改善了井下作業環境,使許多作業地點的粉塵濃度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但由于技術上、管理上和條件多變的因素。礦工實行個體防護就成為煤礦綜合防塵不可缺少的環節。
個體防護的主要措施是佩戴防塵口罩,它靠人體肺部吸氣使空氣通過口罩中的濾料,將粉塵過濾后進入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