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靜電在水域液體化學危險物品作業中危害性及預防措施

靜電在水域液體化學危險物品作業中危害性及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3079

近年來,各種成品油、液體化學危險物品專業運輸船舶呈上升趨勢,由于液體化學物品本身的易燃燒、易爆炸、易揮發、易流散等特殊危險性,在儲運和裝卸過程中,極易引發火災爆炸事故,而違規操作引起靜電放電是重要的火災原因之一,因此,在水域油品、化學危險品作業中,要強化靜電預防措施,減小火災發生幾率。

一、靜電的產生及其危險性

?1、靜電的產生。靜電的實質是剩余電荷,當兩種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和磨擦時,接觸火面的果面會發生電荷分離,這種界面存在于兩種固體之間,也存在于固體與液體之間或者兩種不相溶的液體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物體所帶電荷不能流失而發生積聚,這就會產生很高的電壓差,并在鄰近的整個空間也形成一個電壓分布靜電場。已分離的電荷總是趨向重新結合,這是一個衰減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與物質本身的導電率有關,導電率越低,電荷衰減時間越長,除此以外影響電荷重要因素是介質的電導率。就物體的電導率而言,在106-108Ω.㎝數量級以下者即使產生靜電荷也可以瞬間消散,電阻在108-1010Ω.㎝之間通常所產生的靜電量不大,而1010-1015Ω.㎝之間容易帶靜電,是預防靜電工作的主要時段。2、靜電放電。當不同電荷之間靜電場強度足夠大時,就會發生靜電放電(ESD)。3000KV/M的靜電場強度,足以在空氣中引發電擊穿現象。靠近突出物處的場強總是大于鄰近的總體場強,因此放電現象總是發生在突出物處。放電形式可分為三種:電暈放電、刷型放電、火花放電,其中火花放電量較大,危險性也最大。3、靜電導致起火的條件。靜電能導致起火的最基本條件有三點:首先,靜電荷在接觸面上積聚,其電位差足以引起擊穿放電;其次在放電的空間內存在合適的可燃物質,形成可燃性混合氣體;靜電放電能量大于可燃物的最小引爆能量。

?二、水域液體化學危險物品作業中的危險性及其特點

?1、危險化學品種類多,固有性質決定其具有較大危險性。

根據液體化學品的閃點,其火災等級分為甲、乙、丙類。閃點在28℃以下,屬于甲類危險品,在28℃-60℃屬于乙類危險品,閃點大于60℃屬于丙類危險品。這些液體危險化學品大多數蒸發熱點小、沸點很低、極易揮發出易燃易爆氣體,且其中不少產品電阻率介于1010-1015Ω.㎝之間,如:苯,熔點5.5℃,沸點80.1℃,閃點-11℃,爆炸極限1.4-8.0%,電阻率1.6*1013-1.6*1014Ω.㎝,具有麻醉性及毒性;汽油,沸點40℃-200℃,凝固點,<-60℃閃點-50℃,爆炸極限1.4-7.6%,電阻率2.5*1013Ω.㎝。

以上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如受到靜電放電威脅,很可能會產生爆炸或火災事故,必須進行必要的防護。

?2、船舶液體危險化學品運輸裝卸特點。

在輸送裝卸過程中,一般要經過泵、過濾器、流量計等設備,并經過較長管線的輸送,最后通過裝卸臂或者鶴管實現過駁。在此長達幾百米甚至幾公里的輸送過程中,產品中電荷量逐步積累上升,在通過流量計時管內液體靜電密度達到高峰,這是因為泵、過濾器、流量計的攪動,把管內電臂的擴散層電荷帶到了管內部,使得管內電荷分布趨于均勻,減少了管臂附近的原有較高的電荷,因而有可能在接觸面上產生新的離子,進一步促進管內的電荷增高。

液體產品在管道內的流速越快,流動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靜電荷越多。另外,靜電荷的產生還與管臂的光滑程度有關,內部越粗糙,越容易產生靜電荷。液體產品在通過裝卸臂、鶴管時,從管道流出時具有一定的沖擊速度,噴出后遇到臂板,使之向上飛濺形成許多微小液滴,這些液滴會帶上靜電荷,并在其間形成電荷云,沖擊速度越大,電荷云密度越大。而且噴濺方式裝卸,容易使空氣中呈泡沫狀混入液體化工品中,在流動中產生更高的電荷。此外,形成的帶電荷云還會覆蓋罐體頂部形成危險更大的液滴,在從頂部掉落剝離的電離液體會引起更大的危險。3、人體靜電危害性。

人在活動中,衣物與外界介質之間的接觸分離,以及其他原因會使衣服、鞋底上帶有一定量的靜電荷。人的身體對靜電是良好的導體,衣物局部產生的電荷通過靜電感應使人體帶有一定的電位,形成人體周身帶電。人體電位的高低與空氣干燥、濕度有關。在干燥的季節穿上化纖服和絕緣鞋在絕緣的地面上行走或進行其他活動,人體上的靜電可以達到幾千伏。據實測,人在脫毛衣時可產生2800V的靜電壓,脫混紡服裝時可產生5000V靜電壓,當一個人穿著絕緣膠鞋在環境濕度低于70%的情況下,走在橡膠地毯、塑料地板、樹脂磚或大理石等高電阻地板上時,人體靜電壓高達5~15KV。在裝船、運輸途中操作人員未穿防靜電服,身上帶有高電位就會形成威脅。

?三、有效防范水域液體化學危險物品作業中靜電引發火災的對策和措施

?1、改進技術,從源頭做好靜電防護工作。

(1)控制裝卸流速和裝卸方式。在液體危險化學品裝卸船時,一般管道內初始流速不得超過1m/s,當吸入口被浸沒200mm后方可逐漸提高流速,并根據不同管徑控制流速,但最高不得超過6m/s。德國化學工業學會按管徑推薦流速如下表:

管徑

最大流速m/s85.13.62.51.81.31

為了減少從頂部灌注液體時的沖擊而產生的靜電,必須禁止灌裝作業,應將進液管延伸到底部液面下,采用T形、錐形、斜口形和曲面錐形等幾種灌注管口的,以減少低電位。在裝船后,應靜止一段時間,以消散聚集的靜電荷。

(2)改進裝卸設備,控制混合氣體濃度。一定混合氣體濃度是靜電起火條件之一,因此可以根據不同液化產品的特點,采取全封閉裝卸,并可使用填充惰性氣體來隔離或者稀釋混合氣體。結合液體儲罐普遍具有容量大,管線、機泵、鶴管多,生產操作頻繁等特點,可用小鶴管密閉裝船技術有利于限制靜電荷的產生。同時,在裝卸現場設置可燃氣體報警儀對液體化學危險品的濃度進行監測,及時預報,防止事故發生。(3)靜電接地。庫區、碼頭輸油管線、泵、流量計、裝卸臂、鋼引橋、鶴管、等裝卸設備及其金屬要構件要進行電氣連接,并應設置防靜電、防雷電入侵的接地設施;船舶應有臨時接地;危險場所入口處設置人體靜電裝置;以上接地電阻不超過100Ω。(4)其他方法。目前應用廣泛的還有安裝使用消靜電器,通過不斷注入異性電荷來中和產生的靜電荷。此外,還有采用添加抗靜電劑、裝卸過程中設置緩沖器以減少靜電產生。2、從管理入手,做好人的防護工作。依據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做到持證上崗,規范各項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裝卸操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對裝卸現場作業增大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并處理各種違規違法情況,嚴禁穿非靜電防護服或膠鞋作業,裝卸時應設立警戒,防止閑雜人員進入,確保裝卸過程中消防安全。在氣候干燥的秋冬季節,要開展專項檢查,對接地設備要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對重點部位、設備建立安全檔案。液體化學危險品在運輸裝卸過程中,靜電威脅時刻存在著,在重視技術革新的同時,應牢牢把握“人”這個能動因素,堅持以人為本,從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入手,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嚴防靜電火災事故。

篇2:危險物品吊裝安全規程

1危險品吊裝作業包括上述物品的裝卸,在儲存場所內用護理設備所的短距離水平或垂直搬移(包括分散、集中、整體搬移)。

2起重人員應由技術熟練、無禁忌癥的人員組成,徒工不得從事該項作業。

3起吊前應首先確認危險品的性質和種類。

4起重設備、吊索、吊具的選擇必須與保證危險品的安全吊相適應,并由專人負責逐項進行安全確認。

5起吊應事先明確固定指揮人員。

6有關部門必須到現場監護,并采取意外事故的緊急防范、搶險措施。

7捆綁掛鉤確認安全后,應起吊0.5m左右試驗起升機構制動器的可靠性和吊運的平穩性,起吊試驗時指揮和其它人員應離開危險區。

8吊運過程中,起升、行進速度應緩慢、勻速,禁止大幅度擺動,被吊物體的各方端應距四周設備或物體0.5m以上。

9停放時應輕、緩、平穩。

10起吊易燃性、爆炸性物品應具有防靜電的保護措施(包括人在內)。

篇3:危險物品的裝卸搬運安全規程

1裝卸負責人應事先制定安全措施,作業前應向作業有員詳細交待清楚,作業中對執行情況監督檢查。

2裝卸、搬運危險品的機械、工具,應按其額定負荷降低20%使用。

3裝卸、搬運危險品時,必須輕拿、輕放,嚴防震動、摩擦、重壓和傾倒。

4易燃、易爆、有毒害、放射性的物品及一切影響人身安全的危險品,應有專用的裝卸場地、倉庫和指定的裝卸路線,并應有保證安全所需的裝卸、搬運設備。

5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裝卸時,須杜絕明火,并應有防爆、防靜電火花的保護措施,與周圍建筑物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

6卸車裝車充滿系數:油品不得大于60%,液壓汽不得大于85%,油品自流裝車流速不得大于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