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環保教育培訓教案

安全環保教育培訓教案

2024-07-23 閱讀 2012

地點:項目部會議室

與會:項目經理、各架子隊隊長、各部室負責人及施工負責人

題目:環境保護培訓會議

一、制度建設

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使環保制度落到實處,項目部從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入手,成立了以項目經理成小寶為組長、韓志剛為副組長的環保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工程施工中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落實,形成了項目部、隊、班組三級環保組織管理網絡。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使環保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他們還利用工余時間,積極組織全體參建員工進行環保知識的系統學習,。此舉使環保工作深入人心,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成為每個施工人員的自覺行為,為實現環保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宣傳

施工現場樹立環保宣傳欄、標示牌,時刻提醒員工重視環保,讓施工人員了解環保內容和具體要求,自覺地遵守環保規定,規范施工生產。

三、環保措施

1、環保機構

為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控制環境污染的各項法律、法規,防治揚塵、油污等對空氣的污染,防治噪聲污染,把施工對環境、空氣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到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本項目已經成立專門的環保領導小組機構,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專項治理。

2、降低施工噪音

采用低噪聲機械、設備,以減少其產生的噪聲。加強對機械的經常性保養,盡量使其噪聲降低到最低水平。

遵守當地有關部門對夜間施工的規定,對居民區150m以內的施工現場,施工時間加以控制,噪聲大于55db的機械盡量不安排在夜間施工,必要時設置隔音墻。

3、減少施工粉塵

生活區內場地應硬化、綠化。攪拌設備應有較好的密封和防塵設施,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勞保防護用品。施工通道、瀝青砼攪拌站設專用車輛、專人經常進行灑水處理。路面施工注意保持水分,以免揚塵。易于引起粉塵的細料或粉散料運輸時應用帆布、蓋套覆蓋。

4、合理處置施工廢棄物

4.1清洗機械設備的廢水按位排放,保證施工現場整潔。廢泥漿應用罐車運到指定處理場進行處理,不得在施工現場就地排放。

4.2樁基施工時,嚴格按已規劃的平面布置泥漿生產,循環,保證泥漿作業區內的整潔,廢棄泥漿須排放于指定地點,并及時組織外運。嚴禁向河流或農田排放。

4.3沖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應采取過濾、沉淀池處理等其他措施,達到排放標準。

4.4材料進場及運土車輛不帶泥沙,并做到沿途不遺不撒。

4.5雨季施工按規劃設置排水溝,使雨水有組織排放,避免雨泥四處橫流。

4.6生活垃圾堆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時組織清運出去,保證現場干凈衛生。

4.7合理規劃臨時建筑物、道路和場區上下水及雨季場區排水,保證施工期間場區無積水。場區按規劃建立生產垃圾堆放地,日產日清,使施工場區內保持整潔。

4.8按照文明施工的標準要求,現場施工用的材料要規劃成區,用砌體或警示欄桿區分開,并且要擺放整齊,明碼標識。

5、水土保持措施

5.1、橋梁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基礎施工,特別是鉆孔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泥漿水排放,為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鉆孔過程中的泥漿水先集中在泥漿池沉淀,符合要求后排放到工地的排水系統,嚴禁亂流亂淌。

承臺基坑設計排水溝和集水井,基坑集水用水泵抽出經凈化合格后從地面排水設施排出。

5.2、棄碴(土)場水土保持措施

棄碴場選址依據設計文件規劃或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一般選擇在坡度較緩、易于形成坡度開發山坡荒地處,避開大面積匯水地帶的滯留谷地。棄碴前先將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筑片石擋碴墻,墻身設泄水孔,碴底預埋透水管道,必須先擋后棄,工程結束后對棄碴場進行平整,地面做必要的防護,將存放的熟土回填棄碴場頂部,植草復墾。

5.3、防止水源枯竭的措施

路基施工、樁基施工和基坑開挖等可能會影響地表水源變化,破壞水環境。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水設施,按照“以堵為主,限量排放”和“先堵水,后開挖”的原則組織施工。為此,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把防止水源枯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針對工程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保護措施,施工中認真貫徹執行。

施工時,安排專人對地下、地表水位進行觀察,發現水位突然變化、水資源流失大時,及時向項目部反映,改變施工方案,保證對水環境的保護。

施工、生活用水本著節約的原則,尤其對水池的管理,杜絕水池漏水,配設自動加水裝置,當水量達到設計要求時,自動關機,防止水資源的浪費。

5.4、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及生活廢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則,各種施工廢油、廢液集中儲積,集中處理,嚴禁亂流亂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

施工作業產生的污水必須經過沉淀池沉淀,并經凈化處理,符合要求后排放。

食堂的廢水處理應設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嚴禁排入水源。

5.5、維護生態平衡,避免人為惡化環境措施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全體參建員工充分認識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環保意識。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措施,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避免人為惡化環境。保護好鐵路沿線的植被、水環境、大氣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土壤結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系統。

加強工程車輛環保教育,建立車輛行駛環保制度,明確指出嚴禁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場地以外行駛,成立環保督察小組,對違章行駛車輛視情節做出相應處罰。

5.6、地表植被的保護

合理規劃施工便道、施工場地,固定行車路線、便道寬度,限制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盡量少擾動地表、少破壞地表植被。

5.6、生產生活垃圾處理及油料管理

生活區臨時工程的修建本著節約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產、保護植被的原則,統籌安排,合理選址,經業當地環保部門審批,主動接受監督檢查。

生活區的設置要相對集中,設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廢水凈化池、化糞池,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生活固體垃圾集中堆放、適時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保持駐地清潔。臨時生活設施的修建、拆除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棄于指定地點處理。

辦公生活區設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設專人管理,經無害化處理后排放,定期填埋,嚴禁就地焚燒。對施工現場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廢棄物)集中裝運至指定垃圾處理場處理。對不能處理的垃圾拉到設有處理設施的廠處理。

油和廢油的管理:施工機械維修、油料存放地面應硬化,減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顯的標志,在不使用時要密封;嚴禁隨意傾倒含油廢水,應集中處理。

嚴禁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含油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體。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放。

6、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征地拆遷范圍內的野生植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報,根據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采取措施,合理保護植物資源。保護施工沿線的古樹和其它珍稀樹種,防止對古樹造成損傷。

6.1、臨時工程環境保護

便道、砼攪拌站及辦公生活區的設置,要合理、緊湊,嚴禁隨意搭建,盡量減少對植被的損壞,不占用鄉村道路、阻礙交通。攪拌站等高噪音生產設施盡可能遠離居民區或采取限時作業措施。施工場地周圍預先開挖排水溝,做到排水暢通,場內不得積水、積污,應充分考慮其對原地面排水的影響,以免阻擋地表徑流的排泄,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辦公生活區及施工現場設固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分類標識存放,定期清理,運至指定的垃圾處理場或廢品回收利用,不得亂扔、亂倒垃圾。

施工場地的遺棄物、廢油等集中進行預處理后,采用專用車輛運輸至指定的處理廠或存放點。

污水須排入當地的排污管道或經集中凈化處理后排出,嚴禁將未達到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及其它水體中。

生活區及施工場地周圍的植物、植被,嚴禁隨意踐踏和破壞,并在生活區設立植被宣傳保護牌,告示參加施工人員對環境的保護人人有責。

6.2、植被保護

施工期間對施工人員加強保護自然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的教育,限制施工人員和車輛的活動范圍。

施工便道選線、辦公生活區、大型臨時設施場地選址盡量少占或繞避林地、耕地,保護原有植被。

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盡力維護,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復墾或綠化。

6.3、施工中的環保措施

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設備。對不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機械設備,不能使用。

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鄉村道路等。

路基工程中使用的灰料,采用覆蓋。場地即時進行清掃,以防粉塵被風吹揚。

凡對環境有污染的廢物,如挖方棄土、建筑垃圾、生產垃圾、廢棄材料等,棄在指定地點處理。在橋涵施工時各種材料、機械不得隨意堆放,破壞植被。

施工便道、工棚及作業場地的布置,盡量維護自然面貌少占荒地,少開挖,少刷方,以保護自然植被。

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定期灑水養護,避免產生揚塵,影響當地居民生活。

及時掌握天氣的變化情況及當地的汛情,提前做好河道清淤、暢通工作,路基成形后必須及時做好路基護坡,完善兩側排水溝等附屬工程。鉆孔樁泥漿經沉淀處理后定點排放,不得隨意排放。

6.4、竣工環境恢復措施

工程完工后將臨時設施全部拆除,當地可以利用的,通過當地政府或環保部門的同意,協議轉讓。施工場地認真清理并收集施工垃圾運至指定的位置處理或就地掩埋。工程完工后,臨時租用的土地立即復耕歸還。

工程完工的同時,嚴格按照環保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臨時設施、施工工點、取棄土場及其他施工區域范圍做好環保及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

四、獎罰分明

在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工程進度、經濟效益關系的同時,建立健全了環保責任制,嚴格獎罰規定,明確獎懲制度,對所有參建員工,不論職務級別,同獎同罰。通過檢查,及時總結推廣在環保工作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和好的做法,制止和通報批評未按章辦事、置環保工作不顧的單位和個人,對造成惡劣影響的實行重罰。環保工作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理解與支持,為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他們定期匯報環保管理工作,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爭取他們的支持和指導,服從他們的監督。

用生態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呵護美麗而脆弱的生態環境,把青山碧水連同傳遞友誼和希望的通途。

篇2:安全環保教育培訓范本

地點:項目部會議室

與會:項目經理、各架子隊隊長、各部室負責人及施工負責人

題目:環境保護培訓會議

一、制度建設

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使環保制度落到實處,項目部從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入手,成立了以項目經理成小寶為組長、韓志剛為副組長的環保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工程施工中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落實,形成了項目部、隊、班組三級環保組織管理網絡。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使環保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他們還利用工余時間,積極組織全體參建員工進行環保知識的系統學習,。此舉使環保工作深入人心,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成為每個施工人員的自覺行為,為實現環保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教育宣傳

施工現場樹立環保宣傳欄、標示牌,時刻提醒員工重視環保,讓施工人員了解環保內容和具體要求,自覺地遵守環保規定,規范施工生產。

三、環保措施

1、環保機構

為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控制環境污染的各項法律、法規,防治揚塵、油污等對空氣的污染,防治噪聲污染,把施工對環境、空氣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到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本項目已經成立專門的環保領導小組機構,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專項治理。

2、降低施工噪音

采用低噪聲機械、設備,以減少其產生的噪聲。加強對機械的經常性保養,盡量使其噪聲降低到最低水平。

遵守當地有關部門對夜間施工的規定,對居民區150m以內的施工現場,施工時間加以控制,噪聲大于55dB的機械盡量不安排在夜間施工,必要時設置隔音墻。

3、減少施工粉塵

生活區內場地應硬化、綠化。攪拌設備應有較好的密封和防塵設施,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勞保防護用品。施工通道、瀝青砼攪拌站設專用車輛、專人經常進行灑水處理。路面施工注意保持水分,以免揚塵。易于引起粉塵的細料或粉散料運輸時應用帆布、蓋套覆蓋。

4、合理處置施工廢棄物

4.1清洗機械設備的廢水按位排放,保證施工現場整潔。廢泥漿應用罐車運到指定處理場進行處理,不得在施工現場就地排放。

4.2樁基施工時,嚴格按已規劃的平面布置泥漿生產,循環,保證泥漿作業區內的整潔,廢棄泥漿須排放于指定地點,并及時組織外運。嚴禁向河流或農田排放。

4.3沖洗集料或含有沉淀物的操作用水,應采取過濾、沉淀池處理等其他措施,達到排放標準。

4.4材料進場及運土車輛不帶泥沙,并做到沿途不遺不撒。

4.5雨季施工按規劃設置排水溝,使雨水有組織排放,避免雨泥四處橫流。

4.6生活垃圾堆放在指定位置,并及時組織清運出去,保證現場干凈衛生。

4.7合理規劃臨時建筑物、道路和場區上下水及雨季場區排水,保證施工期間場區無積水。場區按規劃建立生產垃圾堆放地,日產日清,使施工場區內保持整潔。

4.8按照文明施工的標準要求,現場施工用的材料要規劃成區,用砌體或警示欄桿區分開,并且要擺放整齊,明碼標識。

5、水土保持措施

5.1、橋梁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基礎施工,特別是鉆孔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泥漿水排放,為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鉆孔過程中的泥漿水先集中在泥漿池沉淀,符合要求后排放到工地的排水系統,嚴禁亂流亂淌。

承臺基坑設計排水溝和集水井,基坑集水用水泵抽出經凈化合格后從地面排水設施排出。

5.2、棄碴(土)場水土保持措施

棄碴場選址依據設計文件規劃或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結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一般選擇在坡度較緩、易于形成坡度開發山坡荒地處,避開大面積匯水地帶的滯留谷地。棄碴前先將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筑片石擋碴墻,墻身設泄水孔,碴底預埋透水管道,必須先擋后棄,工程結束后對棄碴場進行平整,地面做必要的防護,將存放的熟土回填棄碴場頂部,植草復墾。

5.3、防止水源枯竭的措施

路基施工、樁基施工和基坑開挖等可能會影響地表水源變化,破壞水環境。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防水設施,按照“以堵為主,限量排放”和“先堵水,后開挖”的原則組織施工。為此,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把防止水源枯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針對工程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保護措施,施工中認真貫徹執行。

施工時,安排專人對地下、地表水位進行觀察,發現水位突然變化、水資源流失大時,及時向項目部反映,改變施工方案,保證對水環境的保護。

施工、生活用水本著節約的原則,尤其對水池的管理,杜絕水池漏水,配設自動加水裝置,當水量達到設計要求時,自動關機,防止水資源的浪費。

5.4、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及生活廢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則,各種施工廢油、廢液集中儲積,集中處理,嚴禁亂流亂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壞環境。

施工作業產生的污水必須經過沉淀池沉淀,并經凈化處理,符合要求后排放。

食堂的廢水處理應設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嚴禁排入水源。

5.5、維護生態平衡,避免人為惡化環境措施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使全體參建員工充分認識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環保意識。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措施,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避免人為惡化環境。保護好鐵路沿線的植被、水環境、大氣環境、自然生態環境、土壤結構、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系統。

加強工程車輛環保教育,建立車輛行駛環保制度,明確指出嚴禁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場地以外行駛,成立環保督察小組,對違章行駛車輛視情節做出相應處罰。

5.6、地表植被的保護

合理規劃施工便道、施工場地,固定行車路線、便道寬度,限制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盡量少擾動地表、少破壞地表植被。

5.6、生產生活垃圾處理及油料管理

生活區臨時工程的修建本著節約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產、保護植被的原則,統籌安排,合理選址,經業當地環保部門審批,主動接受監督檢查。

生活區的設置要相對集中,設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廢水凈化池、化糞池,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生活固體垃圾集中堆放、適時運至環保部門指定地點,保持駐地清潔。臨時生活設施的修建、拆除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棄于指定地點處理。

辦公生活區設置集中垃圾收集地,設專人管理,經無害化處理后排放,定期填埋,嚴禁就地焚燒。對施工現場生活垃圾(包括施工廢棄物)集中裝運至指定垃圾處理場處理。對不能處理的垃圾拉到設有處理設施的廠處理。

油和廢油的管理:施工機械維修、油料存放地面應硬化,減少油品的跑、冒、滴、漏,所有油罐要有明顯的標志,在不使用時要密封;嚴禁隨意傾倒含油廢水,應集中處理。

嚴禁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含油廢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體。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放。

6、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征地拆遷范圍內的野生植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報,根據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采取措施,合理保護植物資源。保護施工沿線的古樹和其它珍稀樹種,防止對古樹造成損傷。

6.1、臨時工程環境保護

便道、砼攪拌站及辦公生活區的設置,要合理、緊湊,嚴禁隨意搭建,盡量減少對植被的損壞,不占用鄉村道路、阻礙交通。攪拌站等高噪音生產設施盡可能遠離居民區或采取限時作業措施。施工場地周圍預先開挖排水溝,做到排水暢通,場內不得積水、積污,應充分考慮其對原地面排水的影響,以免阻擋地表徑流的排泄,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辦公生活區及施工現場設固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分類標識存放,定期清理,運至指定的垃圾處理場或廢品回收利用,不得亂扔、亂倒垃圾。

施工場地的遺棄物、廢油等集中進行預處理后,采用專用車輛運輸至指定的處理廠或存放點。

污水須排入當地的排污管道或經集中凈化處理后排出,嚴禁將未達到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及其它水體中。

生活區及施工場地周圍的植物、植被,嚴禁隨意踐踏和破壞,并在生活區設立植被宣傳保護牌,告示參加施工人員對環境的保護人人有責。

6.2、植被保護

施工期間對施工人員加強保護自然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的教育,限制施工人員和車輛的活動范圍。

施工便道選線、辦公生活區、大型臨時設施場地選址盡量少占或繞避林地、耕地,保護原有植被。

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盡力維護,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復墾或綠化。

6.3、施工中的環保措施

注意夜間施工的噪音影響,盡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設備。對不符合尾氣排放標準的機械設備,不能使用。

做好當地水系、植被的保護工作,在施工時對路基邊坡及時進行防護與植被綠化,施工車輛不得越界行駛,以免碾壞植被、莊稼、鄉村道路等。

路基工程中使用的灰料,采用覆蓋。場地即時進行清掃,以防粉塵被風吹揚。

凡對環境有污染的廢物,如挖方棄土、建筑垃圾、生產垃圾、廢棄材料等,棄在指定地點處理。在橋涵施工時各種材料、機械不得隨意堆放,破壞植被。

施工便道、工棚及作業場地的布置,盡量維護自然面貌少占荒地,少開挖,少刷方,以保護自然植被。

施工場地和運輸道路定期灑水養護,避免產生揚塵,影響當地居民生活。

及時掌握天氣的變化情況及當地的汛情,提前做好河道清淤、暢通工作,路基成形后必須及時做好路基護坡,完善兩側排水溝等附屬工程。鉆孔樁泥漿經沉淀處理后定點排放,不得隨意排放。

6.4、竣工環境恢復措施

工程完工后將臨時設施全部拆除,當地可以利用的,通過當地政府或環保部門的同意,協議轉讓。施工場地認真清理并收集施工垃圾運至指定的位置處理或就地掩埋。工程完工后,臨時租用的土地立即復耕歸還。

工程完工的同時,嚴格按照環保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對臨時設施、施工工點、取棄土場及其他施工區域范圍做好環保及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

四、獎罰分明

在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工程進度、經濟效益關系的同時,建立健全了環保責任制,嚴格獎罰規定,明確獎懲制度,對所有參建員工,不論職務級別,同獎同罰。通過檢查,及時總結推廣在環保工作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和好的做法,制止和通報批評未按章辦事、置環保工作不顧的單位和個人,對造成惡劣影響的實行重罰。環保工作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理解與支持,為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他們定期匯報環保管理工作,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爭取他們的支持和指導,服從他們的監督。

用生態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呵護美麗而脆弱的生態環境,把青山碧水連同傳遞友誼和希望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