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三級教育內容

安全三級教育內容

2024-07-23 閱讀 4623

三級安全教育的目的

使勞動者在建設工程施工中能夠自覺履行國家頒布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責任和義務,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安全意識,預防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施工現場哪些人需要進行安全教育

根據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筑工地的項目經理、安全員及其他管理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安全知識、安全技術方面的教育培訓。新入場的工人必須經過公司、項目、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三級安全教育的時間安排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公司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15學時。

項目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15學時。

班組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20學時。

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源

安全事故通常是由于:

1、人的不安全行為:違章指揮、不按操作規程操作、工作中思想不集中。

2、物的不安全狀態: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未經同意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設施、操作時未設監護人。

3、作業環境不良:未按規定要求搭設安全防護設施、各種防護設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從事故分析結果來看,責任心不強,紀律松懈,制度不嚴,管理不善,違規操作,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是發生各類安全事故的最大根源。?

事故統計表明,70%的事故是由于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造成的。因此,杜絕違章現象是企業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

血的教訓說明:部分一線的施工人員,為了追求效益,多拿工資和報酬,在不安全狀態下違規作業,不知到自己在工作中應有的權利和義務,結果對自己和別人造成了傷害,給家庭、企業乃至社會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只有通過不斷地強化安全教育,不斷地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真正做到“我要安全”的自覺性,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別人傷害”。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公司級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一、國家和地方有關建設工程安全法律與法規

我國現行頒布一百多部職業安全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標準。與建筑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規有《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其中標準規范包括:安全檢查驗收標準,評分標準,施工技術、安全技術規范等。

《安全生產法》的相關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相關內容

第二十七條:建設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負責項目管理的技術人員應當對有關安全施工的技術要求向施工作業班組、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并由雙方簽字確認。

第三十二條:施工單位應當向作業人員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和安全防護服裝。并書面告知危險崗位的操作規程和違章操作的危害。

作業人員有權對施工現場的作業條件、作業程序和作業方式中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在施工中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作業人員有權立即停止作業或者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后撤離危險區域。

相關法規對勞動者的權力和義務的規定

一、勞動者的權利:

1、享受工傷保險和傷亡求償權

2、危險因素和應急措施的知情權

3、安全管理的批評檢控權

4、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權

5、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和緊急撤離權

二、義務:

1.?遵章守規,服從管理的義務

2.?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3.?接受培訓,掌握安全生產技能的義務

4.?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的義務

項目部級安全教育內容

項目部安全教育是由項目經理組織實施,主要針對工程項目的概況,安全生產狀況和項目部的規章制度等,對作業人員進行教育,要讓每一個作業人員了解本工程的主要危險因素、危險源是什么,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主要措施以及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一、?項目部安全教育主要內容:

1)本項目施工(生產)特點及施工(生產)安全基本知識;

2)本項目(包括施工、生產場地)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及安全注意事項;

3)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4)機械設備、電氣安全及高處作業等安全基本知識;

5)防火、防雷、防塵、防爆知識及緊急情況安全處置和安全疏散知識;

6)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及防護用具、用品使用的基本知識。

二、項目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特種作業制度、動火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制度、勞動防護用品發放規定、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消防管理制度、安全保衛制度

三、勞動紀律

主要是項目部針對工人在施工現場的施工作業、生產生活、休息娛樂等方面的有關規章制度。

四、事故案例的分析

主要是針對公司以前所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分析,用事實教育工人在施工作業中提高安全意識,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班組級教育內容

班組教育的意義:

?部分員工由于社會因素,失去學習技術知識的機會,上崗前又缺乏嚴格培訓與安全生產要求不相適應,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相互保護意識,班組成員中違章違規作業現象嚴重,給安全生產帶來諸多隱患。

?部份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形成一些習慣動作。這些習慣動作往往不按操作規程操作,帶有違章動作的因素。這些長期在習慣動作中形成的動作埋下了事故隱患,因此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機會。

因此,做好班組安全教育是三級安全教育的重要環節,班組長在施工作業前必須對班組成員進行作業環境,防護措施,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教育,防止事故的發生。?

班組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1、現場安全基本知識

2、施工現場勞動紀律

3、各工種操作規程

4、安全技術交底

5、班組和個人安全保證措施和要求

6、事故報告和急救方法

7、班組人員的責任和義務?

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基本知識

一、安全生產的概念、意義和方針

安全生產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要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使勞動生產在保證勞動者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行。

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安全生產是國家在生產建設中一貫堅持的指導思想和重要政策,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安全生產是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條件

安全生產是企業管理的一項基本原則;

安全生產是社會安定、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三不傷害”我不傷害自己,我不傷害他人,我不被他人傷害。

二、基本的安全常識

1、安全警示標志

我國安全生產法中規定施工現場應當根據工程特點及施工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設置、懸掛安全標志。安全警示標志應當明確易懂,便于作業人員識別。安全警示標志包括:安全色和安全標志。

(一)、安全色與安全標志

安全色:

具有特殊性能,表示安全信息的顏色叫安全色。安全色有紅、黃、藍、綠四種。分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

安全標志

懸掛安全標志的意義:

施工現場施工機械、機具種類多,高空與交叉作業多、臨時設施多,不安全因素多、作業環境復雜,容易造成人身傷亡事故。

在施工現場的危險部位和有關設備、設施上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是為了提醒、警示進入現場的管理人員、作業人員,要時刻認識到所處環境的危險性,隨時保持清醒和警惕,避免事故發生。

安全標志是由安全色、邊框,以圖像為主要特征的圖形符號或文字構成的標志,用以表達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標志分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和提示標志四大類型。

2、危險化學品

化學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蝕、放射性等危險特性,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物處置等過程中容易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毀、污染環境的均屬于危險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分七大類: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過氧化劑、有毒品和腐蝕品等。

3、消防常識

施工現場要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經常維護、保養,采取防凍保溫措施,保證消防器材靈敏有效。

電工、焊工從事電氣設備安裝和電、氣焊切割作業,要有操作證和用火證。

因施工需要搭設臨時建筑,應符合防盜、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應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庫房應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應專庫儲存,分類單獨存放,保持通風,用電符合防火規定,不準在工程內、庫房內調配油漆、稀料。油漆施工要注意通風,嚴禁煙火,防止靜電起火和工具碰撞打火。

有句諺語說得好:賊偷一半,火燒精光。平時學點消防知識,誰也不敢保證不會發生火災,在碰上的時候這些消防知識會救我們一命,會為我們挽回一些損失的。否則等我們意識到其重要性時,也許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來學習了。

三、電氣安全技術

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電氣設備的選用、安裝、維修不合理。

2、由于人們的思想麻痹,缺乏電氣安全知識,作業中的違章操作、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現象多。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

3、非持證電工或一般人員私拉亂接,不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

安全用電措施:

1、非持證工人不得隨意亂動或私自修理生產中的電氣設備。

2、工人操作時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落實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3、電氣設備不得帶病、帶故障運行。當電氣設備異常運行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應按操作規程規定程序停止設備運行。

4、任何電氣設備在未驗明無電之前,一律認為有電,不要盲目觸及。

5、電氣設備(含電動工具)必須有保護性接地或者接零措施,要經常檢查,保證連接的牢固可靠。

6、非有關人員不得移動電氣設備上的“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等標示牌和臨時設置的安全遮欄。

7、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必須良好。工人經常接觸和使用的配電板、閘刀開關、按鈕開關、插銷必須保證安全完好,不得有破損。

8、需要移動照明燈、電焊機、潛水泵等固定安裝的電器設備時,必須先切斷電源后再移動。

9、局部照明燈和作業行燈電壓一般不能超過36伏;在金屬容器內或者潮濕場所使用的行燈電壓不能超過12伏。

10、發生電氣設備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滅火器材滅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滅火器滅火。

四、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高處作業:凡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含2米)以上,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

施工前應對作業人員所佩戴的安全帶進行檢查,禁止穿硬底易滑的鞋,禁止酒后作業,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高處作業中思想要集中,應隨時將安全帶系掛在可靠的拉接點上。

安全帶正確的掛法是:高掛低用

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應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落實所有安全技術措施和人身防護用品,未經落實時不得進行施工。

2、高處作業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認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3、攀登和懸空高處作業人員以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4、施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設施,發現有缺陷和隱患時,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

5、施工作業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件,應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6、因作業必需,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

7、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時,應設警戒區,并應派專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五、臨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一、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蓬與挑檐邊,無外腳手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與水塔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

二、頭層墻高度超過3.2m的二層樓面周邊,以及無外腳手的高度超過3.2m的樓層周邊,必須在外圍架設安全平網一道。

三、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進度安裝正式防護欄桿。

四、井架與施工用電梯和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防護欄桿。地面通道上部應裝設安全防護棚。雙籠井架通道中間,應予分隔封閉。

五、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六、機械設備安全技術規程

一、機械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機械的安裝應堅實穩固,保持水平位置。

2、金屬結構不應有開焊、裂紋。

3、零部件應完整,隨機附件應齊全。

4、外觀應清潔,不應有油垢和銹蝕。

5、操作系統應靈敏可靠,各儀表指示數據應準確。

6、傳動系統運轉應平穩,不應有異常沖擊、振動、爬行、竄動、噪聲、超溫、超壓。

7、機身不應有破損、斷裂及變形。

8、各部位連接應牢靠,不應松動。

施工現場的塔吊、施工升降機、物料提升機的安裝和拆除、模板工程、“三寶”、“四口”的使用和防護。在施工前項目部應對作業人員的資格進行確認,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改變或拆除現場的防護設施必須經安全技術部門的同意,并做好其它防護措施,作業時做到自我保護和相互提醒。

實行安全教育主要是使廣大職工懂得嚴格執行勞動紀律,對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企業的勞動紀律是勞動者進行共同勞動時必須遵守的法則和秩序。反對違章指揮,反對違章作業,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遵守勞動紀律是貫徹安全生產方針,減少傷害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記住:生產必須安全

安全促進生產

隱患險于明火

防范勝于救災

責任重于泰山

安全管理部

2013年1月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二級公司對三級單位管控體系:安全環保管控

二級公司對三級單位管控體系:安全環保管控

二級公司對三級公司在安全環保上的管控主要在年度安全工作計劃、安全目標責任書、安全專項費用使用情況、安全管理相關規章制度預案、安全隱患、事故隱患整改、應急預案、安全事故搶險和救援、事故調查、事故處理十個方面。

1.年度安全工作計劃。三級單位制定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計劃,經公司決策會議審批后組織實施,全資公司向二級公司備案。

2.安全目標責任書。三級單位與二級單位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二級公司對三級全資公司進行監督和考核,并按考核結果兌現。

3.安全專用費用使用情況。三級全資公司及控股公司向二級公司報備安全專項費用使用情況,三級參股公司在報備控股方時報二級公司備案。

4.安全管理相關規章制度預案。三級全資公司在二級公司指導原則下,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經公司決策會議審批后執行,并報二級公司備案,三級控參股公司自行制定并組織實施。

5.安全隱患。按照隱患定義,一般隱患,三級全資公司自行監管,重大隱患,三級單位報二級單位備案,三級控參股公司自行組織實施隱患監督與整改。

6.事故隱患整改。按照隱患定義,較大、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方案,三級單位自行實施,并報二級公司備案,特大事故隱患整改方案統一由經銷公司組織實施。

7.應急預案。三級單位制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上報給搶險救援的相關部門和其他相關方,并上報二級公司,與此同時報地方政府備案。

8.安全事故搶險和救援。按照事故嚴重程度,將事故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管控深度也按照權限劃分,其中,小事故由三級單位自行處理,一般事故由經銷公司處理,三級單位上報二級公司,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由集團處理,二級公司和三級單位逐級上報。

9.事故調查。按照事故嚴重程度,將事故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管控深度也按照權限劃分,其中,小事故、一般事故由三級單位自行調查,并報二級公司備案,較大事故由三級單位自行調查,報二級公司、經銷公司審批,重大事故統一由經銷公司調查并審批,三級單位上報二級公司并配合,特別重大事故統一由經銷公司調查,集團公司審批,三級單位及時上報二級公司并配合。

10.事故處理。按照事故嚴重程度,將事故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管控深度也按照權限劃分,其中,小事故由三級單位自行審批處理,并報二級公司備案,一般事故由三級單位提案,上報至二級公司、經銷公司審批,較大事故統一由經銷公司提案審批,三級單位上報二級公司并執行,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統一由集團公司提案審批,三級單位及時上報二級公司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