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司索指揮安全技術培訓教案
一.?起重機械的基本知識
起重機是一種能在一定范圍內垂直起升和水平移動物品的機械。
起重機的工作特點是:動作間歇性和作業循環性。
(一)?起重機械的分類
1、?輕小起重設備
2、?升降機
3、?起重機
按iso標準(四大類)
(1)橋式;?(2)塔式;(3)自行式;(4)臂架式;
(二)起重機的基本參數
起重機的技術參數是表征起重機的作業能力,是設計、制造、使用、維護起重機的基本依據,也是所有從事起重作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
1、?起重量
起重量包括:有效起重量、額定起重量、總起重量和最大起重量。
額定起重量:起重機允許起升的最大重量。
2、?幅度
幅度是指空載吊具垂直中心線至回轉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
幅度分為最大幅度和最小幅度。
對于可變幅的起重機,要根據幅度規定其額定起重量。
3、?起重臂傾角
在起升平面內,起重臂縱向中心線和水平線的夾角。
一般在25。~?75。度之間變化。
4、?跨度與軌距(橋式)
跨度:大車軌道中心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軌距:小車軌道中心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5、?起升高度與下降深度
起升高度:起重機吊具最高位置到起重機水平支撐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下降深度:起重機吊具最低位置到起重機水平支撐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6、?工作速度
起升速度、變幅速度、回轉速度。
7、?起重力矩
起重量與幅度的乘積。
8、?工作級別
是由起升機構工作類型來規定。機構工作類型是由機構載荷率和忙閑程度來決定。
(三)起重機基本結構組成
1、?金屬結構
是起重機的骨架,承受各種載荷。
2、?工作機構
四大基本機構:起升、變幅、回轉、運行。
原動力----傳動----機構運動
3、?電氣系統
調速、控制、保護等。
二.?物體質量的計算方法
(一)?物體質量的計算
1.?密度
所謂密度是指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單位體積內所具有的質量。
2.?面積的計算
物體體積的大小與它本身截面積的大小成正比。
3.?物體體積的計算
標準幾何形狀和由若干規則幾何體組成的復雜形體兩種。
4.?物體質量的計算
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
?表達式為:m=ρ*v
(二)?物體質量的估算
1.?鋼板質量的估算
厚=1mm
基本概念:鋼板{?}?=7.8㎏
每m2
步驟:
a.先估算出鋼板的面積
b.估算出鋼板的面積×7.8㎏=該鋼板每毫米厚質量
c.該鋼板每毫米厚的質量×該鋼板的厚度=該鋼板質量
2.鋼管質量的估算
方法:
a.?先求每米長的鋼管質量
公式為:m1=2.46×壁厚×(外徑-壁厚)
注:鋼管壁厚及外徑單位:厘米(cm)
b.?再求鋼管全長的質量
3.圓鋼的估算
步驟:
a.?每米長圓鋼質量的估算公式
公式為:m1=0.6123d2
d----圓鋼直徑,單位為厘米(cm)
b.用每米長圓鋼質量×圓鋼長度=圓鋼的總質量
4.等邊角鋼質量的估算
步驟:
a.?每米長等邊角鋼質量的估算公式為
m1=1.5×角鋼邊長×角鋼厚度
角鋼邊長及壁厚的單位均為:厘米(cm)
b.每米長角鋼質量×角鋼長度=角鋼總質量
三.?力學基礎知識
(一)?力的性質
1.?力的概念
2.物體重力
1公斤力㎏=9.8牛(n)≈10牛(n)
3.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4.作用力的反作用定律
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叫做力和反作用力。我們把其中的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個就叫做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5.?支撐反力和受力圖
6.?力的合成分解
(1)?兩個共點力的合成
(2)?力的分解
(二)?兩力平衡條件,三力平衡匯交定理
(1)?兩力平衡條件
兩個力的平衡條件是兩個力的合力等于零。
(2)?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等于零。
(三)力矩與重心
1.力矩
2.力矩的平衡
3.合力矩定理與重心計算
(1)合力矩定理
(2)重心計算
矩形薄板的重心在它對角線的交點上
三角板的重心在它的三條中線的交點上
四.?起重吊點的選擇及物體綁扎
(一)?物體吊點選擇的原則
1.?物體的穩定
應用:物體在吊運中物體放置時,都要有可靠的穩定性,應使吊點與被吊物體重心在同一鉛垂線上。
長方體四種位置:平衡狀態,稍有傾斜,失穩狀態,平放。
2.?物體的吊點選擇
(1)?試吊法選擇吊點
采用低位試吊的方法來逐漸找到重心,確定吊點綁扎位置。
(2)?有起吊耳環的物體
在吊裝前應檢查耳環是否完好。必要時可加以保護性輔助吊索。
(3)?長形狀物體吊點選擇
對于長形物體,若采用豎吊,則吊點應放在重心之上。
采用一個吊點時,吊點位置應在距離起吊端0.3l
采用兩個吊點時,吊點據物體兩端的距離0.2l
采用一個吊點時,其中兩端的吊點距兩端距離0.13l而中間吊點的位置應在物體中心。
(4)?方形物體吊點的選擇
一般采用四個吊點,其位置應選擇在四邊對稱的位置上。
(5)?機械設備安裝平衡輔助吊點
(6)?物體翻轉吊運的選擇
兜翻:將吊點選擇在物體重心之下
或將吊點選擇在物體重心一側
護繩長度應略長于物體不穩定狀態時的長度
使吊鉤順翻倒方向移動
對大直徑薄壁型物體和大型桁架構件吊裝,為防止損壞,必要時應采用臨時加固輔助吊具法。
(二)?吊裝物體的綁扎方法
1.?常用繩索打結方法
2.?柱形物體的綁扎方法
(1)?平行吊裝綁扎方法
兩種:一種是用一個吊點僅用于短小,重量輕的物品。常采用單支吊索穿套結索法,根據吊物的整體和松散性,選用單圈或雙圈穿套結索法。
另一種是用雙支穿套結索法和吊籃式結索法。
(2)?垂直斜形吊裝綁扎法
綁扎位置在物體端部,綁扎時應根據物體質量選擇吊索和卸扣,并采用雙圈或雙圈以上穿套結索法,防止起吊后滑脫。
(3)?長方形物體的綁扎方法
通常采用平行吊裝兩點綁扎法。
若物體重心居中,可不用綁扎,采用兜掛法。
(4)?綁扎的安全要求
-用于綁扎的鋼絲繩吊索不得用插接,打結,或繩卡固定連接方法縮短或加長。綁扎時銳角處應加以防護襯墊,以防止鋼絲繩損壞。
-?采用穿套結索法,應選用足夠長的吊索,以確保擋套處角度不超過120°且在擋套處不得向下施加損壞吊索壓緊力。
-?吊索繞過吊重的曲率半徑應不小于該繩徑2倍。
-?綁扎吊運大型或薄壁物件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注意風載荷對物體引起的受力變化。
五.吊具與吊索
吊具:剛性取物裝置。(如:吊鉤。抓斗。吸盤。夾鉗及專用吊具等。)
索具:系結物品撓性工具。(如:鋼絲繩。環鏈。人造纖維帶。)
吊索的極限載荷:
*是以單肢吊索在一般使用條件下,垂直懸掛時,允許承受物品的最大質量。(在實際工作中,均存在夾角)
吊索的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在特定吊掛方式下允許承受的最大質量。
(一)吊具索具的通用安全規定。
吊具、索具是直接承受起重載荷的構件,其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安全生產。
1、吊具,索具的購置。
2、材料。
3、吊具,索具的載荷驗證。
自制,改造,修復和新購置的吊具,索具。
(1)空載運行合格。
(2)靜載試驗。
吊具:取額定起重量的1.25倍。
吊索:取單肢,分肢極限工作載荷的2倍。
試驗方法:
試驗載荷逐漸加上去,升至地面100--200mm高處,懸空時間不少于10分鐘。卸載后目測檢查。試驗重復3次后,若結構未出現裂紋,永久變形,連接處未出現異常松動或損壞,即認為靜載試驗合格。
(3)動載試驗。
試驗方法:
吊具:取額定載荷的1.1倍。
吊索:取單肢,分肢極限工作載荷的1.25倍。
實驗時按實際工作循環連續工作一小時。
4、吊具索具的使用。
(1)吊具,索具應與吊物種類,環境及要求相適應。
(2)作業前對其檢查,確認正常,完好再使用。
(3)吊掛前,確認連接處牢固可靠,確認綁扎,吊掛可靠。
(4)吊具不超過其額定起重量,吊索不超過其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5)作業中不得損壞吊物,吊具,吊索。(必要時應保護襯墊)
(二)繩索
繩索是起重吊運中用于綁扎固定物品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構成吊索的主要撓性元件。
1、白棕繩及合成纖維繩
2、鋼絲繩
(1)鋼絲繩變形種類
*波浪形
*籠狀畸變
*繩股擠出
*鋼絲擠出
*繩徑局部增大
*繩徑局部減小
*部分被壓扁
*扭結
*彎折
(2)鋼絲繩彈性減小
彈性減小通常隨下列現象發生:
*繩徑減小
*鋼絲繩捻距伸長
*由于各部分壓緊而鋼絲間和繩股間缺少空隙
*繩股凹處出現細微的褐色粉末
上述情況會導致在動載作用下突然斷裂。
(3)造成吊裝繩破斷的主要原因
*吊裝繩品種規格選擇不當
*吊裝角度太大(>;120。)
*吊裝繩與重物之間(尖棱物)接觸處無墊片等保護措施
*仍使用已達到報廢標準的吊裝繩等
(4)脫繩事故
脫繩事故是指重物從捆綁的吊裝繩中脫落潰散發生的傷亡毀壞事故
造成脫繩事故的主要原因:
*重物捆綁方法與要領不當
*吊裝重心選擇不當
*吊載遭到碰撞、沖擊、震動等
(三)常用索具,吊具
1、吊具端部配件:
*環眼吊鉤,吊環,卸扣,繩卡等構成吊具,吊索端部配件
(末端件或連接件)
正確選擇的依據:
*依照廠家產品標準提供的“額定載荷”及性能數據。
*作為吊索端部的配件按規定的安全系數:不應小于4.
*吊索端部配件的試驗載荷:應等于額定起重量的2倍。
*端部配件=實際起重量*?4(實際起重量是吊索的額定起重量)
(1)、卸扣
*卸扣種類:d型和弓型兩種
*卸扣選取:按產品額定載荷直接選取
*卸扣正確使用:
-根據實際負載正確選取
-縱向使用,嚴禁橫向受力
-卸扣螺栓擰緊后須松半圈(半扣)
(2)、端部吊鉤
端部吊鉤種類:環眼吊鉤
鼻型鉤
羊角鉤
(3)、吊環
(4)、索具套環
(5)鋼絲繩
*鋼絲繩夾正確布置與檢查
*為減少主受力端鋼絲繩的夾持損壞,夾座應扣在鋼絲繩的工作段上,u型螺栓扣在鋼絲繩尾段上。繩夾在向距等于6--7倍鋼絲繩的直徑。
*受載一次后應做檢查。
2、吊索
吊索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吊索最大安全工作載荷是以單肢垂直懸掛確定的。
*其使用形式隨物品形狀,種類的不同,而有著不同懸掛角度和吊掛方式,使許用載荷發生變化
*通過一個吊掛方式系數對極限工作載荷進行修正。來達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表達方式為:
*最大安全工作載荷=吊掛方式系數*標記在吊索單獨分肢上的極限工作載荷
*工作中只需要實際載荷小于最大安全工作載荷,即滿足吊索安全使用條件。
3、鋼絲繩吊索
(1)、鋼絲繩吊索的極限工作載荷。
(2)、鋼絲繩吊索的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3)、鋼絲繩吊索的安全使用。
*多肢吊索任何肢間有效長度在無載荷測量時,誤差不得超過鋼絲繩直徑的±2倍或不大于規定長度的±0.5%
*吊索兩端連接插接索眼之間最小凈長度,不得小于吊索鋼絲繩公稱直徑的40倍。
(4)、索眼繩端固定連接應避免一端相對另一端扭轉。
鋼絲繩吊索的報廢
*鋼絲繩吊索,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維修更換或報廢。
*無規律分布損壞,在6倍鋼絲繩直徑的長度范圍內,可見斷絲總數超過鋼絲繩總數的5%
*鋼絲繩局部可見斷絲損壞,有3根以上斷絲聚集在一起。
*斷絲集中在索眼表面或金屬套管,插接處附近,插接連接繩股中,繩端固定連接的金屬套管或插接部分滑出。
*嚴重銹蝕部位的鋼絲繩直徑已達到原公稱直徑的93%
*鋼絲繩壓扁超過原公稱直徑的20%插接處嚴重擠壓,磨損或繩徑減小到原公稱直徑的95%
端部配件按各報廢標準執行。
(5)、鋼絲繩吊索手工插編索扣
所有插接頭都應與鋼絲繩的捻向相反,除第一組穿插外,其他組穿插所有股繩的尾端部都應與鋼絲繩的捻向相反。
4吊鏈
特點:承載能力大,耐高溫。
缺點:對沖擊載荷敏感,斷裂時無明顯先兆。
(1)、吊鏈的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吊鏈單肢極限工作載荷查表選取(依強度等級和名義直徑)
吊鏈最大安全工作載荷=極限工作載荷×吊掛方式系數
(2)、吊鏈的安全使用
使用前,應進行全面檢查,準備提升時,鏈條應伸直,不得扭曲、打結或彎折。
一般分支面夾角不應超過60°(與鉛垂線夾角30°)
(3)、吊鏈的報廢
端部配件(除環眼吊鉤、夾鉗等外)和環鏈出現下列情況之下時,應更換或報廢。
*裂紋或高拉壓力區的深凹痕,尖銳橫向凹痕。
*鏈環修復后,未能平滑過渡或直徑減少量大于原公稱直徑的10%
*鏈環發生塑性變形,伸長達原長度5%
*鏈環面及鏈環與配件接觸部磨損減少到原公稱直徑的60%,其他部磨損減少到原公稱直徑的90%
*扭曲、嚴重腐蝕后積垢不能加以排除
*端部配件的危險斷面磨損減少量達原尺寸10%
*有開口度的端部配件,開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
5、合成纖維吊帶
特點:更柔軟、不導電、無磨損(對吊裝件)、無火花等
缺點:強度稍差、不耐腐蝕、對其存放有要求
(1)吊帶常見結構形式
*吊帶的結構可分為:單吊帶、復式吊帶和多層吊帶
*吊帶材料:聚酰胺--綠色
聚酯--藍色
聚丙烯--棕色
*制作吊帶的安全系數通常不小于6
(2)合成纖維吊帶的選用
*產品與標記:指極限工作載荷
*產品技術參數表中給出:極限工作載荷規定角度內允許的最大安全工作載荷
吊帶顏色區分:
紫色--1000kg(1t)
綠色--2000kg(2t)
黃色--3000kg(3t)
銀灰色--4000kg(4t)
紅色--5000kg(5t)
藍色--8000kg(8t)
桔黃色--10000kg(10t)
(3)、吊帶使用的安全要求
(4)、吊帶的報廢標準
當吊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報廢
*織帶(含保護套)嚴重磨損、穿孔、切口、撕斷
*承載接縫綻開、縫線磨斷
*吊帶纖維軟化、老化、彈性變小、彈性強度減弱
*纖維表面粗糙易于剝落
*吊帶出現死結
*吊帶表面有過多的點狀疏松、腐蝕、酸堿燒損以及熱熔化或燒焦
*帶有紅色警戒線吊帶的警戒線裸露
6、夾持吊具
(1)、夾持吊具的種類與用途
按照產生夾緊力的方式不同分為:杠桿夾鉗、偏夾鉗兩類
(2)、鋼板鉗類夾鉗
①鋼板水平吊裝起重鉗
*dho型起重鉗特點:在吊運中,u型鉗口和鉗舌始終對鋼板有夾持力,防止柔性的鋼板在吊運中滑脫
使用方法:(兩種)
*使用吊橫梁時:兩組鉗與吊橫梁垂直,肢向夾角不超過90°
*不使用吊橫梁時:其兩組鉗之間夾角不應超過45°.肢向夾角不超過60°
額定起重量是以一對鉗給出的
②豎吊鋼板起重鉗(制造、安裝)
(3)、鋼板起重鉗使用注意事項
(4)、鋼板起重鉗主要受力構件更換或報廢
*出現裂紋
*受力構件斷面磨損、腐蝕達原尺寸10%
*鉗體開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
7、吊橫梁(平衡梁)
(1)吊橫梁的種類
*以吊點分:有固定吊點型和可變吊點型
*以主體形狀分:一字形和工字形等
(2)吊橫梁制造、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設計制造的安全系數不應小于額定起重量的4倍
*新制吊橫梁應用1.25倍的額定載荷試驗驗證后方可使用
*使用前,應檢查吊橫梁與起重機吊鉤及吊索連接處是否正常
*出現裂紋、永久變形、磨損、腐蝕嚴重時,應立即報廢
六、起重司索與指揮人員職責
(一)司索人員職責
(二)指揮人員職責
(三)起重作業安全要求
1.起重指揮人員在作業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1)技術準備
*掌握吊運要求、審圖、了解吊物
*編制吊運方案、確定人員組成
*安全技術交底、明確職責分工
*吊點及器具選擇和確定
(2)吊裝機械、工具的準備
*組織起重機檢查、注油、空轉、試吊
*落實工具齊全與完好,檢查吊裝索具
(3)現場準備
地貌、排障、高壓線、地平、耐壓、機位、吊物、重量、牽制物
2.起重司索人員在作業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1)技術準備
在指揮組織下,掌握作業方案、安全技術要求與交底
掌握吊點位置、吊物捆綁方法
(2)工具與索具的準備
檢查落實工具齊備與完好
(3)現場準備
地貌、排障、地平、耐壓、吊物、重量、影響因素
3.起重指揮在作業中的安全要點
4.起重司索在作業中的安全要點
(四)起重作業方案
1.確定起重方案的依據
(1)被吊運重物的重量(書、牌、單、算)
(2)被吊運物的重心位置及綁扎
(外部形狀尺寸、內部結構、確定重心、選擇吊點、綁扎方法等)
(3)起重作業現場的環境
(進出道路、地質堅硬、設備與廠房的尺寸、地空障礙、安全站位、照明)
2.起重方案的組成
3.起重方案的確定
七、起重吊運指揮信號
(一)起重吊運指揮信號種類及運用范圍
通用手勢信號-〉(各類起重機在吊運中普遍使用)
手勢信號專用手勢信號-〉(具有起升、變幅、回轉機構起重機單獨使用)
船用起重機手勢信號(或雙機吊動)
起重指揮(5個)
音響信號
其中司機(3個)
旗語信號(高層建筑,大型吊裝指揮距離較遠的情況)
語言信號(超高層建筑,大型工程或大型多機吊運使用)
(二)發出起重吊運指揮信號的基本要求
發出指揮信號:?準確無誤,干凈利落
發出起重語言信號:?語言清晰,講普通話
(三)起重作業指揮人員選擇位置的要求
1.應保證與起重機司機之間視線清楚
2.在所指定的區域內,應能清楚地看到負載
3.指揮人員應與被吊運物體保持安全距離
4.當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見起重機司機和負載時,應站到能看見司機的一側,并增設中間指揮人員傳遞信號
(四)起重機司機的職責及其要求
(五)起重機司機在下列情況下應發出警告信號
1、起動機在啟動后,即將開車運行時
2、靠近同一軌道其他門座起重機時
3、在起吊和下降貨物時
4、貨物在吊運旋轉和運轉中,接近地面人員,危及他人安全時
5、起重機在運行過程中,設備發生故障時
八、起重作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起重作業“八不吊”
1.違章指揮和指揮信號不明確不吊
2.超載不吊
3.貨物捆綁不牢不吊
4.斜拉歪拽貨物不吊
5.貨物上面載人不吊
6.有棱角貨物無防切割保護措施不吊
7.安全裝置不齊全、不完好、動作不靈敏或失效不吊
8.光線陰暗、視線不清不吊
(二)起重指揮人員安全操作規程
身體條件、持證上崗、執行準確、熟知安規、熟悉性能
不準干涉、計算載荷、選擇吊索、事故防范、鮮明標志
特色安全帽、下降安全、試吊要求、雨雪試吊、高空安全
指揮人員選擇指揮位置
*應保證與起重機司機之間視線清楚
*在指定區域內,應能清楚的看到負載
*指揮人員應與被吊運物體保持安全距離
*當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見起重機司機和負載時,應站到能看到司機的一側,并增設中間指揮人員傳遞信號
(三)起重司索人員安全操作規程
*防護用品穿戴好、根據吊物選索吊、檢查無患方使用、連接牢固要可靠
*吊具不超額定限、吊索不超安全載、加好護墊不損壞、吊點重心鉛垂線
*吊物下面嚴禁站、人站吊物不能干、安全距離人與物、清理現場保通暢
*起重作業聽指揮、非安情況及時告、吊具索具除毛病、安全可靠延壽命
*高空要求嚴遵守、綁后繩頭須緊繞、零散貨物用斗籃、兩件重物不相干
*非規物體加支撐、墊好襯木保平衡、不能壓在管道上、碼放整齊要穩平
*吊物卸載車輛上、觀察重心平穩放、確認不倒方松綁、化學危險物品類
*嚴格遵守條例規、吊具索具定點放、加強維護與保養、達到標準報廢項
九、起重司索指揮作業典型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常見事故及分類
起重司索指揮常見事故有以下幾類:
(1)、人身傷害事故
(2)、起重作業機械損壞事故
(3)、貨物損壞事故
2.起重事故原因
(1)內在原因
*作業人員技術素質低下
*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操作知識
*作業人員精心不集中、麻痹大意
*作業人員之間配合失誤
*作業人員操作失誤
*作業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2)外在原因
*作業工具有缺陷
*作業機械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或失靈
*作業條件不符合要求(場地臟亂差、照明不足等)
*自然環境的影響(風雨雪霧凍等)
3.起重司索作業事故的規律特點
(1)作業剛剛開始時
(2)生產現場狹窄混亂
(3)生產任務繁重
(4)工作計劃不周詳或臨時增添新任務時
(5)作業中出了差錯需要重新做的時候
(6)臨近作業結束下班時
4.發生事故的年齡分析
(1)18~30歲(最容易出事故)
(2)31~45歲(通常較少出事故)
(3)46~60歲(相對較易出事故)
5.發生事故的日期分析
(1)節假日前后(較易出事故)
(2)7~9月(最容易出事故)
(3)年底(較易出事故)
6.發生事故的時間分析
(1)剛開始進行工作時(容易發生事故)
(2)臨近天黑的時候(很容易發生事故)
(3)深夜(也較容易發生事故)
(4)接近下班時間(最容易出事故)
(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1.脫鉤事故
*案例1:未掛牢脫鉤,砸人致死
*案例2:掛鉤脫落
2.吊索斷裂事故
*案例1:吊索斷裂摔機床
*案例2:鋼絲繩拴在棱角物上受力硌斷使人致死
3.歪拉斜吊事故
4.起重機傾翻事故
5.擠傷事故
擠傷事故是指在起重作業中,作業人員被擠壓在二個物體之間,所造成的擠傷、壓傷、擊傷等人身傷亡事故
造成擠傷事故的主要原因:
*作業現場缺少安全監督指揮管理人員
*現場從事吊裝作業和其他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
*野蠻操作人為因素造成
發生擠傷事故多為吊裝作業人員和從事檢修維護人員
案例1:運行中跳出跳車駕駛室被擠死
篇2:機艙起重作業安全規定
1、進行起重作業前首先檢查行車、葫蘆、鋼絲繩、吊鉤、制動器和行程開關等部件,并進行升降、停車試驗。確認無故障且周圍無障礙物方可使用。必須統一指揮信號和盤車機的操縱信號。
2、在吊重物或大部件作業前輪機長或輪機員必須到現場組織指揮,并對起重用鋼絲繩、屬具進行檢查,核對負荷嚴禁超載。要嚴格控制起吊速度,鋼絲繩應緩慢受力,切勿突然受力和急頓、斜拉。起吊后的物體下嚴禁站人。
3、當重物懸吊時切勿無人看管操縱器。無論任何人發出停車信號,操縱者都應立即停車。
4、吊運作業要始終保持平穩,不得突然改變吊運方向和速度。
5、船舶晃動、傾斜時進行吊裝作業必須做好防護措施,所吊物體必須使用兩根以上足夠強度的止蕩索。
6、使用手拉葫蘆作業前也應核對葫蘆的負荷;檢查吊鉤、鏈條、鋼絲繩及輪軸等是否完好;傳動、制動部分是否靈活可靠;懸掛的固定點是否有足夠強度。
篇3:煉化起重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起重作業安全管理,避免起重傷害和設備事故,保障員工生命和公司財產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煉油化工生產企業、化工銷售企業。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起重機械包括: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裝卸橋、纜索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鐵路起重機、塔式起重機、門座起重機、桅桿起重機、升降機、電葫蘆及簡易起重設備和輔具(如吊籃)等。
第四條?新購置(進口)的起重機械,其生產廠家必須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指定并核發合格證(進口許可證)的專業制造廠,其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備,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維護、保養說明書。
第五條?設計、制造、改制、維修、安裝、拆除起重機械(包括臨時、小型起重機械)時,執行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
第六條?對于非人力驅動且起重量大于0.5噸(含0.5噸)的各類起重機械,應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建立技術檔案。
第七條?使用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對起重機械進行安全檢查,包括每天作業前檢查、經常性安全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和定期安全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并接受政府指定部門的定期檢查,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起重設備,必須進行檢修處理,并保存檢修檔案。
第八條?起重機具的使用、拆除和移動應符合操作規程及使用說明書要求。
第九條?起重指揮人員、司索人員(起重工)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學習并接受安全技術培訓,經國家或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地方主管部門簽發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可從事指揮和操作,嚴禁無證操作。
第十條?嚴禁使用起重機械移送人員。必須使用固定后的吊籃等進行移送人員作業時,必須在作業前制定詳細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護措施,并經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作業。
第十一條?起重作業可按工件重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大型為100噸以上,中型為40噸至100噸,小型為40噸以下。
第十二條?大、中型設備、構件吊裝或在特殊條件下小型設備吊裝均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并報主管部門領導審批,施工中未經審批人許可不得改變方案。
(一)施工方案經審批后,在起重作業前由技術人員向參加起重吊裝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記錄應由施工單位存檔。
(二)進行起重作業前應組織檢查,分以下幾步:
1.班組自檢
(1)檢查吊鉤、鋼絲繩、環形鏈、滑輪組、卷筒、減速器等易損零部件的安全技術狀況。
(2)檢查電氣裝置、液壓裝置、離合器、制動器、限位器、防碰撞裝置、警報器等操縱裝置和安全裝置是否符合使用安全技術條件,并進行無負荷運載試驗。
(3)檢查地面附著物情況、起重機械與地面的固定或墊木的設置情況,劃定不準閑人進入的危險區域并派專人看護。
(4)檢查確認起重機械作業時或在作業區靜置時各部位活動空間范圍內沒有在用的電線、電纜和其它障礙物。
(5)檢查吊具與吊索是否選擇適當、其質量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要求。
2.處(隊)復檢。吊裝準備工作完成后,在自查整改的基礎上,進行復檢。
3.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聯合檢查。在自檢、復檢合格后由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組織聯合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1)施工技術方案及技術措施。
(2)施工機、索具的實際配備是否與方案規定相符,如不相符,說明原因并有審批見證。
(3)設備基礎地腳螺栓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4)基礎周圍回填土夯實情況,施工現場是否平整。
(5)機具、隱蔽工程(如地錨、桅桿地基等)吊裝保證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自檢記錄。
(6)待安裝的設備或構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7)人員分工與崗位責任制。
(8)施工用電必須保證整個吊裝過程正常供給。
(9)天氣預報情況。
(10)施工機具維修使用情況。
(11)施工人員、指揮人員的資質和熟練程度。
(12)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
(三)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由工程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負責組織落實、整改,直至合格為止。安全監督部門對以上起重作業檢查進行監督。
第十三條?在起重作業時必須明確指揮人員,指揮人員應佩戴鮮明的標志或特殊顏色的安全帽。
第十四條?在采用兩臺或多合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時,施工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必須熟悉吊裝方案,盡量選用相同機種、相同起重能力的起重機并合理布置,同時明確吊裝總指揮和中間指揮,統一指揮信號。
第十五條?起重作業中,起重指揮應嚴格執行吊裝方案,發現問題應及時與方案編制人協商解決。起重指揮人員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必須按規定指揮信號進行指揮。
(二)及時糾正對吊索或吊具的錯誤選擇。
(三)正式起吊前應進行試吊,試吊中檢查全部機具、地錨受力情況,發現問題應先將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試吊,確認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裝。
(四)吊裝過程中,任何崗位出現故障,必須立即向指揮者報告,沒有指揮令,任何人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五)指揮吊運、下放吊鉤或吊物時,應確保下部人員、設備的安全。重物就位前不得解開吊裝索具。
(六)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應及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十六條?起重作業中,起重機司機(起重操作人員)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必須按指揮人員(中間指揮人員)所發出的指揮信號進行操作。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任何人發出,均應立即執行。
(二)當起重臂、吊鉤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三)嚴禁使用起重機或其他起重機械起吊超載或重量不清的物品和埋置物件。
(四)在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鉤螺母防松裝置損壞、鋼絲繩損傷達到報廢標準等情況下禁止起重操作。
(五)吊物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吊物棱角與鋼絲繩之間未加襯墊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六)無法看清場地、吊物情況和指揮信號時不得進行起重操作。
(七)起重機械及其臂架、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和吊物不應靠近高低壓輸電線路。必須在輸電路線旁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能滿足時,應停電后再進行起重作業。
(八)在停工或休息時,不得將吊物、吊籠、吊具和吊索懸在空中。
(九)在起重機械工作時,不得對起重機械進行檢查和檢修。不得在有載荷的情況下調整起升機構的制動器。
(十)下放吊物時,嚴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極限位置限制器停車。
(十一)用兩臺或多合起重機械吊運同一重物時,鋼絲繩應保持垂直;升降、運行應保持同步;各起重機械所承的載荷不能超過各自額定起重能力的80%。
(十二)遇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或大雪、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不得從事露天作業。
第十七條?起重作業中,司索人員(起重工)應遵守以下規定:
(一)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并及時報告險情。
(二)根據重物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吊具與吊索。不準用吊鉤直接纏繞重物,不得將不同種類或不同規格的吊索、吊具混在一起使用。吊具承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吊索不得超過安全負荷;起升吊物,應檢查其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
(三)吊物捆綁必須牢靠,吊點和吊物的重心應在同一垂直線。捆綁余下的繩頭,應緊繞在吊鉤或吊物之上。多人綁掛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
(四)禁止隨吊物起吊或在吊鉤、吊物下停留。因特殊情況進入吊物下方時,必須事先與指揮人員和起重機司機(起重操作人員)聯系,并設置支撐裝置。不得停留在起重機運行軌道上。
(五)吊掛重物時,起吊繩、鏈所經過的棱角處應加襯墊。吊運零散的物件時,必須使用專門的吊籃、吊斗等器具。
(六)不得綁掛、起吊不明重量、與其他重物相連、埋在地下或與地面和其他物體粘結在一起的重物。
(七)人員與吊物應保持安全距離。放置吊物就位時,應用拉繩或撐竿、鉤子就位。
(八)高空吊裝體積較大的物件時,應捆綁拖拉繩。
第十八條?起重作業完畢,作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將吊鉤和起重臂放到規定的穩妥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應放到零位。對使用電氣控制的起重機械,必須將總電源開關切斷。
(二)對在軌道上工作的起重機,應將起重機錨定住。
(三)將吊索、吊具收回放置于規定的地方,并對其進行檢查、維護。達到報廢標準的要及時更換。
(四)對接替工作人員,應告知設備、設施存在的異常情況及尚未消除的故障。
(五)對起重機械進行維護保養時,切斷主電源并掛上標志牌或加鎖。
第十九條?起重作業施工人員必須接受各級安全監督人員的檢查,施工人員應掌握應急事故處理預案。嚴格執行和落實安全措施及規定。
第二十條?本規定由煉油與銷售分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