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油庫加油站事故教訓防范措施

油庫加油站事故教訓防范措施

2024-07-23 閱讀 2475

根據事故處理的“四不放過”原則,事故處理工作包括:確定事故性質,分清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采取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責任者,教育干部和職工。

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總結事故教訓,采取防范措施。

事故防范措施有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事故類型和具體生產條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一、安全技術措施

這是根據勞動生產過程中危險因素存在的特點、狀態,從設計、工藝、設備結構等方面采取的防止危險因素轉化為事故或防止事故蔓延擴大的措施。

1.從廠址選擇、庫區布置、設備選型及工藝條件確定等方面都要采取符合有關安全規范規定的技術措施。

2.對有易燃易爆氣體、液體或粉塵的生產、儲存、運輸應采取消除或控制火源、熱源和避免其達到燃爆極限濃度的技術措施。如電氣裝置采用是防爆型的、安裝良好的通風設施等。

3.受壓容器的材質和結構必須保證受壓部件能承受具有一定安全系數的工作壓力,并安裝指示安全狀況的儀表(如壓力表、液位表)和安全附件(如安全閥)等。

4.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和高大建筑物要有避雷保護裝置;設備、儲罐、管道等要有靜電接地裝置,并保持良好狀態。?

5.為防火防爆而設置各種互動、聯鎖裝置,如將溫度、流量自控信號與安全放料、停止供料、消防淋水、雨幕等安全裝置聯動起來等。

由于安全技術措施是在建設、制造設備、施工安裝時根據要求設置的,故可稱為預防事故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即物質基礎防線。

二、安全管理控制

這是對勞動生產過程的各項管理工作實行安全控制,以消除生產管理缺陷,防止其對危險因素的激發而造成事故。

1.制定安全法規、設計安全規范、安全技術規程、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職責、崗位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等,從規章制度方面進行安全管理控制。例如油庫規劃建設要遵照《石油庫設計規范》和有關設計安全規范;易燃易爆場所嚴禁煙火,不準穿帶釘子的鞋;為避免人體靜電危害,工作人員不得穿化纖衣服,并采取消靜電措施等。

2.堅持不懈地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包括新職工人廠三級(廠級、車間級、班組級)安全教育,定期過安全日,上安全技術課,舉辦安全技術培訓班,教育工人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特殊工種的工人進行專門培訓和考核等。

3.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檢查,如日查、周查、月查、專業檢查、開工和停工檢查等。?

4.油庫加油站投產前的檢查驗收。

5.設備驗收、維修檢驗和定期鑒定等。

6.危險場所設置遮攔、安全信號和標志;特種作業要有許可證,如易燃易爆場所動火焊接要有動火許可證等。

由于安全管理控制是在生產過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故可稱為預防事故發生的第二道防線,即安全管理控制防線。

三、安全防護裝置

這是為了防止事故蔓延和擴大而采取的措施,也包括個人防護措施。

1.具有火災爆炸危險作業的場所設置消防淋水裝置和消防器材。

2.個人防護用具,如防火工作服,導靜電膠鞋、防毒面具等。

3.油罐周圍設置防火堤,并且各罐間留有足夠大的安全距離。

4.為避免某些特別危險的操作影響其他工序的生產,將這些危險工序設置在抗爆小室內,并在工房結構上設置足夠大的泄壓面積,門、傳遞窗和觀察窗設置成抗爆門窗等。

5.對一定結構的危險場所(工房、庫房),規定相應的安全定員和安全存量。

安全防護裝置是針對生產中危險因素采取的技術性措施,可以把具有連鎖反應關系的危險因素分隔開來,把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發展為重大事故。同時,安全防護也與管理有密切關系,比如油罐允許的安全高度,油罐進油作業中由于人為因素超過了安全高度,防護限制措施就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安全防護裝置是預防事故發生的第三道防線。

四、防范事故發生的基本防線圖

(一)油庫加油站防范事故發生的基本防線

油庫加油站預防事故發生的基本防線有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管理控制、安全防護裝置,見圖11—11。

(二)日本防范事故系統

日本根據安全系統工程學和安全管理學的觀點,從技術措施改進和組織管理改善兩個方面作用于安全系統,形成完整的設施對策和人的對策,并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防災管理系統,其內容包涵了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管理控制、安全防護裝置、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等,值得借鑒,見圖11—12。

五、安全教育與技能培訓

油庫加油站安全教育與技能培訓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油庫加油站決策者、管理人員、安全專業人員、普通員工和家屬等都需要進行安全教育。不同層次需要不同安全知識體系,應有不同教育目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內容及要求:

1.相關的安全方針、政策、法規、標準,以及行業和本單位的規章制度。

2.油品的危險特性和油品出入庫質量要求(保證不合格油品不入庫,不出庫,以對用戶使用的安全性,對單位安全和信譽負責)。

3.在什么崗位就應具備什么崗位管理能力或操作技能,對油庫加油站工藝設備的結構性能,不同作業的流程,操作使用中應注意事項,應急處置方法等,有的人應掌握,有的人應了解。

4.對油庫加油站的各種自有信息應公開。油庫加油站的自有信息主要有動態信息(如輸油壓力、流量和油泵、閥門等)、靜態信息(如儲存油品數量、溫度、密度、體積等)、動靜態信息(液位、壓力、油氣濃度、人員行動、門禁等),特別是這三類信息中的危險因素,要求人員了解或掌握。

5.典型事故分析教育和技術講座應適時進行,預想、預查、預防活動應經常開展,應急處置方案演練定期進行。

六、對員工的安全管理

對員工僅采取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用規章制度約束其意識和行為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究分析員工的心理,研究分析員工的動機和需要。動機是用來說明人經過努力要達到的目的,以及用來追求這些目的的動力。不同的動機可能對安全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效果。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五階段學說,人的行為來源于動機,動機產生需要。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見圖11—13。這五個階段是:生理需要是人希望衣、食、住等得到保障;安全需要是人身安全、社會安全、就業保障;歸屬需要是人希望歸屬于社會、團體;尊重需要是自尊、自信、得到社會團體承認,希望成為有用的一員;自我實現需要是豐富知識,取得成就。

(1)生理需要是一個人對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等基本的生活條件的追求。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優先的,當一個人什么也沒有時,首先要求滿足的就是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是指對人身安全、工作和生活環境安全、就業保障、經濟上的保障等的追求。當一個人生活或工作在驚恐和不安之中時,其積極性是很難調動起來的。

(3)歸屬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希望獲得友誼和愛情,得到關心與愛護。人是社會人,需要與社會交往,希望成為社會的一員,否則就會郁郁寡歡。

(4)尊重需要是指有穩固的地位,獲得別人的高度評價或被尊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尊重心,若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自卑感、無能感,從而失去信心。

(5)自我實現需要是促使其潛在的能力得以實現的愿望,即希望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人的其他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就會產生自我實現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會產生巨大的動力,使其努力實現目標。

對于一個人來說,這5種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由低到高排列的。只有當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才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不過,需要的足又是相對的,不可能是低層的需要絕對滿足之后才產生高層次的需要。一般來說,生理需要滿足85%、安全需要滿足70%、歸屬需要滿足50%、自尊需要滿足40%、自我實現需要滿足10%,就可以認為是需要得到滿足了,就會產生下一層次的需要。

另外,一個人一定時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決定人們行為的是占主導地位的需要,即最想得到滿足的需要。特別是進入歸屬需要后,人會出現一種急切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實現的要求,這時特別應重視開發人的潛能,使其思想和行為符合安全的需要。

根據上述分析,對以生產安全為目標企業(油庫加油站)來說,要求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符合安全要求,但人是一個有思想行為自由的“系統”,受環境和物質的影響,心理過程相當復雜,如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不規范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成為影響油庫加油站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成為發生事故的潛在危險。例如油庫加油站保管人員,為爭取“旗庫房”、“優秀保管員”等榮譽,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特別注意安全。但競爭失敗,情緒低落,工作馬虎,對油庫加油站設備的檢查不仔細,收發油作業也心不在焉,這種不安全的意識和行為,往往導致事故的發生。

七、安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綜合使用模式

安全系統分析是預先分析、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可操作性研究、管理疏忽和風險樹、系統功能分析、系統安全目標分析、系統危險性分析,以及安全檢查表、系統安全評價、事故樹圖分析等理論的綜合運用。如何使事故分析達到理想的效果,安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綜合使用模式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一)綜合使用模式方框圖

綜合使用模式見圖11—14。它由事故標準、事故分析進行、結果及其應用三部分組成。

(二)綜合使用模式分析過程

1.事故樹分析準備階段

這個期間要盡量收集系統有關資料和數據。主要有系統工藝流程、工作原理、運行條件、設備結構、操作規程、運行參數、事故資料和數據、可能發生的事故信息;分系統、子系統、機械設備的故障資料、故障率及其對系統的影響;操作、指揮、管理失誤;環境條件的影響等。根據這些資料和數據,憑借操作、管理、技術人員的經驗,可直接編制事故樹,也可先進行其他安全系統工程分析方法。如危險性預先分析、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等,從中找出損失程度嚴重、發生較為頻繁的事故作為分析對象,確定事故樹的頂端事件。

2.事故樹圖分析的進行階段

在收集資料準備階段完成后,按照事故樹的編制方法進行事故樹編繪,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崗位需要、文化水平高低等具體情況,做到其中某一步為止。不管做到哪一步都會產生積極效果,促進安全工作。

3.結果及其應用階段

(1)根據編制的事故樹,列出基本事件,以提問的方式編制安全檢查表。

(2)根據求出的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多少,找出系統的薄弱環節,從中確定修正系統的方案。

(3)根據求出的最小徑集,進行分析比較,提出消除事故的方案。

(4)根據事故樹結構重要度的分析,按重要度值的大小,編制安全檢查表。

(5)根據頂端事件的發生概率,進行事故預測;按照概率重要度、臨界重要度編制不同責任者的安全檢查表。

(6)通過安全系統工程分析,基本上可以了解和掌握系統的危險性和安全性。

(7)安全系統工程分析,可形成一套事故分析資料,作為安全教育、安全知識傳遞、安全信息交流、事故分析的資料或工具。

總之,通過安全系統工程分析,可改進系統,加強人的控制,增加系統的安全性,減少或消除事故發生,使系統達到新的安全水平。

八、運用“三圓環”分析法辨識危險因素

“三圓環”逐項分析方法是一種分析、辨識系統危險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據“人的不安全行為”、“機器(物料)的不安全狀態”、“環境不安全條件”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有關安全法規、標準的差距,從而辨別“人一機(物)一環境”系統危險、危害因素的方法,見圖11—15。

(一)物質危險性安全管理內容

1.對油品危險特性認識掌握情況。

2.對油品“收儲發”狀態和數量管理情況。

3.油品“收儲發”安全管理的達標率。

(二)工藝設備危險性安全管理內容

1.“收儲發”工藝設備的使用條件和情況。

2.工藝設備在使用條件下有關參數情況。

3.油庫加油站工藝設備完好的達標率。

(三)作業環境的影響因素

1.作業場所有害有毒氣體、物質存在和變化情況。

2.作業環境的采光、換氣、溫濕度、噪聲是否影響安全作業。

3.油庫加油站勞動安全衛生標準的達標率。

(四)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

(1)各種設備設施、建筑物、構筑物的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要求;火源使用管理情況;避雷和防靜電設施的設置和管理情況等。

(2)固定消防設備、移動消防裝備器材、消防通訊報警的設置和管理情況。

(3)油庫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達標率。

(五)“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即“綜合安全管理”內容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培養提高人員素質方面的情況。

2.貫徹安全生產法規、標準方面的情況。

3.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方面的情況。

4.落實作業程序和操作規程方面的情況。

5.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檢查方面的情況。

6.應用推廣科學管理新方法方面的情況。

(六)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的嚴重度進行估計

1.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

2.可能造成的設備損壞。

3.可能造成的建筑物破壞。?

4.可能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和物料損失。

5.可能造成的停工損失。

通過對以上六個方面的逐項分析考查,就可全面辨識出油庫加油站是否存在危險和安全管理狀況。

篇2:加油站油庫靜電的產生原因危害預防措施

靜電是加油站油庫著火爆炸事故主要點火源之一,加油站油庫中的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靜電。油品本身屬于易燃易爆液體,當靜電放電能量超過油蒸氣的最小引燃能量時,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庫在營運過程中靜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靜電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術手段和管理對策,是加油站油庫預防和避免靜電事故的一項重要任務。

靜電的產生

根據雙電層理論,油品在儲存、運輸、輸送、裝卸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流動、攪拌、沉降、過濾、搖晃、噴射、飛濺、沖刷及發泡等接觸、摩擦、分離的相對運動而產生靜電。

按油品的運動形式分為流動帶電、噴射帶電、沖擊帶電和沉降帶電等。流動帶電是油品在儲運作業中常見的帶電形式。油品在金屬管道流動過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動使原來的雙電層發生了變化,油品中的電荷被帶走時,原來管壁內側被束縛的電荷,由于相反電荷的離去而跑到管壁外側成為自由電荷。若金屬管線接地,則管線上除去界面雙電層所束縛的電荷外,管壁外側多余電荷被導入大地。噴射帶電是油品從噴嘴或管口以束狀噴出后,這種束狀的油品便與空氣連續發生接觸與分離現象,使油品帶電。加油站噴濺式卸油時就會產生噴射帶電。沖擊帶電是油品從管道出口噴出后遇到壁板時,油品與壁板不斷地發生接觸和分離現象,與壁板分離后的液體向上飛濺,油珠和物體就分別帶上了不同符號的靜電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噴濺式卸油,加油槍往汽車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帶電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雜質,如固體顆粒和水分等,雜質會離解成帶電離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處形成雙電層,由于懸浮于液體中的微粒沉降時,會使微粒和液體分別帶上不同符號的電荷。

另外,加油站油庫中的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人體活動時,衣服與衣服、人體與衣服摩擦、鞋底與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體帶電造成事故。

再者,靜電感應而造成起電、放電過程,在裝油作業中并不少見,如用采樣器取樣,油面為帶電體,如果采樣器沒有接地,成為獨立導體,在采樣器接近油面時,就會發生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當采樣器進入油層取樣時,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電荷而成為帶電體,提起時,若它與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靜電感應和放電現象又將重演。

?

靜電的積聚和放電

當靜電產生后,由于容器內的油面上積聚的電荷亦可通過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本身存在著導電性能差和對地電容,所以靜電電荷積累是必然的。

靜電除流散外,還以放電進行消散,當靜電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在空間放電。放電有電暈放電、刷形放電和火花放電三種形式。電暈放電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災的幾率較小。刷形放電因放電不集中,所以釋放的能量也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電暈放電的災害幾率高。火花放電是兩極間的氣體被擊穿而形成通路,又沒有分叉的放電,這時電極有明顯的放電集中點,在瞬間內能量集中釋放,因而危險性最大。

靜電災害是在一定條件下造成的,靜電作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燒的可歸納為四點:

(1)有產生靜電的來源;

(2)靜電得以積聚,并達到足以引起火花放電的靜電電壓;

(3)靜電放電的能量達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4)靜電放電火花周圍必須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從理論上講,只要消除其中一個條件就可預防靜電事故。但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靜電荷的產生、積聚、作業場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靜電荷的產生、積聚,消除放電火花間隙,加強作業場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濃度。

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

故障樹分析方法(FTA)是一種圖形演繹法,是從結果到原因描繪事故發生的有向邏輯樹分析方法。這種樹是一種邏輯分析過程,遵從邏輯學演繹分析原則(即從結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則)。把系統不希望出現的事件作為故障樹的頂事件,用邏輯“與”或“或”門自上而下地分析導致頂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間的邏輯關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為故障樹的基本事件。通過油品靜電故障樹分析,可找出系統存在的薄弱環節,然后進行相應的整改,從而提高油庫系統的安全性。1、油品靜電火災爆炸故障樹分析圖

通過對故障樹的分析,靜電火花和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構成了油品靜電火災爆炸事故的要素。構成油氣達到火災爆炸濃度的三個基本事件*1、*2、*3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其結構重要系數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發生的重要條件。由于油氣揮發是一個自然過程,只要有揮發的空間,油氣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證作業區內通風狀況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氣體濃度報警儀對可能泄漏場所油氣混合氣的濃度進行監測,一旦接近危險極限即報警,使管理人員立刻采取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4也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因此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在危險區域內產生靜電放電。油品在裝卸儲運過程中應避免產生靜電積聚,或盡量減少靜電產生和積聚。為了保證油品靜電導除,接地導體的接地應良好,應使防靜電接地裝置和接地線等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接地電阻應達到要求。再者應盡量避免進入作業區的人員通過人體靜電放電,特別是作業人員應穿上不產生靜電的服裝和把人體作業時產生的靜電及時導走。

?

消除靜電危害的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油品作業過程中防靜電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減少靜電產生;促進靜電流散;避免火花放電;加強安全管理。

1、減少靜電產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則產生的靜電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減少靜電產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裝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沒以后,可適當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車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從頂部噴濺卸油,油品必然沖擊罐壁,攪動罐內油品,同時加速油品蒸發、霧化,使容器內油品的靜電量急劇增加。采用潛流式灌裝油代替噴濺式灌裝油,可以減少沖擊、噴濺。加油站要求必須密閉卸油,即進油管應距離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減少靜電量的產生。

(3)減少油品與高起電材質劇烈摩擦。電導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絲綢、水、雜質、空氣等都是高起電材質。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槍口加裝綢套進行過濾。輸油前,注意排放輸油系統的水分和雜質,吸入口系統的連接和填料應密封,不讓空氣吸入。不要用高起電材質制作輕油容器和輸油管,不能用非導電的塑料桶裝汽油。

(4)人體靜電防護。操作人員在危險場所頻繁作業和接觸設備,可能由于帶電會造成事故。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脫情況所產生的靜電也有差異。人體穿著的內外衣為化纖織品或毛織品產生的靜電最高,放電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氣體的機遇較多。因此,在危險場所應避免穿化纖衣服,應穿著防靜電服,或棉織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纖和絲綢類紗布去擦試加油機、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座椅,也勿選用人造革或化纖類作靠墊的座椅;在爆炸危險場所,工作人員嚴禁穿脫衣服,不得梳頭、拍打衣服。

2、促進靜電流散

(1)靜電接地與跨接。金屬儲罐、泵房工藝設備、輸油管線、鶴管等均應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溝敷設的輸油和輸氣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處應設防靜電接地裝置。卸車場地,應設用于罐車卸車時用的防靜電接地裝置,為卸油設施跨接的靜電接地裝置。油罐測量孔應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樣器、測溫盒、導電繩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設備應與接地干線或接地體直接相連,不得彼此串聯。接地電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點不應少于二處。油品的輸油、輸氣管道的法蘭接頭、膠管兩端、閥門等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

(2)其他導靜電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車油罐車采用導電橡膠拖地帶,以消除油罐車運輸途中產生的靜電;在可能產生靜電危險的危險場所的入口處設置人體導靜電的接地柱,以消除人體靜電;場地噴水,增加濕度;在儲油罐進口設靜電緩和器;油料中加靜電添加劑;在油罐車裝卸系統消靜電器等。

3、避免或減少靜電放電機會

靜電產生也往往伴隨著靜電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會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電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因此避免形成或減少放電的機會,也是防止靜電災害的措施。

(1)金屬設備進行電氣連接并接地,相鄰設備形成等電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與零電位大地相通,使他們彼此間成為等電位,則無發生電火花可能。如設備、管道用金屬法蘭連接時、鐵軌和鶴管之間、灌桶間的灌桶嘴和灌裝油桶之間等都必須設置跨接線,汽車油罐車和灌裝油管路之間應設置臨時夾(卡),使之成為導靜電通道。

(2)油品靜置,正確選用檢測工具。儲油容器內的靜電來源主要由油品輸送過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閥門及過濾器等部位能產生大量的靜電,流入儲罐中后,在儲罐中產生靜電,靜電電位隨裝卸結束后逐漸下降。因此為防止靜電事故的發生,對剛進油和運輸后的容器進行檢測作業時,油品需靜置一段時間,保證容器內靜電荷泄漏后,方可進行檢尺、測溫、采樣等作業。測溫盒和采樣器必須用導靜電的繩索,并與罐體進行可靠連接。油罐的測量口應當設置銅(鋁)護板、導尺槽、接地端子。檢尺時,測尺應沿尺槽下放上提,測量過程中應將護板蓋好。嚴禁使用化纖布擦試測量、取樣、測溫器具。

4、防靜電危害的安全管理

(1)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必須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防靜電危害安全教育,在業務培訓中安排相應的培訓內容。規章制度、設備檢查都要有防靜電方面的具體內容。

(2)建立防靜電設施檔案。繪制各場所靜電接地分布圖,詳細記載接地點的位置、接地體形狀、材質、數量和埋設情況等。所有防靜電設施、設備必須有人負責定期檢查、維修,并建立設備檔案。

(3)檢查測試。每年春、秋季應對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進行測量,并建立測量數據檔案。若接地電阻不合格,應立即進行整改。

導致油品燃爆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只要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采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預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篇3:油庫加油站安全技術規程

1、操作人員必須遵守礦山一般安全規程。

2、所有進入油庫的車輛、人員必須執行門衛登記制度。

3、油庫、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靜電服或純棉服,禁止穿帶有鐵釘及鐵掌的鞋。

3、油庫內的電氣設備、設施、儲罐等必須裝設可靠的接地保護線和避雷裝置,并保持完好,定期測試,主要崗位、地點必須設置明顯醒目的安全標志,設備、管道及倉庫地面必須保持整潔干凈無油垢。

4、存放油料倉庫中的各種電氣設備、控制開關、照明、電話等必須使用專用防爆型。

5、各種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等必須齊全,擺放到指定地點,禁止挪用,禁止在油庫區內吸煙和動用明火。

6、任何進入油庫(加油站)的車輛必須熄火后,方可進行加油或裝卸作業,加油員必須親自操作加油槍,禁止在加油和裝卸油料時使用手機、無線通訊器材。

7、接到油料局車或油罐車調運指令后,工作人員必須做好接車準備工作,檢查所有的設備、設施等全部正常后,方可將油車調入油庫區。

8、進入油庫的油料局車與電機車之間必須掛接二節以上的隔離車,車輛對正卸油位置后,必須將鐵鞋按規定卡放到車輪下,防止溜車。

9、電機車及隔離車開出油庫后,必須切斷油庫鐵路直流線電源開關。

10、局車卸油前或油罐車裝油時,油料局車和鐵路直流線必須接掛好可靠的接地線,各種管道接頭連接必須牢固可靠,鶴管必須放到油罐底部,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作業。

11、卸油時,必須有專人負責指揮和安全監護,禁止吸煙和動用明火,禁止用鐵制金屬物件擊打其它物件,工作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禁止擅自離開。

12、油料卸完后,必須將局車上的孔口蓋板關嚴,管道閥門關閉緊密,切斷設備的電源,確認無誤后,方可通知調度將局車調出。

13、電機車及隔離車與局車掛接牢靠后,方可拆除接地線和鐵鞋,將作業現場清掃干凈,大門關好。

14、遇有大風、暴雨、雷雨天氣禁止油料裝卸作業。

15、各種油料必須存放在密閉的容器內,整齊放置在指定地點,禁止亂放亂堆。

16、儲油罐需檢修、維護及更換附件、排污、排水等作業時,禁止使用非專用工具,必須制定詳細、具體、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實施。

17、油庫(加油站)周圍15米范圍內,禁止架設各種高低壓電氣線路。

18、進入油庫的各種特種柴油車必須裝有防火罩,否則禁止入內。

19、測量儲罐存儲量時,禁止使用鐵制量具或其它鐵制工具。

20、油庫(加油站)內禁止存放其它易燃易爆危險品,雜草等易燃物品必須經常清理,做好防火工作。